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资阳市2017届高三4月模拟考文综历史试卷

试卷更新日期:2017-04-17 类型:高考模拟

一、单选题

  • 1. 公元前七世纪末,王畿内原邑的人民,以“夫谁非王之姻亲”自夸。这一现象说明(  )

    A、分封制渐趋衰落 B、民众普遍攀附王亲贵戚 C、宗族凝聚力强化 D、宗法制下庶子后裔平民化
  • 2.

    近年考古发掘的西汉海昏侯刘贺(公元前93/92年—前59年)墓,出土有两枚印章(见右图),还有数量惊人的金器、青铜器、铁器、玉器、漆木器、纺织品、陶瓷器以及大量竹简、木牍。对材料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


    A、印章沿用了秦统一文字的字体 B、精美器皿大多出自田庄手工业 C、竹简木牍可能记载有佛教经典    D、王国侯国对中央集权威胁巨大
  • 3. 《宋刑统》规定:“诸侵街巷阡陌者,杖七十”,“其有穿穴垣墙以出秽污之物于街巷,杖六十。主司不禁与同罪。”这表明(  )

    A、宋朝刑罚较为严酷 B、市坊不分造成市镇混乱 C、城市商品经济繁荣 D、经济发展推动城市治理
  • 4. 明朝科举曾采取分卷录取制度,明仁宗规定“自今科场取士,南取六分,北取四分”;到明宣宗、英宗时,又分为南卷、北卷、中卷,各区分卷录取,占比为55%、35%、10%。这反映出(  )

    A、遴选优秀人才利国利民 B、地域文化的独特性 C、区域经济发展的差异性 D、科举选才公正公平
  • 5. 1874年中日因琉球问题发生冲突,但很快达成协议。总理衙门大臣文祥在奏疏中说:“夫日本东洋一小国耳。新习西洋兵法,仅购铁甲船二只,竟敢藉端发难,而沈葆桢及沿海疆臣等,佥以铁甲船尚未购妥,不便与之决裂。是此次之迁就了事,实以制备未齐之故。” 文祥的奏疏(  )

    A、促进了洋务运动兴起 B、希望政府在海防方面有所作为 C、增强了民众海防意识 D、为涉事人员妥协迁就寻找借口
  • 6. 1920年,上海政府发布布告,禁止“一切所穿衣服或故为短小袒臂露胫或摹仿异式不伦不类”,并称其“招摇过市恬不为怪,时髦争夸,成何体统。”“故意奇装异服以致袒臂、露胫者,准其立即逮案,照章惩办。”该布告表明(  )

    A、自由开放之风已渐入民间 B、五四运动促成国人思想解放 C、男尊女卑的旧观念逐步消除 D、政府公开反对西方生活方式
  • 7. 1949年6月,美国驻中华国民政府大使司徒雷登希望美国经济合作总署的物资能运到中国,以缓减华北因旱灾造成的粮棉供应困难,同时提出向即将成立的新中国提供大批借款。中共外交人员告诉他,美国在断绝与国民党的关系上没有正式表示,这些事情暂时无法实现。由此可知(  )

    A、美国改变了扶蒋反共的政策 B、新中国对美交往的基本原则确定 C、中国已确立“一边倒”方针 D、美国企图用经济手段要挟新中国
  • 8. 罗马帝国时期,“到处都由罗马法官根据罗马法进行判决,从而使地方上的社会秩序都被宣布无效。”这表明(  )

    A、法官代行地方行政之职 B、罗马法巩固了帝国政治经济基础 C、公民法推广到帝国全境 D、法官滥用权力造成社会秩序混乱
  • 9. 1761年英国布里奇沃特公爵在曼彻斯特和沃斯利的煤矿之间开了一条长7哩的运河,曼彻斯特的煤价下降了一半;后来,这位公爵又使他的运河伸展到默西河,为此耗去的费用仅为陆上搬运者所索取的价格的六分之一。这些惊人的成果引起运河开凿热,使英国到1830年时拥有2500哩的运河。运河开凿热反映了(  )

    A、货物运费明显下降 B、贵族社会责任感强 C、工业革命成效显著 D、自由主义成为主流
  • 10. 伏尔泰认为:启蒙的旗帜是“理性”,启蒙的基石是“进步”。卢梭则认为:“文明是道德的沦丧,理性是感性的压抑,进步是人与自然的背离。”他们观点的不同说明(  )

    A、卢梭质疑理性和科学 B、启蒙运动的深化 C、两人主张的政体不同 D、人文主义的兴起
  • 11. 1930年3月全苏集体农庄农户百分比曾达到56%,到7月1日下降到23.6%,到9月下降到21.4%。农民视斯大林《胜利冲昏头脑》这本小册子为他们的“自由宪章”,“农民骑马到城里去,不惜用高价购买最后尚能买到的一本。”这反映出当时苏联(   )

    A、工业化的快速发展 B、农民利益得到切实保障 C、农业政策急需调整 D、农民民主意识空前提高
  • 12. 肯尼迪任总统期间,提出的增加联邦教育投资、为老年人提供健康保险、大规模减税等立法方案均被国会否决,但加速太空开发的方案获得了国会支持。据此可知美国(  )

    A、冷战思维影响到政府决策 B、分权制衡受到冲击 C、缩减福利促进了科技发展 D、国家垄断深入发展

二、材料分析题

  • 1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限制君权的思想因先秦儒家的发挥,特别是经过后人的改造和发展,虽演变很多而仍具有重要的影响。特别是中国古代从周公“以德配天”、孟子的“民贵君轻”的主张,到董仲舒的“天人相与”及其“灾异谴告”说,从朱熹要求君主收拾身心去其私念、主张加强宰相和谏官的职权,到黄宗羲等启蒙思想家的“君臣共治、地方分治”,这些直到今天看来仍闪耀着进步光芒的思想越到后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据黄毅《论中国古代限制君权的思想》(1996年)

    材料二  第二条 帝国依据本宪法规定在联邦领土内行使立法权,帝国法律应高于各邦法律……

    第五条 帝国立法权由联邦议会和帝国议会行使之。帝国法律应取得两个议会必要的和充分的多数的同意。

    第十一条 联邦的主席职位属于普鲁士国王,普鲁士国王享有德意志皇帝的尊称。皇帝在国际关系上为帝国的代表,以帝国的名义宣战与媾和,同外国缔结同盟及其他条约,委派并接受使节。以帝国名义宣战,必须取得联邦议会的同意,除非联邦的领土或其海岸已遭受攻击……

    第十二条 联邦议会与帝国议会的召集、开会、延会、闭会之权属于皇帝……

    第二十条 帝国议会由秘密投票的普遍和直接选举产生……

    第三十二条 帝国议会议员,就其议员职位而论,不得领取任何薪俸或报酬。

    第六十一条 在本宪法公布之后,在全帝国内,应立刻全部采行普鲁士的军事立法……

    第六十三条 帝国的全部军事力量组成为统一的军队,在平时和战时受皇帝指挥……

                                                       ——摘自《德意志帝国宪法》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古代中国儒家限制君权的思想,并对其作简要评价。

    (2)、根据材料二概括德意志帝国宪法的特点,综上分析近代德国和古代中国在限制君权上有何不同?

  • 14.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美国政治学家萨缪尔·亨廷顿在《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一书中认为:冷战后的世界是由七个或八个主要文明构成的。它们是:西方文明、儒家文明、日本文明、伊斯兰教文明、印度文明、斯拉夫——东正教文明、拉美文明和可能的非洲文明。世界格局将取决于八大文明的相互作用。“未来世界政治的轴心”将是西方和非西方国家之间的冲突。尽管西方文明目前还掌握着主导权,但它在世界政治、经济、军事力量所占的比重相比其他文明正在缩小,西方文明要受到所有其他文明的挑战。

    提取材料中的一个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这一观点。(要求:观点明确,史实准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晰)

  • 15.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伊朗什叶派宗教领袖霍梅尼因反对伊朗西方化改革流亡伊拉克,鼓动什叶派反对逊尼派,被时任伊拉克副总统的萨达姆驱逐出境。1979年霍梅尼在伊朗建立政教合一的伊斯兰共和国,对伊拉克什叶派产生巨大影响。霍梅尼取得权力后随即号召穆斯林世界发起伊斯兰革命,包括其阿拉伯睦邻、唯一一个除了伊朗以外以什叶派为主导的伊拉克。同时,伊拉克的非宗教民族主义政党复兴党领袖萨达姆·侯赛因渴求可以利用伊朗脆弱的军事力量(他假定)及革命乱局侵占石油蕴藏量丰富的胡齐斯坦省,以及挫败伊朗伊斯兰革命分子鼓动伊拉克什叶派教徒。1980年9月,伊拉克全面入侵伊朗,开始了长达八年的两伊战争(1980年9月-1988年8月)。                                     ——根据网络相关资料整理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两伊战争爆发的原因及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两伊战争的影响。

  • 16.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我年轻时,总想一旦能独立工作,就要投身政界。后来政局突然变动,影响了我的计划。那时的政权为一般人所厌恶,革命发生了。领导这次革命的有五十一人,其中十一人在城区,十人在比雷埃夫斯港。这两个委员会管理两区的市场及行政。上面还有一个三十人的最高委员会,最高委员会里有些成员是我的亲戚故旧,他们邀我参加,以为一定会得到我的赞助。我当时年少天真,总以为新政权将以正义取代不正义,我极端注意他们先是怎么说的,后来又是怎么做的。这些绅士们的一举一动,一下子把他们所毁坏的政权反而变得象黄金时代了……当初我对于政治,雄心勃勃,但一再考虑,看到政局混乱,我徬徨四顾,不知所措。我反复思之,唯有大声疾呼,推崇真正的哲学,使哲学家获得政权,成为哲学家,或者政治家奇迹般地成为哲学家,否则人类灾祸总是无法避免的。

    ——柏拉图( 约公元前426年—公元前347年)《第七封信》

    (1)、根据材料,指出柏拉图书信中所提到的“新政权”及被新政权“毁坏的政权”的性质。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被新政权“毁坏的政权”的局限性,并说明柏拉图理想中的治国者应具备的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