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2018-2019学年九年级下册语文第6单元第22课《出师表》同步练习
试卷更新日期:2019-03-13 类型:同步测试
一、单选题
-
1. 下列划线字的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A、崩殂(cú) 陛下(bì) 陟罚(zhì) 臧否(pǐ) B、攸(yōu) 祎(yī) 遗陛下(yī) 咨(zī) C、裨补(bì) 性行(xíng) 猥(wěi) 夙(sù) D、驽钝(nù) 攘除(rǎng) 咎(jiù) 咨诹(zōu)2. 下列句子中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裨补阙漏 B、妄自菲薄 C、庶竭骛钝 D、徜祥恣肆3. 划线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秋季) B、先帝不以臣卑鄙(低微而鄙陋) C、五月渡泸,深入不毛(苗) D、引喻失义(适宜、恰当)4. 阅读时句中停顿位置标示有误的一项是( )A、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 B、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C、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D、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5. 与例句中“以”的用法相同的一句是( )
例句: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A、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B、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C、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D、受命以束,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6. 指出对《出师表》一文写作目的说法正确的一项( )A、向刘禅表示自己对刘氏父子的忠心。 B、此文写在诸葛亮北伐之前,让刘禅治理好国家,让他放心去北伐,让北伐的计划得以实现。 C、让刘禅做到亲贤远佞,修明政治。 D、此“表”开头就写蜀国形势危机,让刘禅修明政治,其目的只在挽救蜀国的危难。7. 下列对课文《出师表》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表,是古代向帝王言事的一种文体,用于向君主陈说作者的请求和愿望,一般内容无外乎叙事和议论,一般不带有感情色彩。 B、诸葛亮写这篇表文的目的在于抒发自己对先帝的感激和效忠刘氏父子的心愿。 C、诸葛亮提出三条建议中,反复强调的是“广开言路(即‘开张圣听’)”。 D、文中分析形势,在于让刘禅认清蜀国处于“危急存亡”的关键时刻,从而警策他要发愤图强,修明政治。8. 读课文《出师表》,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说明北伐的时机已成熟。 B、作者用“报先帝”、“忠陛下”收结这一层意思,表达对后主无限“感激“之情。 C、“忧“、”愁“二字,深刻表现了作者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D、这一层叙述接受先帝“托付“,”“夙夜忧叹“,惨淡经营的苦心。二、填空题
-
9. 填空。
《出师表》的作者是。他是三国时代著名的家、家。表是的名称,是我国古代臣民给君主的。陆游在《书愤》中盛赞说:“。”
10. 文学常识及课文内容填空。《出师表》着重回顾了刘备和这两件大事,表达了作者的之情。在《出师表》中,作者向后主提出了三条建议:、、 , 其中最重要的是第条。
11. 古今异义①诚宜开张圣听(古:;今:)
②引喻失义(古:;今:)
③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古:;今:)
④先帝不以臣卑鄙(古:;今:)
⑤由是感激(古:;今:)
⑥临表涕零(古:;今:)
⑦臣本布衣(古:;今:)
⑧当奖率三军(古:;今:)
12. 读下面每句话,都会想起一个名句。请结合你对下列句子特点的理解,续写句子,使整段话语意连贯。陶渊明那朵菊花温暖了宁静深远的山峦,李煜的愁情汇成了滔滔的江水,杜甫的雄心量出了泰山的高度, , 。真是“眼中景即心中情”啊。
三、文言文阅读
-
13.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 , 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
(1)、解释下列划线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①躬耕于南阳
②夙夜忧叹
③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
(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②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3)、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出师表》是诸葛亮北伐前写的奏章,劝勉刘禅广开言路,赏罚分明,亲贤远佞,表现了他对蜀汉的忠诚。 B、诸葛亮追述三顾草庐的往事,既表达了对先帝知遇之恩的由衷感激,也希望后主能够效法先帝,知人善任。 C、“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中的“大事”,指“五月渡泸”、“北定中原”、“庶竭驽钝”、 “兴复汉室”和“还于旧都”等。 D、选文结尾,作者先表明伐魏兴汉的决心,然后交代出师后的朝政事宜,谆谆告诫后主要善纳雅言。14. 阅读下文,回答后面的问题。诫子书
夫①君子之行② ,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③无以明志,非宁静④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⑤则不能励精⑥ , 险躁⑦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⑧ , 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注释:①夫:发语词。②行:指操守、品德。③澹泊:同“淡泊”,安静而不贪图功名利禄。④宁静:这里指安静、集中精力。⑤淫慢:指过度地享乐。淫,过度。慢,怠惰。⑥励精:振奋精神。励,奋勉,振奋。⑦险躁:这里指暴躁,与上文的“宁静”相对而言。⑧接世:接触社会。
(1)、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不同的一项是( )A、卒中往往语 B、非澹泊无以明志 C、先帝知臣谨慎 D、静以修身(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3)、作者写这封信的用意是什么?(4)、文中有两句话常被人们用做“志当存高远”的座右铭,请写出这两句话。15.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关羽字云长,河东解人也。亡命奔涿郡,先主①于乡里合徒众,而羽与张飞为之御侮。先主为平原相,以羽、飞为别部司马,分统部曲。先主与二人寝则同床,恩若兄弟;而稠人广坐,侍立终日。随先主周旋,不避艰险。从先主就刘表。表卒,曹公②定荆州,先主自樊将南渡江,别遣羽乘船数百艘会江陵。曹公追至当阳长坂,先主斜趣汉津,适与羽船相值,共至夏口。孙权遣兵佐先主拒曹公,曹公引军退归。先主收江南诸郡,乃封拜元勋,以羽为襄阳太守、荡寇将军,驻江北。先主西定益州,拜羽董督荆州事。羽闻马超来降旧非故人羽书与诸葛亮问超人才可谁比类。亮知羽护前,乃答之曰:“孟起③兼资文武,雄烈过人,一世之杰,当与益德④并驱争先,犹未及髯之绝伦逸群也。”羽美须髯,故亮谓之髯。羽省书大悦,以示宾客。
(节选自中华书局《三国志·关羽传》,有删节)
【注释】①先主:指刘备。②曹公:指曹操。③孟起:马超的字。④益德:张飞的字。
(1)、下列对句中划线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先主于乡里合徒众 合:聚集 B、先主斜趣汉津 趣:奔赴 C、适与羽船相值 适:前往 D、孙权遣兵佐先主拒曹公 拒:抵御(2)、下列对文中画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羽闻马超来降旧非故人羽书与诸葛亮问超人才可谁比类
A、羽闻马超来降/旧非故人羽书/与诸葛亮/问超人才可谁比类 B、羽闻马超来降旧/非故人/羽书与诸葛亮问/超人才可谁比类 C、羽闻马超来降/旧非故人/羽书与诸葛亮/问超人才可谁比类 D、羽闻马超来降旧/非故人羽书/与诸葛亮问/超人才可谁比类(3)、下列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关羽流亡到涿郡后,与张飞一起帮助刘备抵御外侮。 B、关羽、张飞和刘备情同兄弟,同吃同住,任何场合都不分彼此。 C、曹操平定荆州后,刘备从樊城南渡长江,派关羽率战船到江陵会合。 D、诸葛亮认为马超文武双全,能与张飞比肩,但两人的才能都不及关羽。(4)、将第三大题文言语段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羽省书大悦,以示宾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