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盐城市大丰县2019届九年级上学期历史期末学情调研试卷

试卷更新日期:2019-02-18 类型:期末考试

一、选择题

  • 1. “它奠定了西方所有自由的意识、自由的思想和自由的现实基础。”下列古文明与史学家雅斯贝斯这一评价最为吻合的是(    )
    A、古希腊城邦 B、古埃及 C、古印度 D、古巴比伦
  • 2. 针对2017年12月25日部分学校“抵制西方圣诞节,过我中华传统节”的倡议,有媒体呼吁“弘扬传统不必抵制洋节”。下列宗教与本次节日抵制有直接关联的是(    )
    A、道教 B、佛教 C、基督教 D、伊斯兰教
  • 3. 下图是菲律宾马克坦岛上的石座铜碑,碑文正面是“拉普拉普”,纪念杀死麦哲伦的菲律宾勇士。反面是“费尔南多·麦哲伦”,以纪念完成环球航行。下列关于这段材料信息解读不准确的是(    )
    A、殖民活动引发殖民地人民反抗 B、麦哲伦环球航行证明了地圆说 C、麦哲伦最早发现了美洲新大陆 D、对新航路开辟应坚持辩证评价
  • 4. “1688年英国‘光荣革命’大概是我心目中最完美的一次政治设计。它在一个有长期专制传统的国家找到了一个摆脱革命与专制的循环,能有效地控制‘控制者’的办法……这大概是……走向长治久安的最完美的例子。”材料中“有效地控制‘控制者’的办法”应指(    )
    A、君权神授 B、总统制 C、护国主制 D、君主立宪制
  • 5. “美国独立战争扫除了阻碍其资本主义发展的外部障碍,而南北战争则扫除了内部障碍。”这里的“外部”和“内部”障碍应分别指(    )
    A、黑人奴隶制和英国殖民统治 B、封建制和英国殖民统治 C、英国殖民统治和黑人奴隶制 D、封建制和黑人奴隶制
  • 6. “拿破仑走到哪里,哪里的徭役劳动、代役租、对老爷的贡赋等一大堆陈腐废物,连同老爷本身,就像被魔杖点了一下似的立即消失。”恩格斯这段话旨在说明拿破仑战争(    )
    A、打击了欧洲的封建势力 B、是资本主义发展必由之路 C、符合当地人民根本利益 D、使人民获得了自由和土地
  • 7. “这是人类历史上最大的强制性迁徙,不可否认,也是最残酷的一次迁徙。在过去的一个长达400年期间,大批非洲人被迫远离家乡,分散在世界各地,这在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与这次“迁徙”有直接关联的重大事件是(    )
    A、新航路开辟 B、黑奴贸易 C、工业革命 D、美国内战
  • 8. “没有美洲这片海外给养地,没有在其上辛勤耕耘的非洲奴隶,或许根本就不会有‘欧洲奇迹’和工业化革命。”下列解读最切合材料观点的是(    )
    A、“工业化革命”首先在美洲发生 B、殖民扩张为“欧洲奇迹”和“工业化革命”创造了条件 C、非洲奴隶是实施“工业化革命”的主要力量 D、“工业化革命”在美洲和欧洲等地同时进行
  • 9. “这本书篇幅不多,价值却相当于多部著作。它的精神至今还鼓舞着、推动着文明世界全体有组织的正在进行斗争的无产阶级。”列宁这里所说的“这本书”是指(    )
    A、《独立宣言》 B、《拿破仑法典》 C、《共产党宣言》 D、《解放黑人奴隶宣言》
  • 10. “他们并不对西方文明本身感兴趣,而仅仅对其中增强民族力量的那些组成部分感兴趣。”下列明治维新措施中不属于日本人对“西方文明”感兴趣的是(    )
    A、引进欧美先进技术 B、鼓励发展近代工业 C、实行“文明开化” D、实行天皇制
  • 11. 分析19世纪末20世纪初列强实力对比变化表,对表中所含信息解读不正确的是(    )

    项目

    英国

    法国

    德国

    美国

    1860年工业产量位次

    1

    2

    3

    4

    1890年工业产量位次

    2

    4

    3

    1

    1910年工业产量位次

    3

    4

    2

    1

    1913年殖民地面积所占位次

    1

    2

    4

    5

    A、英国的工业产量位次不断下降 B、美国工业产量跃居第一 C、位次变化可能导致英德矛盾激化 D、美德谋求结盟对抗英法
  • 12. 2017年是俄国十月革命胜利100周年,这场革命在历史的长河中掀起过巨大的浪花。这里的“浪花”主要是指(    )
    A、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 B、诞生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C、建立了资产阶级统治 D、实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
  • 13. 在斯大林模式下,全国是一个统一的“大工厂”,而企业只是这座“大工厂”中的一个“生产车间”……甚至“每一双皮鞋或每一件内衣,都要由中央调配”。这表明斯大林模式下(    )
    A、政府适度干预企业管理 B、国家优先发展轻工业 C、完全排斥市场调节 D、企业产品品种多质量高
  • 14. 下图巨头曾在1945年的某次会议上作出“对德实行军事占领,彻底消灭德国法西斯主义”的决议。此会议应是(    )

    A、日内瓦会议 B、开罗会议 C、华盛顿会议 D、雅尔塔会议
  • 15. “这次行动计划的周密、规模的宏大,在战争史上还从来没有过类似的先例”“它迫使希特勒德国在两个战场上同时作战”。“这次行动”是(    )
    A、凡尔登战役 B、诺曼底登陆 C、敦刻尔克撤退 D、攻克柏林
  • 16. 某文件宣称“我们决心以根本利益的融合代替各民族间古老的对抗,用创建一个经济共同体的方式,为在长期以来被血腥的冲突分割的各族之间建立一个广泛而自主的共同体打下根基。”该文件最终促成了20世纪60年代(    )
    A、欧盟建立 B、反法西斯统一战线建立 C、世贸组织诞生 D、欧洲共同体成立
  • 17. 有人曾感叹“列宁创建的国家没有了,我们引以为傲的莫斯科已不再是各族人民的首都。”导致“列宁创建的国家没有了”的历史事件是(    )
    A、十月革命 B、欧盟建立 C、苏联解体 D、华约建立
  • 18. “回顾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我国的经济发展是非常惊人的……能够实现今天这样的繁荣,从世界历史经验来说,是一个奇迹。”下列不属于日本经济“奇迹”崛起原因的是(    )
    A、朝鲜战争中美军的军事订货 B、日本战后的民主化改革 C、马歇尔计划的援助 D、日本政府重视发展教育和科技
  • 19. 美国学者亨廷顿在《孤独的超级大国》中说:“当前我们处于一种奇特的混合格局,即一个超级大国与若干大国并存的‘单极+多极’的世界格局中。”这表明当前世界(    )
    A、已进入单极化时代 B、已形成多极化格局 C、两极格局依然存在 D、暂时呈现“一超多强”
  • 20. 下图是关于经济全球化的漫画《不平等的赌局》,下列对图中信息解读不正确的是(    )

    A、发达国家是经济全球化的最大赢家 B、发展中国家在竞争中常处于不利境地 C、发展中国家经济风险呈加大趋势 D、世贸组织是国际经济秩序不公正根源

二、综合题

  • 21. 思想解放与科学进步推动社会发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5,16世纪以后的西方,就自然科学发展的一般趋向而言,主要是在科学精神领域中取得了巨大的进展,如探索自然规律以表现人的价值和能力,尊重客观规律以准确揭示自然发展的因果关系,只相信事实不迷信权威,只相信相对真理不承认绝对真理等。

    ——马世力《世界史纲》

    材料二:近期,德国科学家提出了工业4.0的概念,他们认为工业1.0是指机器制造,机械化生产;工业2.0是电气化,还有流水线、批量生产、更强调标准化;工业3.0是信息化,高度自动化生产,基本实现无人化或少人化。而工业4.0的主要特征则是网络化生产,强化生产过程的虚实结合。

    材料三:科学不仅刷新了我们的世界图景,也刷新了我们的日常生活。然而,在科学成功的背后,我们必须看到一个潜在的危险正在暴露出来:人类通过大规模地开发大自然,虽然掌握了更高的能量,有了支配自然界的能力,但却动摇了人类生存的根基。

    ——吴国盛《科学的历程》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回答,开始于14世纪的意大利,突出“表现人的价值和能力”的重大事件是什么?17世纪以来,在“只相信事实不迷信权威”的理念下,西方人在物理和生物两个科学领域各有何重大理论成果?
    (2)、材料二中工业1.0最早开始于哪一个国家?它在动力方面的最重要发明是什么?
    (3)、据材料二指出,工业2.0时代又被称为什么时代?这一时期号称“发明大王”的人是谁?工业3.0时代的核心技术是什么?
    (4)、试概括材料三中的观点,你认为我们该如何应对这种“潜在的危险”?
  • 22.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政府会采取相应的政策调整。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注重实际的列宁认识到让步是不可避免的,因而于1921年采取了……,这一政策允许部分地恢复资本主义。对列宁来说,这种经济政策并不意味着社会主义在俄国的结束,而是暂时的退却,“后退一步为的是前进两步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罗斯福无意发动一场革命,也无意为美国创造一种新的体制机构。相反,他是在设法医治一个资本主义社会的暂时疾病,通过护理使它恢复健康。只是因为常规疗法再也不能奏效,他才试用了试验性疗法

    ——(美)内森·米勒《罗斯福正传》

    (1)、材料一中的“政策”指什么?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该政策实施的目的。
    (2)、材料二中“资本主义社会的暂时疾病”代指什么?与过去相比,罗斯福的“新政”体现了怎样的“试验性疗法”?这一疗法的中心措施是什么?
    (3)、对比材料一和二,两国经济政策在实施手段上有何不同?其共同的实质是什么?
    (4)、以上两国的经济政策对我们有何启示?
  • 23. 美国总统特朗普上台后大力强调“美国优先”和国家利益至上战略。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美国在某会议上未获实利,随即将目光转向了东方,加快了同日本争夺远东和太平洋的步伐。在美国的发起下,1921-1922年间,美、英、法、日、意、中等九国在华盛顿举行国际会议。

    材料二:我们(指美国)就好像(球赛)预备队,先坐在一旁的长凳上瞧人家的。中华民国和苏联成为先上场的第一队……在球赛进行到球员快要疲乏的时候,我们就应该参加进去这场比赛,踢进去最关键的一球,这样我们就能决定全局的胜利。

    ——罗斯福(1941年9月)

    材料三:二战结束之初,杜鲁门强调:我们必须强硬对付俄国人……全世界应该采取美国制度……未来的经济格局将取决于我们!

    (1)、一战后,美国在哪次国际会议上“未获实利”?据材料一分析,华盛顿会议集中反映了哪两个国家之间的矛盾与斗争?这次会议上签订的哪一条约对中国产生了严重影响?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在这场“球赛”中,苏联人扭转“球赛”的最关键一役是什么?美国被迫“参赛”是因为哪一事件的发生?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为“强硬对付俄国人”,二战后美国制定了什么政策?体现了怎样的战略意图?
    (4)、结合上述不同时期美国的战略决策,谈谈对我国的借鉴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