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2018-2019学年八年级下册语文第6单元第24课《唐诗二首》同步练习
试卷更新日期:2019-03-12 类型:同步测试
一、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
-
1. 下面划线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怒号(háo) 挂罥(juàn) 塘坳(ào) 俄顷(qǐng) B、布衾(qīn) 丧(sàng)乱 见此屋(xiàn) 大庇(bì) C、突兀(wù) 广厦(shà) 辗冰辙(niǎn) 两鬓(bīn) D、口称敕(chì) 两骑(jì) 红绡(xiāo) 系牛头(xì)2. 下面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晓驾炭车辗冰辙 B、系向牛头充炭直 C、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 D、秋天漠漠向昏黑3. 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的意思解释不当的一项是( )A、俄顷风定云墨色(不久,一会儿) B、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贫寒的穷苦人) C、心忧炭贱愿天寒。(希望) D、翩翩两骑来是谁?(这里形容宫使得意忘形的样子。)4. 选出对《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诗属于近体诗,歌,是古诗的一种体裁。 B、语言朴实、准确、形象、生动并带有很强的感情色彩,是这首诗的一大特色。 C、全诗通过屋破漏雨情节的描写,反映了诗人在战乱年代的贫困生活和关心天下寒士的善良愿望。 D、全诗将叙述、描写、抒情三者融为一体,用忧国忧民这根感情线索把它们交织在一起,意境深远。5. 下列对《卖炭翁》一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卖炭翁》一诗揭露了宫市的弊端带给劳动人民的不幸,表达了作者对下层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B、“把”“称”“叱”“牵”,几个简洁而有力的动词,形象地描绘出宫使如狼似虎般的蛮横掠夺。 C、“手把文书口称敕”中的“文书”是“公文,诏书”,而小太监手里却有“文书”和“敕”,这两个词表现了宫使的狐假虎威、巧取豪夺。 D、“牛困人饥日已高”七个字就直接写出了卖炭翁在雪地赶车行走的整个过程,形象地写出了卖炭翁卖炭的艰难困苦:路远、车重、雪厚、人苦。6. 对《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课文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这首诗属于近体诗。歌,是古诗的一种体裁。 B、语言朴实、准确、形象、生动并带有很强的感情色彩,是这首诗的一大特色。 C、全诗通过屋破漏雨情节的描写,反映了诗人在战乱年代的贫困生活和关心天下寒士的善良愿望。 D、全诗将叙述、描写、抒情三者融为一体,用忧国忧民这根感情线索把它们交织在一起,意境深远。二、填空题
-
7. 填空。
①《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选自《杜诗详注》,作于安史之乱还未平定之时。作者杜甫,字 , 自号 , 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后人称为“”,因其诗多反映当时的社会动乱和人民疾苦,所以被称为“”。共有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大多集于《杜工部集》。
②《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是一首歌行体(体裁)的古诗。诗中的“茅屋”指的是。诗中表现群童顽皮的句子是: , 。渲染出阴沉黑暗的雨前景象,烘托出诗人凄恻愁惨的心境的句子是: , 。表现作者崇高理想和美好心愿以及忧国忧民情怀的句子是: , 。
8. 填空。①《卖炭翁》是组诗《新乐府》五十首中的第三十二首,作者 , 字乐天,号 , 唐代诗人。与元稹共同倡导运动,世称“元白”,与并称“刘白”。其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卖炭翁》《长恨歌》《琵琶行》等。
②《卖炭翁》中表现卖炭翁处境与心情相互矛盾的诗句是: , 。描写卖炭翁饱经风霜、孤苦伶仃的劳动者形象的诗句是: , 。揭露了宫市制度不合理的诗句是: , 。
9. 指出下列句子中“为”字的不同意思。①茅屋为秋风所破 ②忍能对面为盗贼
③为宫室、器皿、人物 ④为有源头活水来
⑤向为身死而不受
10. 理解课文,用原文填空。(1)、《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写诗人面对群童无可奈何的诗句是“ , ”。(2)、《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不仅浓墨渲染出阴沉黑暗的雨前景象,还用“ , ”烘托出诗人凄恻愁惨的心境。(3)、《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表现诗人的崇高理想和美好心愿以及忧国忧民情怀的诗句是“ , ”。(4)、《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与“但愿苍生俱饱暖,不辞辛苦出山林”有异曲同工之妙的诗句是“ , ”(5)、《卖炭翁》中通过外貌描写来反映卖炭翁艰辛生活的句子是“ , ”。
(6)、《卖炭翁》中通过刻画矛盾的心理活动来揭示卖炭老人悲惨处境的诗句是“ , ”。(7)、写一句饱含爱国之情的诗句:。三、综合题
-
11. 为了弘扬传统文化,学校文学社开展了“经典诵读”活动,请你参加。(1)、【听音台】阅读材料,拟写新闻标题。
5月6日晚,《朗读者》节目第一季在“青春”的致敬中收官。节目历经3个月,12期,12个各具特色的主题词,与观众共同分享了68名嘉宾的人生感悟,60余个故事,60余段朗读。它用优美的文字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以文学之名叩问生命,呈现出生命之美、文学之美和情感之美。继《中国诗词大会》播出后,《朗读者》节目再次掀起了弘扬传统文化的热潮。
(2)、【说话吧】在诵读经典过程中,王波同学表现不佳,请你与他分享至少两种朗读技巧:①。
②。
(3)、【读书角】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母亲啊,天上的风雨来了,鸟儿躲到它的巢里;心中的风雨来了,我只躲到你的怀里。”诗句出自。
材料二:“一跑,便喘不过气来,而且嘴唇发焦,明知心里不渴,也见水就想喝,不跑吧,那毒花花的太阳把手和脊背都要晒裂。好歹拉到了地方,他的裤褂全裹在了身上。拿起芭蕉扇扇扇,没用,风是热的。”选段中他是。
(4)、【写作间】依据语境,仿写画线句子。告别是一种心情,告别是一种决定。南飞的大雁是对北方寒冷的告别;秋天的落叶是对夏天炎热的告别;;。告别不是遗忘,而是转身。告别不是放弃,而是开始。
四、诗歌鉴赏
-
12. 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八月秋高风,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度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1)、给带横线的字注音。怒号
高者挂罥
唇焦口燥
沾湿
沉塘坳
大庇天下
(2)、本诗作者 , 被世人尊称为“”,他的代表作中著名“”、“”写于安世之乱期间。(3)、全诗先叙事,后 , 既写诗人贫穷的窘状,也表达诗人的博大胸怀。(4)、《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的正确读法是( )A、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B、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C、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D、茅屋/为秋风所破/歌(5)、给下面句子划分朗读节奏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6)、通读诗歌,用最简洁的词句概括各节内容。(7)、哪些动词渲染了风的威力?这节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8)、下面对《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这首诗描写了诗人自己的茅屋被秋风摧残后的窘况,同时表现了诗人为天下“寒士”着想的高尚情操。 B、诗歌以描述开篇,用写实的手法,写了秋风的威力,声势和战绩,也写了诗人无可奈何的情状。 C、当秋雨来临,诗人不再关心自己的茅屋,而把大量的精力用在关注“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上。 D、这是一首歌行体的古诗,连续、频繁的韵角体现“歌”的特点。(9)、你能说出杜甫其他有关爱国的诗句吗?(10)、你是如何理解文中“长夜沾湿何由彻”这一句的?(11)、这首诗表达诗人怎样的感情?(12)、《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推己及人,抒发殷切期盼的句子是:。13. 读《卖炭翁》一诗,回答后面问题。(1)、下列对诗歌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以外貌描写表现了卖炭翁的辛酸劳作。 B、“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以心理描写反映了卖炭翁悲惨的生活境遇。 C、“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以神态描写表现了卖炭翁的勇敢反抗。 D、“半匹红绡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以动作描写揭露了宫使凶残掠夺的面目。(2)、下列对诗歌理解赏析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诗是一首讽喻诗,也是一首叙事诗。从题下自注“苦宫市也”,可以看出诗的主题在于揭露唐朝宫市的公开掠夺性。 B、白居易是宋朝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他与唐代的李白、杜甫一样都是著名诗人。 C、全诗完整地记述了卖炭老人烧炭、运炭和卖炭的经过,刻画了卖炭翁受压榨受欺凌但敢于反抗的人物形象。 D、“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运用叙述,“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则运用说明,全诗笔法简洁,富有表现力。(3)、下列对下列对诗歌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卖炭翁》一诗揭露了宫市的弊端带给劳动人民的不幸,表达了作者对下层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B、“把”、“称”、“叱”、“牵”,几个简洁而有力的动词,形象地描绘出宫使如狼似虎般的蛮横掠夺。 C、“手把文书口称敕”中的“文书”是行政机构间互相往来的平行公文,而小太监手里却有“文书”和“敕”,这两个词表现了宫使的狐假虎威、巧取豪夺。 D、“牛困人饥日已高”七个字就直接写出了卖炭翁在雪地赶车行走的整个过程,形象地写出了卖炭翁卖炭的艰难困苦:路远、车重、雪厚、人苦。(4)、“翩翩两骑来是谁”中的“翩翩”一词表现了宫使怎样的形象?(5)、“宫使驱将惜不得”中的“惜不得”说明了卖炭翁怎样的心理?(6)、全诗反映了封建社会怎样的情况?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五、文言文阅读
-
14. 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回答问题。 【甲】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选自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乙】禄山乱,甫避走三川。至德二载,亡走凤翔。客秦州,负薪采橡栗自给。流落剑南,营草堂成都西郭浣花溪。大历中,出瞿唐,登衡山,因客耒阳。游岳祠,大水遽至,涉旬不得食,县令具舟迎之,乃得还。甫好论天下大事,高而不切也。数尝寇乱,挺节①无所污。为歌诗,忧时伤生,情不忘君,人皆怜之。观李、杜二公,语语王霸② , 褒贬得失,忠孝之心,惊动千古,骚雅③之妙,双振当时。
(选自《唐才子传·杜甫》,有删改)
【注释】①挺节:坚守节操。②语语王霸:句句震撼人心。③骚雅:诗歌。骚,代指屈原的《离骚》。雅,大小雅,代指《诗经》。(1)、解释下列词语。①俄顷
②何由彻
③亡走凤翔
④营草堂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两个句子的意思。①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
②县令具舟迎之,乃得还。
(3)、结合乙文内容,用自己的话说说杜甫创作甲诗时的处境。(4)、对甲、乙两个选段的理解和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A、选段甲中“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两句,既暗示大雨即将来临,又烘托诗人暗淡愁惨的心境。 B、选段甲中,诗人由自身处境联系到安史之乱给国家和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正如乙文所评“阮时伤生,情不忘君”。 C、至奎翌芒粤虽有“高而不切”的评价,但甲诗“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胸襟和崇高的社会理想是非常可贵的。 D、乙文结尾含蓄肯定李白、杜甫诗歌成就很高,共同的浪漫主义风格在当时产生了重大的社会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