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考2019年高考历史一轮专题:第17讲 辛亥革命
试卷更新日期:2019-03-12 类型:一轮复习
一、单选题
-
1. 辛亥革命是近代中国的重大事件之一,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是( )A、空想社会主义 B、三民主义 C、社会主义 D、马克思主义2. 民国7年,护法运动失败后,孙中山发表通电指出:“顾我国之大患,莫大于武人之争雄,南与北(军阀)如一丘之貉。”这表明孙中山( )A、尚未认识到革命失败的根本原因 B、找到了中国革命转型的正确途径 C、找到了护国运动失败的原因 D、开始认识到人民群众的强大力量3. 1912年孙中山为南洋路矿学校的题词“造路救国”,该题词体现了孙中山的( )A、联俄联共主张 B、反帝反封建主张 C、民主自由主张 D、发展实业主张4. 某同学在阅读课文及相关史料后,拟了一份有关辛亥革命的小论文提纲(如图所示)。①处最恰当的填法是( )A、君主专制制度的消亡 B、保守与激进并存的革命 C、西方文明礼仪取代陋习 D、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没有改变5. 孙中山认为共和政体可以让夙著声望的英雄,都能分占一部之长,从而消除如历代中国“地方豪杰”的“野蛮割据之纷扰”的现象。这表明孙中山( )A、认为实行民权主义有其可能 B、找到了实现国家统一的良策 C、没有认识到地方割据的根源 D、意识到割据阻碍共和国的建立6. 武昌起义以后,各省代表通过了《临时政府组织大纲》,明确规定实行总统制;1912年3月8日,为限制袁世凯的权力,参议院通过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实行责任内阁制。根据宪政原则,参议院的行为( )A、变更了政体使社会动荡 B、分散了权力导致效率低下 C、防止了专制维护了共和 D、因人设法违背了法治精神7. 中国第一个全国性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同盟会成立的地点是( )A、东京 B、广州 C、上海 D、檀香山8. 1924年1月,孙中山在阐述“国民党之主义”时指出:“民生主义,其最要之原则,不外二者,一曰平均地权,一日节制资本,”其阐述( )A、具有鲜明的扶助农工的思想倾向 B、标志着国民各阶层的普遍觉醒 C、宣告了国民革命运动高潮的到来 D、推动了“工农武装割据”的兴起9. 孙中山曾欣喜地说:“吾党无论由何省下手,一得立足之地,则各省望风归向矣。”下列事件的发生及其引发的后续效应,最能验证这一说法的是( )A、黄花岗起义 B、武昌起义 C、四川保路运动 D、北伐战争10. 《哈佛中国史·最后的中华帝国·大清》(卜正民主编)在评价晚清某历史人物时说:“他在20世纪初领导了一连串英雄式起义,并终于整合出有效的联盟,成功地建立了一个共和国。”这个“共和国”政府( )A、是一个由纯革命派组成的政府 B、废除清朝签订的不平等条约 C、颁布了众议院制定的临时约法 D、实行三权分立的民主共和制11. 下列发生在辛亥革命后的事件,按时间先后排列正确的是:( )
①孙中山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②清王朝统治的结束
③孙中山宣誓就任临时大总统
④南京临时政府迁往北京A、②③①④ B、③①④② C、③①②④ D、③②①④12. 孙中山曾指出“此一省欲起事,彼一省亦欲起事,不相联络,各自号召,终必成秦末二十余国之争”,“故现今之主义,总以互相联络为要。”基于上述认识,孙中山( )A、成立兴中会 B、筹建同盟会 C、策划武昌起义 D、组建临时政府13. 1919年,孙中山先生在一次谈话中说:“我们改革中国的主义,是三民主义。三民主义的精神就是要建设一个极和平,极自由,极平等的国家,不但在政治上要谋民权的平等,而且在社会上要谋经济的平等。这样做法,方才可以免除种种阶级冲突,阶级竞争的苦恼。”材料主要反映了( )A、“平均地权,节制资本”的主张 B、民生主义是三民主义的核心内容 C、政治革命和社会革命要同时进行 D、经济的平等就可以消除阶级冲突14. 有人认为:“过去五千年的中华通史,实是一部帝王专制史;而今后的中华通史,将是一部民主政治史。”下列事件体现这一历史转型的是( )A、太平天国运动 B、义和团运动 C、戊戌变法 D、辛亥革命15.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在那个历史时期是一个比较好的东西,当然是不完全的、有缺点的,但它带有民主性、革命性。“革命性、民主性”是指( )A、便于人民充分行使民主权利 B、形式上具备了现代宪法的雏形 C、规定“主权在民”“三权分立” D、有效的限制了总统的权力16. 有学者认为辛亥革命是中国版的“光荣革命”。这一观点的依据是( )A、都以温和的方式改变了两国的社会性质 B、都减少了社会动荡,避免了更大流血牺牲 C、都保留了君主制,没有完成民主革命任务 D、都以非暴力方式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政体17. 在下列辛亥革命的成果中,能全面反映中国近代民主政治走上新台阶的是( )A、推翻“洋人的朝廷”,客观上打击了帝国主义势力 B、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开始民主宪政的历程 C、按“分权与制衡”的原则建立新的政权机构 D、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18. 民国元年三月十一日(即1912年3月)公布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共有七章。其中第一章《总纲》规定:中华民国由中华人民组织之;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中华民国领土为二十二行省、内外蒙古、西藏、青海;中华民国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行使其统治权。这些规定( )
A、完全照搬美国1787年宪法 B、体现了孙中山的民权思想 C、体现了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思想 D、反映了全体中国人的民主要求19. 国会政治是民初国人将西方近代民主制度用于中国的一项重要政治实践。在君主集权制度颠覆之初,国人普遍接受了“民国”应当“主权在民”的近代政治理念。但国会政治在民初仅仅实施了13年,就在近乎举国一致的声讨声中寿终正寝。材料反映了( )
A、北洋军阀否定“主权在民”理念 B、共和制度不适应中国的国情 C、国人缺乏现代民主政治意识 D、近代中国社会政治转型艰难20. 1906年,袁世凯尖锐批评担忧地方自治搞不起来的观点时说“自治制度较立宪政体尤为重要……民智虽甚幼稚,然不引其端,则亦终无大开之日;不行投票公举,则何以别于向来之村正?不限制投票权与被选权,何以屏从前把持武断之习?”袁世凯此观点的真实意图是( )
A、倡导民主意识 B、扩大自身权力 C、反对政府改革 D、打压革命运动21. 根据刘望龄先生的研究:“检阅湖北报刊,在揭露社会、批判清政府的落后、反动方面,做了大量的宣传工作,而对三民主义的传播,除民族主义的反清革命宣传得较为充分以外,民权、民生主义几乎无所论及。”这种现象出现的直接原因在于( )A、湖北群众缺乏文化,只知反满 B、清政府成为矛盾的焦点 C、民权、民生思想缺乏群众基础 D、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22. 1912年3月,南京临时政府未经呈交参议院审核即行通过《暂行报律》三章,引起报界的强烈反对。孙中山对此指出:“民国一切法律,皆当由参议院议决宣布,乃为有效。该部所布暂行报律,既未经参议院议决,自无法律效力。”这一事件反映了( )
A、辛亥革命后立法制度混乱 B、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C、孙中山对法治信念的执著 D、分权制衡体制基本形成23. 历史学习小组讨论题:“为什么说辛亥革命为中国的进步打开了闸门,谱写了古老中国发展进步的历史新篇章?”以下是几位同学的发言,其中看法既正确又全面的同学是甲同学:辛亥革命完成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任务乙同学:辛亥革命推翻了中国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丙同学:辛亥革命使中国社会习俗发生了巨大变化丁同学:辛亥革命推进了中国民主进程和社会近代化( )A、甲同学 B、乙同学 C、丙同学 D、丁同学24. 中国历史上,第一次从法律层面对人民权利和自由实行保护的是( )
A、《资政新篇》 B、《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C、《共同纲领》 D、1954年宪法25. 近代四川有一首民谣:“自从光绪二十八年把路办,银子凑了万万千,也有官的商的款,最可怜的庄稼汉,一两粮也出这项钱。要办路因为哪一件?怕的是外国占路权。”与该民谣相关的历史事件( )
A、导致太平天国运动的爆发 B、加速清朝政府的垮台 C、促使五四爱国运动的发生 D、推动国民革命的兴起26. 20世纪末,有学者在讨论辛亥革命的意义时,认为那时候的中国如果不经革命的剧变,却经由立宪运动逐步演化为宪政体制,即使有一虚君也胜于经历多少年的反复暴力革命。该学者( )A、正确认识到了辛亥革命的不足 B、认为改良道路是近代中国的最佳选择 C、主张符合当时中国的国情 D、忽略了辛亥革命的伟大历史意义27. 辛亥革命爆发后不久,孙文指出:“(中国)每省对于内政各有其完全自由,各负其统御整理之责;但于各省上建设一中央政府,专管军事、外交、财政,则气息自联贯矣。”此语表明孙中山( )
A、认同自由平等的观念 B、放弃民主共和的道路 C、主张三权分立的原则 D、汲取分权制衡的思想28. 1922年,孙中山说:“中华民国就像我的孩子,他现在有被淹死的危险。……我向英国和美国求救,他们站在岸上嘲笑我。”为改变这种现状,他其后的努力有( )①实现国共合作
②领导北伐战争
③提出“新三民主义”
④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①④29. 下列孙中山的民族主义主张在今天仍具现实意义的是( )①“联合世界上以平等待我之民族,共同奋斗”
②“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
③“驱除鞑虏之后,光复我民族的国家”
④“异种残之,外邦逼之,民族主义……殆不可以须臾缓”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30. 1894年孙中山提出“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到1912年1月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前夕,他则倡导包括满族在内的“五族共和”。这种转变说明( )A、孙中山民族国家构想逐渐丰富 B、民权主义内涵发生变化 C、孙中山提倡建立民族统一战线 D、民族革命取得最终胜利二、材料分析题
-
3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近年,学术界对袁世凯的研究逐渐增多,尤其是其在辛亥革命中的影响。下面是袁世凯在辛亥革命期间政治活动片段(时间均为1911年)。
10月10日
武昌起义爆发,袁观望
10月20日
袁要求:开国会,组责任内阁,解党禁,宽容起事党人,总揽全国兵权,宽与军费
月27日
诏授袁钦差大臣,节制陆海各军;隆裕太后拨内帑百万两济武汉军事;清军击败民军于汉口
月29日
袁致书黎元洪,首提和议
月8日
黎元洪复袁书,劝其附义,并允推为总统
月29日
袁电武昌答应停战;汪兆铭(注:革命党人)承袁父子之意,自北京密函武昌,主南北联合,清帝退位,举袁为总统,武昌军政府表示同意
月9日
袁令全国停战15日,后延长;黄兴回复汪电:袁如反正,举为总统
月29日
各省都督代表集会南京,选孙文为临时大总统;孙随即电袁,暂代临时大总统,随时让位
——摘编自唐德刚《袁氏当国》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革命党对袁世凯采取的策略,并分析其原因。(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袁世凯在辛亥革命中的政治活动。32.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党和国家历来十分重视辛亥革命的纪念。除了1951年、1971年特殊的原因外,每逢辛亥革命十年纪念,党和国家都要以最高规格举行纪念活动。《人民日报》不失时机地发表一系列纪念社论:
时间
社论标题
1961年
《一次伟大的民主革命——纪念辛亥革命五十周年》
1981年
《统一祖国、振兴中华——纪念辛亥革命七十周年》
1991年
《继往开来、振兴中华——纪念辛亥革命八十周年》
2001年
《发扬辛亥革命精神——纪念辛亥革命九十周年》
2011年
《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共同奋斗——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
——摘编自《张海鹏:百年辛亥的回顾、追思与展望》等
材料二:辛亥革命本质上就是一场在特殊有利条件下偶然成功的排满民族主义革命。它摧毁了已经走向了开明专制化的清王朝,却无法建立有效地整合社会的新体制。辛亥革命后的中国,用严复的话来说,是“旧者己亡,新者未立,伥伥无归”的社会脱序时代。此后的府院之争,张勋复辟,直到北洋军阀混战,其根源都可以追溯到辛亥革命以后建立的临时约法体系。这样的制度安排,就只能让中国一步一步走向南北分裂与碎片化。中国从此陷入持续数十年的“弱国家”状态。
——摘编自萧功秦《辛亥革命是二十世纪多灾多难时代的开端》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建国后党和国家重视纪念辛亥革命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萧功秦关于辛亥革命的主要观点。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对材料二提出的观点加以论证并形成小论文。(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通畅;220字左右)33. 辛亥革命的意义不仅仅在于推翻皇帝,结束了中国两千余年的封建专制统治,而是为中国传统社会划了一个句号,对19世纪中叶开始被迫进入近代的中国来说抛却了旧传统的束缚,为中国现代化的进程开辟了一条通路,斩断了中国社会任何后退的可能。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孙中山是中国近代政治文明——共和制的重要催生人。他的学说是“内审中国之情势,外察世界之潮流,兼收众长,益以创新”。
材料二:某校历史研究小组展开了如下“辛亥革命与民主政治”的探究性学习活动:甲、乙、丙三位同学收集到以下资料:
①1901年《辛丑条约》签订,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②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
③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成立,颁布了具有资产阶级宪法性质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④1912年2月12日宣统帝下诏退位。3月袁世凯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北洋军阀开始统治中国。
三位同学发表了如下看法:
甲:20世纪初的中国,已经出现了民主政治的曙光。
乙:很可惜,当时民主与近代中国擦肩而过,失之交臂。
丙:其实,在当时中国,民主梦破灭是必然的。
请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中“中国之形势”、“世界之潮流”分别是什么?孙中山在近代文明方面的“兼收众长,益以创新”,表现在哪里?(2)、如何理解甲、乙两位同学的看法?(3)、试就丙同学的看法,谈谈你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