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考2019年中考生物专题10 绿色植物与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

试卷更新日期:2019-03-14 类型:一轮复习

一、单选题

  • 1. 绿色植物能够维持生物圈的“碳﹣氧”平衡,它依靠的是  (    )
    A、呼吸作用 B、蒸腾作用 C、光合作用 D、吸收作用
  • 2. 如图中的①~④表示叶肉细胞中叶绿体、线粒体吸收或释放二氧化碳和氧气的过程,其中有助于维持生物圈中碳—氧平衡的是( )

    A、③④ B、①④ C、②③ D、①②
  • 3. 夜晚卧室里不易摆放过多盆栽植物,合理的解释是植物与人一样不停地进行(    )
    A、呼吸 B、生长 C、繁殖 D、应激性
  • 4. 如图是绿色植物生理活动示意图,其中分析错误的是(    )

    A、1过程表示光合作用,2过程表示呼吸作用 B、光合作用为呼吸作用提供物质基础 C、a表示二氧化碳,b表示有机物 D、绿色植物通过2过程,来维持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
  • 5. 在晴朗的一天,能正确表示长有绿藻的池塘中的二氧化碳浓度变化的坐标图是( )

    A、A B、B C、C D、D
  • 6. 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实质是( )
    A、合成有机物,释放能量 B、合成有机物,储存能量 C、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 D、分解有机物,储存能量
  • 7. 下图是探究植物有关生理作用的实验,结果表明(  )

    A、光合作用产生氧气 B、呼吸作用产生氧气 C、光合作用产生二氧化碳 D、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
  • 8. 分析如图所示的四种实验装置,你认同的观点是(    )

    A、要验证光合作用产生氧气,与甲对照的实验装置应进行遮光处理 B、乙装置中的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C、要验证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不需要对丙植株进行暗处理一昼夜 D、只要丁装置透明塑料袋内壁上有水珠出现就可以说明蒸腾作用散失水分
  • 9. 如图是某小组进行实验时设置的装置,能验证植物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的装置是(  )
    A、 B、 C、 D、
  • 10. 在探究光合作用原料的实验中,将下图所示的两个实验装置同时放在适宜的温度和光照下一段时间。此实验不能说明的是( )

    A、装置B,C中质量会增加的是B B、本实验探究的是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 C、酵母菌是真核生物,乳酸菌是原核生物 D、本装置中选择同种植物的目的是控制单一变量
  • 11. 2018年“6•5“世界环境日中国主题:“低碳减排•绿色生活”绿色会把我们的家园装扮的更加美丽,下列哪项不是植树造林在环境保护方面的目的(  )
    A、  维持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 B、为人类提充足的木材 C、调节气候 D、净化空气
  • 12. “低碳生活,保护地球”,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也是地球生命的唯一家园.下列理解错误的是(   )

    A、“低碳生活,保护地球”,能够说明环境影响生物 B、选用步行等绿色方式出行,有利于减轻大气污染、减少能源消耗 C、在食物链“草→兔→狼”中,若捕杀了狼则兔的数量先增加后减少 D、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循环流动的
  • 13. 下列农业生产、生活措施中能体现促进光合作用的有(.)

    ①合理设置株距②大棚增施有机肥③水淹及时排涝④大棚夜间增加 照明⑤中耕疏松土壤⑥花盆底部留孔

    A、①②④ B、①③⑤ C、①④⑤ D、②④⑥
  • 14. 为研究温度对某植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影响,研究小组设置6个不同温度,在密闭环境中进行实验。 先持续光照12小时后,测得光照下密闭环境中二氧化碳(CO2)的减少量;然后黑喑处理12小时后,测得黑暗时密闭环境中CO2的增加量,实验结果如下表。下列对实验的分析,正确的是(    )

    温度设置

    5℃

    10℃

    15℃

    20℃

    25℃

    30℃

    光照12小时CO2的减少量(mg)

    12

    21

    30

    39

    45

    42

    黑暗12小时CO2的增加量(mg)

    6

    9

    12

    18

    27

    36

    A、光照12小时后,25℃组植物光合作用共消耗45mgCO2 B、光照12小时后,30℃组植物积累有机物最多 C、24小时后,10℃组密闭环境中CO2减少30mg D、24小时后,20℃组植物积累有机物最多
  • 15. 没有晒干又放置过久的玉米堆会发热,那么与玉米细胞产热直接相关的生理作用是(     )
    A、光合作用 B、呼吸作用 C、蒸腾作用 D、运输作用
  • 16. 将某生长旺盛的植株放进透明密闭的容器内,满足植株所需要的所有自然条件。然后测定夏季一昼夜间容器内二氧化碳(CO2)浓度的变化,得到如图所示的曲线。当植株的光合作用强度与呼吸作用强度相等时,曲线上对应这一生理状况的点有(  )


    A、a点和d点 B、b点和c点 C、a点、b点和c点 D、b点、c点和d点
  • 17. 如图为叶肉细胞内进行的某些生理活动示意图,其中①、②为相关气体,A为细胞内相关细胞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①代表的气体为二氧化碳,②代表的气体为氧气 B、[A]代表的细胞器为线粒体,该处进行的生理活动为光合作用 C、将叶片放入酒精中隔水加热,会看到酒精变成绿色,说明叶绿体已经溶解在酒精中 D、在有光的条件下,此叶肉细胞可以进行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储存能量
  • 18. 为验证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学生用进行了如下实验:将3株状态相同的天竺葵,放在暗处一昼夜.将处理过的天竺葵分别放入如图所示A.B和C三个实验装置中.将所有实验装置移到光下照射数小时后。用挤压的方式将A.B和C装置中的气体通过排水法分别收集到三个试管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A,C是一组对照实验,变量是光 B、通过挤压的方式将A装置中的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发现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验证了二氧化碳是呼吸作用的产物 C、将天竺葵放在黑暗处处理一晚上目的是将原有的淀粉转运或消耗 D、从B和C装置中各取一片叶,经酒精脱色,清水漂洗后,分别滴加碘液,可见从C装置取出的叶片变蓝,验证了氧气是光合作用的原料
  • 19. 取两个相同的透明玻璃瓶甲,乙,装满水后分别放入等量金鱼藻,测出瓶内的含氧量后密封,将甲瓶放在黑暗处,乙瓶放在阳光下,其他条件相同,n小时后再次测出瓶内的含氧量,两次测量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对于n小时内甲乙两瓶内的含氧量的分析正确的是(     )

    A、甲瓶呼吸作用消耗的氧气量是:c克 B、甲瓶呼吸作用消耗的氧气量是:(a-b)克 C、乙瓶呼吸作用消耗的氧气量是:(a-c)克 D、乙瓶呼吸作用消耗的氧气量是:(a-b)克
  • 20. 根据图①~③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①中,ab段上升是因为胰岛素促进了葡萄糖的吸收 B、图②中,若曲线表示一天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变化,则B不符合题意应的时间为6点 C、图②中,若B不符合题意应的时间为12点,则该曲线可以表示一天中氧气的变化 D、图③可以表示种子萌发至长成植物体过程中,有机物的变化情况
  • 21. 下列叙述与图中的实验装置相符合的是(  )

    A、甲——验证水和空气是种子萌发的条件 B、乙——验证蒸腾作用散失水分 C、丙——验证水是光合作用必要的原料之一 D、丁——验证呼吸作用释放二氧化碳
  • 22. 水果用保鲜膜包裹,是为了抑制(    )作用,延长保鲜时间
    A、光合作用 B、吸收作用 C、蒸腾作用 D、呼吸作用
  • 23. 我们买回家的绿豆、花生、黄豆等种子,一般是保存在(     )的地方。
    A、低温、干燥 B、高温、干燥      C、高温、潮湿 D、低温、潮湿
  • 24. 下图所示是研究植物某一生命活动过程的装置。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该实验可用于检验植物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 B、装置甲的作用是吸收通入空气中的二氧化碳,避免对实验造成干扰 C、装置丙中的植物换成萌发的种子,装置丁中也会出现浑浊现象 D、若装置丙不遮光,从装置丁出来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 25. 如图表示光合作用强度与温度、光照强度的关系,据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光照强度为0时,植物周围环境温度也为0 B、光照强度为0~a时,光合作用强度主要受光照强度影响 C、光照强度为a~b时,光合作用强度只受温度影响 D、光照强度大于b时,植物不再进行光合作用

二、综合题

  • 26. 下图是“生物圈中碳—氧平衡”示意图,请分析回答问题。

    (1)、推测图中A、B所代表的生理活动:A是 , B是
    (2)、图中控制两种气体进出植物体的门户是 , 它也是植物进行时水分散失的通道。
    (3)、以下叙述不符合事实的是       (填字母)。
    A、碳—氧平衡是指生物圈中二氧化碳和氧气的相对平衡 B、碳—氧平衡是指生物圈中二氧化碳和氧气各占50% C、人类生活和工业生产加剧了生物圈中二氧化碳的排放 D、植物的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有利于维持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
    (4)、在维持生物圈中碳—氧平衡方面人类应该怎么做?
  • 27. 刚进入2007年,反常天气便纷现世界各地,凸现严峻的全球气候变暖趋势,其主要原因与碳循环不平衡有关。下图是生态系统中碳循环模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自然界中的碳主要以的形式存在于大气中。
    (2)、图中的①是指 , 图中的②是 指
    (3)、参与过程⑤的生物种类有 , 其在碳循环中的作用是
    (4)、由于碳循环具有全球性,为减缓二氧化碳的排放,联合国制定《京都议定书》。据图分析可知,造成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是
  • 28. 图甲表示某一番茄植株在一天内吸收二氧化碳速率的变化情况,图乙表示在晴朗夏季,将用完全培养液培养的番茄植株放入密闭的玻璃罩内培养,每隔一段时间用CO2浓度检测仪测定玻璃罩内CO2浓度,绘制成如图所示曲线。据图分析

    (1)、图甲中CE段下降的原因是;图乙中该番茄植株在一天中有机物积累最多、最少的点分别是
    (2)、番茄植株在图甲中B点的生理状态(只考虑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强度的大小关系)与图乙中的点生理状态相同。
    (3)、如果土壤中长期缺乏Mg2+(提示Mg2+是合成叶绿体的重要原料),则图甲中的J点向(填“上”或“下”)移动。
    (4)、已知图乙中从C点对应的时刻开始有光,BC段CO2浓度增长趋势变缓的是原因是 , CD段进一步变缓的原因是
    (5)、图乙中B点、D点,番茄植株的叶肉细胞的生理状态可分别用下面的图表示。(以下四图,上方图形表示线粒体,下方图形表示叶绿体)

三、实验探究题

  • 29. 某生物兴趣小组为证明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必需的原料,做了如下实验:

    (一)材料:绿色植物(叶片细胞间的空气被抽去);三只规格相同的烧杯,分别命名为A、B、C;100瓦的电灯;凉开水(二氧化碳气体被排除);质量分数为1%的碳酸钠溶液(可产生二氧化碳气体).

    (二)步骤:

    ①烧杯A、B中各放入50mL质量分数为1%的碳酸钠溶液,烧杯C中放入 50 mL凉开水.

    ②烧杯B、C中各放入一片同种植物的大小相似的叶子.

    ③将三支烧杯都用橡皮塞塞紧,并将它们一起放到灯光下照射,大约5分钟后观察三个烧杯中有无气泡产生.

    (三)实验结果:

    编号

    实验现象

    依据

    烧杯A(质量分数为1%的碳酸钠溶液)

    无气泡

    CO2气体微溶于水,无明显气泡

    烧杯B(质量分数为1%的碳酸钠溶液+叶片)

    有气泡,叶片上浮


    烧杯C(凉开水+叶片)



    请根据实验回答:

    (1)、烧杯C中放入mL凉开水.

    (2)、烧杯B中的气泡最可能是(气体).

    (3)、你预测烧杯C中的叶片会(选填“上浮”“下沉”或“不动”),为什么?

    (4)、对比烧杯B与烧杯C可以得出结论是:

  • 30. 某兴趣小组为探究“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实验步骤如下,请分析回答:

    ①将长势、大小相同的两株天竺葵放在暗处2天后,分别置两瓶内,密封瓶口,设为A、B瓶;

    ②将A瓶移到光下6—7小时,B瓶仍放在暗处(图一);

    ③取下玻盖,将点燃的蜡烛分别伸入A、B瓶(图二);

    ④摘取A、B瓶中大小相同的两片叶片,放入盛有酒精的小烧杯中水浴加热,脱色;

    ⑤取出脱色的叶片漂洗,滴加碘液。

    (1)、步骤①暗处理的目的是把叶片中原有的有机物
    (2)、步骤②中A、B瓶构成一组对照实验,其变量是
    (3)、步骤③,伸入A瓶的蜡烛燃烧更剧烈,说明瓶中富含(气体),这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产生的;伸入B瓶的蜡烛熄灭,说明瓶中缺少上述这种气体,该气体是被植物的作用消耗掉的。
    (4)、步骤④将叶片脱色,指的是脱去叶绿体中的
    (5)、步骤⑤滴加碘液后,摘自A瓶的叶片会变蓝色,摘自B瓶的叶片不变蓝色,这个实验说明光合作用的产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