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3 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
试卷更新日期:2019-02-06 类型:二轮复习
一、单选题
-
1. 松土是农作物栽培的传统耕作措施。相关看法不合理的是( )
A、可以增加土壤的透气性,促进植物对无机盐的吸收 B、能加快枯枝落叶、动物遗体和粪便等有机物的分解 C、容易造成水土流失,可能成为沙尘暴的一种诱发因素 D、降低土壤微生物的呼吸作用强度,减少二氧化碳排放2. 研究温度对某绿色植物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影响,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该植物光合作用的最适温度约为25℃ B、20℃条件下,光合与呼吸作用强度的差值最大 C、两曲线的交点处,该植物叶肉细胞内外CO2浓度相等 D、若每天的日照时间为12h,则该植物在35℃环境中无法生存3. 如图表示某种植物的叶肉细胞中的甲、乙两种细胞器及在这两种细胞器中所进行的生理活动之间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产生的ATP可以被乙利用,乙产生的ATP也可以被甲利用 B、该叶肉细胞光合速率大于呼吸速率 C、乙产生的CO2被甲利用至少要经过8层磷脂双分子层 D、改变光照强度一定会改变甲细胞器中生理活动的强度4. 在置于黑暗条件下叶绿体悬浮液中加入适量NaH14CO3溶液,再给予瞬时光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黑暗条件下,叶绿体基质中不存在C3和C5 B、黑暗条件下,叶绿体悬浮液不能台成ATP和[H] C、瞬时光照后,(CH2O)出现放射性比C3化合物早 D、光照瞬间,C3含量迅速增加而C5含量迅速减少5. 下列关于细胞呼吸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共同的中间产物有丙酮酸 B、叶肉细胞中细胞呼吸产生的ATP不能用于光合作用的暗反应 C、人体长时间的剧烈运动肌肉细胞产生CO2的量多于O2的消耗量 D、无氧呼吸释放少量能量,不彻底氧化产物中储存有能量未释放6. 下列与绿色植物新陈代谢有关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绿色植物的光反应可以在暗处进行,暗反应也可以在光下进行 B、大豆根吸收矿质元素所需的ATP可以直接来源于光合作用 C、水果贮存时充入N2和CO2的目的主要是抑制无氧呼吸,延长水果的贮存时间 D、即使给予叶绿素提取液适宜的温度、光照和CO2 , 也无法检测到有氧气生成7. 下列有关叶绿体及光合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破坏叶绿体外膜后,O2不能产生 B、植物生长过程中,叶绿体内各种色素的比例保持不变 C、与夏季相比,植物在冬季光合速率低的主要原因是光照时间缩短 D、离体的叶绿体基质中添加ATP、NADpH和CO2后,可完成暗反应8. 如图曲线I表示黄豆光合作用速率与光照强度的关系(温度适宜、CO2浓度为0.03%).在y点时改变某条件,曲线变为Ⅱ.下列分析合理的是( )A、与y点相比,x点叶绿体中的C3含量较低 B、在y点时,升高温度导致曲线由Ⅰ变为Ⅱ C、制约z点光合作用的因素可能是CO2浓度 D、制约x点光合作用的因素主要是叶绿体中色素的含量9. 科学家往小球藻培养液中通入14CO2后,分别给予小球藻不同时间的光照,结果如下表.实验组别
光照时间(s)
放射性物质分布
1
2
大量3﹣磷酸甘油酸(三碳化合物)
2
20
12种磷酸化糖类
3
60
除上述12种磷酸化糖类外,还有氨基酸、有机酸等
根据上述实验结果分析,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本实验利用小球藻研究的是光合作用的暗反应阶段 B、每组照光后需将小球藻进行处理使酶失活,才能测定放射性物质分布 C、CO2进入叶绿体后,最初形成的主要物质是12种磷酸化糖类 D、实验结果说明光合作用产生的有机物还包括氨基酸、有机酸等10. 如图表示某高等绿色植物叶肉细胞内的部分生理过程,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
A、叶绿体和线粒体在光下和黑暗中都可产生ATP B、有氧呼吸时,碳的转移途径是:C6H12O6→丙酮酸→CO2 C、突然降低光照强度,X的含量将降低 D、若叶肉细胞内过程②的速率大于过程④和⑤的速率,则该植物的干重必然增加11. 在晴朗的夏季,将一正常生长的绿色植物放入密闭的透明玻璃罩内,室外继续培养.每隔一段时间用C02浓度检测仪测定玻璃罩内C02浓度,绘制成如图所示曲线(水平虚线:实验开始时玻璃罩内CO2浓度).据图得出的正确判断是( )A、FG段表明气孔关闭,光合作用小于呼吸作用 B、E点时植物体内的有机物含量比A点时多 C、D点开始进行光合作用,H点光合作用消失 D、该植物在这一天中表现出生长现象12. 某科研所为提高蔬菜产量进行了相关生理活动的研究(均在最适温度下进行),结果如图所示.相关分析合理的是( )A、图一可见呼吸底物为葡萄糖、O2浓度为A时,O2的吸收量等于CO2的释放量 B、图一中DE段CO2的释放量有所下降可能是由于温度抑制了酶的活性 C、图二可见乙品种比甲品种呼吸速率低,且乙品种比甲品种更适于生长在弱光环境中 D、图二中F点时甲的叶肉细胞中消耗ADP的场所是叶绿体、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13. 下列关于细胞呼吸的叙述,正确的是( )A、破伤风芽孢杆菌适宜生活在有氧的环境中 B、细胞呼吸释放的能量多数以热能的形式散失 C、人体剧烈运动时产生的CO2来自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 D、呼吸过程中产生的与光合作用过程中产生的NADPH是同一种物质14. 如图为大豆叶片光合作用暗反应阶段的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CO2的固定实质上是将ATP中的化学能转变为C3中的化学能 B、CO2可直接被[H]还原,再经过一系列的变化形成糖类 C、被还原的C3在相关酶的催化作用下,可再形成C5 D、光照强度由强变弱时,短时间内C5含量会升高15.某突变型水稻叶片的叶绿素含量约为野生型的一半,但固定CO2酶的活性显著高于野生型.如图显示两者在不同光照强度下的CO2吸收速率.叙述错误的是( )
A、光照强度低于P时,突变型的光反应强度低于野生型 B、光照强度高于P时,突变型的暗反应强度高于野生型 C、光照强度低于P时,限制突变型光合速率的主要环境因素是光照强度 D、光照强度高于P时,限制突变型光合速率的主要环境因素是CO2浓度16. 某植物光合作用、呼吸作用与温度的关系如下图。据此,对该植物生理特性理解不正确的是( )A、呼吸作用的最适温度比光合作用的高 B、该植物在10—45℃范围内能够生长 C、通过测量总光合速率和呼吸速率计算得出净光合速率 D、0—25℃范围内温度变化对光合速率的影响比对呼吸速率大17. 如图表示植物细胞内的生理过程,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有ATP产生的过程是b、c、d B、在生物膜上发生的生理过程是a、c、d C、在光照充足条件适宜的条件下,a强于b,c强于d D、人体细胞内能发生的是b、d两个过程二、综合题
-
18. 某生物实验小组将某种绿色植物放在特定实验装置内,研究温度对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影响(其余的实验条件都是理想的),实验以CO2的吸收量与释放量为指标.实验结果如表所示,请分析回答.
温 度(℃)
5
10
15
20
25
30
35
光照下吸收CO2(mg/h)
1.00
1.75
2.50
3.15
3.75
3.53
3.00
黑暗中释放CO2(mg/h)
0.50
0.75
1.25
1.75
2.25
3.00
3.50
(1)、该绿色植物呼吸速率随温度升高而升高,其原因是 .(2)、若昼夜不停进行光照,则该植物生长的最适宜温度是 . 若每天交替进行12小时光照、12小时黑暗,温度均保持在35℃的条件下,该植物不能正常生长,原因是 .(3)、该实验小组在提取与分离该植物的色素过程中,偶然发现其缺失叶黄素色素带.①缺失该条色素带的植株主要对光的吸收能力减弱.
②为了研究缺失该色素带的植株(甲)和正常的植株(乙)光合作用速率的差异,在不同的光照强度下测定了两植株的CO2吸收速率,结果如表.
光照强度(klx)
0
5
10
15
20
25
30
CO2吸收速率(mg•m﹣2•h﹣1)
甲
﹣3.6
﹣0.72
2.4
3.0
4.8
6.9
7.0
乙
﹣4.6
﹣1
2.4
3.6
5.8
7.9
8.8
根据表格中信息可知,更加适合在强光下生活的是(填“甲”或“乙”)植株.当光照强度为10klx时,植株甲的光合作用速率(填“大于”“小于”或“等于”)植株乙;当光照强度为25klx时,植株甲积累的葡萄糖的量约为mg•m﹣2•h﹣1 .
19. 图1为某植物细胞的部分生理过程示意图,①~③代表生理过程.图2表示该植物叶片CO2释放量在其他条件适宜时随光照强度变化的曲线.回答下列问题:(1)、图1中,过程①H2O的产生部位是 .(2)、干旱会导致植物光合作用速率下降,主要原因是 , 此时该植物叶绿体中[H]含量的变化趋势是 .(3)、当图1中过程③没有发生时(发生过程①②),可对应图2中的点.(4)、若已知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最适温度分别是25℃和30℃,当环境温度由25℃升高到30℃时,图2中B点的变化情况是 .20. 现有阴生和阳生两种植物,从这两种植物体上各取一片彼此相似的叶片,分别放在外表、材质均相同的两个透明盒子中.在适宜温度条件下,逐渐增加光照强度,测定叶片放氧速率,结果如表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光照强度[μmol光子/(m2•s)]
0
10
25
50
100
250
500
600
放氧速率[μmol O2/(m2•s)]
叶片A
/
﹣10
﹣5
﹣1
5
15
30
30
叶片B
/
﹣0.5
1.5
3
6
12
12
10
(1)、由表中数据可以推测,取自阴生植物的叶片是 .(2)、光照强度>250μmol光子/(m2•s)时,可推知影响叶片B放氧速率的主要限制因素是 , 此时叶肉细胞光合作用所需CO2的来源是 .(3)、为提取叶片A中的色素,研磨前在研钵中除加入剪碎的叶片和无水乙醇外,还应加入 , 经快速研磨、过滤,将滤液收集到试管中,塞上橡皮塞.将试管置于适当的光照条件下2〜3min后,试管内的氧气含量 .(4)、若将A、B两叶片的放氧速率绘制成曲线图,大约在180μmol光子/(m2•s)时两条曲线相交,则此交点的生物学含义是 .21. 下图是绿色植物叶肉细胞中光合作用与有氧呼吸过程及其关系的图解,其中I~IV表示相关过程,a~e表示有关物质,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Ⅰ为Ⅱ提供的d和e被用于Ⅱ中过程。(2)、a、b分别代表、 , Ⅲ过程发生的场所是。(3)、若为Ⅱ过程提供用14C标记的CO2后,检测到14C在光合作用中的转移途径为 , 图中CO2产生后进入相邻叶肉细胞中被利用至少穿过层磷脂分子层。(4)、若为该植物提供18O标记的H2O,光照条件下放置一段时间后能在下列________(填字母)中检测到18O。A、水 B、二氧化碳 C、葡萄糖 D、丙酮酸22. 为探究不同波长的光和CO2浓度对番茄试管苗光合作用的影响,用40W的白色、红色和黄色灯管做光源,设置不同CO2浓度,处理试管苗.培养一段时间后,测定试管苗的净光合速率(净光合速率=真光合速率﹣呼吸速率),结果如图,据图回答问题:(1)、a点的净光合速率大于c点,从光合作用的角度分析,原因是 . c点的净光合速率大于b点,从呼吸作用的角度分析,原因是 .(2)、据图可知,黄光培养时,番茄试管苗与外界CO2的交换情况表现为 . 在红光条件下,CO2为300 μl•L﹣1时,对番茄试管苗所有能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来说,叶绿体消耗的CO2(填“大于”、“等于”或“小于”)细胞呼吸产生的CO2量.(3)、为探究黄光培养条件下番茄试管苗的叶绿素含量是否发生改变,提出实验思路如下:分别取和黄光条件下培养的试管苗叶片,提取其中的色素并分离,通过比较滤纸条上叶绿素a、叶绿素b色素带的来判断叶绿素含量是否发生改变.23. 研究人员从发菜藻体中分离发菜细胞进行液体悬浮培养,并分别在不同温度、不同pH下测定离体发菜细胞液中的溶解氧变化,再计算该时间段内发菜细胞的光合产氧速率或呼吸耗氧速率,结果如下图。据图回答问题:(1)、实验开始时,需测定。(2)、发菜的遗传(遵循、不遵循)孟德尔遗传定律。(3)、如图甲,发菜细胞培养的最适温度应为℃左右,理由是。(4)、图乙结果表明发菜细胞对(酸性、碱性)环境有较强的适应能力。(5)、如图乙,发菜细胞培养的最适pH约为7.0左右,此pH下若在适应光照强度下持续培养10小时后转入暗室继续培养至24小时,可积累葡萄糖mg(保留一位小数)。24. 为探究KHCO3对水稻四叶龄幼苗光合作用的影响,称取3g四叶龄水稻叶片,均分为两份,分别做如下实验.(实验中使用的氧电极可测量溶液中O2变化的速率)实验一:采用差速离心法将一份叶片制备叶绿体,均分为4组,分别置于不同浓度的KHCO3溶液中,在适宜光照、20℃恒温条件下,分别用氧电极测定其O2释放速率.
实验二:将另一份叶片切成约1.0mm×1.0mm小块,均分为4组,其余步骤和条件与实验一相同.实验结果如图.
请据图回答:
(1)、实验中随着KHCO3溶液浓度的升高,叶绿体、叶切片的O2释放速率均升高,原因是光合作用所需的增加导致的.实验发现当KHCO3溶液的浓度过高时,叶绿体、叶切片的O2释放速率均会下降,原因是 .(2)、在相同KHCO3溶液浓度下,叶切片的O2释放速率(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叶绿体的O2释放速率.原因可能是叶切片光合作用产生的O2一部分被 .(3)、为探究第(2)题的原因分析是否正确,设计以下实验方案,请补充.称取1.5g四叶龄水稻叶片,切成约1.0mm×1.0mm小块,均分为4组,分别置于0、0.01、0.05、0.1mol•L﹣1的KHCO3溶液中,在条件下,分别用氧电极测定其 .25. 1937年植物学家赫尔希发现,离体的叶绿体中加入“氢接受者”,比如二氯酚叫噪酚(DCPIP),光照后依然能够释放氧气,蓝色氧化态的DCPIP接受氢后变成无色还原状态的DCPIPH2 . 研究者为了验证该过程,在密闭条件下进行如下实验:溶液种类
A试管
B试管
C试管
D试管
叶绿体悬浮液
1mL
﹣
1mL
﹣
DCPIP
0.5mL
0.5mL
0.5mL
0.5mL
0.5mol/L蔗糖溶液
4mL
5mL
4mL
5mL
光照条件
光照
光照
黑暗
黑暗
上层液体颜色
无色
蓝色
蓝色
蓝色
(1)、自然环境中叶肉细胞的叶绿体产生氢的场所是 , 这些氢在暗反应的过程中被消耗.(2)、实验中制备叶绿体悬浮液使用蔗糖溶液而不使用蒸馏水的原因是 , A试管除了颜色变化外,实验过程中还能观察到的现象是 .(3)、A与C的比较可以说明氢产生的条件是需要 , 设置B和D试管的目的是为了说明DCPIP .(4)、实验结束后A组试管中叶绿体(有/没有)糖类的产生,主要原因是 .26. 下图为某植物叶肉细胞中有关甲、乙两种细胞器的部分物质及能量代谢途径示意图(NADPH指[H]),请回答下列问题:(1)、甲可以将光能转变为化学能,参与这一过程的两类色素为 , 其中大多数高等植物的需在光照条件下合成。(2)、在甲发育形成过程中,细胞核编码的参与光反应中心的蛋白,在细胞质中合成后,转运到甲内,在(填场所)组装;核编码的Rubisco(催化CO2固定的酶)小亚基转运到甲内,在(填场所)组装。
(3)、甲输出的三碳糖在氧气充足的条件下,可被氧化为后进入乙,继而在乙的(填场所)彻底氧化分解成CO2;甲中过多的还原能可通过物质转化,在细胞质中合成NADPH,NADPH中的能量最终可在乙的(填场所)转移到ATP中。(4)、乙产生的ATP被甲利用时,可参与的代谢过程包括(填序号)。①C3的还原 ②内外物质运输 ③H2O裂解释放O2 ④酶的合成
27. 在番茄的春季生产中,由于连续阴天,光照弱,易导致温室大棚内的番茄减产。为此,研究人员研究了不同光照和含水量条件对番茄叶绿素a、b含量和C3的最大消耗速率及有机物含量的影响,获得如下结果。请回答:光照
强度
土壤含水量
(%)
叶绿素a含量与叶绿素b含量的比值
C3的最大消耗速率(µmol﹒m-2﹒s-1)
有机物含量
(g﹒L-1)
正常光
80
4.46
31.7
1.9
40
3.97
25.4
1.6
弱光
80
4.07
11.2
1.2
40
3.73
11.8
1.4
(1)、实验中提取叶绿素a和叶绿素b可使用作为溶剂。(2)、实验表明,在弱光条件下,C3最大消耗速率较小的主要原因是。在弱光、土壤含水量为60%的条件下,可以通过适当 (增加/减少)浇水来提高番茄产量。(3)、研究人员还发现,在密闭温室中栽培的番茄,即使光照、温度及水肥条件均适宜,番茄的光合速率仍然较低,其主要原因最可能是。(4)、用H218O浇灌番茄,在温室大棚的CO2中检测到放射性的18O,这是因为水参与了过程的阶段;如在温室大棚的O2中检测到放射性的18O,这是因为水参与了过程的阶段。三、实验探究题
-
28. 取生长旺盛的绿叶,用直径为1cm打孔器打出小圆片若干(注意避开大叶脉),抽出小圆片内的气体,置于黑暗处盛有蒸馏水的烧杯中待用,此时小圆片全部沉在水底.取数量相同的小圆片分别置于一定C02浓度溶液的小烧杯中,选用40W的台灯作 为光源,通过改变光源与小烧杯之间的距离进行实验(实验温度保持相同且适宜),根据实验结果绘制曲线(X1>0)如图.(1)、该实验的目的是探究 .(2)、置于黑暗处时小圆片全部沉在水底,进行黑暗处理的目的是 , 小圆片下沉的原因是 .(3)、若用等量的大叶脉处小圆片与叶肉处小圆片同时进行实验,则用大叶脉处小圆片进行实验所测得的数值会偏(填“大或“小”).(4)、图示C点的含义是 .29. 蓝色氧化剂DCPIP被还原后变成无色。某兴趣小组探究了水溶性物质M对光反应的影响,实验过程及结果如下表所示,请分析回答问题:
组别
实验操作
蓝色消失时间(min)
叶绿体悬浮液
试剂1
试剂2
光照强度
CO2
甲
5mL
0.1%DCPIP溶液5~6滴
2mL细胞等渗溶液配制的M溶液(1mmol/L)
3klx
未通过
30
乙
5mL
Y
60
丙
5mL
2mL细胞等渗溶液配制的M溶液(1mmol/L)
3klx
65
丁
5mL
Y
120
(1)、分离细胞中叶绿体的常用方法是。实验乙、丁中Y为。(2)、DCPIP蓝色消失是因为光反应产生了。(3)、本实验的结论有:①;
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