2016届河南省新乡许昌平顶山三市高三第三次调研考试文综历史试卷

试卷更新日期:2017-04-26 类型:高考模拟

一、单选题

  • 1. 《公羊传》宣公十五年何休注云:“是故圣人制井田之法而口分之,一夫一妇受田百亩,以养父母妻子,五口为一家……肥墒不得独乐,硗墒(质地差的土地)不得独苦,故三年一换土易居,财均力平,兵车素定,是谓均民力强国家。”材料说明井田制下(    )

    A、出现土地兼并现象 B、农民拥有土地的支配权 C、土地经营相对公平 D、私田争夺公田的劳动力
  • 2. 《宋史·陈兢传》记载:“(陈)防家十三世同居,宗族千余口,世守家法,孝谨不衰,阖门之内,肃于公府”、“陈家财产公有,共同劳作,并适当照顾老弱病残”。宋仁宗追赐陈氏先祖五世公爵,朝廷也蠲免陈家杂课徭役。朝廷表彰“义门陈氏”的主要原因是(    )

    A、利用宗法关系维护封建统治 B、“义门陈氏”在社会上有着巨大影响 C、进一步巩固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 D、彰显朝廷教化百姓的功绩
  • 3. 存天理,灭人欲是宋代理学大师朱熹的核心主张,同时他还强调指出:“官无大小,凡事只是一个公。若公时,做得来也精彩。便若小官,人也望风畏服。若不公,便是宰相,做来做去,也只得个没下梢。”在这里朱熹实际上强调国家公职人员要(    )

    A、不畏权贵,忠君爱国 B、有所为有所不为 C、格物致知,自我修行 D、自我克制,廉洁奉公
  • 4. 按照史学家陈锋、张建民的观点:“宋代至清代中国经历了三次商业革命:第一次是宋代商业革命,第二次是明清商业革命,第三次是近代商业革命。”下列属于“明清商业革命”表现的是(    )

    ①商税收入开始成为政府的重要财源②出现晋商、徽商等商帮

    ③江南地区兴起一批工商业市镇④传统商业发展,开始出现夜市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 5.

    根据下图数据判断,该图统计的是1895~1911年间中国(    )

    A、新建的洋务企业(单位:家) B、对外赔款量(单位:千万两) C、新建的政治社团(单位:个) D、对外贸易顺差值(单位:千万两)
  • 6. 康有为提出“泯中西之界限,化新旧之门户”,他强调“中学为体”以传承儒学,“西学为用”以西化儒学。即用西学对儒家思想和制度进行变更以革新,主张中西文化可以而且应当交融汇通。该思想(    )

    A、照搬西方资产阶级政治学说 B、和洋务派思想一致 C、是维新变法的指导思想 D、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
  • 7. 1960年11月,中央发出了《关于农村人民公社当前政策问题的紧急指示信》,信中强调要坚决反对和彻底纠正“一平二调”的错误,允许社员经营少量的自留地和家庭副业,放手发动群众整风整社等。这表明(    )

    A、中央对国民经济进行全面整顿 B、中央纠正农村中的“左”倾错误,对国民经济进行调整 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深入人心 D、市场经济体制改革悄然展开
  • 8. 伯罗奔尼撒战争期间,在阿吉纽塞群岛打败了斯巴达海军的将军们,因没有运回阵亡者的尸体而遭受陪审法庭严厉的审判,十将军中有六位被投票判处死刑,色诺芬认为,杀死六位将军的真正凶手是民主的审判,是背离了司法自身灵魂的雅典司法。材料表明(    )

    A、民主裁决不等于公正的司法 B、将军判刑的依据是陶片放逐法 C、雅典政治体现天赋人权思想 D、民主必然导致多数人的暴政
  • 9. 亚当·斯密认为,“每一个人行为的动机,主要是在于利己,求得自己的利益。利己心是人类一切经济行为的推动力。利己心这并不是值得反对和摈弃的;个人自私可以有助于整个社会的福利”。材料反映出他(    )

    A、奉行重商主义政策 B、重视调整经济结构 C、是文艺复兴运动的代表 D、倾向于采取自由市场制度
  • 10. 旅美学者薛涌认为:“现代金融市场起源于西方。以粗略的线条勾勒现代金融市场,那就是从以佛罗伦萨等独立城市为中心的‘北意大利金融’发展到以阿姆斯特丹为中心的‘荷兰金融’,然后发展到以伦敦为中心的‘英国金融’,最后到达以纽约华尔街为中心的‘美国金融’。”这一发展轨迹(   )

    A、是欧洲“商业革命”的结果 B、受益于殖民扩张和殖民战争 C、最终改变了欧洲的统治地位 D、工业革命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 11. 罗斯福新政时期制定了《社会保险法》,法律规定,凡年满65岁退休的工资劳动者,根据不同的工资水平,每月可得10至85美元的养老金。关于失业保险,罗斯福解释说:“保险金的来源,一半是由在职工人和雇主各交付相当工人工资1%的保险费,另一半则联邦政府拨付。”材料主要表明(    )

    A、美国是一个高福利的国家 B、美国已走出经济困境 C、基层民主政治趋于完善 D、新政注重缓和劳资关系
  • 12. 最近热卖的美国作家卡扎利亚的《后美国世界》提到,我们正在经历着世界近代历史上第三次重大的力量转移。第一次是15世纪前后西欧的崛起;第二次是19世纪末的美国崛起;目前,世界正经历着第三次权力大转移,被称之为“他者的崛起”也即“后美国时代”。下面不符合“后美国时代”的场景的是(    )

    A、中国大国崛起 B、美国走向衰落 C、民族主义的兴起 D、印度蓄势待发

二、综合题

  • 1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管子·入国》述周代实施“养疾之政”,专设“掌病”一职,负责给老人“问病”;有“八十者,一子不从政(意为不服徭役);九十者,其家不从政”一说。汉代《王杖诏令册》规定:60岁以上者,免除赋税;70岁以上老人“虽有罪不加刑焉”。北魏,首创“存留养亲”制度,准许死囚在家“侍亲缓刑”,等家里老人去世后再服刑。《唐律》规定“诸祖父母、父母在,而子孙别籍异财者,徒三年”;《贞观政要·孝友》又称,房玄龄“事继娘,能以色养(和颜悦色之意),恭谨过人”。南北朝的“孤独园”到了宋代发展出多种官办养老机构。明太祖朱元璋曾先后下诏,“文武官年六十者听致仕(告老还乡),给以全俸诰敕”;对孤贫老人实行终身养老。

    ——摘编自宁欣《中国古代史史料汇编》等

    材料二:日本政府1954年制定了《国民养老金法》,规定养老金国家负担33.3%,余下的由雇主和雇员共同负担。20世纪70年代,为开发老年人力资源,日本积极发展劳动强度较低的第三产业。日本厚生省、大藏省、劳动省、建设省分别主管老人福利、税收优惠、辅导就业和住宅规划,有效保护老年人权益。通过舆论宣传,使得社会各界都关注老龄问题。

    ——摘编自刘清芝《美国、日本、韩国应对人口老龄化的经验及其启示》

    (1)、根据材料一,归纳概括我国古代各个时期养老政策的特点,并分析中国古代重视养老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二战后日本养老制度的成功经验。

  • 14.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两宋300余年,一直都是重文抑武,在军事上屡受外敌之辱,常被称为“弱宋”。但另一方面,如邓广铭所言“两宋时期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所达到的高度,在整个封建社会历史时期之内,可以说是空前绝后的!”

    钱穆先生曾说:“论中国古今社会之变,最要在宋代。宋以前,大体可称为古代中国;宋以后,乃为后代中国……政治经济、社会人生、莫有不变。”

    依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试从宋朝社会转型角度,谈谈你对宋朝的认识。

  • 15.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一:克里米亚战争的失败对俄罗斯的民族主义者和斯拉夫派来说是一个严重打击,因为与许多事先就警告俄罗斯会因为其没能跟上西方的脚步而即将遭到失败的西欧派人不同,斯拉夫派人则很有信心地预言俄罗斯专制制度的优越性将会导致一场可与1812年对拿破仑的胜利相媲美的胜利。实际上,这场失败暴露了旧制度的腐败和落后。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在明治维新期间,我们发现了一个奇特的现象。一方面日本全面学习西方,从军事、技术、政治体制一直到生活习惯,日本的精英阶层善于学习,全力促进日本的现代化和西化;另一方面明治政府在改革过程中出现了许多矛盾和不符合西方现代化模式的改革措施,其改革过程中融入了大量日本本身的传统和文化的因素。

    ——刘涛《中国崛起第十四:从“万世一系”的宗教神话看日本的崛起》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中“西方的脚步”和“旧制度”的内涵。

    (2)、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日本明治维新“融入了大量日本本身的传统和文化的因素”的主要表现。并指出俄、日两国近代化的改革给我们的重要启示。

  • 16. 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材料一:伏尔泰认为:自然法适用于所有的人,对所有人都有好处,不偷窃,不杀人不淫乱,不撒谎、敬父母,重互助等,这些都是自然所颁布的法律。制定法包括国家制定的法律和教会法,法律是政治的法律,是任意制订的、纯粹民政的法律,若以为一个世俗的立法者有可能不是出于自己的利益,而是代表神明制订出哪怕一条这样的政治性法律,那就是不了解人类的心意。他把对封建专制和维护其存在的上层建筑和意识形态的批判,作为其理性主义史学的题中之意,(认为)理性是历史前进的动力,人依其理性以认识自然,也依其理性以改造社会,发扬理性,就是推动历史;蒙蔽理性,就是阻碍进步。

    ——摘编自南开哲学院《启蒙时代的先驱:伏尔泰》

    材料二:自此以后,人类不再以宗教的眼光衡量世界的一切,反以发扬人的理性为主要价值。革命者大都相信人类可以透过理性的观察与设计,革除一切社会弊病,并获致无限的进步。科学方法除了应用在研究自然界的规律,也被拿来当做处理人类一切事物的不二法门,科学的地位也因此提高。相信人是理性的动物是社会科学的哲学基础,故必依据某些因素或条件行事,而社会科学家的工作即是找出这些因素或条件。

    ——摘编自王宏治《启蒙运动与法国大革命》

    (1)、根据材料一,概括伏尔泰思想主张的主要特点。

    (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启蒙思想的重要作用

  • 17.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一:1943年12月中、美、英《开罗宣言》规定,三国的宗旨,在剥夺日本自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后在太平洋上所夺得或占领的一切岛屿,务使日本将所窃取于中国的领土归还中国。日本以武力或贪欲所攫取的其他土地,亦务将日本驱除出境。

    1945年的《波茨坦公告》再次确认《开罗宣言》的上述规定必将实施,更将日本的主权“限于本州、北海道、九州、四国及吾人所决定其他小岛之内。”

    材料二:1951年9月8日,美国、英国、法国等48个战胜国将中国排除在外,与日本私下达成了《旧金山和约》,将北纬29°以南的南西群岛(包括琉球群岛及大东群岛)等交由美国托管。所确定的范围将中国领土钓鱼岛挟带其中。1971年6月17日,日美签订“归还冲绳协定”时,这些岛屿也被划入“归还区域”。日本政府据此主张对钓鱼岛的领土主权。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钓鱼岛所属关系的看法。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美国对日媾和的原因及和约签订的影响

  • 18.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姚莹(1785年~1853年),安徽桐城人。鸦片战争期间,英国殖民者侵占台湾,时任台湾兵备道的姚莹积极备战,组织台湾军民击退敌军五次进犯,这让清政府中的投降派大臣如鲠在喉,交章弹劾。中英谈判时,英国谈判特使璞鼎查诬蔑姚莹枉杀其“遭风难民”,要求清朝政府将其“去官正法”“以命抵偿”,否则“干戈复起”。1843年,姚莹被捕入狱。后经友人大力营救出狱,但仍被贬谪川、藏。面对政治打击,姚莹不改初衷,在出西藏后写出《康輶纪行》15卷。书中对西藏的宗教民俗、地理交通等皆有记录,对英法历史,英俄、英印关系亦皆有所阐述,揭露英、俄两国对西藏的觊觎之心和相互之间的矛盾。书中对“西洋各国情节及诸教源流,尤深致意焉”,认为“知彼虚实”,“徐图制夷”,提出要抵抗西方侵略者,必须要学习他们的自然科学技术。咸丰帝即位后“复用姚莹,擢为广西按察使,剿粤匪之乱,病逝军中”。

    ——摘编自李侃《中国近代史》

    (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姚莹五战五胜却被捕入狱的原因。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姚莹进行简要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