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考2019年中考历史复习专题:14 三国鼎立

试卷更新日期:2019-03-07 类型:二轮复习

一、单选题

  • 1. 公元230年,孙权派将军卫温率领万人船队到达夷洲,加强了夷洲与内地的联系。夷洲是指今天的(  )
    A、西藏 B、蒙古 C、台湾 D、新疆
  • 2. 青年歌手林俊杰在歌曲《曹操》中唱道:“东汉末年分三国,烽火连天不休……”。歌词中的“分三国”是指历史上的三国鼎立,其形成的标志是(    )
    A、208年,赤壁之战 B、220年,曹丕称帝 C、221年,刘备称帝 D、222年,孙权称王
  • 3. 下图是《三国鼎立形势图》,判断图中①②③所代表的政权顺序正确的是(    )

    A、蜀、吴、魏 B、魏、蜀、吴 C、魏、吴、蜀 D、吴、魏、蜀
  • 4. 如下图(三国鼎立)所示局面中的魏国定都于(    )

    A、长安 B、建业 C、成都 D、洛阳
  • 5. 图示法是学习历史的一种好方法,它能将复杂的历史比较直观形象地展示出来。下面哪一幅图反映了222年三国鼎立的形势(    )

    A、 B、 C、 D、
  • 6. 据《三国志》记载,230年,孙权派某将军率领万人船队到达夷洲。这位将军是(  )
    A、黄盖 B、周瑜 C、张骞 D、卫温
  • 7. 电视剧《三国演义》播出后,全国兴起“三国热”。曹操、刘备、孙权、诸葛亮等成为家喻户晓的人物。三国鼎立局面最终形成的标志是(  )
    A、官渡之战,曹操大败袁绍 B、曹丕称帝,建魏定都洛阳 C、赤壁之战,孙刘联军大败曹操 D、孙权称王,建吴定都建业
  • 8. 下图是《三国鼎立形势图》。根据三国地理位置,判断图中①②③所代表的政权分别是(  )

    A、蜀、吴、魏 B、魏、吴、蜀 C、吴、魏、蜀 D、魏、蜀、吴
  • 9. 230年,孙权派将军卫温率领万人船队到达夷洲,夷洲就是今天的(  )
    A、海南岛 B、台湾 C、日本 D、菲律宾
  • 10. 河南省文物局2009年12月27日对外公布,魏武王曹操高陵在该省安阳县安丰乡西高穴村被发现,曹操是什么时期的人(    )
    A、三国 B、魏晋 C、东汉 D、西汉
  • 11. 曹操高陵1号墓考古发掘受到各方关注。曹操是我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下列事件不是曹操所为的是(    )
    A、迎汉献帝到许昌,“挟天子以令诸侯” B、官渡之战以少胜多大败袁绍 C、与孙权、刘备联军战于赤壁 D、220年,改国号为魏,定都洛阳
  • 12. 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我国最早在三国时期就与台湾(夷洲)有着密切的关系。当时促进台湾与大陆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的国家是(  )
    A、魏国 B、蜀国 C、吴国 D、东汉
  • 13. 三国鼎立局面是东汉末年以来军阀混战的结果,也是从分裂割据走向逐步统一的竞渡。下列关于三国建立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魏国——220年——曹操——洛阳

    ②魏国——220年——曹丕——洛阳

    ③蜀国——221年——刘备——成都

    ④蜀国——221年——诸葛亮——成都

    ⑤吴国——229年——孙策——建业

    ⑥吴国——229年——孙权——建业

    A、①③⑤ B、②③⑤ C、②④⑤ D、②③⑥
  • 14. “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是东汉名士对下列哪一人物的评价(  )
    A、孙权 B、刘备 C、曹操 D、袁绍
  • 15. 《谈邵阳古城的________传说》中写道:邵阳境内有诸葛亮出师时的祭旗坡、关羽差人建造的鼓楼亭、张飞卸甲插矛之处的卸甲坊等遗迹与传说。据此判断该文章标题中的空格处应填写(    )
    A、战国 B、三国 C、唐朝 D、宋朝
  • 16. “北平袁绍,南拒孙刘,青梅煮酒间,问天下英雄有几?因事设奇,唯才是举,铁槊赋诗处,笑人间霸业如何!”这段材料称道的人物应是(    )
    A、刘备 B、孙权 C、诸葛亮 D、曹操
  • 17. 下列不属于三国时期统治者采取的措施的是(    )
    A、发展经济,改善民族关系 B、大力兴修水利 C、发展造船业,促进海外贸易 D、把汉献帝从都城洛阳接到许,借皇帝的名义号令天下
  • 18. 有人为曹操翻案时说:“如果说曹操篡汉是为汉贼,岂不是儿子产生老子?”这里“儿子产生老子”的含义是(  )
    A、曹丕废汉自立使曹操背受骂名 B、曹丕废汉自立是从曹操开始的 C、曹操废汉自立是从曹丕开始的 D、曹操废汉自立使曹丕背受骂名
  • 19. 电视剧《三国》的热播引发了人们对曹操的关注。下列史实与曹操有关的是(    )

    ①招贤纳士

    ②官渡之战

    ③赤壁之战

    ④自立为帝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 20. 图1中,序号①②③所代表的政权名称依次是(    )

    A、魏、吴、蜀 B、魏、蜀、吴 C、吴、蜀、魏 D、蜀、吴、魏
  • 21. 某班同学需要了解三国时期历史发展情况,以下材料中最为可靠的是(  )

    A、司马迁《史记》 B、陈寿《三国志》 C、罗贯中《三国演义》 D、电视剧《三国演义》
  • 22. 三国时代,斑斓壮阔、英雄辈出。下列史实不是发生在这一时期的是(  )
    A、曹操率军南下和孙刘联军在赤壁大战 B、曹丕废掉汉献帝,自称皇帝,国号魏 C、刘备在成都称帝,国号汉 D、孙权称吴王,吴国建立
  • 23. 曹操在诗歌《蒿里行》中写道:“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他描写的这一凄惨景象出现在(  )
    A、东汉初年 B、东汉末年 C、三国时期 D、两晋时期
  • 24. 有人评价曹操是“治世之能臣,乱世之枭雄”。曹操取得政治优势地位的原因是(  )
    A、控制汉献帝,“挟天子以令诸侯” B、实行屯田制,保证军粮供应 C、奖励农耕,得到农民支持 D、歼灭袁绍军主力
  • 25. 台湾是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它在古代有许多称谓,三国时期称为(    )
    A、夷洲 B、琉球 C、流求 D、台湾
  • 26. 下列对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评价,符合历史发展趋势的是(    )
    A、局部统一,为大一统创造了条件 B、战乱频繁,严重破坏了社会经济 C、政权割据,形成了国家分裂局面 D、破坏了民族关系,不利于民族交融
  • 27. 观看(阅读)下列材料,能帮助同学们更好地了解三国时期历史的是(    )

    A、电视剧《三国》 B、司马迁的《史记》 C、小说《三国演义》 D、二二一十四史中的《三国志》
  • 28. 曹操也是一位著名的诗人,他曾在《龟虽寿》一诗中写到:“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表达了他的雄心壮志。结合史实你认为他的壮志是  (      )
    A、消灭袁绍的势力 B、统一北方黄河流域 C、南下统一全国 D、废掉汉献帝
  • 29. “东望夏口,西望武昌……此非孟之困于周郎者乎?”这是宋朝散文家苏轼对下列哪次战役的感叹(      )
    A、巨鹿之战 B、长平之战 C、官渡之战 D、赤壁之战
  • 30. 对赤壁之战中曹操战败的原因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      )
    A、曹军来自北方,不习水战 B、骄傲自满,对孙、刘联军采用的战术未引起重视 C、曹军疾疫流行,战斗力减弱 D、天气环境(刮东风)使曹军失败

二、材料分析题

  • 3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收二川,排八阵,六出七擒,五丈原前,占四十九盏明灯,一心只为酬三顾;取西蜀,定南蛮,东和北拒,中军帐里,变金木土爻神卦,水面偏能用火攻。”

                                                               —— 南阳武侯祠联                                             

    材料二: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

                                                               ——杜甫

    请回答:

    (1)、写出与材料一对联中涉及到的我们学习的典故(或成语)及战役各一例。
    (2)、两则材料都与哪位人物有关?如何评价此人?
    (3)、在材料中找出一句最能概括他功劳的一句话?
    (4)、请你用一句成语来概括他的高尚品质吗?(或写了一句与他相关的诗句)
  • 3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三国鼎立形势图。

    材料二:自董卓以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以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

    ——《三国志·诸葛亮传》

    (1)、请根据材料一填写三国的名称。

    A;B;C

    (2)、材料二中提到“操遂能克绍”,这是指哪次战役?结合材料二及所学知识说说曹操“以弱为强”打败袁绍的原因是什么。
    (3)、面对曹操“拥百万之众”之势,诸葛亮在材料二中提出了什么策略?这个策略在此后有何成功的实践?产生了什么影响?
  • 33.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电视连续剧《三国演义》主题歌           

    材料二: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    

    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1)、两则材料反映了哪段时期的历史?

    (2)、材料二所追忆的是历史上哪次著名的战役?此战役的结果如何?试评述他们胜败的原因。(至少写两点)

    (3)、这两则材料都体现了文学中的历史,你认为如何处理文学中的历史与真实历史之间的关系?我们应如何对待?

  • 34.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材料二: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孔,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谨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

    请回答:

    (1)、材料一这首诗的作者是谁?“壮心”在这里指什么?

    (2)、三国时期,英雄辈出,你最喜欢的英雄是哪几位?(至少3位)

    (3)、材料二中所追忆的是历史上哪次著名的战役?此战役有何影响?

  • 35. 材料一:公元前202年,曹操以少量兵力同袁绍的大军作战,打败袁绍,奠定了统一北方的基础。
    材料二:公元208年,曹操帅大军南下同孙权、刘备的联军决战,孙权的大将周瑜,利用曹军不习水性的弱点,指挥联军用火攻的办法,大败曹军。
    材料三:“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1)、材料一和材料二分别说的是哪两次战役? 这两次战役都有一个共同特点是什么? 反映的是哪一时期的社会现象?

    (2)、材料三中的这首诗抒发了曹操远大抱负和雄心壮志,想一想,他当时的雄心壮志是什么? 他的抱负实现了吗?

    (3)、曹操在两次战役中的结局如何?

    (4)、材料二反映的战争之后形成了什么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