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河源市东源县2018-2019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中检测试卷

试卷更新日期:2019-01-23 类型:期中考试

一、单项选择题

  • 1. “我来自元谋,你来自周口,牵起你毛茸茸的手,爱让我们直立行走。”这首在网上颇为流传的诗句,让我国境内的远古人类蒙上一层神秘而浪漫的薄纱。下列远古人类中,生活在云南省的是(  )
    A、半坡人 B、北京人 C、河姆渡人 D、元谋人
  • 2. 根据片段联想:①生活在距今约70万——20万年②能够直立行走③已经会使用火④过着群居生活,题中所述的这一远古人类是(  )
    A、元谋人 B、北京人 C、山顶洞人 D、半坡人
  • 3. 中国在世界上最早种植的粮食作物有(  )
    A、水稻和粟 B、水稻和高粱 C、水稻和玉米 D、小麦和高粱
  • 4. 在下列图片中,反映出我国长江流域河姆渡原始居民文化特征的是(  )

        ①陶器上的稻协纹   ②鱼纹彩陶盆    ③干栏式屙屋    ④半地穴式屙于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 5.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据考古发现,我国最早种植“粟”的原始居民位于(  )
    A、长江流域 B、珠江流域 C、太湖流域 D、黄河流域
  • 6. 在我国古代的神话传说中有“神农氏教民播种五谷”、“黄帝教民养蚕缫丝”。这些神话传说反映出中华文明的核心是(  )
    A、农耕文明 B、神话传说 C、和谐平等的社会秩序 D、采集狩猎的游牧文明
  • 7. 中华文明上下五千年,传说中华文明的创始者、被称为“人文初祖”的是(    )
    A、炎帝 B、黄帝 C、蚩尤 D、舜帝
  • 8. 日本学者上田茂树在《世界史纲》中提到:“历史为人类进化的记录。……历史学家从古代荒唐的传说与神话中,窥破了赤裸裸的历史的事实。”下列历史表述来源于历史传说的是(  )
    A、元谋人牙齿 B、北京人头盖骨 C、半坡彩陶盆 D、大禹治水
  • 9. “明君行政”我国古代王朝的第一位国王,大多是贤明而且有作为的人,夏、商王朝的第一位国王分别是(    )

    A、禹 汤 B、启  汤 C、禹  纣 D、启  桀
  • 10. 导游给外国朋友介绍夏商周历史,他将夏桀、商纣王和周厉王三人归为一类,其标准应该是(  )
    A、他们都建立了一个新的王朝 B、他们都轻徭薄赋,爱民如子 C、他们都重用人才,改革内政 D、他们都以残暴统治著称
  • 11. 《史记》记载:“……封臣谋士,而师尚父为首封。封尚父于营丘,日齐。封弟周公旦于曲阜,日鲁。封召公爽于燕。”这反映的是(  )
    A、武王伐纣 B、西周分封制 C、春秋争霸 D、战国七雄
  • 12. 《周礼》记载:“金有六齐(配方),六分其金而锡居一,谓之钟鼎之齐。”这反映了(  )
    A、甲骨文的雕刻技巧 B、青铜器的铸造工艺 C、丝织业的发展状况 D、铁农具的制造技术
  • 13. 文物是鲜活的历史。现存商朝青铜器中形体最大、最重的一件是(    )
    A、青铜面具 B、四羊方尊 C、司母戊鼎 D、青铜立人像
  • 14. 它上承原始刻绘符号,后启青铜铭文,现代汉字由它演变而来。材料中的“它”是(    )
    A、甲骨文 B、金文 C、小篆 D、隶书
  • 15. 他任用丞相叫管仲,“尊王攘夷为日号,第一霸主逞威风”该歌谣中的他是(  )
    A、齐桓公 B、晋文公 C、楚庄王 D、越王勾践
  • 16. 春秋时期最显著的政治特点是(  )
    A、国家众多,分裂趋势加强 B、霸主“尊王攘夷”,扶助弱小 C、周王室衰落,诸侯争霸 D、周王室中兴,王权加强
  • 17. 春秋战国时期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产生了深远的社会影响,这些影响不包括(    )
    A、促进井田制瓦解 B、导致地主阶级兴起 C、强化了周王室的统治 D、引发改革变法的时代风潮
  • 18. 商鞅变法中主要为了加强君主权力的是(  )
    A、建立县制 B、奖励耕织 C、奖励军功 D、严刑峻法
  • 19. 都江堰位于今天的(  )
    A、湖南省 B、四川省 C、湖北省 D、云南省
  • 20. 当代中国,教育公平是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之一。孔子的下列观点中,最能体现教育公平精神的是(  )
    A、因材施教 B、温故知新 C、有教无类 D、仁者爱人
  • 21. 小明同学在课本剧《百家争鸣》中扮演法家代表人物韩非,下列属于他的台词的是(  )
    A、为政以德,有教无类 B、兼爱非攻,提倡节俭 C、顺其自然,无为而治 D、严刑酷法,中央集权
  • 22. 读下图秦朝建立中央集权制度属于秦朝巩固国家统一(  )的措施。

       

    A、经济方面 B、政治方面 C、文化方面 D、思想方面
  • 23. 我国幅员辽阔,是一个统一多民族国家。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方言,但各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从未间断,形成了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这得益于(    )
    A、秦朝疆域辽阔 B、秦朝统一货币 C、秦朝统一文字 D、秦朝统一度量衡
  • 24. 成语“揭竿而起”出自于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这次起义是(    )
    A、刘邦、项羽起义 B、义和团运动 C、太平天国运动 D、陈胜、吴广起义
  • 25. 古人对秦朝短期而亡的原因的分析,最接近事实的是(  )
    A、废先王之道,燔百家之言,以愚黔首 B、四维(礼义廉耻)不张……故万民离叛 C、所以轸灭而降辱者,(亡于)六王之后也 D、乃举措暴众而用刑太极故也

二、综合题

  • 26.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西周诸侯国分布图

    (1)、为了将材料一中的图片信息补充完整,①、②处应填写的制度和人物分别是什么。
    (2)、材料二中的诸侯国的建立与西周的哪一制度有关?实行这一制度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3)、根据所学知识,指出诸侯需要向周天子承担哪些义务。
    (4)、材料二的相关制度在春秋时期是如何遭到破坏的?
  • 27. 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割据纷争,社会急剧变化、儒、法、道、墨、阴阳等学派针对治理国家的问题提出自己的主张,各家学派之间进行激烈论争,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春秋战国时期,儒家、墨家、法家、纵横家等都开办私学,聚徒讲学,各家在讲学活动中创立了新的学派,在理论上自成体系,标新立异。其中以儒家和墨家的规模比较大。儒家设立的私学,首推孔子。据史书记载:“孔子以诗、书、礼、乐教,弟子盖三千焉,身通六艺者七十有二人。”

    一一摘编自曲士培《中国大学教育史》

    材料二:“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一一《论语》

    材料三:某中学七年级(1)班新学期则刚开学,班中屡次出现乱扔纸屑、破坏公物的现象。为此班委召开紧急会议,但大家意见不统一,争论起来。劳动委员:“一定要严厉惩罚,罚值日,实在不行,一次罚5元钱。”班长:“还是说服教育吧,一次不行就两次,两次不行就三次,相信他们会改的。”生活委员:“随他们去吧,扔几张废纸而已,无所谓的事,根本不用管。”

    材料四: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大观园中,诸子百家熠熠生辉,儒道释和谐共生,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浑然一体。可以毫不夸张的说,优秀传统文化在思想上有大智,在科学上有大真,在伦理上有大善,在艺术上有大美。

    一一《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实现中国梦的精神力量》

    (1)、根据材料一,指出春秋战国时期思想领域出现了什么局面。
    (2)、结合所学知识说出儒家、墨家和法家的代表人物各一位。
    (3)、材料二体现了孔子的哪些教育思想?
    (4)、材料三中,劳动委员、班长和生活委员的观点分别蕴含了战国时期哪三家学派的观点?
    (5)、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如何正确看待中国传统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