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新课程标准)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6.24 河中石兽 同步练习

试卷更新日期:2015-10-15 类型:同步测试

一、基础部分:

  • 1. 《河中石兽》选自 , 作者人。

  • 2. 给下列加线字注音:

    小舟 铁钯

  • 3. 阅读理解课文《河中石兽》后填空。

    对于河中石兽的位置,寺僧判断其在 , 依据是;讲学家判断其在 , 理由是;老水兵则判断其在 , 是因为

  • 4. 解释下列句中加横线的词。

    ①山门于河                         

    ②阅十岁                              

    铁钯                                        

    于沙上                              

    ⑤一讲学家设帐寺中         

    ⑥如是再                              

    ⑦沿河求之,不亦乎                

    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 5. 下面句中的“之”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笑曰 B、当求于上流 C、一老河兵闻 D、其反激
  • 6. 理解下列句子中“为”的不同含义:

    ①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②众服为确论

    ③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

  • 7. 对下列句子翻译不当的一项是( )。

    A、寻十余里,无迹。(寻找了十多里,也没有石兽的踪迹。) B、众服为确论。(众人佩服他的话,认为是正确的判断。) C、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按照老水手的说法去找,果然找到石兽在几里外的上游。) D、竟不可得。(居然没有找到。)
  • 8. 用现代汉语翻译《河中石兽》中的下列句子。​

    (1)、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

    (2)、尔辈不能究物理。

    (3)、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

    (4)、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 9. 翻译下列句子。​

    (1)、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2)、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

    (3)、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二、能力提升:

  • 10. 解释下列句中加线的词。

    ①一寺                          

    不可得                              

    ③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反溯流逆上矣                   

  • 11.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

    (2)、求之地中,不更颠乎?

  • 12. 用自己的话写出下列代词指代的内容。

    ①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

    “之”指代

    ②求之下流,固傎;求之地中,不更傎乎?

    “之”指代

  • 13. 读课文《河中石兽》,讲学家和老河兵都说到了“石性坚重,沙性松浮”,但他们对沉在河中的石兽作出的结论是完全不同的。讲学家据此得出的最终结论是(A尔辈不能究物理;B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C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D沿河求之,不亦颠乎?);老河兵的最终结论则为(A水不能冲石;B再转不已,遂反朔流逆上矣;C求之下流,固傎;D石必倒掷坎穴中)。

  • 14. 下列句中加线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山门于河(倒塌) B、数小舟(划船) C、不亦乎(颠倒,即本末倒置) D、遂反流逆上矣(逆水流而上)
  • 15. 下列叙述不符合《河中石兽》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一种见解是从石性和沙性角度作分析,认为应在石兽落水处寻找石兽。 B、一种见解是从水暴涨冲击石兽而走作分析,认为应该到河的下游去寻找石兽。 C、一种见解是从石性、沙性和水冲击角度作综合分析,认为应到兽落水的上游去寻石兽。 D、三种见解都是正确的,只不过实践更重要。
  • 16. 《河中石兽》中讲学家是一个怎样的人?

  • 17. 《河中石兽》中老河兵的判断为什么是正确的?

  • 18. 《河中石兽》这个故事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找出文中说明这个道理的原句。

    ①道理:

    ②句子:

  • 19. 课文《河中石兽》阐述的事理对我们平时的生活、学习有什么启示?

  • 20.                                                                                           揠苗助长

        宋人有闻其苗之不长而揠(揠,拔)之者,茫茫然归,谓其人(人,这里是指家人)曰:“今日病(病,累)矣!予(予,我)助(助,帮助)苗长矣!”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槁,枯萎)矣。

    (1)、解释下列加线的字。

    其人曰

    ②其子而往视之

    (2)、说说下列句子中“之”的含义:

    ①宋人有闻其苗之⑴不长而揠之⑵者

    ②其子趋而往视之

    (3)、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宋人有闻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

    ②苗则槁矣。

    (4)、读完这段文字后,你从中受到什么启示?

  • 21.                                                                                              哀 溺 文

        永①之氓②咸善游。一日,水暴甚,有五六氓,乘小船绝湘水。中济,船破,皆游。其一氓尽力而不能寻常③。其侣曰:“汝善游最也,今何后为?”曰:“吾腰千钱,重,是以后。”曰:“何不去之?”不应,摇其首。有顷,益怠。已济者立岸上,呼且号曰:“汝愚之甚,蔽之甚,身且死,何以货为?”又摇其首。遂溺死。

        ​吾哀之。且若是,得不有大货 ④之溺大氓⑤者乎?

    【注】①永:唐代地名,今永州。②氓:民,百姓。③寻常:古代计量单位,八尺为寻,十六尺为常,这里指平时。④大货:非常多 的财物。⑤大氓:有钱有势的人。

    (1)、解释下列句中加线的词。

    ①永之氓善游                        (    )

    ②中,船破,皆游                      (    )

    ③有顷,益                              (    )

    ④又摇其首。溺死                 (     )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其一氓尽力而不能寻常。

    译文:

    ②何不去之?

    译文:

    ③汝愚之甚,蔽之甚。

     译文:

    (3)、文中所写落水之人为何被溺死?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