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2018-2019学年七年级下册语文第2单元第5课《黄河颂》同步练习

试卷更新日期:2019-01-30 类型:同步测试

一、单选题

  • 1. 下列划线的字注音及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pài)       山(diān)     九连环(qǔ) B、育(bǔ)        气(pò)       发扬长(zī) C、流(zhuó)      转(wǎn)      一万丈(xiè) D、(zhàng)     豪(mài)      万丈狂(lán)
  • 2. 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啊!黄河!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 B、生命在每一个早晨抖落尘埃,婉如一只小蝌蚪游向大海。 C、这庄严肃穆的无名墓冢能剧烈地震憾每一个人内心深藏的感情。 D、看到宣传栏中的遗失启示,张勇才知道王宇的手机丢了。
  • 3. 选择恰当的词语完成语句。
    (1)、我的祖先/早已把我的一切       中国印。(    )
    A、烙上 B、刻上 C、画上 D、印上
    (2)、流在心里的血/       中华的声音。(    )
    A、晌着 B、澎湃着 C、唱着 D、回荡着
    (3)、像一个巨人出现在亚洲平原之上,/用你那英雄的       , /筑成我们民族的       。(    )
    A、身躯    屏障 B、身躯    固堤 C、体魄    屏障 D、体魄    固堤
  • 4. 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一般人看到琳琅满的商品,不是叹惜自己挣钱太少就是羡慕别人赚钱太多,可苏拉底在逛完市场之后,却说:“原来我不需要的东西这么多啊!” B、在农村不乏“家电盲”,一旦使用电器,胆小的束手无策 , 胆大的就盲目操作造成用电事故。 C、昆铁路横穿高安并设立火车站,交通将迅速发达,吸引着海外投资商纷至沓来 , 不久的将来,高安将跻身于中等城市的行列。 D、每年的春晚就好似一部反映当年生活的戏剧,演员们表演得无与伦比 , 让人们在一个个真实生活场景的回忆中得到美的享受。
  • 5.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在技术力量特别缺乏下,这个工程也没有停下来。 B、我们就互相关心的问题交换了广泛的意见。 C、纵然功课很忙,我们也要坚持体育锻炼。 D、他从没缺过课,今天下午,大约肯定是生病了。
  • 6. 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A、我们/向着/黄河,唱出/我们的赞歌。 B、你/是伟大/坚强,像一个/巨人/出现在/亚洲平原之上。 C、你一泻/万丈,浩浩/荡荡,向南北/两岸,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 D、从昆仑/山下/奔/向黄海/之边;把/中原大地/劈/成南北两面。
  • 7. 下列各项关于文章内容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黄河颂》在体裁上是一首颂诗,着眼于“歌颂”。 B、“望黄河滚滚”的“望”字,一直统领到“用你那英雄的体魄/筑成我们民族的屏障”,既有写实的成分,也有雄奇瑰丽的想象。 C、该诗注意营造歌词的画面之美,“黄河滚滚”“惊涛澎湃,掀起万丈狂澜”等语句,在读者面前展开了一幅宏大的波澜壮阔的雄伟图画。 D、这首歌词写得明快雄健、节奏鲜明、音节洪亮,以短句为主,兼有长句。
  • 8. 下面的句子中所使用的修辞与其他不同类的一项是(    )
    A、它庄严、雄伟、壮观,像一个有着汉白玉肌肤的巨人,站立在天安门广场。 B、这声音那么微弱、低沉,就像从地底下发出来的。 C、你是伟大坚强!像一个巨人出现在亚洲平原之上。 D、只有那只手是清晰的,它高高地擎着,像一只路标,笔直地指向长征部队前进的方向……
  • 9. 下列对课文《黄河颂》内容的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A、《黄河颂》是著名音乐作品《黄河大合唱》第三乐章的歌词,也是一首反映抗日救亡主题的现代诗。 B、诗歌着眼于“歌颂”,诗人作为时代的歌手出现在我们面前,他站在高山之上,代表祖国英勇的儿女,向着黄河唱出了气势恢弘的颂歌。 C、诗人歌颂黄河气势宏伟,源远流长,并且要向它学习,像它一样伟大坚强。 D、诗人借歌颂黄河歌颂我们的民族,激发广大中华儿女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激励中华儿女像黄河一样“伟大坚强”,以英勇的气概和坚强的决心保卫黄河,保卫中国。

二、诗歌鉴赏

  • 10. 课内经典文段阅读。

    黄河颂(节选)

    光未然

    啊!黄河!

    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

    五千年的古国文化,

    从你这儿发源;

    多少英雄的故事,

    在你的身边扮演!

    啊!黄河!

    你是伟大坚强,

    像一个巨人

    出现在亚洲平原之上,

    用你那英雄的体魄

    筑成我们民族的屏障。

    啊!黄河!

    你一泻万丈,

    浩浩荡荡,

    向南北两岸

    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

    (1)、诗人从哪些方面赞美了黄河的英雄气概?

    (2)、歌词中反复出现的“啊!黄河!”起了什么样的作用?

    (3)、你如何理解黄河是“摇篮”?又如何理解黄河是“屏障”?

    (4)、如何理解黄河“向南北两岸/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

    (5)、诗人借歌颂黄河表达了什么感情?

  • 11. 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长江之歌

    你从雪山走来,春潮是你的风采;

    你向东海奔去,惊涛是你的气概。

    你用甘甜的乳汁,哺育各族儿女;

    你用健美的臂膀,挽起高山大海。

    我们赞美长江,你是无穷的源泉;

    我们依恋长江,你有母亲的情怀。

    你从远古走来,巨浪荡涤着尘埃;

    你向未来奔去,涛声回荡在天外。

    你用纯洁的清流,灌溉花的国土;

    你用磅礴的力量,推动新的时代。

    我们赞美长江,你是无穷的源泉;

    我们依恋长江,你有母亲的情怀。

    啊!长江!啊!长江!

    (1)、本诗从哪些方面赞美了长江?
    (2)、结合《黄河颂》,揣摩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的含义。

    ①你用健美的臂膀 , 挽起高山大海。

    ②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

    (3)、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4)、比较《长江之歌》与课文《黄河颂》,说说这两首诗有什么共同点。(提示:可从内容主题、表现手法、语言风格方面入手。)

三、综合题

  • 12. 某班级开展了“黄河,母亲河”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完成下列题目。

    (1)、【开场篇】请你为主持人设计一个本次活动的开场白。

    (2)、

    【环保篇】活动中同学们展示了下列图片。

    黄河山东滨州段几近断流

    一村民跪求不要再建工厂,还他们草原

    黄河受污染,鱼类大量死亡

    同学们倡议开展“拯救母亲河”活动,其中一个行动是针对黄河断流和水污染这一严重的生态危机,拟写一条标语,呼吁人们保护母亲河。同学们纷纷展示了自己的作品,请你把你的作品也告诉大家吧。

    张立人:黄河母亲在哭泣,中华儿女齐救娘。

    王明远:保护黄河,珍爱生命。

    李倾城:心系黄河,共建家园。

    (3)、【文化篇】阅读下面两则材料,读后说说你对这两则材料中的“黄河”的理解。

    材料一:1948年,解放战争胜利前夕,毛泽东主席面对汹涌澎湃的黄河,无限感慨地对身边的卫士们说道:“谁如果藐视黄河,就是藐视我们这个民族……”

    材料二:现在著名诗人光未然在他的《黄河颂》一诗中写道:“啊!黄河!你一泻万丈,浩浩荡荡,向南北两岸/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我们民族的伟大精神,将要在你的哺育下/发扬滋长!”

四、现代文阅读

  • 13. 课外精选美文阅读。

    黄河—中华民族的摇篮

        ①黄河是我国第二大河,也是世界上屈指可数的名川。她从巴颜喀拉山北麓起步,接纳千溪百川,一路浩浩荡荡,奔腾东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山东等九个省区,注入浩瀚的大海。全长5464公里,流域面积7万多平方公里,像一条金色的巨龙,昂首横卧在我国北部辽阔的大地上。

        ②在古代,黄河流域的自然环境是很优越的。那时,这里的气侯温暖湿润,土地肥沃,到处是青山绿野,植物种类繁多,为原始人类的生存提供了有利的条件。殷代以后黄河中下游流域成为我国开发最早的地区,经济发展、人口繁衍较快,政治、文化也比较先进。因此,黄河流域成为中华民族成长的摇篮。

        ③相传中华民族的始祖——黄帝出生在黄河中游,他和他的族系主要活动的区域也在黄河中游口后来建立夏、商、周王朝的都是他的后裔。他们自称“华”(或“夏”),聚居在中原地区,人们认为“中原”位居四方之中,所以后世又称其为“中华”。后来,“中华”又成了整个中国的代称。

        ④黄河孕育了中华民族的古代文化,是古代文明的友祥地(创建基业的地方)之一。在新石器时代中期,黄帝族就已开始使用彩陶。从河南泥池仰韶村、西安半坡村等地发掘的古文化遗址中,可以见到大约5500年前即新石器时代中期的人们使用的简陋的木、石农具,木结构房屋,储根的窑穴,还有各式各样的陶器,其中带有人面、鱼、鹿等图案的彩陶相当精美,反映了中华民族历史的悠久和艺术才能的高超。这种文化被称为“仰韶文化”或“彩陶文化”。

        ⑤我国历史上七大古都中的安阳、西妥、洛阳和开封,都在黄河流域。以古都长安为中心的唐代文化,曾是当时世界文化的高峰,影响着世界各国,尤其是亚洲邻国的文化。

        ⑥黄河,以丰富的乳汁,哺育了中华民族,而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女在她的身旁辛勤劳动,创造了光辉灿烂的古代文化。黄河,不愧是中华民族的摇篮,我国文化的发源地。

    (1)、本文第①段说明了黄河的哪些特点?

    (2)、对黄河流域成为中华民族成长的摇篮的原因,概括全面的一项是( )

    A、气候温暖湿润.冬暖夏凉。 B、土地肥沃,到处是青山绿野。 C、自然环境优越,有利人类生存。 D、植物种类繁多,食物丰富。
    (3)、读了本文后,你对“中华”这个名称的由来是怎样理解的?

    (4)、本文第④段举“仰韶文化”的例子是为了说明什么?请用文中的一句话回答。

    (5)、本文第③段开头的“相传”和第④段第一句中的“之一”能否省略?为什么?请分别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