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初中化学中考复习 13 指示剂及溶液的酸碱度
试卷更新日期:2019-02-28 类型:一轮复习
一、单选题
-
1. 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 蒸发 B、 稀释浓硫酸 C、 称量NaOH D、 用pH试纸测酸碱度2. 人体中以下几种体液的正常 范围如下表,其中碱性最强的是()
唾液
胃液
血液
小肠液
胆汁
6.6~7.1
0.9~1.5
7.35~7.45
7.6
7.1~7.3
A、唾液 B、血液 C、胆汁 D、小肠液3. 某校化学小组在利用硫酸和氢氧化钠溶液探究酸碱中和反应时,测得烧杯中溶液 pH 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 点所示溶液呈酸性 B、向 b 点所示溶液中滴加石蕊溶液,溶液呈紫色 C、该实验是将 NaOH 溶液逐滴滴入稀硫酸中 D、c 点所示溶液中,含有的溶质是 Na2SO4和 NaOH4. 用pH计测得一些物质的pH值如下:物质
苹果汁
西瓜汁
牛奶
鸡蛋清
炉具清洁剂
pH
2.9
5.8
6.4
7.6
12.5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鸡蛋清和牛奶显碱性 B、牛奶比西瓜汁的酸性强 C、炉具清洁剂可除水垢 D、胃酸过多的人应少饮苹果汁5. 四种溶液的pH如图所示,其中碱性最强的是( )A、A B、B C、C D、D6. 化石燃料在燃烧过程中会产生各种废气,其中形成酸雨的主要气体( )A、SO2、NO2 B、CO2、CO C、SO2、CO2 D、NO2、CO二、填空题
-
7. 现有白纸、氢氧化钠溶液、稀硫酸溶液以及紫色石蕊试液.试设计出《“雨”落叶出红花开》的趣味实验:先在白纸上用玻璃棒蘸画上花,再蘸画上叶,将百纸挂在上墙;再向纸上喷洒即可看到“雨”落叶出红花开.实验的化学原理是 .8. 酸雨对我们生产、生活危害较大,主要是工业生产和化石燃料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硫、二氧化氮排放不恰当所引起。酸雨pH5.6(填“>”、“<”或“=”),二氧化硫与二氧化碳的某些化学性质相似,请完成化学方程式:SO2+2NaOH=+H2O。9. 填写实验报告。
实 验 内 容
实 验 现 象
分析、结论及解释
①测定碱溶液的pH
取两片pH试纸,放在白瓷板上,分别用玻璃棒蘸取稀氢氧化钠溶液、澄清石灰水,再分别滴到pH试纸上,将试纸显示的颜色与比较,读出pH。
若实验过程中,用沾有水的玻璃棒蘸取溶液,则所测得的pH(填“>”、“=”或“<” )实际值。
②碱和指示剂作用
取两支洁净的试管,分别加入约2mL的稀氢氧化钠溶液、澄清石灰水,再分别加入3滴无色酚酞溶液,观察溶液颜色变化。
两支试管中的酚酞溶液均变为 色。
稀氢氧化钠溶液、澄清石灰水都呈_性。
③碱和非金属氧化物的反应
用排水法收集一瓶呼出的气体,然后加入约2mL澄清石灰水,振荡,观察现象。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三、综合题
-
10. 化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下表是生活中常用物质溶液的 及主要成分化学式:
序号
①
②
③
④
⑤
名称
食醋
白酒
白糖水
石灰水
纯碱溶液
主要成分
溶液
(1)、上述物质中,碱性最强的是(填序号);(2)、当你被蚊虫叮咬(释放一种酸性物质)后,为减轻疼痛,可在叮咬处涂(填序号);(3)、水垢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和氢氧化镁,可用醋酸(食醋的主要成分)溶解除去.已知醋酸与氢氧化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则醋酸与碳酸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4)、为理解稀盐酸和氢氧化钠两者之间发生反应的微观实质,绘制了如图.请你在右边的圆圈中填入适当的化学式或离子符号:四、实验探究题
-
11. 某同学设计了如下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分子的性质”,请回答下列问题:
【查阅资料】氨水易分解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氨气
(1)、【进行试验】图Ⅰ是课本中某个探究实验,几分钟后该实验中可以看到的现象是甲烧杯乙烧杯;其中烧杯乙的作用是;通过该实验可以得出或推导出一些结论:(答一条即可)。
(2)、【实验改进】老师对图Ⅰ所示的装置进行了改进(如图Ⅱ所示),并进行了以下操作:①取一长条形滤纸,等距离滴加无色酚酞试液;
②将滴加了无色酚酞试液的长条形滤纸放入一洁净的试管中,并在试管口塞一团棉花;
③向脱脂棉上滴加几滴浓氨水。
【分析讨论】
①按照改进后的实验,几分钟后观察到的现象是。
②实验过程中若发现滤纸条没有变红而棉花变红,其可能原因是。
(3)、【拓展延伸】同学们经过讨论后认为,图Ⅰ、图Ⅱ所示装置虽能证明分子的性质,但不能证明影响分子性质的因素,于是又设计了如图Ⅲ所示的装置。在U型管的两个管口分别放入卷成筒状的棉纱布,并用橡皮塞塞紧。用注射器吸取2mL的酚酞溶液从橡皮塞慢慢注入棉纱布上,使其润湿,从另一管口插入吸取了2mL浓氨水的注射器。按此方法再组装好另一套装置,将其中一套装置的下端放入热水中,并同时向两支U型管中注入浓氨水。
①按照图Ⅲ所示的装置进行操作,几分钟后看到的现象是 , 该现象说明了。
②图Ⅲ所示的实验方法相对于图Ⅰ所示的实验方法,具有哪些优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