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考2019年高考历史一轮专题:第14讲 1840—1894年列强侵华与中国人民抗争

试卷更新日期:2019-03-12 类型:一轮复习

一、单选题

  • 1. 清政府推行闭关锁国的政策,只开放广州一地与外国贸易。但据资料,1846年广州进口贸易总额(不含鸦片)和出口贸易总额分别比1837年下降了33.2%和35.7%,出现这种现象最主要的原因是(  )
    A、闭关锁国政策被废除 B、广州十三行被取缔 C、鸦片战争后开放了五个通商口岸 D、广州经济迅速衰败
  • 2. 西方列强在中国的一些城市建立了“独立自主的城市国家”,“在那里,中国的法律不适用,中国的法院和警察没有管辖权”。这表明西方列强破坏了中国的(  )
    A、司法主权 B、贸易主权 C、关税自主权 D、外交主权
  • 3. 钱穆先生曾提出了对太平天国的看法:“他们对下层民众,想推行均田制度,粗浅一些的社会主义,大抵他们是有此想法的。”能够证明这一观点的有力证据是(  )
    A、定都天京 B、《天朝田亩制度》 C、发动金田起义 D、《资政新篇》
  • 4. 近代中国由于受不平等条约的约束,丧失了关税自主权,中国海关成为列强侵华工具。近代中国丧失关税自主权是在(  )
    A、鸦片战争后 B、第二次鸦片战争后 C、甲午战争后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
  • 5. 1880年,薛福成写道:“中国立约之初,有视若寻常而贻害于无穷者,大要有二:一则曰,一国获利各国均沾也……一则曰,洋人居中国不归中国官管理也。”材料中外国取得在中国“一国获利各国均沾也”的特权是在(  )
    A、18世纪60年代 B、19世纪40年代 C、19世纪90年代 D、20世纪20年代
  • 6. 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后,列强主动表示愿意协助清政府剿灭太平天国。当时新增的通商口岸也包括九江、汉口、南京、镇江等地,太平天国的主要活动区域包括九江、天京、苏州、杭州等地。据材料分析,列强“助剿”的主要目的是(    )
    A、划定长江流域为其势力范围 B、保证列强在长江流域投资设厂权利 C、攫取苏州和杭州等通商口岸特权 D、确保能在议定通商口岸倾销商品
  • 7. 由于这场战争,江、浙及赣、皖、鲁一带官绅商贾为避兵祸,竞相逃往上海,上海的外国人和中国富商把值钱的东西放在船上随时逃跑,英法租界的洋人组建防御工事和巡逻队保护自身的安全。这场“战争”指的是(    )
    A、太平天国运动 B、义和团运动 C、北伐战争 D、淞沪会战
  • 8. 下图是太平天国运动发展过程中的大事,其中①②处应该是(    )

    A、金田起义、天京变乱 B、永安建制、定都天京 C、永安建制、天京变乱 D、定都天京、天京变乱
  • 9. “通过条约‘合法’地剥夺榨取、管束控制中国,驱使中国社会脱出常轨,改道变形。”这种情形最早出现于
    A、鸦片战争后 B、中日甲午战争后 C、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 D、国民大革命时期
  • 10. 从本质上看,两次鸦片战争爆发原因的相似点是(    )
    A、打开中国市场,谋求在华利益 B、维护鸦片贸易 C、镇压中国人民的反英斗争 D、教训清政府
  • 11. 太平天国运动中先后提出了《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代表着农民的探索水平,下列对其评价正确的是(    )
    A、都符合时代发展潮流 B、都是切合当时农民要求的纲领 C、曾产生过一定的影响 D、推动了太平天国运动形势的发展
  • 12. 《天津条约》签订以后,咸丰帝剀切训示“总以阻其进京,停其江路通商,并将游行内地罢议,及早归还广东省城为最要……总之,(公使)进京一节,万不能允,内江通商,必须消弭;其余两事,亦当设法妥办”。由训示可见,咸丰帝的主要目的是(  )
    A、保护中国的主权完整 B、维护中国的经济利益 C、维护天朝上国的威仪 D、防止外国势力深入内地
  • 13. 下表为19世纪60年代清政府对外部分借款的概况,由此可知当时(  )

    时间

    承借人

    贷款人

    用途

    1861.11

    江苏巡抚李鸿章署布政道吴煦

    上海外商

    雇船至安庆运淮军至上海

    1862.6

    苏松太道吴煦

    英商怡和洋行

    “常胜军”饷银

    1863.?

    江苏巡抚李鸿章

    上海外商

    部分湘军军饷

    1863.?

    江苏巡抚李鸿章

    上海美商洋行

    上海会防局洋枪队军需等费

    A、列强对华资本输出不断扩大 B、洋务运动具有明显的半殖民地性 C、清军的近代化程度逐渐提高 D、中外反动势力联合镇压中国革命
  • 14. 有西方学者在分析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原因时说:“欧洲人渴望中国做出更大的让步以实现其贸易扩张。”若对此进行补充,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
    A、西方国家希望通过“最惠国待遇”获得更多权益 B、西方国家想借“修约”名义摄取更多的在华利益 C、清政府没有遵守《南京条约》各项条款的规定 D、总理衙门拒绝了西方提出的公使进驻北京的要求
  • 15. 1862年,清政府设总理衙门,主管外交、通商等事务,衙门匾额上书写“中外褆福”四字。(注:“褆,安也。”)这表明晚清政府(  )
    A、外交理念深受儒家思想影响 B、对外交往注重和平共处原则 C、由闭关锁国到融入世界潮流 D、在社会变迁中调整外交政策
  • 16. 1840年的鸦片战争,使“中国的历史进程发生了重大转变”。这主要是因为(    )
    A、外国商品开始流入中国 B、中国闭关锁国政策被打破 C、君主专制受到严重冲击 D、中国社会性质发生了改变
  • 17. 著名历史学家黄仁宇先生写道:“《南京条约》签订之后十年,感到更不满意的不是战败国而是战胜国。”战胜国“不满意”的主要原因最有可能是(    )
    A、鸦片尚不能正常输入中国 B、掠夺的战争赔款太少 C、清政府排外态度没有改变 D、商品在中国仍然滞销
  • 18. 1864年中国与西班牙签订《和好贸易条约》,经清政府的努力,将清朝基本法典《大清律例》中禁止拐卖人口的条文写入了条约之中。这反映了清政府(    )
    A、积极利用条约维护自身利益 B、对“天朝上国”地位的维护 C、未能真正认识条约的危害性 D、试图将内政与外交融为一体
  • 19. 蒋廷黻先生在所著《中国近代史》中指出:“当时的人对于这些条款最痛心的是五口通商。……协定关税和治外法权是我们近年来所认为不平等条约的核心。可是当时的人并不这样看。”材料中涉及的条约给中国带来的主要影响是(    )
    A、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加深 C、列强对华开始大规模资本输出 D、清政府已完全沦为洋人的朝廷
  • 20. 1842年《南京条约》签订,中国被迫开放五口通商,中外交涉剧增。“五口”成为外国人从事各种活动的法定地点,也成为中外交涉的法定地点。列强不同意与理藩院或礼部打交道,于是清政府于1844年设置了五口通商大臣。这表明清政府(    )
    A、仍坚持天朝上国传统体制 B、谋求与列强进行长期交涉 C、接受了西方现代外交的观念 D、建立了统一的常设外交机构
  • 21. 漫画常用夸张、比喻、象征等手法来描绘时事,具有较强的社会性。下列有关这幅漫画的表述错误的是(    )

    A、这一事件发生在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 B、“文明人”是指英法 C、发生地点是北京郊外 D、与这一事件相关的战争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
  • 22.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妇女允许在军政机构中任职,设‘女馆’……采取措施帮助病残孤寡人;禁止吸食鸦片、裹足、蓄奴和嫖娼等。”太平天国时期的这些举措(    )
    A、表达了农民阶级的诉求 B、蕴含了民主共和的观念 C、体现了反封建的精神 D、践行了“师夷长技”主张
  • 23. 下表为晚清政府进出口贸易相关数据,对该表分析正确的是(    )

    年代

    1885

    1895

    1905

    1911

    进口

    8820001两白银

    17169671两白银

    44710008两白银

    47150394两白银

    出口

    6500571两白银

    14329321两白银

    22788819两白银

    37733816两白银

    A、中国的民族工业发展陷入停滞 B、《南京条约》是进口激增的最主要原因 C、晚清政府面临贸易逆差困境 D、一战爆发促进了中国出口大幅度的增长
  • 24. 鸦片战争后,1842年签订的中英《南京条约》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下列条款属于《南京条约》的是(   )
    A、开放天津 B、协定关税 C、开设工厂 D、公使驻京
  • 25. 讽刺19世纪上半期中国社会现象的一副对联写道:“竹枪一支,打得妻离子散,未闻炮声震地,铜灯半盏,烧尽田地房廊,不见烟火冲天。”这反映了(   )
    A、外敌武力入侵的灾难 B、中国人惧怕洋枪洋炮 C、科学技术产生巨大威力 D、吸食鸦片危害无穷
  • 26. 李大钊说:“太平天国禁止了鸦片,却采取了宗教,不建设民国,而建设天国,这是他们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这段话的意思是指太平天国(   )
    A、没有实行宗教改革 B、缺乏科学理论指导 C、不能充分依靠人民 D、没有彻底革命精神
  • 27. 悲哀的是,《南京条约》仅仅意味着休战,而不是中英两国矛盾的彻底了结。这主要是因为(   )
    A、《南京条约》没有打开中国市场 B、中国人民顽强地抗击英国的侵略 C、清政府未能履行《南京条约》内容 D、英国殖民者的侵略要求不断膨胀
  • 28. 普拉特认为,“中国与美国是当时英国两个最大的贸易市场。两个国家的内战,使英国面临同时失去这两大市场的风险。”“英国由于对中国内战放弃中立,才得以对美国内战保持中立。”英国“放弃中立”的表现为(   )
    A、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 B、帮助清军镇压太平天国运动 C、参与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D、配合清军镇压武昌起义
  • 29. 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一书中说:“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着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的一步。”材料中的“这场战争”指(  )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 30. 下图是1838~1852年英国制造品对华输出值统计表。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

    A、鸦片战争后英国对华商品输出持续增长 B、英国对中国表现为较大规模的贸易顺差 C、中国的民族资本抵制了英国的商品倾销 D、五口通商便利了列强对中国的商品输出

二、材料分析题

  • 3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近代中国沦入半殖民地社会的深渊,民族的深重灾难,国家的积弱不振,社会的贫弱穷困,正是不平等条约造成的。李文海先生曾形象地指出:“帝国主义列强通过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像蚊子吮血似的将坚船利炮的尖刺刺入近代中国的孱弱肌体,造成近代中国的大出血。”

    ——摘编自李育民《中外条约与近代中国研究丛书》总序

    材料二:只有蒋廷蔽在其著作《中国近代史》中谈到《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这两个不平等条约时明确说:“条款虽很多,主要是北京驻使和长江通商,历史上的意义不外从此中国与西洋的关系更要密切了。这种关系固可以为祸,亦可以为福,看我们振作与否。”他认为开放通商,密切与西洋的关系是必要的,关键是要自己振作。在看到不平等条约的另一面这点上,他是先驱者。

    ——袁南生《近代不平等条约另一面》

    (1)、根据材料一,概括近代不平等条约给中国造成的主要影响。
    (2)、根据材料二,分析近代不平等条约的“另一面”
    (3)、根据以上材料,谈谈你对近代西方列强对中国侵略的认识。
  • 3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793年《法国宪法》宣布:“主权属于人民。它是统一而不可分的,不可分割的和不可让与的。”1795年法国《国家权利宣言》明确规定各国人民不论人口多少、领土大小,都是主权的、独立的,不得干涉他国内政等一系列的民主原则。法国革命推出的国家基本权利和义务的概念、国家主权原则、国家领土主权原则、民族自决原则、不干涉内政原则、宣布赋予“为了自由事业而被本国驱逐的外国人”以庇护权、在战争法中贯彻人道主义原则等。

    ——摘编自王志辉《近代国际关系史的演进看国际法的形成》

    材料二:1864年春,普鲁士公使李福斯乘坐一艘军舰来到中国。他在大海上遇到三艘丹麦商船, 予以拿捕作为捕获品。总理衙门在致普鲁士公使的照会中声称:“查此次扣留丹国货船处所乃至中国专辖之内洋。贵国兵船前来中国自当入境问禁不得任意妄为。中国所辖各洋例有专条各国和约内均明此例。至欧罗巴所定军法则不能强中国以必知。来文所称专办此事之责为贵国定夺非贵大臣所能干与。查贵大臣既来中国为全权大臣所谓全权者系于贵国之事无不可以作主。今贵国首先违约贵大臣不能干与本王大臣将来何以与贵大臣办事?”最终,普鲁士释放了两艘丹麦商船并对第三艘商船赔偿1500元。

    ——摘编自杨泽伟《近代国际法输入中国及其影响》等

    (1)、根据材料一,概括法国《国家权利宣言》对国际法的主要影响。
    (2)、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清政府处理普丹船舶事件的依据,并简评清政府对该事件的处理。
  • 33.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同治初年,曾国藩上奏称:淮南盐课甲于天下,自太平天国起事以来,长江道路不通,两淮票运亦坏。两江总督怡良曾实施就场抽税,但收税极少,现在每年所征课银,较全盛时尚不及10%。现在江路肃清,运道畅行无阻,所有两湖、江西各岸自应设法运盐济售,力图整理。然整顿的困难有二:一是邻盐侵灌太久,江西口岸则食浙私、粤私及闽私;湖北口岸则食川私及潞私,引地被占将近十年。二是沿途厘卡太多。淮盐出江,抵达湖北、江西口岸前,层层设卡,处处报税。……经过近一年的实践,淮南盐务取得了一定成绩。淮南同治三年上半年共收课厘银506320余两,又收盐厘钱115400余串。而且以往商人完课之外,并不完厘;现在则是厘重于课。在盐商负担日重的情况下取得这样的成绩,尤其可贵。曾国藩颇为自得地宣称:“江西销路渐次开通,湖南新盐售销亦颇畅旺。”通过行政权力,强行规定销售价格,从而确保税收,这一做法虽深得朝廷赏识,但无疑显示出曾国藩之对于市场经济调节力量的深刻怀疑。

    ——摘编自倪玉平《曾国藩与两淮盐政改革》

    (1)、根据材料,概括曾国藩淮南盐政改革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曾国藩的淮南盐政改革作简要评价。
  • 34.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自“中国通商以来,即许各国领事自行审判,……而吾之法权日削。”中华法系“诸法合体,刑民不分”,其在近代受到强烈冲击。在厉行“新政”的招牌下,沈家本、伍廷芳等修律大臣主持的司法制度改革,加速了中国法律近代化进程。

    改革始于沈家本奏呈《大清刑事民事诉讼法草案》,提出了一系列改革诉讼程序的方案。最终程序法得以制定,有了实体法和程序法的区分,并确定了诉讼审判制度。司法机关的改革是改革重点。刑部改为法部,成为专门的司法行政机关,管理监狱、执行刑罚,监督各级审判厅和高等审判厅判决的死刑案件。大理寺更名为大理院,成为全国最高审判机关,下设民刑庭,并设推事和庭长组成合议庭进行审判工作。大理寺还有统一解释法律的权利,其解释在全国范围内都有效。都察院的职能得以净化,开始向现代行政监察机构靠拢。确立了“司法独立”原则,开始引入西方近代监察体系。要求各省的改革应当参照中央官制进行。

    ——张晋藩《中国法制史》

    (1)、根据材料,概括清末司法制度改革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清末司法制度改革。
  • 35.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清中期后,英商将鸦片大量偷运至广州一带,土烟生产在士大夫们“稍分洋烟之利”的口号下也剧增猛长。鸦片烟税是清朝财政的重要来源。民国时期,军阀为扩大地盘,鼓励种植罂粟。南京国民政府登台后,先实行‘寓禁于征”,实质也是征而不禁。1935年,政府推出《六年禁烟计划》分阶段禁烟,但各地阳奉阴违,到中日战起已无暇顾及,日占区更是烟毒重重。据纯计,从l912年至1922年,中国发生大小内战达139次,这些战争多与鸦片有关。罂粟大量种植,造成粮食严重短缺。吸食之人“鸠形鹤面者比比音是”,农民种罂粟,如遇‘烟苗失败,征税加重,穷无所之,典田鬻子”。

    ——据齐霁《中国共产党禁烟史》等

    材料二:清末新政时期的禁烟是近代较有成效的禁烟运动。当时,清廷政务处依据《禁烟考成议叙议处章程》,对官员禁烟成绩卓越者加级奖励,失职者降职充罪,并重申“禁吸尤以查禁官员为要义”,对于吸烟积习未改的官员,严加惩处,不稍宽贷,1910年,一些知识分子在北京自发成立了“中国国民禁烟会”,广著论说,扩大禁烟声势,争取各国对中国禁烟运动的声援。政府大力推行替代种种植,即要求种烟农民将罂粟田改种豆麦棉麻等物,以解决生计。利用世界各国谴责英国鸦片政策之机,与英国进行禁烟交涉,限制印度鸦片偷入中国。

    ——据牛何兰主编《中外禁烟史》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近代毒品泛滥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末新政时期禁烟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