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秦皇岛市卢龙县2018-2019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中考试试卷

试卷更新日期:2019-01-08 类型:期中考试

一、选择题

  • 1. “我来自元谋,你来自周口,牵起你毛茸茸的手,爱让我们直立行走。”这是在网络上颇为流行的诗句。下列远古人类,生活在云南省的是(  )

    A、半坡人 B、北京人 C、元谋人 D、河姆渡人
  • 2. 目前所知世界上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是(    )

    A、元谋人遗址 B、北京人遗址 C、半坡遗址 D、陶寺遗址
  • 3. 考古发现是了解史前社会的重要证据,历史学家在北京人遗址中,发现了大量的灰烬、烧石、烧骨等,这反映出北京人(    )

    A、学会使用火 B、爱美 C、居住在北京 D、学会直立行走
  • 4. 河姆渡和半坡原始居民过上定居生活的最主要原因是(  )
    A、原始农业的发展 B、火的使用 C、建造房屋 D、使用陶器
  • 5. 史载,黄帝与炎帝“战于阪泉之野,三战然后得其志”。此后,以黄帝为首领的部落联盟成为黄河流域最强大的部落联盟。此段史料是(    )
    A、第一手材料 B、第二手材料 C、考古发现 D、实地考察材料
  • 6. 《史记》中“劳身焦思,居外十三年,过家门不肯入。”反映的是(    )

    A、女娲造人 B、大禹治水 C、牧野之战 D、阪泉之战
  • 7. 关于史实和传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史实是历史的缩影,传说是历史的精华 B、史实是历史遗留给人类的真实写照,传说是对历史的高度概括 C、传说不是历史,但包含某些历史的成分 D、传说就是史实,只不过升华了一些,更精彩了一些
  • 8. 如下图是复原的二里头遗址,它是迄今为止可确认的我国黄河流域最早的王国都城遗址,有“华夏第一王都”之称。它可以佐证哪个朝代的历史(  )

    A、 B、 C、西周 D、东周
  • 9. “夏商周断代工程”是研究中国历史上夏、商、周三个历史时期的年代学的科学研究项目。夏、商、西周这三个朝代灭亡的根本原因是(  )
    A、诸侯的反叛 B、统治者残暴昏庸,失去民心 C、“国人暴动” D、牧野之战的影响
  • 10. 考古发现是了解人类社会发展的主要证据。下面一组图片反映的是不同时期的遗址发掘出土的文物,其中能够见证我国信史(文字记载历史)开始的文物图片是(    )

    A、 B、 C、 D、
  • 11. 山东省有《齐鲁晚报》,山西省有《三晋都市报》,湖北省有《楚天都市报》。这些报纸的得名,与下列哪一古代制度有关(    )

    A、皇帝制度 B、分封制 C、世袭制 D、郡县制
  • 12. 诗句“可怜赵军作坑魂,看此群雄不敢西”描述的情况发生在下列哪次战役之后(    )

    A、桂陵之战 B、城濮之战 C、长平之战 D、马陵之战
  • 13. 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历史发展的趋势是(    )

    A、战争频繁 B、走向统一 C、诸侯争霸 D、王室衰微
  • 14. 战国时期各大诸侯国都最大程度地重视农业发展。如果说战国以前国之大事为“在祀与戎”,那么战国时期已转变为“在农与战”。该时期,我国农业发展史上的一次革命是( )

    A、磨制石器的使用 B、铁器的普遍使用和牛耕的推广 C、冶铁业水平的提高 D、防洪灌溉工程的兴建
  • 15. 孔子的学生仲由敢做敢为,但不够稳重,孔子教育他凡事要请教父兄后再做。学生冉求胆小,遇事退缩,孔子教育他凡事要马上去做。这体现了孔子在教育方面的什么思想(    )

    A、创办私学 B、提出“仁”学 C、因材施教 D、认为“民贵君轻”
  • 16.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的故事蕴含了对立事物能够互相转化的道理,这跟我国古代一位思想家的主张不谋而合。这位思想家是(    )

    A、老子 B、墨子 C、孟子 D、孙膑
  • 17. 中国的思想文化源远流长、蓄积深厚。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成为后世思想文化发展的源头。请你判断下面的搭配正确的是(    )

    A、孟子——法家 B、庄子——道家 C、荀子——法家 D、老子——墨家
  • 18. 战国时期,提倡法治,主张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封建国家的思想家的著作是(    )

    A、 B、 C、 D、
  • 19. 假如你是旅行社的一名导游,一位游客要去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的都城参观,请你告诉他应该去下列哪一城市?(    )

    A、西安 B、南京 C、咸阳 D、洛阳
  • 20. 《三国志》称秦始皇“罢侯置守,设官分职,不与古同。”这是指秦朝实行(    )

    A、三公制 B、王位世袭制 C、分封制 D、郡县制
  • 21. 史书记载秦代的一名政府官员,每天处理大量奏章,还要对一些违法乱纪官员进行暗访调查,那么这名高官应是(    )

    A、丞相 B、御史大夫 C、郡守 D、太尉
  • 22. 易中天在《帝国的终结》一书中说“秦,虽死犹存,它亡的悲壮”。从政治上看,“秦,虽死犹存”主要是指(  )

    A、统一度量衡和货币 B、焚书坑儒 C、修筑长城 D、建立起中央集权制度
  • 23. 汉武帝建立刺史制度,将全国划分为13个州部,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    )

    A、解决思想统一 B、解决王国对中央的威胁 C、监督皇族的不法行为 D、监督地方官吏豪强及其子弟的不法行为
  • 24.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中提到了汉武帝,汉武最主要的功绩是(    )

    A、创立中央集权制度 B、结束割据,实现国家统一 C、巩固大一统局面 D、统治期间出现盛世局面
  • 25. 汉武帝时,一个人如果想进入全国最高学府接受教育,应该到(    )

    A、太学 B、国子监 C、郡国学 D、大学
  • 26. 东汉中期以后,政治统治的突出特点是(    )

    A、皇帝专权 B、外戚专权 C、宦官专权 D、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二、综合题

  • 27.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史书记载:“神农因天之时,分地之利,制耒耜,教民农作”

    材料二:(他们)已经创造了一种木构房屋(如下图)。这种住宅十分别致,基础全系桩木构筑。铺设地板,地板上立柱、架梁、敷椽、盖顶……

    ——《七千年前的奇迹》

    材料三:彩陶精美,画纹亦多珠。或则呈人面,或则呈双鱼。农耕既普及,人群已群居。护壕深二丈,其广亦相如。

    --郭沫若

    (1)、材料一中“制耒耜,教民农作”反映了什么历史现象?

    (2)、根据材料二,“他们”应该属于哪一个原始居民?房屋属于什么类型的房屋?

    (3)、材料三是郭沫若对哪一原始居民生活的描述?说出判断的依据。 “农耕既普及”中描绘的原始居民耕种的是什么农作物?

    (4)、结合上述原始居民的生产生活情况,谈谈你的感受。

  • 28.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轩辕,五帝之首,被尊为中华“人文初祖”。蚩尤作乱,不用帝命。於是徵师诸侯,擒杀蚩尤。而诸侯咸尊轩辕为天子。

    材料二:部落联盟领袖帝尧年事已高,欲选继承人,四岳一致推举舜。于是,尧将自己的两个女儿娥皇、女英嫁给舜,让九名男子侍奉于舜的左右,以观其德。结果舜的表现让大家非常满意,乃命舜摄行政务。

    (1)、材料一中的“轩辕”指的是谁?

    (2)、材料一中的“擒杀蚩尤”的战役是什么?

    (3)、材料二反映的是一种什么制度?

    (4)、材料中的“轩辕”和“舜”的共同点有哪些?

  • 29.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他自卫国入秦,深得秦孝公的信任,为左庶长,在公元前356年和公元前350年,先后两次实行变法。

    材料二:按照在前线杀敌的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相应的耕地、住宅和官职,没有军功,就不能享受贵族特权。凡是努力从事农业生产,多缴租税者,免其徭役。

    (1)、材料一中的“他”指谁?

    (2)、材料二中变法内容最能获得哪些阶层的支持?除材料所述内容外,这次变法的主要内容还有哪些?

    (3)、材料反映的变法对秦国产生了怎样的积极影响?

  • 30.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那时候,到处一片荒凉景象。牲畜奇缺,皇帝出门,都找不到四匹毛色一样的马来拉车,将相只能乘牛车。

    材料二:国家的粮仓丰满,新谷子压着陈谷子,一直堆到仓外;府库里的大量铜钱,多年不用,穿钱的绳子烂了。散钱多得无法计算。

    材料三:你见过微笑俑吗?在汉景帝“阳陵出土文物展上”展出了很面带微笑的陶俑,也许正是文景之治时期太平盛世的幸福,深深刻画在所有人的面孔上。

    (1)、材料一的表述说明了什么?为什么在短短几十年间就转变为材料二中的繁荣局面?

    (2)、从上述材料反映的这些变化中,你受到了什么启示?

  • 3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开始营造阿房宫,由于工程浩大,只建了一座前殿,他就死了。秦二世胡亥继位后,分拨部分工匠去修建秦始皇陵,但秦朝很快就垮台了。有童谣唱到“阿房,阿房,亡始皇”。

    材料二:公元前209年夏,有九百多个农民被征发去渔阳戍卫长城,他们走到半路,遇上大雨,不能按期到达。按照秦法,戍守误期就要被处死。他们当中的领队人,设计杀死押队的军官,号召大家举行起义。

    (1)、材料一中,修建这个工程浩大的阿房宫需要具备哪些条件?当时秦朝具备这些条件吗?

    (2)、材料二中反映的这次起义是在哪里发起的?结合材料内容说说这次起义爆发的直接原因是什么?

    (3)、材料二中这次农民起义的主要领导者是谁?这次农民起义有怎样的历史地位?

    (4)、怎样理解材料一中“阿房,阿房,亡始皇”这句童谣?你认为导致秦朝灭亡的根本原因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