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广州市花都区2018-2019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生物期中考试试卷
试卷更新日期:2019-01-23 类型:期中考试
一、单选题
-
1. 下列动物属于扁形动物的是( )A、水螅 B、涡虫 C、海葵 D、珊瑚虫
-
2. 下列哪项是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的共同特征( )A、体表有刺细胞 B、有口无肛门 C、身体呈辐射对称 D、身体呈两侧对称
-
3. 蛔虫的结构中能够防止被寄主消化液分解,从而具有保护作用的结构是( )A、角质层 B、消化管 C、肠 D、生殖器官
-
4. 下列与预防蛔虫病无关的卫生习惯是( )
A、早晚刷牙、洗脸 B、注意饮食卫生,不吃没有洗干净的瓜果、蔬菜 C、不喝生水,饭前便后洗手 D、不随地大小便 -
5. 在蚯蚓的体表撒上灰尘和细沙,蚯蚓很快就会死亡是因为( )A、体表黏液干燥,呼吸无法进行 B、体内水分散失过多 C、灰尘和细沙堵塞了呼吸的通道 D、不习惯干燥的环境
-
6. 下列对蚯蚓的环带的认识,正确的是( )A、前、后端各一个 B、靠近身体的后端 C、靠近身体的中部 D、靠近身体的前端
-
7. 蚯蚓通过下列哪项进行呼吸( )A、鳃 B、肺 C、体表 D、环节
-
8. 能形成珍珠的结构是( )A、贝壳 B、外套膜 C、珍珠层 D、斧足
-
9. 蝗虫在生长过程中必须蜕皮的原因是( )
A、外骨骼不能生长 B、外骨骼损坏,需形成新的外骨骼 C、表皮细胞老化、死亡 D、蝗虫的形态在发生变化 -
10. 蝗虫的呼吸器官是( )A、表皮 B、气管 C、鳃 D、肺
-
11. 蝗虫、蜘蛛、蜈蚣、虾、蟹的共同特征( )A、具有三对足 B、足都是分节的 C、用气管呼吸 D、有两对翅
-
12. 区别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的主要依据是 ( )A、是否有体毛 B、体内是否有脊柱 C、体温是否恒定 D、肌肉是否发达
-
13. 鱼在水中活动时,鳃盖不停地张开闭合,这是鱼在( )A、吞咽食物 B、吞咽水 C、呼吸 D、散热
-
14. 炎热的夏天,特别是黎明时分,池塘里的鱼大量浮到水面(即“浮头”),严重时还造成鱼群大量死亡(即“泛塘”).这是由于( )A、空气缺氧 B、水中缺氧 C、缺乏饵料 D、池塘缺水
-
15. 下列都属于两栖动物的一组是( )A、海龟、青蛙 B、大鲵、鳄鱼 C、蟾蜍、蝾螈 D、海龟、大鲵
-
16. 青蛙的幼体和成体的呼吸器官分别是( )A、鳃 肺和皮肤 B、肺 皮肤和肺 C、鳃 皮肤 D、鳃 气管
-
17. 鸟类的身体上最发达的肌肉是( )A、翼和腿上的肌肉 B、后肢肌肉 C、两翼肌肉 D、胸肌
-
18. 体温恒定可以减少动物对环境的依赖,下列动物中,体温恒定的一组是( )A、青蛙和蜥蜴 B、麻雀和蛇 C、丹顶鹤和海南坡鹿 D、老虎和蚯蚓
-
19. 下列关于动物与其气体交换的场所,对应不正确的一项是( )A、鲫鱼﹣﹣鳃 B、青蛙﹣﹣皮肤与肺 C、家鸽﹣﹣气囊 D、家兔﹣﹣肺
-
20. 鸟类区别于其他各种动物的最显著特征是( )
①体表有羽毛②前肢为翼③用肺呼吸并用气囊辅助呼吸④心脏四腔⑤体温恒定⑥卵生、体内受精( )
A、①②③ B、④⑤⑥ C、①③⑤ D、②④⑥ -
21. 哺乳动物的主要特征是( )A、体表被毛 B、牙齿有门齿、犬齿和臼齿的分化 C、胎生,哺乳 D、以上都是
-
22. 在马牛羊的口腔里找不到下列哪种结构( )A、犬齿 B、舌头 C、臼齿 D、门齿
-
23. 兔能迅速对外界环境变化做出反应,主要原因是( )A、具有发达的大脑、神经及四肢 B、视觉敏感 C、具有较大的耳朵 D、嗅觉灵敏
-
24. 与人类亲缘关系最近的哺乳动物是( )A、金丝猴 B、大熊猫 C、猕猴 D、黑猩猩
-
25. 哺乳动物的运动系统是由( )组成.A、骨和肌肉 B、骨骼和肌肉 C、关节和肌肉 D、骨和关节
-
26. 动一动你的关节,仔细体验,正常的关节在运动过程中是( )A、牢固,但不灵活 B、灵活,但不牢固 C、既牢固又灵活 D、既不牢固又不灵活
-
27. 下列属于先天性行为的一组是( )A、蚂蚁搬家、孔雀开屏、公鸡报鸣 B、猫捉老鼠、尺蠖拟态、鹦鹉学舌 C、蜘蛛结网、惊弓之鸟、大雁南飞 D、狗辨主人、黄牛耕地、老马识途
-
28. 在白蚁的群体中不具有生育能力,负担着筑巢、觅食等职能的是( )A、蚁王 B、蚁后 C、工蚁 D、兵蚁
-
29. “首领”雄狒狒( )A、只有享受的特权 B、既有享受的特权,也有保卫群体的义务 C、只有保卫群体的义务 D、既无享受的特权,也无保卫群体的义务
-
30. 动物能利用动作、声音和气味传递信息,以下不属于动物个体间信息交流的是( )A、昆虫分泌性外激素引诱异性 B、乌贼遇到敌害时释放出墨汁 C、蜜蜂发现蜜源后的各种舞蹈 D、老母鸡“咯咯”地召唤小鸡
-
31. 俗话说:“人有人言,兽有兽语.”蚂蚁是用哪种“语言”进行交流的( )A、舞蹈 B、气味 C、声音 D、表情
-
32. 当人在长有鬼针草的草丛中行走时,裤脚上常被沾上一些带刺的“针”.人在这一过程中所 起的主要作用是( )A、毁坏了鬼针草 B、帮助鬼针草传播种子和果实 C、人对鬼针草不会产生作用 D、破坏了鬼针草的生活环境
-
33. 在生态系统中,能把有机物变成二氧化碳和水等返回无机环境中的是( )。
A、生产者 B、消费者 C、分解者 D、三者都是
二、综合题
-
34. 下面是人体上肢的两种运动状态图,请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A动作叫做 , B动作叫做 . (填“伸肘”或“屈肘”)(2)、写出肌肉的名称:①是肌,在 A中处于的状态是(填“收缩”或“舒张”);②是肌,在 B中处于的状态是(填“收缩”或“舒张”).(3)、在运动中骨相当于 , 关节相当于 , 骨骼肌提供动力.(4)、通过分析可以看出,骨的运动是靠骨骼肌的收缩牵拉完成.因此与骨相连的肌肉总是由组肌肉相互配合,并且受到系统的控制和调节以及其他如消化、呼吸、循环系统的协作.
-
35. 如图是家兔和狼的牙齿结构示意图。请跟据图回答问题。(1)、写出图中数字所指部位的名称:[1]是;[2]是;[3]是。(2)、图是兔的牙齿,理由是它只分化为齿和齿,这些都是与兔的植食性的生活习性相适应的。狼的牙齿,还有锋利的 , 可用于攻击、捕食、撕裂食物,这与它们的生活习性相适应。
-
36. 如图是关节结构模式图,识图并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运动时能减少两骨之间的摩擦的是[];把两块骨牢固地联系地一起的是[]。(2)、脱臼是由于用力过猛或不慎摔倒,使[]从[]里滑脱出来造成的。
-
37. 下面是某同学在探究“蚂蚁是否喜欢甜食”的实验设计。
材料用具:一截劈开的竹筒(长15cm)、一只蚂蚁、一杯浓糖水、一杯清水、一个放大镜、两支滴管
实验步骤:
在竹筒的两端,分别用两支滴管各滴上一滴浓糖水和一滴清水,将一只蚂蚁等距离放在两滴水之间。(如图)
②用放大镜观察蚂蚁的觅食行为。
请根据以上实验设计回答下列问题:
(1)、本实验的假设是。(2)、本实验的变量是。(3)、对实验结果的预测和分析:预测一:若实验结果是蚂蚁爬向清水一端或停留在原处不动或不定向爬动,则不能说明蚂蚁喜欢甜食。预测二:若实验结果是蚂蚁爬向浓糖水一端取食,则说明。
(4)、本实验设计的不足之处是。(5)、蚂蚁的取食行为是(填“先天性行为”或“学习行为”),这种行为是由体内的控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