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2017学年江苏省徐州市八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卷

试卷更新日期:2017-04-13 类型:期末考试

一、单项选择题

  • 1. 领导虎门销烟的民族英雄是(    )

    A、林则徐 B、洪秀全 C、左宗棠 D、康有为
  • 2. 规定“增开苏州、杭州、沙市、重庆为通商口岸”的不平等条约是(    )

    A、《南京条约》 B、《瑷珲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 3. 太平天国运动的领导者是(    )

    A、魏源 B、洪秀全 C、康有为 D、孙中山
  • 4. 标志中国近代化开端的历史事件是(    )

    A、鸦片战争 B、洋务运动 C、五四运动 D、新文化运动
  • 5. 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是(    )

    A、进化论 B、民主与科学 C、三民主义 D、自强、求富
  • 6. 1915年兴起的新文化运动高举的两面大旗是(    )

    A、  “自由”与“和谐” B、“民主”与“共和” C、“民主”与“科学” D、“富强”与“民主”
  • 7. 第一次国共合作形成的标志是(    )

    A、中共一大召开 B、国民党一大召开 C、黄埔军校建立 D、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 8. 1936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历经艰难险阻完成了战略转移。创造了中国革命史上这一伟大传奇的是(    )

    A、中国共产党成立 B、井冈山会师 C、红军长征 D、西安事变
  • 9. 全国性的抗日战争开始于(    )

    A、九一八事变 B、西安事变 C、七七事变 D、八一三事变
  • 10. 1947年夏,解放战争转入战略进攻阶段,揭开这一序幕的军事行动是(    )

    A、百团大战 B、转战陕北 C、挺进大别山 D、解放南京
  • 11. 如果要在《历史的拐弯处﹣晚清帝国回忆录》一书中迅速找到左宗棠抗击外来侵略、维护国家统一的事迹,你应该查找下列哪一目录的内容(  )

    A、1871:伊犁记 B、1894:甲午记 C、1898:变法记 D、1900:庚子记
  • 12. “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这副挽联悼念的民族英雄在黄海海战中英勇捐躯。他是(    )

    A、邓世昌 B、林则徐 C、关天培 D、聂士成
  • 13. 从1840年的鸦片战争,到1900年的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腐朽的清政府被迫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的条约.下列哪一条约的签订使中国完全陷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 14. 在近代中国系列救亡图存的运动中,洋务运动求自强,戊戌变法图立宪,辛亥革命建共和,使中国逐渐融入工业文明的大潮。这些运动(    )

    A、反映了近代化道路的艰辛探索 B、取得了反抗外国侵略的胜利 C、完成了民族振兴的历史使命 D、完善了近代中国的民主制度
  • 15. “武昌首义,一枪打翻封建帝制;天下响应,万众擎起民主共和。”这副对联赞颂了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下列选项不属于辛亥革命历史意义的是( )

    A、改变了中国的社会性质 B、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 C、推翻了清朝的统治 D、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 16. “他的伟大不只在领导中国人民促使社会向一个崭新的时代跃进,还在于在消灭帝制、缔造共和后仍为建设一个独立强盛、自由平等的中国而奋斗不息。”材料评价的人物是(    )

    A、洪秀全 B、孙中山 C、康有为 D、毛泽东
  • 17. 如表是1917年﹣1921年《新青年》杂志发表文章的分类统计,这说明《新青年》(    )

    主题

    介绍马克思主义学说

    介绍西方习俗

    国家要闻

    文章数量(篇)

    36

    5

    30

    A、重点宣传马克思主义学说 B、是宣传马克思主义的唯一刊物 C、撰稿人都是宣传马克思主义者 D、最关心的主题是西方习俗礼仪
  • 18. 要了解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期间的历史信息,应翻阅下列哪一部著作(    )

    A、 B、 C、 D、
  • 19. 20世纪20年代,日本关东军主任作战参谋石原莞尔提出:“满蒙问题的解决是日本唯一的生存途径。”最能体现日军这一侵略战略的军事行动是(    )

    A、七•七事变 B、一•二八事变 C、九•一八事变 D、八•一三事变
  • 20.

    今年是西安事变爆发80周年,小明同学在参观西安事变纪念馆后,写道:“一进入纪念馆,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墙上的五个大字‘历史的转折’.”(见图),“历史的转折”是指(    )

    A、全民族抗日战争的开始 B、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C、人民解放战争转为战略进攻 D、标志着十年内战的基本结束
  • 21. “魏巍金陵,滔滔大江,钟山花雨,千秋芬芳。一九三七,祸从天降,一二一三,古城沦丧,侵华倭寇,掳掠烧杀,尸横遍野,血染长江。三十余万,生灵涂炭,炼狱六周,哀哉国殇。”这段文字反映了(    )

    A、日军制造平顶山惨案的真相 B、日本军队南京大屠杀的暴行 C、东北三省沦陷敌手的过程 D、抗日将士血染疆场的壮举
  • 22.

    如图为抗日战争时期某一战役形势示意图,该战役是(    )

    A、平型关战役 B、太原战役 C、台儿庄战役 D、百团大战
  • 23. 《吕正操回忆录》记载:“我第一次出席这样庄严、隆重的大会……听了毛主席的《论联合政府》的报告……以及刘少奇同志关于修正党章的报告。”文中的“大会”是指(    )

    A、中共一大 B、遵义会议 C、中共七大 D、八七会议
  • 24. “日本鬼子野心狼,侵略中国逞凶狂。全国军民齐奋斗,打得日寇投了降。”这首童谣反映了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主要原因是(    )

    A、美国向日本投放原子弹 B、苏联出兵消灭关东军 C、国民党正面战场的作战 D、实行了全民族的抗战
  • 25. 1949年3月,中共总前委制定了《京沪杭战役实施纲要》,该纲要作了以下军事部署:西路作战集团集结于九江至安庆地区,东路作战集团集结于镇江至江阴一线。根据这一部署,随后人民解放军(     )

    A、展开战略反攻 B、实施辽沈战役 C、进行淮海战役 D、发起渡江战役
  • 26.

    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年均注册工厂(家)出现如图所示变化的原因包括(    )

    ①清政府的推动

    ②辛亥革命的鼓舞

    ③“实业救国”思想的影响

    ④欧洲列强忙于战争,无暇东顾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 27. 20世纪初期,铜山县成立了“不缠足会”,倡导妇女解放,各界文化名流纷起响应,制定奖励放足的章程,激励妇女放足、不缠足。还有一些进步人士在铜山县开展了“剪辫子”运动,男人剪掉辫子后方许进城。这些运动见见影响了徐州各县。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

    A、反映了徐州人民的反封建精神 B、徐州处在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 C、徐州人民的审美观念发生改变 D、封建文化在徐州地区彻底根除
  • 28.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变迁,我国近代教育随之发生变化,下列叙述有误的是(    )

    A、1905年清政府废除科举制 B、京师大学堂是戊戌变法的产物 C、洋务派创办了京师同文馆 D、侯德榜是我国近代著名教育家
  • 29. 清末有一个状元,面对民族危亡,毅然弃官还乡,走“实业救国”之路;毛泽东在谈到中国民族工业时,曾赞扬说,轻工业不能忘记他。“他”指的是(    )

    A、张謇 B、康有为 C、侯德榜 D、梁启超
  • 30. 近代著名人物胡适回忆道:“我读完这本书后,感到万分,受其‘适者生存’观点的影响,把自己的名字由洪骍改为适之”。胡适所说的这本书指的是(    )

    A、《海国图志》 B、《天演论》 C、《四洲志》 D、《狂人日记》

二、非选择题

  • 31. 史实:1898年6月9日,光绪皇帝先后颁布了100多道变法诏书,内容涉及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军事等方面。(   )

    推论:戊戌变法运动实现了中国社会的彻底变革。

  • 32. 史实:打倒列强,打到列强,除军阀,除军阀,努力国民革命,努力国民革命,齐奋斗,齐奋斗!工农学兵,工农学兵,大联合,大联合,打倒帝国主义,打倒帝国主义,齐奋斗,齐奋斗!

    推论:国民革命运动中,革命阶级实现联合,共同进行反帝反封建斗争。(   )

  • 33. 史实:从1938年10月至1945年9月,国民党正面战场组织了南昌会战等9次大规模的战役,占国民党22次会战的41%.这一时期国民党还有大的战斗496次,占整个抗战时期战斗的44%,共伤亡137.6万人,占整个抗战时期伤亡人数的43%。(   )

    推论:国民党正面战场是抗战的唯一战场。

  • 34. 史实:“是书何以作?曰:为以夷攻夷而作,为夷款夷而作,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

    推论:魏源主张学习西方的长处,用以抵抗西方侵略。(   )

  • 35. 史实:1905年9月2日,清政府发布“上谕”,宣布“自丙午(1906年)科为始,所有乡会试一律停止。各省岁科考试亦即停止”。 (   )

    推论:清政府顺应历史的潮流,废除科举制度,实施义务教育。

  • 36. 史实:中国对西方称呼由19世纪60年代前的“夷务”,到七八十年代改称“洋务”和“西学”为主。

    ──郝延平《守旧与革新》

    推论:中国人对西方的态度发生了转变。(   )

  • 37. 情境分析:分析下列情境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情景一:1881年(清光绪七年)9月,两江总督左宗棠上书清廷,为“筹备海防,制造枪炮及各省机器轮船,所需煤铁最为大宗,请开办江苏利国煤铁。”此奏获准立案后,左宗棠即命徐州道程敬之“查勘确定,遴员举办”……经徐州道府和左宗棠批准后,于1882年10月5日(清光绪八年八月二十四日)正式成立组建“徐州利国驿煤铁矿务局”,“官督商办,煤铁并举”。

    分析:左宗棠在“”的旗号下筹办利国驿煤铁矿务局,该矿务局的生产方式是使用进行生产。

    (2)、情景二:1919年,徐州学生率先召集会议,建立学生联合会,声援北京学生;徐州各界纷纷集会,号召抵制日货;上海等地罢市后,徐州商会随机通电各地,宣布罢市;陇海铁路员工也积极响应,散发传单,抵制日货。

    分析:该情景发生在运动期间,该运动是的开端。

    (3)、情景三,近代某工程师写给美国老师的信中有这样一段话:“我很幸运被任命担任现在的工作。中国已经觉醒,而且急需铁路,现在全国各地都在征聘中国工程师……在我受命担任此工作前,甚至出任之后,许多外国人公开宣称,中国工程师绝不可能担当如此艰巨的重任。”

    分析:该工程师是 , 他承担的艰巨重任是

  • 38. 综合探究:从1921年到2016年,95年的发展历程,中国共产党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弱到强,从幼稚到成熟,从在野到执政,走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光辉之路。

    【从无到有】

    材料一:1921年注定照耀史册,它并非世纪起点的标志,却是一个全新时代的开始。

    ──《百年中国》

    【从弱到强】

    材料二:人民军队也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发展历程。习近平总书记说:“建设一支听党指挥、作风优良、能打硬仗的人民军队是强国的必由之路”。

    【从幼稚到成熟】

    材料三:遵义会议证明,中国共产党完全具有独立自主解决自己内部复杂问题的能力,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从幼稚到成熟的标志。

    材料四:中国共产党从诞生的那天起,从来就没有自己的私利,而是全心全意把国家、民族和人民的利益作为自己的根本宗旨。

    【从在野到执政】

    材料五:抗战胜利后,国民党企图恢复抗战前“一党专利、一人独裁”的局面。1945年8月中国共产党为争取合法地位与国民党在谈判桌上进行了一次激烈较量,但是国民党始终不承认解放区民主政权和人民军队的合法地位,领导人民当家作主。

    【从挫折失误到成就辉煌】

    材料六: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在探索革命道路的过程中经历过挫折,出现过失误,但中国共产党能不断更正自身失误,成功探索出一条正确的革命道路。

    (1)、为什么1921年被看作是“一个全新时代的开始”?

    (2)、人民军队“从无到有”的标志性事件是什么?人民军队从弱到强,不断发展,请写出在不同时期人民军队曾经使用过的名称。

    (3)、请写出遵义会议召开的时间。通过遵义会议,中国共产党是如何解决自己内部问题的?

    (4)、以1936年发生的国内重大事件的解决方式为例,说明中国共产党“从来就没有自己的私利,而是全心全意把国家、民族和人民的利益作为自己的根本宗旨”。

    (5)、材料中“谈判桌上的较量”是指哪一事件?指出在三年的军事较量中,国共两党在徐州地区展开的战役名称。

    (6)、这条正确的革命道路是什么?

  • 39.

    综合探究:史实是历史学习的重要内容。根据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日本臣民得在中国通商口岸城邑、任便从事各项工艺制造,又得将各项机器,任便装进进口,只交所定进口税。

    ──《中国通史参考资料》

    材料二:臣额赔款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刺激了帝国主义列强侵略中国的野心,列强在对华商品输出的同时,设立银行、兴修铁路、开矿工厂,进一步扩充在中国的经济势力。帝国主义还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材料三:“清政府于19世纪60年代初到90年代中期,为了维护封建统治,引进西方科学技术、兴办近代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等多方面的活动。”

    ──《中国大百科全书》

    材料四:

    图一:运动中的口号

    图二:上海民众声援北京学生

    图三:获得返校学生受到欢迎

    (1)、史实来源于史料。材料一,二为两则史料,都涉及了哪一史实?我们一般从背景、内容、性质、特点、影响等角度分析历史史实。你认为材料一,二分别是从什么角度分析史实的?

    (2)、史实提炼为概念。材料三是《中国大百科全书》对“洋务运动”的定义。请你写出洋务运动中兴办“近代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的代表企业(各一例),并依照这一定义概念的方式,从时间、目的和内容等方面,定义“戊戌变法”。

    (3)、史实形成于节点。材料四中的三幅图片分别反映了近代中国某次运动的重要节点。从图一推测这次运动的直接原因。简述图二,图三所反映的历史现象间的因果关系。

    (4)、上述特征给我们学习历史,提供了哪些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