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届贵州省遵义市高三第三次联考文综历史试卷

试卷更新日期:2017-04-26 类型:高考模拟

一、单选题

  • 1. 汉武帝一方面选派董仲舒出任江都易王刘非的国相,让其致力于以德教化民众;另一方面又重用张汤,鼓励其以严刑酷法治理长安。这反映了汉武帝时期(    )

    A、法家思想的重新崛起 B、君相之间矛盾尖锐 C、封国威胁了专制皇权 D、儒法思想并行发展
  • 2. 有学者认为,战国至西汉初农民的桑麻纺织业、家畜饲养和园艺种植等多种经营的收入,可占农家生产总收入的40%以上。这种观点(    )

    A、推翻了对古代抑商政策的固有认识 B、否定了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C、深化了对古代中国自然经济的理解 D、肯定了战国至汉初私营纺织业的发达
  • 3. “唐无论社会、经济、选举、交通等,较之西汉,其繁杂程度又何止十倍!旧体制不足以取新社会,于是政务决策则由丞相一人转为中书门下两省合议,谨慎大政之决策在此行政过程中,宰臣与君主有俱不可得而专擅。”从以上材料可以知中书和门下两省设立的最大意义是有利于(    )

    A、正确决策 B、限制皇权 C、分权制衡 D、推翻旧制
  • 4. 明清时期兴起了一股咒金思潮,反对者借孔子之名咒骂金钱“孔圣人怒气冲,骂钱财,狗畜生!朝廷王法被你弄,纲常伦理被你坏”。出现这种情形的主要原因是(    )

    A、抑商政策大行其道 B、商人败坏社会风气 C、社会秩序需要维护 D、社会等级观念盛行
  • 5. 有学者撰文指出:“1840年以来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经历了一个……过程,言教即主张学习西方自由、民主、平等等资产阶级观念。”确切而论,句中省略处应是(    )

    A、始而言政,继而言技,进而言教 B、始而言技,继而言教,进而言政 C、始而言技,继而言政,进而言教 D、始而言教,继而言政,进而言技
  • 6. 1935年《妇女共鸣》中强调说:“本刊对于女性第三称的代名词,用‘伊’字,而拒绝用‘她’字……”同年的《读书生活》则反驳说:“五四以后,‘他’‘她’和‘斗也’三字体现了中国文字在文法上更进一步接近严密,而且人旁、女旁原没有什么重男轻女的意思,‘她’字的造出,也谈不上有辱女性。”上述争辩集中表明(    )

    A、近代中国妇女地位的提高 B、近代中国思想派系众多 C、近代中国的社会矛盾复杂 D、近代中国重男轻女严重
  • 7. “中国梦”深刻道出了中国近代以来历史发展的主题主线,深情地描绘了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生生不息、不断求索、不懈奋斗的历史。据此并结合所学历史知识判断下列按时序排列正确的是(    )

    A、天朝惊梦一专制梦醒一自强梦碎一建国梦成一富强梦扁航 B、天朝惊梦一自强梦碎—专制梦醒一建国梦成一富强梦启航 C、天朝惊梦一富强梦启航一专制梦醒一自强梦碎一建国梦成 D、天朝惊梦一专制梦醒一自强梦碎一富强梦启航一建国梦成
  • 8. 《新华字典》是中国最为普及的一部工具书,其中一次修订增加了如中国梦、正能量、基层民主、市场经济、城镇化社区、低保、3G手机、期货交易、超市等上百个新词。这些新增的信息本质上反映出(    )

    A、体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要求 B、“双百”方针遭到重大破坏 C、各条战线拨乱反正的具体体现 D、改革开放新时期政治经济新气象
  • 9. 《新全球史》写道:“罗马人大约在公元前450年开始了成文法的传统,他们颁布十二铜表法作为共和国早期公民的基本法律。”从习惯法到成文法是法制的进步,它的颁布意味着(    )

    A、主要司法程序有法可依 B、罗马法已发展到完备阶段 C、公民可以解释法律条文 D、罗马法已适用于帝国全境
  • 10. 近代英国确立了议会君主制,美国确立了总统共和制,德国确立了二元君主制,法国确立了“总统制和议会制的混合制度”。这主要反映了近代欧美民主政治发展具有(    )

    A、渐进性 B、连续性 C、曲折性 D、多元性
  • 11.

    对下图的主题概括最准确的是(    )

    A、西方列强侵略手段日趋隐蔽 B、工业文明对中国的冲击 C、经济全球化的到来 D、世界市场的逐步形成
  • 12. 有史家对世界近代现代史进行阶段划分,如14~16世纪是“发现”的时代,是近代社会的准备;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世界是“剧变”的时代,是文明的新探索与创新。那么,20世纪上半期的阶段特征恰当的是(    )

    A、“理性”的时代 B、“工业”的时代 C、“探索”的时代 D、“冷战”的时代

二、综合题

  • 1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798年,英国的人口理论学家马尔萨斯在《人口论》一书中指出:人口在无所妨碍时,以几何级数率增加,即以1,2,4,8,16,32,64的增加率增加;食物将以1,2,3,4,5的算术级数增加率增加。因人口增长速度快于食物供应的增长速度,人口将超过食物的供给量,而食物不足会引起贫困、恶习等出现。人口与食物间的不平衡总是通过抑制人口增长而加以改善。他提出两类抑制人口增长的方法为:道德抑制与积极抑制。他主张人们应通过晚婚、独身、节育来控制出生率;但若人们未能通过道德控制住人口的增长,则恶习、贫困、战争、疾病、瘟疫、洪水等各种形式的积极抑制将会使人口减少,以达到人口增长与食物供应间的平衡。马尔萨斯反对社会改革论,认为社会中的贫穷和罪恶并不是社会经济和政治制度造成的,而是人口规律作用的结果,只有保持财产私有制以及各人担负起养育自己孩子的责任,才能使人们自制,不至于生殖过多的子女。他竭力反对当时英国实行的济贫法,济贫法使不能独立维持家庭的人也将结婚,生育子女,这是供养贫民以创造贫民。马克思指出马尔萨斯的《人口论》所以轰动一时,完全是由于党派利益引起的。英国的寡头政府认为它可以最有效的扑灭一切追求人类进步的热情,因而报以热情的喝彩。

    ——摘编自《马尔萨斯人口理论的评价与中国人口问题》

    材料二:孙中山1924年在广州国立高等师范学校所作的演讲中指出:“中国人时常自夸,说我们人口多,不容易被人消灭……殊不知百年之后,美国人口可加到十万万,多过我们人口两倍半。如果美国来征服中国,那么百年之后,十个美国人中只参杂四个中国人,中国人便要被美国人所同化。……百年前有一个英国学者,叫做马尔赛(萨)斯,他因为忧世界上的人口太多,供给的物产有限,主张减少人口。中国现在的新青年,也有被马尔赛(萨)斯学说所染。”孙中山的这种人口思想的影响极为深远。

    —摘编自《孙中山人口思想研究》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马尔萨斯人口理论提出的历史背景,并指出英国的政府对其理论“报以热情的喝彩”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孙中山对马尔萨斯人口学说的基本态度及其理由,并对其进行评价。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影响人口学说的主要因素。

  • 14.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国教育发展简况

    上表反映了我国不同历史阶段教育的发展状况,请任选其中两个阶段,分别概括其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影响。

  • 15.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因安史之乱导致财政收支恶化,唐朝政府开展官营盐业,全面垄断食盐的生产、运输和销售。这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但政府不得不增设相关的机构、官吏管理各个环节,导致机构庞大,经营和管理费用增加,又容易滋生腐败,损失垄断利润。针对这种情况,刘晏受命全面调整盐业的管理。他在产盐地区设立盐场、盐监、盐院,确保盐源的供给,精简管理机构,选派廉政又有实际业务能力的人充当要员,受中央直接领导;食盐的生产、收购、储存等业务还归官府,官方掌握食盐的定价权,然后卖给商人,由商人们去运送和销售;在缺盐或距离产盐区较远的地区设立仓储,运储食盐,在商人不至且盐价较贵之处,用平价出售,用以调节和稳定盐价。刘晏刚到任的时候,榷盐的总收入才四十万贯,到了代宗大历末年,榷盐收入达到六百多万贯,已占到国家财政总税收的一半。

    一一赵志浩《评唐代刘晏对盐法的改革》

    材料二:中国盐业总公司创立于1950年,1964年由国务院授权集中统一管理盐行业。1995年国家对工业盐改计划调拨为合同订货。2014年1 0月,中国盐业协会披露:盐业改革方案的核心为废止盐业专营。

    一一据人民网等有关资料整理

        在组织一个人统治人的政府时,最大困难在于必须首先使政府能管理被统治者,然后再使政府管理自身。毫无疑问,依靠人民是对政府的主要控制;但是经验教导人们,必须有辅助性的预防措施。

        用相反和敌对的关心来补足较好动机的缺陷,这个政策可以从人类公私事务的整个制度中探究。我们看到这一政策特别表现在一切下属权力的分配中,那里的一成不变的目的是按这样的方式来划分和安排某些公职的,以便彼此有所牵制。

    一一摘编自【美】汉密尔顿等《联邦党人文集》

    (1)、根据材料,概括联邦党人关于建立政府的主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联邦党人上述主张在美国的实践意义。

  • 16.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美国总统伍德罗·威尔逊认为:以往竞争性的联盟体系是一群特定的国家与另一群国家的对立,是一种均势体系,具有排他性,这将导致国际秩序不稳定。为了避免这种情况,他提出建立合作型的、集体的国际体系:国际联盟。所有国家都参与其中,对国际体系稳定更有保证。国家间的争端将通过谈判和平解决,倘若仲裁失败,无法阻止侵略,那么整个共同体将联合起来剥夺入侵者的侵略成果。但是这种构想从未变成保证世界和平安全的现实机制。二战后,杜鲁门政府筹建联合国的时候,威尔逊遇到的困境再次重演,比如联合国虽然承诺国家平等的原则,但这被其中的寡头政治式的权威冲淡了。作为联合国的基本原则,合作型安全的理念也一事无成。

    一一威廉·科勒《联合国:全球合作型安全的守护者》

    (1)、国际联盟没能实现威尔逊的设想,请用史实说明。

    (2)、为什么说联合国具有“寡头政治”式的特征?你是否认同联合国合作型安全理念一事无成的观点?为什么?

  • 17.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谭嗣同认为:“生民之初,本无所谓君臣,则皆民也。民不能相治,亦不暇治,于是共举一民为君。……夫日共举之,则因有民而后有君……天下无有因末而累及本者,亦岂可因君而累及民哉?夫曰共举之,则且必可共废之。君也者,为民办事者也;臣也者,助办民事者也。赋税之取于民,所以为办民事之资也。如此而事扰不办,事不办而易其人,亦天下之通义也。”……像痛斥暴君那样,他痛斥为暴君服务的纲常名教:“三纲之摄人,足以破其胆而杀其灵魂”,是“暴乱无理之法”,是“愚黔首之术”。他特别指出,“两千年来君臣一伦,尤为黑暗否塞,无复人理,沿及今兹,方愈剧矣”。他由此发出了“冲决罗网”的呼声,把“君主之罗网”、“伦常之罗网”,统统列为应被冲决之列。

    ——摘编自《谭嗣同传》

    (1)、根据材料,概括谭嗣同的主要观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思想产生的主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