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14 教材经典实验

试卷更新日期:2019-03-14 类型:二轮复习

一、单选题

  • 1. 久置的纯蔗糖溶液,加入斐林试剂后,经加热后会出现砖红色沉淀。下列对此问题解释中,正确的是(    )
    A、蔗糖溶液暴露在外,会被氧气氧化而具备还原性 B、蔗糖是一种还原性糖 C、蔗糖溶液中的微生物将蔗糖水解后,生成葡萄糖和半乳糖 D、蔗糖被微生物水解后,生成还原性糖
  • 2. 下列对“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分布”实验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口腔上皮细胞需要始终保持生活状态 B、盐酸的作用之一是促进染色质中的DNA与蛋白质分离 C、使用甲基绿、吡罗红混合染色剂进行染色 D、实验步骤:制片→水解→冲洗→染色→盖上盖玻片→观察
  • 3. 显微镜的结构中,与调节视野亮度有关的是(     )
    A、反光镜与光圈 B、光圈与通光孔 C、目镜与物镜 D、反光镜与粗(细)准焦螺旋
  • 4. 以下高中生物学实验中,操作不正确的是( )
    A、在制作果酒的实验中,将葡萄汁液装满整个发酵装置 B、鉴定DNA时,将粗提产物与二苯胺混合后进行沸水浴 C、用苏丹Ⅲ染液染色,观察花生子叶细胞中的脂肪滴(颗粒) D、用龙胆紫染液染色,观察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中的染色体
  • 5. 下列关于洋葱根尖细胞有丝分裂装片的制作与观察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甲过程所用的解离液是以质量分数15%的盐酸和体积分数为95%的酒精配制而成的 B、乙过程的主要目的是洗去药液,防止解离过度 C、在显微镜下可以看到一个细胞连续分裂的过程 D、在低倍镜下找到分生区细胞后,可以换用高倍镜继续观察
  • 6. 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中,如图准备了实验装置,棋子上标记的D、d代表基因。实验时需分别从甲、乙中各随机抓取一枚棋子,并记录字母。此操作模拟了(    )


    ①等位基因的分离

    ②同源染色体的联会

    ③雌雄配子的随机结合

    ④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

    A、②③ B、①④ C、①③ D、②④
  • 7. 已知药物X对细胞增殖有促进作用,药物D可抑制药物X的作用,某同学将同一瓶小鼠皮肤细胞平均分为甲、乙、丙三组,分别置于培养液中培养,培养过程中进行不同的处理(其中甲组未加药物),每隔一段时间测定各组细胞数,结果如图所示。据图分析,下列相关叙述不合理的是( )


    A、乙组加入了药物X后再进行培养 B、丙组先加入药物X,培养一段时间后加入药物D,继续培养 C、乙组先加入药物D,培养一段时间后加入药物X,继续培养 D、若药物X为蛋白质,则药物D可能改变了药物X的空间结构
  • 8. 关于还原糖、蛋白质和DNA的鉴定实验,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在甘蔗茎的组织样液中加入双缩脲试剂,温水浴后液体由蓝色变成砖红色 B、在大豆种子匀浆液中加入斐林试剂,液体由蓝色变成紫色 C、提取DNA时,在切碎的洋葱中加入适量洗涤剂和食盐,充分研磨,过滤并弃去滤液 D、将DNA粗提物溶解在2 mol/LNaCl溶液中,加入二苯胺试剂,沸水浴后液体由无色变成蓝色
  • 9. 取洋葱叶内表皮细胞和人口腔上皮细胞为实验材料,利用甲基绿吡罗红染色剂染色,可以显示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下列有关该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盐酸能改变细胞膜的透性加速染色剂进入细胞 B、吡罗红能促进染色体中DNA和蛋白质的分离,有利于甲基绿与DNA结合 C、染色时间越长,观察效果越好 D、该实验的结论是DNA分布在细胞核中,RNA分布在细胞质中
  • 10. 关于生物组织中还原糖、脂肪和蛋白质的检测实验,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还原糖、脂肪的检测通常分别使用双缩脲试剂、苏丹Ⅲ染液 B、检测脂肪和蛋白质都不需要进行水浴却热 C、双缩脲试剂和斐林试剂在使用前均需要先混合 D、脂肪、蛋白质检测时分别可见橘黄色颗粒、砖红色沉淀
  • 11. 胭脂红是一种水溶性的大分子食用色素.在观察细胞质壁分离及复原实验中,可用高浓度的胭脂红溶液作为外界溶液,观察无色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的变化.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刚发生细胞质壁分离时,细胞的液泡为红色 B、若细胞发生质壁分离复原,细胞内的无色区域变小 C、处于质壁分离状态细胞的细胞液浓度一定小于外界溶液的浓度 D、当质壁分离不能复原时,细胞内可能会出现红色区域
  • 12. 在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的失水和吸水实验中,显微镜下可依次观察到甲、乙、丙三种细胞状态.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由甲到乙的变化中,细胞壁与原生质层之间逐渐充满了外界溶液 B、甲、乙、丙不可能在同一个细胞内依次发生 C、与甲相比,乙所示细胞的细胞液浓度较低 D、由乙转变为丙的过程中,没有水分子从胞内扩散到胞外
  • 13. 在探究不同的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时,温度和pH值分别属于(  )
    A、自变量和因变量 B、因变量和无关变量 C、自变量和无关变量 D、自变量和对照变量
  • 14. 下列物质的鉴定与所用试剂、实验手段、实验现象搭配,正确的是(    )
    A、脂肪一苏丹Ⅲ染液一显微镜观察一染成红色的脂肪颗粒 B、葡萄糖一斐林试剂一直接观察一砖红色沉淀 C、蛋白质一双缩脲试剂一直接观察一紫色反应 D、酒精一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一观察一灰绿色反应
  • 15. 下列关于“制作并观察洋葱根尖分生组织细胞有丝分裂临时装片”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显微镜下绝大多数细胞中能观察到染色体 B、解离有利于根尖分生区细胞分离 C、漂洗的目的是洗去盐酸和酒精,防止解离过度 D、若用促进分裂的药物处理根尖,则更有利于观察
  • 16. 在“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的实验中,对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临时装片进行了三次观察(如图所示).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第一次观察时容易看到紫色大液泡和较大的无色细胞质基质区域 B、第二次观察时可以发现细胞质壁分离首先发生在细胞的角隅处 C、吸水纸的主要作用是吸除滴管滴加的多余液体,以免污染镜头 D、为了节约实验时间,通常可以省略第一次显微观察步骤
  • 17. 如图是探究酵母菌呼吸作用的实验装置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甲中NaOH的作用是除去空气中的CO2 B、可用重铬酸钾检测酵母菌是否产生酒精 C、乙应让B先封口一段时间再连接装澄清石灰水的锥形瓶 D、甲组中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乙组中澄清的石灰水不变浑浊
  • 18. 酸碱物质在生物实验中有广泛的应用,下面有关实验中,表述正确的是( )
    A、斐林试剂中,NaOH为CuSO4与还原糖的反应创造碱性条件 B、浓硫酸为溴麝香草酚蓝与酒精的显色反应创造酸性环境条件 C、盐酸水解口腔上皮细胞可改变膜的通透性,加速健那绿进入细胞将DNA染色 D、双缩脲试剂中,NaOH为CuSO4与蛋白质的反应创造碱性条件
  • 19. 下列研究工作中由我国科学家完成的是(    )。
    A、以豌豆为材料发现性状遗传规律的实验 B、用小球藻发现光合作用暗反应途径的实验 C、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 D、首例具有生物活性的结晶牛胰岛素的人工合成
  • 20. 下列有关清水或蒸馏水在实验应用中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制备细胞膜的实验中,置于蒸馏水中的红细胞的吸水能力逐渐变大 B、制作花生子叶装片检测脂肪时,苏丹Ⅲ染色后要用清水洗去浮色 C、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口腔上皮细胞需要放在清水中保持活性 D、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叶绿体时,藓类的小叶要放在清水中维持细胞的正常形态
  • 21. 下列有关生物学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可选择过氧化氢溶液作底物 B、调查遗传病发病率时,如发现样本太少,可扩大调查范围,已获得原始数据不能再用 C、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的实验,如果提取色素时加入无水乙醇过量,纸层析时色素带颜色将变浅 D、在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实验中,若溶液能使溴麝香草酚蓝由蓝变绿再变黄,则说明溶液中产生了酒精
  • 22. 某同学利用黑藻探究“光对光合速率的影响”,设计实验装置如图甲。图乙表示在一定光照强度下装置甲中黑藻叶肉细胞的部分代谢过程,其中a、b、c、d代表细胞结构,①~⑤表示物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图乙结构a、b、c中存在光合作用色素的是a,而要提取光合作用色素需要用层析液 B、在适宜光照强度下,图甲装置中有色小液滴将向右移动,当CO2浓度突然降低时,则短期内叶绿体中C5的含量将增加。 C、图乙中①在b内参与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④代表丙酮酸,能产生⑤的细胞结构有a、b D、若一定时间内有色小液滴向右移动,则移动的距离代表黑藻单位时间内光合作用的效率
  • 23. 在生物学实验中,酒精是用途较广的一种化学试剂.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鉴定植物组织细胞内的脂肪实验,使用体积分数(下同)为50%的酒精,目的是洗去浮色 B、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使用70%的酒精,目的是增大细胞膜的通透性 C、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使用无水乙醇,目的是溶解色素 D、观察根尖分生组织细胞有丝分裂实验,使用95%的酒精,目的是作为解离液的成分
  • 24. 下列实验中需要始终保持细胞的活性和结构完整的是(    )
    A、探究DNA分子的复制方式 B、肺炎双球菌由R型转化为S型 C、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D、低温诱导植物染色体数目的变化
  • 25. 有位同学做“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以下操作正确的是(   )
    A、小桶内用球的大小代表显隐性,大球代表D,小球代表d B、每次抓出的两个球统计后放在一边,全部抓完后再放回小桶重新开始 C、每个桶内两种球的数量必须相等,即标记 D、d的小球数目必须为1∶1D. 因为卵细胞的数量比精子少得多,所以可以将代表雌性生殖器官的小桶内的2种配子各减少到1个
  • 26. 某班同学在做“调查人类的遗传病”的研究性课题时,不正确的做法是(    )
    A、通常要进行分组协作和结果汇总统计 B、调查内容既可以是多基因遗传病也可以是单基因遗传病 C、各小组结果汇总后计算出所调查的遗传病的发病率 D、对结果应进行分析和讨论,如显隐性的推断、预防、原因等
  • 27.

    体重近似、发育正常的甲、乙、丙、丁四只雄性小狗,丁狗不作处理,甲、乙、丙狗分别做不同的手术处理。几个月后查得各自血液中三种激素的含量如下表,则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甲狗可能出现的症状有行动呆笨而迟缓,精神萎靡,食欲不振,身体发育停止 B、乙狗可能出现的症状有生长停滞 C、丙狗可能出现的症状有性情变得温顺 D、在相同条件下饲养一段时间后,其个体大小变化为:甲、丁狗个体小,基本处于术前状态,丙、乙狗不断长大
  • 28. 取甲、乙两支试管,往甲内加入血浆,乙内加入等量蒸馏水,用pH试纸检测.然后往甲、乙内各滴入等量的HCl或NaOH溶液.摇匀后,再用pH试纸检测.下列关于此实验的过程和结果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
    A、“等量”是对照实验中对无关变量的要求,在这种条件下,实验结果才可靠 B、“摇匀”使酸性或碱性物质充分与试管中的血浆或蒸馏水混合,确保pH试纸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C、结果是甲试管中血浆pH变化不明显,乙试管中蒸馏水的pH变化明显 D、实验结果反映血浆中有缓冲物质,pH稳定不变
  • 29. 研究人员只以某种植物种子饲喂三只年龄、生理状态相同的同种实验鼠,一个月之后,测定实验鼠血液中的甲状腺激素和促甲状腺激素的含量,结果甲状腺激素仅为对照鼠的一半,促甲状腺激素却比对照鼠多。下列推测合理的是(     )
    A、下丘脑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过多能促使甲状腺增生 B、该植物种子中可能缺乏碘元素,影响实验鼠甲状腺激素的合成 C、实验鼠体内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的含量比对照鼠少 D、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少反馈促进促甲状腺激素的合成和分泌
  • 30. 某同学设计了一个“观察不同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萘乙酸对扦插枝条生根的影响”的实验.下列有关他的设计和分析合理的是(    )
    A、可以将扦插枝条生同样数量的根所用时间或相同时间内的生根数量作为观测指标 B、实验预期的结果可能是:萘乙酸溶液的浓度越高,越有利于扦插枝条生根 C、实验中不同浓度的萘乙酸溶液浸泡不同插条的时间长短存在一定的梯度 D、本实验不需要设置对照实验
  • 31. 下列有关生物种群数量调查的方法中,错误的是(    )
    A、五点取样和等距取样是样方法取样的常用方法,遵循了随机取样的原则 B、调查蒲公英,只计数小样方内的个体数 C、调查趋光性农业害虫,可用定位设置灯光诱捕,定时计数法 D、将M只鹿标记后,重新捕获的n只鹿中有m只被标记,则该鹿群约有(M×n÷m)只
  • 32. 如图中的新鲜土豆片与H2O2接触后,产生的现象及推测错误的是(  )

    A、若有气体大量产生,可推测新鲜土豆片中含有过氧化氢酶 B、若增加新鲜土豆片的数量,量筒中产生的气体速度加快 C、一段时间后气体量不再增加是因为土豆片的数量有限 D、为保证实验的严谨性,需要控制温度等无关变量
  • 33. 同位素标记法是生物学研究中常用的方法之一,下列各项经典生物学实验中没有用到该方法的是(    )
    A、鲁宾和卡门证明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来自水 B、萨克斯证明光合作用的产物有淀粉 C、卡尔文探究CO2中的碳转化为有机物中碳的途径 D、科学家研究分泌蛋白合成和分泌的过程

二、多选题

  • 34. 下列中学实验均使用光学显微镜进行观察,有关实验操作或现象描述错误的是(    )

    编号

    实验名称

    实验材料

    实验操作或现象

    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

    紫色洋葱外表皮、蔗糖溶液等

    原生质层呈紫色,各组成部分结构清晰

    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脂肪

    花生子叶、苏丹Ⅲ染液等

    在高倍镜下可见细胞中被染成橘黄色的脂肪液滴

    观察细胞有丝分裂

    洋葱根尖、龙胆紫溶液等

    在高倍镜的同一个视野中,可见分裂前期、中期、后期、末期各时期细胞呈正方形,排列紧密

    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

    酵母菌、血细胞计数板等

    在10×目镜、40×物镜下的一个视野中完成对整个计数室中酵母菌的计数

    A、实验① B、实验② C、实验③ D、实验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