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考2019年高考历史一轮专题:第23讲 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探索与科教文化

试卷更新日期:2019-03-13 类型:一轮复习

一、单选题

  • 1. 在1957年,有作家这样写到:“青春、健康,无挂无碍的农业社里的生活,同男子同工同酬的满意的工分……无一不是她们快乐的源泉。”下列结论符合该材料的是(  )
    A、农业社是农民的个体经济组织 B、农业社是指人民公社 C、农业社指农业生产合作社 D、农业社的出现是全行业公私合营的产物
  • 2. 邓小平在南巡谈话中说:“证券、股市,这些东西究竟好不好,有没有危险,是不是资本主义独有的东西,社会主义能不能用?允许看,但要坚决地试。看对了,搞一两年对了,放开;错了,纠正,关了就是了。”邓小平的这番讲话(  )

    ①包含了市场并非资本主义所独有的观点

    ②推动了经济体制改革重心从农村转向城市

    ③有利于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的设立

    ④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奠定理论基础

    A、①③④ B、①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 3. 改革开放,中国人民的生活实现了由贫穷到温饱,再到整体小康的跨越式转变,2018年是我国改革开放多少年?
    A、40年 B、70年 C、50年 D、60年
  • 4. 某同学在学习新中国科技时,梳理出的笔记有“科技事业严重受挫”、“居世界领先水平”、“最具人文精神价值”。由此可推测该生学习的知识点是(  )
    A、合成结晶牛胰岛素 B、成功爆炸第一颗氢弹 C、培育籼型杂交水稻 D、发射第一颗人造卫星
  • 5. “要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为实现这个目标,必须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方针,进一步转换国有企业经营机制,建立适应市场经济要求,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这段话可能出自哪个文件( )
    A、《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 B、《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 C、《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D、《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
  • 6. 《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中说:“……这些集体农业的痕迹,也大量地从中国农村消失了。在私人和集体之间划分收入已没有什么意义了。因为几乎全部农业生产都是以家庭为基础的。即使“公社”和“大队”的名称也被更古老的名称“乡”和“村”所取代。”这一情形出现的时间不早于(  )
    A、1956年 B、1978年 C、1980年 D、1983年
  • 7. 系统阐明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是在(  )
    A、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B、中共十二大 C、中共十三大 D、中共十四大
  • 8. 1980年中共中央最早设立的经济特区是(  )
    A、深圳 B、珠海 C、汕头 D、厦门
  • 9. 流行语往往带有明显的时代特征,是一个时代的烙印。下列流行语哪一组是反映改革开放时代的?(  )
    A、“公私合营”“改造” B、“一大二公”“大炼钢铁” C、“走资派”“革命不是请客吃饭” D、“大包干”“招商引资”
  • 10. 下表为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农村流行口号。

    土地改革时期

    “劳动光荣”“发家致富”

    社会主义改造时期

    “急进抢先”“社会主义有奔头”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时期

    “争上游,敢出头”“跑步进入共产主义”

    经济困难时期

    “吃饱肚子为先”

    国民经济调整时期

    “千遍万变不如(包产到户)一变”

    这反映出广大农民(  )

    A、积极追求符合时代特点的美好愿景 B、由衷拥护社会主义 C、清醒认识到社会主义建设的曲折性 D、坚决支持改革开放
  • 11. 光绪二十八年《钦定中学堂章程》中明确规定,各中学第1年讲外国上古史,第4年讲外国史法沿革,每周3课时。这是
    A、清政府洋务运动中的重要措施 B、国家力量推动下教育体制变革 C、为新思潮萌发创造了有利条件 D、中国教育近代化迈出的第一步
  • 12. 《读书》杂志创刊号(见下图),被称为“在那个精神世界经历了长期禁锢而刚刚得到释放的时代”的诞生物,被视为“新启蒙时代”的象征之一。因为其(    )

    A、终结了十年文革的严重混乱 B、开启了对“两个凡是”的反思 C、探讨社会问题展开思想交流 D、实现了思想路线的拨乱反正
  • 13. 下图是某人所持的一张高校赴校证,他能持有该证,可能得益于(    )

    A、国家实行科教兴国战略,大力发展教育 B、《义务教育法》为他后来的深造打下了基础 C、三个面向的教育指导方针 D、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的影响
  • 14. 1789年,英国人马尔萨斯发表《人口论》,主张通过饥饿、限制婚姻和战争等手段来控制人口增长。1957年,鉴于当时我国的社会经济形势和人口状况,马寅初在广泛调查和科学分析基础上,提出了以“节制生育,提高质量”为中心的“新人口论”。马寅初的理论(    )
    A、与马尔萨斯的理论本质一致 B、符合社会主要矛盾的发展趋势 C、有助于克服严重的经济困难 D、与国家的管理体制不符被否定
  • 15. 1979年初,宣传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的标语是(  )
    A、“为巩固新民主主义制度而斗争” B、“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C、“政治挂帅,提高觉悟,争取更大的跃进” D、“抓革命,促生产”
  • 16. 据统计,1997年,我国工业制成品出口占出口总额的86.9%,同年,工业制成品出口占出口总额的世界平均比重为73%,发展中国家工业制成品出口占出口总额的平均比重为59%。据此可以推出(  )
    A、欧美发达国家制造业开始衰落 B、我国工业产业结构趋向合理 C、世界制造业中心实现向中国转移 D、改革开放加快中国工业化进程
  • 17. 1982年,可口可乐公司在北京各大商场展开产品促销,这是中国当代市场上第一次卖场促销活动。对此,北京各大报做出激烈反弹,如《北京日报》发文认为引进可口可乐浪费国家大量外汇资源。外经贸部也做出停止可口可乐内销的决定。这表明(  )
    A、市场经济未被普遍认可 B、百姓缺乏正确的消费观 C、政府机关权力意识浓厚 D、阶级斗争思维仍然存在
  • 18. 1962年初的七千人大会明确提出,当前全党要着重抓好的两项中心工作是大量精减职工和城市人口,从人力、物力和财力上切实加强农业。并据此大幅度地加大了精减工作的力度,决定将中央财经小组原建议减少职工900多万、城镇人口1300万的计划上调为1000万和2000万。这说明(  )
    A、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农村 B、人民公社化运动方兴未艾 C、国民经济恢复任务已完成 D、经济调整的工作正在展开
  • 19. 1952年3月,南京首届农业劳动模范大会召开,会议宣布南京地区农村互助合作组发展到2442个,农户达到17983户,占全郊区农户总数的55.9%,做到了乡乡有互助组。这表明南京地区( )
    A、率先在全国开展农业改造运动 B、积极探索农村迅速发展新路径 C、农业发展走上了集约化的道路 D、已经建立了社会主义经济体制
  • 20. 20世纪80年代,我国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其对城市国有企业改革的借鉴意义主要体现在(  )
    A、扩大企业经营自主权 B、建立市场经济体制 C、大力发展公有制经济 D、解放思想对外开
  • 21. 大包干纪念馆于2006年6月19日开馆,地址在安徽省凤阳县小溪河镇小岗村。纪念馆里呈现了小岗村的整个历史,也再现了当年大包干从酝酿到发生、发展的历史过程。大包干(  )
    A、进一步加强了我国公有化程度 B、适应了农村生产力发展水平 C、是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最终目标 D、推动了生产资料所有制的重大变革
  • 22. 1984年,中共中央在一份文件中说:各地区都要根据本地区资源条件和经济技术条件,拟定自己的农业发展规划,并采取有力措施,保证实现国家规定的农业发展指标。据此可知,这一文件的主旨是(  )
    A、剖析传统经济模式的弊端 B、阐明农业规划落实的重要意义 C、肯定农民的生产自主权 D、强调发展农业生产要实事求是
  • 23. 英国《卫报》专栏作家评价:“21世纪始于1978年,因为那一年是邓小平在中国改革开放的年份——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开始从平均主义向市场经济走出了尝试性的一步,它创造了一个完全不同的历史。”材料中的“完全不同的历史”是指中国(  )
    A、开始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B、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C、逐步融入经济全球化的潮流 D、实现传统经济向现代经济的转型
  • 24. 改革开放之初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所有权归集体,承包经营权归农户,称之为“两权分离”。2016年1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完否农村士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分置办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要求将土地承包经营权再分为承包权和经营权,形成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置”格局。这一变化(  )
    A、标志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退出历史 B、从法律上肯定了农民对土地的所有权 C、促进了农村生产关系出现根本性变革 D、展现了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持久活力
  • 25. 为了生产自救,少数农民自发地搞起了责任田,其办法是在不改变土地集体所有制的前提下,“定产到户,超额归己”。到l961年底,安徽省90.1%的生产队实行过或者正在实行责任田。……刘少奇、邓小平、陈云等中央领导人对这一新生事物给予极大的支持。对此理解正确的是这一时期(  )
    A、人民公社化运动结束 B、农村率先进行经济体制改革 C、国民经济形势开始好转 D、国民经济的反思与调整
  • 26. 导致人民公社化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一败一胜的关键因素是(  )
    A、是否坚持土地公有制 B、是否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实际情况 C、是否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 D、是否从根本上改变了生产关系
  • 27. 当今,如果我们的优秀传统文化资源得不到有效开发,就可能被他国所用。美国曾根据我国民间花木兰的故事制作的动画片,它曾一度风靡包括我国在内的许多国家和地区。这给我们的启示是(  )
    A、积极引进文化产品,促进文艺繁荣 B、广泛介绍民族文艺,实现与现代科技的结合 C、充分开发传统资源,提升民族艺术的竞争力和影响力 D、抵御外来文化的侵蚀,维护国家文化安全
  • 28. 莫言,出生于山东高密,20世纪80年代以一系列乡土作品崛起,被归类为“寻根文学”作家,获得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下列文艺方针或原则影响其文学创作的有(  )

    ①“双百”方针  ②文学艺术为人民服务

    ③文学艺术为社会主义服务  ④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的组成部分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 29. 毛泽东同志在一次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作总结发言。他指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应该成为我们的方针。艺术问题上百花齐放,学术问题上百家争鸣。讲学术,这种学术可以,那种学术也可以,不要拿一种学术压倒一切。你如果是真理,信的人势必就会越多。这一发言应该是在(  )
    A、《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提到的 B、《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中提到的 C、发出“向时代学习,向人民学习”的口号中提到的 D、1956年社会主义基本制度逐步建立时提到的
  • 30.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在中国改革开放中,又经历过三次思想解放:人们先后冲破了“个人崇拜”“计划经济崇拜”和“所有制崇拜”,其中冲破“计划经济崇拜”的关键是党的哪次会议(  )
    A、中共十三大 B、中共十四大 C、中共十五大 D、中共十六大

二、材料分析题

  • 3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现代作家路遥的小说《平凡的世界》出版于20世纪90年代,其中许多情节反映了现代中国的重大历史现象,小说梗概如下:

        1975年初,农民子弟孙少平到原西县高中读书,少平高考落榜,回乡生产。少平的哥哥少安一直在家劳动,这时农村生活混乱,旱灾又火上加油,村支书田福堂为加强自己的威信,组织偷挖河坝与上游抢水,不料出了人命。为了“学大寨”,他好大喜功炸山修田叫人搬家又弄得天怒人怨。生活的航道已到了非改变不可的地步。1979年春以后,孙少安进城拉砖,用赚的钱建窑烧砖,成了公社的“冒尖户”。孙少平青春的梦想和追求也激励着他到外面去“闯荡世界”,他从漂泊的揽工汉成为正式的建筑工人,最后又获得了当煤矿工人的好机遇……1982年秋,少平到了煤矿,尽心尽力干活,成了一名优秀工人。少安的砖窑也有了很大发展,他决定贷款扩建机器制砖,不料因技师根本不懂技术,砖窑蒙受很大损失,后来在朋友和县长的帮助下再度奋起……

        结合中国现代史的所学知识,从上述梗概中提取一个情节,指出它所反映的重大历史现象,并概述和评价该历史现象。

  • 32.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改革开放之前,城镇住房主要由国家投资建设;住房通过职工所在单位,按照工龄、职务、学历等打分排队进行分配;对于分配后的住房,只收取象征性的、近乎无偿使用的低租金。这种住房制度不仅住房建设投资“有去无回”,而且收取的低租金不够支付住房的日常维修和管理费用,同时职工对住房形成“等、靠、要”观念。1978年,城镇人均居住面积由1949年的4.5m2下降到了3.6m2 , 缺房户占当时城镇总户数的47.5%。

    住房制度改革的实践,始于1979年,从新建住房全价出售起步。1979—1991年,住房制度改革经历了公房出售试点、提租补贴试点和全面起步三个阶段。经过1992—1993年房产过热期之后,1994年7月,国务院发布《关于深化城镇住房制度改革的决定》,确定房改的根本目的是: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新的城镇住房制度,实现住房商品化、社会化;加快住房建设,改善居住条件,满足城镇居民不断增长的住房需求。1998年7月,国务院明确提出“促使住宅业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这一年,中国城镇人均居住面积达到18.66m2

    ——邹东涛等《发展和改革蓝皮书》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79年中国启动城镇住房制度改革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改革开放最初二十年中国城镇住房制度改革的特点。
  • 33.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新中国成立后,在农村设立了以集体经济为依托的保障体系。1956年《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示范章程》和1960年的《全国农业发展纲要》提出了农业合作社对于无依无靠的鳏寡孤独要做到“保吃、保穿、保烧、保教、保葬”的“五保”制度,后来又扩展到保住和保医,另外还有农村的合作医疗制度和救灾救济制度。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农村社会保障制度进入家庭生产保障阶段。传统的家庭和土地再次成为农村社会保障的承载主体,农村社会保障系统与社会生产系统重合了,社会保障融入到了社会生产体系之中了。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出现了某些集体制度的“再更新”:一是农村的“五保”制度又再度强化了。1994年1月,国务院颁布了《农村五保供养工作条例》,确定了“五保”供养赡养的具体规定和内容,从此“五保”制度走向规范化和社会化的道路。二是新型合作医疗。20世纪90年代,农村合作医疗开始恢复。筹资机制由个人交费为主转化为个人缴费、集体扶持和政府资助相结合;不再以村为单位而是以县为单位进行筹资。

    ——摘编自陆月娟《建国以来中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构与改革》

    (1)、根据材料,指出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历程。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的社会意义。
  • 34.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978年底,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18户农民为摆脱贫困,暗中自发将集体耕地包干到户。1979年2月,中共安徽省委召开会议,决定在肥西县山南公社进行包产到户试点,指出:许多干部一讲到包产到户,就心有余悸,可以说谈“包”色变,但农民普遍希望包产到户,这是矛盾,必须要在实践中加以检验。会议强调试点不宣传、不报道、不推广。1979年9月,中共中央下发文件,认为因某些副业生产的特殊需要和边远山区、交通不便的单家独户可以实行包产到户,一般不加以提倡。1980年9月,中央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农业生产责任制的几个问题》,指出:“在生产队领导下实行的包产到户是依存于社会主义经济,而不会脱离社会主义轨道的,没有什么复辟资本主义的危险。”1982年9月,中共“十二大”对以包产到户为主要形式的农业生产责任制改革予以肯定,包产到户在农村迅速推广。1980年11月,全国农村实行包产到户的生产队为15%;到1983年初,这一比例达到93%。

    ——摘编自胡绳主编《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人们“谈‘包’色变”的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农业生产责任制改革推进的特点及改革的意义。

  • 35. 坭兴陶、宜兴陶和荣昌陶并称中国四大名陶。

    随着全域旅游的兴起,“坭兴陶文化”成为广西钦洲市旅游业发展的重要品牌之一。

     

    紫砂壶是中国特有的手工制造陶土工艺品。新中国成立前夕,紫砂行业衰落。建国后紫砂壶生产迎来了新的发展阶段。

    阶段 紫砂壶生产状况
    1955年-20世纪70年代末 1955年,“宝兴紫砂生产合作社”成立。
    1958年,国营“宝兴紫砂厂”建立。
    20世纪80年代至今 20世纪80年代初,民营紫砂厂陆续建立。
    1998年,国营“宝兴紫砂厂”改制为民营,紫砂陶匠和私人工作坊大量涌现。

     从所有制变化的角度,概括建国以来宜兴紫砂壶企业发展的特点,并分析其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