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2018-2019学年九年级下册语文第3单元第11课《送东阳马生序》同步练习

试卷更新日期:2019-03-13 类型:同步测试

一、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

  • 1. 下列划线字注音不完全正确的一项(    )
    A、余幼时即学(shì)    不敢稍约(yú)      或遇其叱(duō) B、无冻之患矣(něi)    其欣悦(sì)        足肤裂而不知(jūn) C、日有稍之供(lǐn)    负曳屣(qiè)       然若神人(yè) D、以乡人子余(jiè)    以拥覆(jīn)       有裘葛之(wèi)
  • 2. 下列各组划线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每假借藏书之家       凡所宜有之书皆集 B、录毕,走送           有司业、博士为师也 C、以是人多书假余       俯身倾耳 D、不敢稍约             县官日有廪之供
  • 3. 下列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余/幼时/即嗜学。 B、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 C、余因/得遍/观群书。 D、俯身/倾耳/以请。
  • 4. 下列句子中和课文完全一致的一项是(    )

    A、家贫,无从致书以观看,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B、余立待左右,援疑质理,俯身低耳以请; C、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D、寒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
  • 5. 下列句子中的“之”字意义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句是(    )
    A、每假借于藏书之家 B、录毕,走送之 C、益慕圣贤之道 D、戴朱缨宝饰之帽
  • 6. 下列对“盖余之勤且艰若此”这句话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大概我的勤学而且艰苦像这样。 B、大概多余的勤奋和艰苦类似这样。 C、我求学时的艰勤大体就是这样。 D、我求学时的勤奋与艰苦的情况大体就是这样。
  • 7. 对《送东阳马生序》一文中心思想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    )
    A、作者以自己勤奋自学而功成名就的事实,现身说法,勉励后辈专心学问,刻苦自学,情真意挚,语重心长。 B、作者以自己勤苦求学而功成名就的事实,现身说法,勉励后辈专心向学,刻苦自励,情真意挚,语重心长。 C、作者以自己青少年时求学的种种艰辛与现在太学生优越的学习条件对比,说明是否学有所成,关键在于自己的勤奋与专心与否,并表达了他对马生的期望与勉励。 D、作者以自己学有所成亲身经历说明是否学有所成,关键在于自己的勤奋与专心程度,赞扬了马生的谦虚好学,并表达对他的期望与勉励之情。
  • 8. 下列对文章《送东阳马生序》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常常手借抄来之书,隆冬时节,十指冻僵仍毫不懈怠,足见“我”求学之“勤”。 B、遇师斥责,表情更恭顺,理解更周到,没有争辩一句,足见“我”求学之“诚”。 C、寒冬大雪,身背书箱,拖着鞋子,在深山巨谷中行走,足见“我”求学之“艰”。 D、处服饰华丽的同学之间,虽然羡慕,却坚守心中之乐,足见“我”求学之“精”。
  • 9. 关于宋镰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宋镰是元末明初人,被称为明初三大文臣之首。 B、宋镰官至翰林学士,曾主编《元史》。 C、宋镰善识时务,在朱元璋大清洗之前就告老还乡,但终因胡惟庸案遭贬,病死流放途中。 D、宋镰同刘基、高启都是明初大文学家。《王冕传》《郁离子》《卖柑者言》都是宋镰的作品。
  • 10. 下列对《送东阳马生序》一文的表达方式理解准确的一组是(    )
    A、本文以记叙为主,适当穿插有描写。 B、本文以记叙为主,适当地加以渲染和描绘。 C、本文以记叙为主,叙述和描绘的同时还适当穿插议论。 D、本文以记叙为主,适当穿插议论,突出了文章的思想。
  • 11. 根据要求默写:
    (1)、揭示作者小时候学习就很勤奋的句子是:
    (2)、最能表现作者抄书之苦的句子是:
    (3)、表明作者尝趋百里外求学原因的句子是:
    (4)、对太学生中的其他人“烨然若神人”作者却“略无慕艳意”的原因是:

二、文言文阅读

  • 12.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送东阳马生序

        ①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②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

    ①媵人持沃灌

    ②同舍生皆绮绣

    ③余则缊袍衣处其间

    略无慕艳意

    (2)、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②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3)、作者为什么要写同舍生豪华的生活?
    (4)、从第①段看,作者最终能够学业有成的原因有哪些?
    (5)、思索作者的求学经历,就你感受最深的一点,谈谈所获得的启示。
  • 13.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伤仲永(节选)

    王安石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乙】送东阳马生序(节选)

    宋濂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逾恭,礼逾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1)、划分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每句限划一处。

    ①余闻之也久

    ②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

    (2)、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

    ①即诗四句

    ②稍稍宾客其父

    ③无从书以观

    ④同舍生皆绮绣

    (3)、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以钱币乞之            遇其叱咄 B、识书具              趋百里外 C、日扳仲永环谒邑人      每假借藏书之家 D、扬州                手笔录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

    ②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5)、阅读这两则短文,你得到哪些有益的启示?请写出三点。
  • 14. 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小题。

    陶侃留客

       陶公少有大志,家酷贫 , 与母湛氏同居。同郡范逵(kuí)素知名,举孝廉 , 投侃宿。于时冰雪积日,侃室如悬磬(qìnɡ) , 而逵马仆甚多。侃母语侃曰:“汝但出外留客,吾自为计。”湛头发委地,下为二髲(bì) , 卖得数斛(hú)米,斫(zhuó)诸屋柱,悉割半为薪,剉(cuò)诸茬以为马草。日夕,遂设精食,从者皆无所乏。逵既叹其才辩,又深愧其厚意。明旦去,侃追送不已,且百里许。逵曰:“路已远,君宜还。”侃犹不返。逵曰:“卿可去矣。至洛阳,当相为美谈。”侃乃返。逵及洛,遂称之于羊晫(zhuó)、顾荣诸人,大获美誉。

    【注】①酷贫:非常贫困。②范逵:人名。③举孝廉:被举荐为孝廉。

    ④室如悬磬:屋里就像挂着石磬一样。形容穷得什么也没有。悬,挂。磬,乐器,中空。⑤下为二髲:剪下来做成两条假发。髲,假发。⑥斫:用刀斧砍。⑦剉:同“挫”,割。⑧茬:草垫。⑨其:指代陶侃。

    (1)、解释句中加横线的词。

    ①同郡范逵知名   

    ②悉割半为   

    ③明去   

    ④侃犹不   

    (2)、翻译下列句子。

    ①汝但出外留客,吾自为计。

    ②逵既叹其才辩,又深愧其厚意。

    ③路已远,君宜还。

    (3)、陶母是一个怎样的人?试阐述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