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历史选修二第六单元第2课 中国资产阶级的民主思想 同步练习
试卷更新日期:2015-10-23 类型:同步测试
一、选择
-
1. 列宁在辛亥革命后指出,孙中山的思想首先是同“防止资本主义的愿望结合在一起的”。列宁具体指出的是孙中山的( )A、民族主义思想 B、民权主义思想 C、民生主义思想 D、国民革命思想2. 一位现代学者在评论一部历史文献时说:“在这里,孔子已经换上了西装。”这一评论指的是( )A、董仲舒笔下的孔子 B、李贽笔下的孔子 C、维新变法时期康有为笔下的孔子 D、早期维新派笔下的孔子3. 下列有关维新派的民权思想说法不正确的是( )A、表达了资产阶级对平等、民主的向往 B、在中国当时的社会环境下可行性很大 C、对中国当时的社会影响不大 D、是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的先声4. 下列近代人物中,把西方资产阶级的政治学说同传统儒学思想相结合的是( )A、魏源 B、曾国藩 C、康有为 D、张之洞5. 康有为认为:要达到幸福快乐的大同之世,必须推行“公养”“公教”“公恤”的社会福利制度。……儿童6岁入“小学院”,11岁入“中学院”,16岁入“大学院”,20岁毕业。经过长达14年的义务教育培养,使每一个年轻人都受到良好的教育和专门的技术训练。材料表明他( )
①深受儒家大同思想的影响 ②注重培养国民的民主共和意识 ③主张效仿西方改善民生 ④提倡学习西方职业教育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②③ D、①④6. 康有为在《孔子改制考》中把孔子说成是变法改制的先师,这说明的最实质的问题是( )A、孔子在中国社会有很大影响 B、维新派没有自己的理论体系和崇拜的偶像 C、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 D、认为西方的资产阶级政治理论不符合中国的国情7. 孙中山在东京《民报》创刊周年庆祝大会上演讲道:“照现在这样的政治论起来,就算汉人为君主,也不能不革命。”这体现了他主张( )A、民族主义 B、民权主义 C、民生主义 D、共和主义8. 孙中山把民权主义视为“政治革命的根本”,其主旨是( )A、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 B、建立资产阶级国家政权 C、建立资产阶级代议制度 D、推翻封建专制,建立民主共和国9. 康有为是清末维新派的领袖,他最早体验到先进的资本主义文明是在( )A、日本 B、俄国 C、香港 D、澳门10. 19世纪末,康梁维新派救亡图存思想的核心是( )A、以中国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 B、设议院、兴民权、实行君主立宪 C、由君主立宪变为民主共和是“进化之公理” D、今日之民智……待革命以开之11. “然而欧美强矣,其民实困,吾国纵能媲迹于欧美,犹不能免于第二次革命。”据此,孙中山强调通过一次革命完成( )A、民族革命和政治革命 B、政治革命和社会革命 C、民族革命和社会革 D、政治革命和经济革命12. 三民主义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 )A、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B、中华民族同帝国主义的矛盾 C、民族资产阶级与满洲贵族的矛盾 D、资产阶级革命派和立宪派的矛盾13. 下列关于维新思想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是中国知识分子向西方学习的产物 B、它在中国具有广泛、深厚的社会基础 C、它是一股进步的、爱国的民主思想 D、是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必然产物14. 梁启超虽然是康有为的助手,但他的思想比康有为更为激进,他认为设议院的必要条件是( )①伸民权 ②定宪法 ③开学校 ④广民智
A、①② B、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15. 康有为在研究儒家经典基础上撰写的《新学伪经考》和《孔子改制考》,出版后不久便被清政府毁版,其根本原因是这两本书( )A、学术观点不符合史实 B、推崇光绪帝而批评慈禧太后 C、损害了孔子的威信 D、有力地冲击了顽固守旧势力16. 梁启超说:“我国蚩蚩四亿之众,数千年受治于民贼政体之下,如盲鱼生长黑壑,不知天地间有□□二字。”省略的两字最可能是( )A、君主 B、科学 C、西学 D、民权17. 以下对三民主义评价不正确的是( )A、三民主义集中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在政治、经济上的利益 B、它集中反映了中国人民要求民族独立、民主权利和发展经济的共同愿望 C、它推动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的发展 D、在它的指导下,颁布了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18. 康有为把社会划分为据乱世、升平世、太平世三个发展阶段。他的这种观点( )A、完整地照搬了西方资产阶级的社会学说 B、违背了西方资产阶级的进化论学说 C、是西方政治学说同儒家思想相结合的产物 D、是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独创性理论19. 严复的思想在清朝末年影响巨大,他的主张是( )A、建立民主共和国 B、建立君主专制制度 C、实行君主立宪 D、实行社会革命20. 梁启超在《变法通议》中写道:同治初年,德相俾斯麦对人说:“三十年后,日本其兴,中国其弱乎?日人之游欧洲者,讨论学业,讲究官制,归而行之;中人之游欧洲者,询某厂船炮之利,某厂价值之廉,购而用之。强弱之原,其在此乎?”梁启超引这段话的根本意图是( )A、证明中国进行社会政治改革的必要性 B、寻找甲午中日战争日胜中败的原因 C、批评洋务运动未能使中国富强 D、比较中日近代化道路的异同二、材料解析
-
21. 鸦片战争以后,在中国思想文化领域,西方先进思想逐步传入中国,志士仁人求新求变,不断寻找救国救民真理,点燃了民族振兴的希望之光。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他(康有为)说:“天道,后起者胜于先起也;人道,后人逸于前人也。”他认为人类社会历史是不断向前进化发展的,由君主专制的“据乱世”进化到君主立宪的“生平世”,而后再进化发展到民主的“太平世”是历史的必然。根据这种进化历史观,他认为当时中国的君主专制制度已不合时宜,应当被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所代替。“世运既变,治道斯矣。”
材料二:梁启超指出,所谓立宪政体,就是“有限权之政体”。在这样的政体中,君有君之权,同时,这一权力是受限制的;官有官之权,权力也是有限的;民权也不例外。那么,谁来“限权”呢?在宪政国家中,宪法的权威超越一切。也就是说国家的最高裁量权在宪法,而不是君主。
材料三:孙中山曾说:“我们革命的目的,是为中国谋幸福。因不愿少数满洲人专制,故要民族革命;不愿君主一人专制,故要政治革命;不愿少数富人专制,故要社会革命。”
请完成:
(1)、根据材料一概括康有为的思想核心。(2)、根据材料二回答,梁启超主张实行怎样的政治体制?依据材料及所学知识,说出梁启超认为实行宪政必须具备怎样的条件。(3)、材料三体现了孙中山的什么民主思想?在这种思想指导下,中国民主政治取得了什么重大成果?(4)、上述材料说明了什么?22.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惟中国风气未开,内外大小多未通达中外之故,惟有乾纲独断,以君权雷厉风行,自无不变者……其用人议政,仍操之自上,则两得之矣……吾今开国会,尚非其时也。
——康有为《日本变政考》
材料二:谭嗣同认为:“中国所以不可为者,由上权太重,民权尽失”;主张“废君统,倡民主,变不平等为平等”。他称赞资产阶级革命的思想学说,认为 “法人之学问,冠绝地球,故能倡民主之义”。
——白寿彝《中国通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康有为在君权与宪政方面的主要思想。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康有为提出这一主张的背景。(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康有为和谭嗣同在中国宪政改革方面观点的异同。23.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中国数千年之腐败,其祸及于今日。推其大原,皆必自奴隶性而来,不除此性,中国万不能立于世界万国之间。而自由云者,正使人自知其本性,而不受钳制于他人。今日非施此药,万不能愈此病。
——《梁启超年谱长编》
材料二:国者何?积民而成也。国政者何?民自治其事也。爱国者何?民自爱其身也。故民权兴则国权立,民权灭则国权亡。为君相者而务压民之权,是之谓自弃其国;为民者而不务各伸其权,是之谓自弃其身。故爱国必自兴民权始。
——梁启超《爱国论》
材料三:欲兴民权,宜先兴绅权;欲兴绅权,宜以学会为之起点……自时务学堂、南学会既开后,湖南民智骤开,士气大昌,人人皆能言政治之公理,以爱国相砥砺,以救亡为己任,其英俊沉毅之才,遍地皆是。
——梁启超《戊戌政变记》
请完成:
(1)、材料一中的“病”与“药”分别指什么?(2)、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指出梁启超思想的核心。(3)、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梁启超宣传其政治主张的方式及其影响24.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今者中国以千年专制之毒而不解,异族残之,外邦逼之,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殆不可以须臾缓。而民生主义欧美所虑积重难返者,中国独受病未深而去之易……吾国治民生主义者,发达最先,睹其祸害于未萌,诚可举政治革命、社会革命毕其功于一役。
——孙中山《民报·发刊词》
材料二:我们革命的目的,是为中国谋幸福,因不愿少数满洲人专制,故要民族革命;不愿君主一人专制,故要政治革命;不愿少数富人专制,故要社会革命。
——孙中山《三民主义与中国前途》
材料三:“然是役也,碧血横飞,浩气四塞,草木为之含悲,风云因而变色,全国久蛰之人心,乃大兴奋,怨愤所积,如怒涛排壑,不可遏抑,不半载而武昌之大革命以成,则斯役之价值,直可惊天地、泣鬼神,与武昌革命之役并寿”。
——孙中山《黄花岗烈士略序》
请回答:
(1)、结合材料一、二说明“民族革命”“政治革命”“社会革命”的内容。孙中山为什么主张进行这三种革命?(2)、结合材料一说明,孙中山以什么为借鉴,提出“举政治革命、社会革命毕其功于一役”,他想以此解决中国社会的什么问题?(3)、结合材料三说明,“斯役”“武昌革命”是材料一、二中的三种革命中的哪两种?孙中山为什么说“斯役”真可“惊天地,泣鬼神,与武昌革命之役并寿”呢?其三则材料的内在联系是什么?25.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梁启超指出,所谓立宪政体,就是“有限权之政体”。在这样的政体中,君有君之权,同时,这一权力是受限制的;官有官之权,权力也是有限的;民权也不例外。那么,谁来“限权”呢?在宪政国家中,宪法的权威超越一切。也就是说国家的最高裁量权在宪法,而不是君主。
材料二:康有为说:“乱世者,文教未明也;升平者,渐有文教,小康也;太平者,大同之世,远近大小如一,文教全备也。”还说:“《春秋》始于据乱,立君主;中至升平,为立宪,君民共主;终至太平,为民主。”
请回答:
(1)、依据材料可以看出,梁启超主张实行怎样的政治体制?(2)、据材料二回答,康有为是如何解释“三世说”的?有怎样的意义?(3)、据材料二指出,康有为在政治上的主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