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新课程标准)历史与社会九年级上学期期中模拟测试卷(二)

试卷更新日期:2019-01-23 类型:期中考试

一、选择题

  • 1. 有人形容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把枪挑起一场战争”。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索是(    )
    A、萨拉热窝事件 B、马恩河战役 C、美国参战 D、凡尔登战役
  • 2. 某班同学为一些地方设计“历史名片”宣传语,下列适用于南昌的是(    )
    A、辛亥首义,共和号角 B、五四中心,风云新途 C、八一枪响,军旗升起 D、革命摇篮,红军故乡
  • 3. 《纽约时报》是美国传教士主流媒体。以下是其对近代中国某一事件报道的新闻标题检索(如下表)。判断这一事件是(    )

    关键词

    中国

    袁世凯

    孙中山

    满清

    武汉三镇

    北京

    南京

    报道篇数

    257

    67

    26

    51

    38

    50

    25

    A、义和团运动 B、辛亥革命 C、新文化运动 D、北伐战争
  • 4. 中国近代史上出现过两次著名的学生运动,分别是五四运动和一二•九运动,关于这两次运动说法最为正确的是( )
    A、都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B、都是共产党领导的学生运动 C、都是反帝爱国运动 D、运动的主力军始终是青年学生
  • 5. 20世纪30年代,当中国革命和中华民族处于生死攸关的历史时刻,在中国的大西北先后发生了两起几乎堪称扭转时局的政治事件。你认为下列诗句中暗含这两起事件的应该是(    )

    ①铁流两万五千里,各路劲旅大会师。

    ②秋收时节暮云愁,霹雳一声暴动。

    ③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④谁人不识张大帅,千古功臣一代骄。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 6. 1949年4月,陈毅欣然写道:“旌旗南指大江边,不尽洪流涌上天。直下金陵澄六合,万方争颂换人间。”该诗描写的历史事件是(    )
    A、淮海战役 B、渡江战役 C、解放北平 D、辽沈战役
  • 7.

    人物评价是历史学习的重要内容,下列对图片人物评价正确的是(    )


    ①领导了辛亥革命,结束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

    ②成立了同盟会,是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③提出了三民主义,成为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

    ④促成国共二次合作,形成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A、②③ B、①② C、③④ D、①③
  • 8. 长征途中经过的城市遵义现被誉为“转折之城、会议之都”,下面能够称遵义为“转折之城、会议之都”的是(    )
    A、建立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B、是红军长征出发地 C、红军三大主力实现胜利会师 D、确立了毛泽东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
  • 9. 某历史兴趣小组制作了有关“二战”的系列知识卡,下列卡片内容正确的是(    )
    A、“二战”爆发的标志:日本偷袭珍珠港 B、转折性战役:莫斯科保卫战 C、世界反法西斯同盟正式建立的标志:《联合国家宣言》 D、“二战”结束的标志:德国正式签署投降书
  • 10. “天下之理,不外因果”。下列历史事件因果关系对应正确的是(    )

    ①秋收起义失败—创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②五次反围剿遭受失败—红军长征

    ③巴黎和会—五四运动

    ④不抵抗政策—东北沦陷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 11. 2017年10月18日,党的十九大在北京召开。下列关于党的会议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中共七大——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 B、中共十九大——作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重大判断 C、中共一大——第一次提出反帝反封建民主革命纲领 D、八七会议——枪杆子里出政权
  • 12. 在特定的历史时期,脍炙人口的口号、标语、诗词等往往有着巨大的政治感染力,具有明显的时代气息。下列口号、标语、诗词等按其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②“打倒列强,除军阀”

    ③“宁为战死鬼,不做亡国奴!”            ④“外争国权,内惩国贼”

    A、①②③④ B、④②③① C、④②①③ D、③②①④
  • 13. 为了弘扬长征精神,某校学生编排课本剧《红军不怕远征难》。下列可入选的台词或剧情是(    )

    ①长征,点燃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

    ②红军巧渡金沙江后,爬雪山、过草地,挥师北上

    ③叶挺独立团攻克汀泗桥、贺胜桥,直逼武昌城

    ④长征播下了革命的种子,铸就了伟大的长征精神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 14. “山歌越唱越开怀……井冈山找对革命路径来。”民歌中的“革命路径”是指(    )
    A、占领中心城市 B、实施战略决战 C、和平夺取政权 D、农村包围城市
  • 15. 在红军征战藏区的过程中,各族人民支援红军的粮食约1000万斤,牛、羊、马、猪等各类牲畜总数约20万头。这主要说明红军长征(    )
    A、粉碎了敌人的重重围剿 B、得到了各族人民的物质支持 C、保留了革命的精干队伍 D、传播了革命必胜的坚定信念

二、非选择题

  • 16.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鸦片战争后80年,是中国半殖民地社会逐渐形成的历史,也是中华民族反抗外国侵略、反对封建专制统治的历史,更是一部中国人民在艰苦的环境中,不断探索民族独立、国家富强的历史。

    材料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见下图)

         

    (1)、依据中国近代化的探索进程,请分别写出材料一中图片C,D所反映的重大探索活动的名称。它们的探索内容有何不同?
    (2)、结合材料二谈谈你对“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的理解?
    (3)、综合两则材料和所学知识,在中国探索历程中你获得哪些宝贵的认识?
  • 17.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明显地,采取共和体制而带来的政治面貌,并不足以革新国家,还需要有一些更基本的东西来唤醒国家及人民。受到西方教育或影响的新知识分子,进行一场激烈的社会变革。这场思想革命有时被描述为“中国的文艺复兴”。

    ——摘编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材料二:1918年11月,欧洲的第一次分裂给中国创造了第一次成为战胜国的喜悦,

    但短短两个月不到的时间,巴黎会议就狠狠地给了中国一记“耳光”。面对这样屈辱的局面,中国人心中的怒火最终爆发。

    材料三:有人说:“1901年,中国陷入无尽的黑暗中;1911年,一道闪电划过,却黑暗依旧;1921年,中国终于迎来了曙光。”

    (1)、“进行一场激烈的社会变革”指的是哪一历史事件?为什么称它为“中国的文艺复兴”?
    (2)、“给了中国一记耳光”是指当时中国受到了怎样不公平的对待?“中国人心中的怒火最终爆发”指的是当时中国发生了什么重大历史事件?
    (3)、你如何理解“1921年,中国终于迎来了曙光”?上述两则材料中提及的历史事件与 1921年这道“曙光”有何联系?
  • 18. 歌曲往往反映一个时代的特征,欣赏下列经典歌曲,回答问题。

    歌曲一: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森林煤矿,还有那漫山遍野的大豆高粱……从哪个悲惨的时候,脱离了我的家乡,抛弃了那无尽的宝藏,流浪流浪!哪年哪月?才能够回到我那可爱的家乡?

    ——《松花江上》

    歌曲二: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二十九军的弟兄们,抗战的一天来到了!抗战的一天来到了!前面有东北的义勇军,后面有全国的老百姓。咱们二十九军不是孤军,看准那敌人,把他消灭!把他消灭!

    ——《大刀流行曲》

    歌曲三: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每个人被迫着发出最后的吼声。起来!起来!我们万众一心,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前进!前进、进!

    ——《义勇军进行曲》

    (1)、歌曲中“那个悲惨的时候”开始于哪一重大事件?东北人民是何时“回到那可爱的家乡”?
    (2)、歌曲二的创作与日军发动的哪一历史事件有关?此事件后国共两党采取了什么行动使二十九军不再是“孤军”?
    (3)、请举出两例中国人民血肉筑长城的典型战例?
    (4)、经典总是令人回味,说说这些经典歌曲传唱至今具有怎样的意义?
  • 19. 一百多年前,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党人发动了辛亥革命,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陈天华在《猛回头》中说:“俄罗斯。自北方,包我三面;英吉利.假通商,毒计中藏;法兰西,占广州,窥视黔贵;德意志,胶州领,虎视东方;新日本,取台湾.再图福建;美利坚。也想要,割土分疆。这中国,那一点,还有我份;这朝廷,原是个,名存实亡。”

    材料二:我们革命的目的,是为中国谋幸福,因不愿少数满人专制,故要民族革命;不愿君主一人专制,故要政治革命;不愿少数富人专制,故要社会革命。

    ——孙中山

    (1)、据材料一,概括辛亥革命前中国的社会状况。
    (2)、根据材料二请说说辛亥革命的性质是什么?
    (3)、为什么说辛亥革命是20世纪的中国发生的一次历史性巨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