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汕头市龙湖区2018-2019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末质量测试卷
试卷更新日期:2019-03-01 类型:期末考试
一、选择题
-
1. “这种远古人类保留着猿的一些体质特征,但他们已经能直立行走,上肢基本上具备了现代人的特点……”材料中的“远古人类”最有可能是( )A、元谋人 B、北京人 C、山顶洞人 D、河姆渡原始居民2. “这里的房子都没有窗户,由于时间久远,房屋都看不见了,但他们建造房屋时留的柱洞、灶洞、门槛,以及半地穴式的结构都还清晰可见。”材料中的“这里”是( )A、北京周口店遗址 B、元谋人遗址 C、半坡遗址 D、河姆渡遗址3. 研究中国古代史多有“传说时代”的概念,传说是人们世代口耳相传保留下来的历史叙述,下列关于远古传说正确的是( )A、“阪泉”之战,黄帝战败,归顺炎帝 B、黄帝时期建立了军队,制定刑法,设置监狱 C、炎黄部落在涿鹿之战中打败蚩尤部落 D、黄帝就是传说中的神农氏4. “陈姓先祖是黄帝的孙子额项,妨满是额项的三十八世孙。周武王封妨满于陈国,其谥号为胡公。妫满是陈姓的始祖,其后代以国为姓。”由此可见,陈姓起源于( )A、禅让制 B、分封制 C、宗法制 D、世袭制5. 2017年11月24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网站发布消息,中国申报的甲骨文顺利通过世界记忆工程国际咨询委员会的评审,成功入选《世界记忆名录》。下列有关甲骨文的说法正确的是( )A、还没有具备汉字结构的基本形式 B、可证明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夏朝开始 C、是商周时期刻写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 D、是迄今发现的世界上年代最早的文字6. 考古发现是历史研究的重要依据,下列考古发现能够体现商朝手工业发展水平的是( )A、人面渔纹彩陶 B、司母戊鼎 C、龙门石窟 D、铁制农具7. “楚庄王时,楚国大举北进,长驱直入周天子所在伊、洛流域,并向周王室询问九鼎大小重量,有取代周天子地位的架势。”这个问鼎中原的成语故事所反映的实质是( )A、楚庄王对青铜冶炼很有兴趣 B、楚庄王非常贪婪有野心 C、楚国兵力非常强 D、周王室衰弱、分封制逐渐开始瓦解8. 电视剧《芈月传》中,芈月对秦军疾呼:“你们有多少努力,就有多少回报!你们可以称为左庶长、为右庶长……为关内侯甚至为彻候,食邑万户!”这一许诺取材于战国时期秦国哪项措施?( )A、推行县制 B、承认土地私有 C、奖励军功 D、奖励生产9. 战国时期是我国历史上的大变革时代,各诸侯国纷纷变法,其变法的直接目的是( )A、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B、增强东周王室的势力 C、促进民族交融 D、富国强兵的需要10. 这是我国劳动人民在治理成都岷江某处水利工程时总结出来的经验:“深淘滩,低作堰,……砌鱼嘴,安羊圈……分四六,平潦旱,……岁勤修,预防患”。这处水利工程是( )A、灵渠 B、珠江 C、葛洲坝 D、都江堰11. 2018年6月9日晚,上海合作组织青岛峰会欢迎宴会上,习近平主席在祝酒辞中说,“□□思想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倡导‘仁者爱人,仁爱之心’,主张“协和万邦,和衷共济,四海一家”。这种‘仁爱’‘和合’理念同‘上海精神’有很多相通之处。”其中□□是指( )A、儒家 B、墨家 C、兵家 D、法家12. 2018年3月召开的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产生了国家监察委员会,负责监察工作。”在中国秦朝时期,负责监察工作的官员是( )A、丞相 B、御史大夫 C、太尉 D、刺史13. 小明同学在某搜索引擎里输入“大泽乡”,“揭竿而起”等词语,由此推断,小明查找的是关于( )的资料。A、马陵之战 B、楚汉之争 C、陈胜吴广起义 D、黄巾起义14. 西汉刚建立时,“民失作业,而大饥馑。凡米石五千,人相食,死者过半。”为此西汉政府采取的相应措施是( )A、颁布“推恩令” B、重用人才 C、休养生息 D、严刑峻法15. 汉武帝刘彻的文治武功彪炳青史,永秉春秋。在他执政期间所颁布的政策中,为他的文治武功提供雄厚财力支持的措施是( )A、统一度量衡,修灵渠 B、在长安兴办太学 C、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D、将铸币权和盐铁经营权收归中央16. 下表列出了东汉后期几位黄帝的年龄和寿命,这种现象带来的影响是( )
皇 帝
和帝
殇帝
安帝
顺帝
冲帝
质帝
桓帝
灵帝
少帝
献帝
即位年龄
10岁
1岁
13岁
11岁
2岁
8岁
15岁
11岁
14岁
9岁
A、诸侯之间争霸激烈 B、中央集权逐渐强化 C、统治者实行暴政 D、外戚宦官交替执政17. 与秦末农民起义相比,黄巾起义表现出的最主要不同特征是( )A、提出了口号 B、创立了宗教组织 C、反对暴政 D、推翻了封建统治18. “杏林”是中医界的代称,其体现了一种价值标准,包含着“亲、善、诚、信、中、和”的丰富内涵,这正是杏林文化延续至今的生命力所在。现在中医已经迈出国门,走向世界,要了解中医,可以阅读以下那部书籍( )A、《伤寒杂病论》 B、《水经注》 C、《齐民要术》 D、《天工开物》19. 《史记太史公自序》记载,司马迁为了完成父亲的遗业,大量阅读朝廷史官的记载还到各处实地探访考察,搜集资料,辨别真伪,最终写成了《史记》,由此可见司马迁( )A、侧重史书记载 B、侧重文笔质朴简洁 C、注重史料考证 D、秉承朝廷旨意著书20. 某同学在学习某一单元的过程中摘录了“南北朝 ”、“三国鼎立”、“汉人胡服”等关键词,由此推断该单元的时代特征是( )A、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 B、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C、统一国家的建立 D、繁荣与开放的社会21. 三国时代,波澜壮阔、英雄辈出。下列史实不是发生在这一时期的是( )A、曹操在官渡之战中歼灭袁绍主力军 B、曹丕废掉汉献帝,自称皇帝,国号魏 C、刘备在成都称帝,国号汉 D、孙权在建业称帝,吴国建立22. 西晋,一个骤起骤灭的政权,其盛衰兴亡耐人寻味。标志着西晋“骤灭”,由盛转衰的历史事件是( )A、陈胜吴广起义 B、黄巾起义 C、“七国之乱” D、“八王之乱”23. 这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一次战役,它使东晋王朝的统治得到了稳定,为江南地区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提供了必要的契机。这次战役是指( )A、牧野之战 B、赤壁之战 C、淝水之战 D、巨鹿之战24.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得到了开发,下列属于江南地区开发的表现是( )A、北方人南迁,给江南地区带去了劳动力和先进技术 B、江南地区战争相对较少,社会秩序比较安定 C、为经济重心南移奠定了基础 D、修建了许多水利工程,大片的荒地被开垦为良田25. 北朝贾思勰写的《齐民要术》是介绍古代科技上的重要文献。该文献主要介绍了( )A、江南地区的手工业技术 B、全国的江河水道系统 C、农、林、牧、副、渔等方面的生产技术 D、全国优秀的雕刻艺术文化二、综合题
-
26. 政治文明的演进经历了漫长而艰难的过程,每一个朝代政权的稳固都离不开统治者的治国措施。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我看来,秦始皇是中国封建统治阶级中的一个杰出人物,我说秦始皇是中国封建统治阶级中的一个杰出人物,不是因为他是一个王朝的创立者,而是因为他顺应了中国历史发展的方向,在中国历史上,他创造性地开创了一套管理中央的行政制度以及影响后世的地方制度。
——历史学家翦伯赞
材料二:主父偃说上曰:“古者诸侯地不过百里,强弱之形易制。今诸侯或建城数十,地方千里。缓则骄奢,易为淫乱;急则阻其疆而合纵,以逆京师。……愿陛下令诸侯得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彼人人喜得所愿。上以德施,实分其国,必稍自削弱矣。”于是上从其计。
——选摘吴嫁祥《公天下》
材料三:光武帝为了巩固统治,多次下令释放奴婢,减轻农民负担,减轻刑法;还合并郡县,裁减官员,加强对官吏的监督,惩处贪官污吏;又允许北方少数民族内迁,缓和民族矛盾。
——摘自部编七年级教材
材料四: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曹操《龟虽寿》
(1)、根据材料一,谈谈翦伯赞认为秦始皇是中国封建统治阶级中的一个杰出人物,其主要依据是什么?(不能照抄原文)(2)、根据材料二,“上”是指哪一皇帝?材料反映了当时在政治上面临的问题是什么?“上”又是怎样解决这一问题的?(3)、材料二中光武帝的举措,使当时的社会出现了怎样的局面?(4)、材料三中“志在千里”指的是什么?为实现远大理想,曹操做了怎样的努力?(5)、综上所述,你认为这些政治家们在治理国家的过程中有何共同之处?27. 中华民族的发展史就是一部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是由各民族共同缔造的,民族大交融是历史发展的主流。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图中历史
图1春秋形势图 图2 战国形势图
材料二:公元前138年、公元前119年,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奉命分别联络大月氏和乌孙以夹击匈奴,其中第一次历时13年,同行者一百余人,仅数人返回长安。第二次出使时,有持节副使和随行人员三百余人,携带牛羊以万数,副使们分别到达大宛、康居、大月氏、安息等国。虽然联合共击匈奴的目的没有达到,但是张骞两次出使西域,传播了汉朝的情况,获得了大量西域资料,扩大了中华文明的世界影响力,从而促进丝绸之路畅通。史称“张骞凿空”。此后,“西北国始通于汉矣。”
——摘编自袁行霈主编《中华文明史》等
材料三:
图3 魏晋南北朝时期民族流动趋向示意图
材料四: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民族融合,从方式上看既有各族人民在友好交往中的相互影响,也有统治者为加强自身统治采取的主动政策,比如北魏时期的孝文帝改革……各族人民在与汉族融合的同时,也带来了他们的优秀思想文化,如……尊重妇女的意识、夷汉之别观念的淡化等。
——《中国古代史(上册)》朱绍侯等主编
(1)、比较材料一中图1和图2形势图,指出图中诸侯国数量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结合所学,简述这一变化对于中华民族发展产生的积极影响。(2)、根据材料二分析为什么张骞通西域称之为“凿空”。张骞“凿空”后,西汉政府设置了什么机构管辖西域各民族?(3)、依据材料三地图,指出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人口迁徙的两种情形。(4)、依据材料四,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北魏实行改革的目的是什么?(5)、结合上述材料分析,请谈谈民族交融对中华民族的发展有什么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