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太原市2018-2019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物理期中阶段测评试卷
试卷更新日期:2018-12-29 类型:期中考试
一、单选题
-
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台灯正常工作的电流约2A B、一节新干电池的电压是1.5V C、对人体安全的电压是36V D、家庭电路的电压是380v2. 用绝缘细绳悬挂着的甲、乙、丙三个轻质小球,其相互作用情况如图所示,如果丙带正电荷,则甲( )A、一定带正电荷 B、一定带负电荷 C、可能带负电荷 D、可能带正电荷3. 如图所示,由几只水果提供的电能点亮了一排“V"字形发光二极管,关于这个电路的说法错误的是( )A、水果的作用是给电路提供电压 B、电路中电荷发生了定向移动 C、水果中储存的是电能 D、水果串联起来可以提高电压4. 下列用高压锅在煤气灶上煲鸡汤所涉及的物理知识的说法正确的是( )A、煤气燃烧的越充分,热值越大 B、鸡汤香气四溢是扩散现象 C、鸡汤沸腾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不变,内能不变 D、水蒸气推动限压阀转动时的能量转化与内燃机的压缩冲程相似5. 如图所示,小明用与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接触验电器的金属球,看到金属箔张开,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玻璃棒和金属球都是导体 B、电流的方向是从玻璃棒到验电器 C、玻璃棒带正电,验电器带负电 D、两片金属箔带异种电荷6. 在图所示的事例中, 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与其他三个不同的是( )A、 柴火烧水 B、 弯折铁丝 C、 冬天搓手取暖 D、 钻木取火7. 在图所示的电路中,闭合开关 S1、S2 , 灯 L1和 L2正常发光,电流表和电压表均有示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电流表测量干路中的电流 B、电压表不能测量 L1两端的电压 C、只断开 S2时,电压表仍有示数 D、取下 L1时, L2仍正常发光8. 如图所示,将两个铅柱的底面削平、压紧,在下面吊挂一个重物,它们没有分开,该实验说明了( )A、分子间存在引カ B、分子间存在斥力 C、分子间存在间隙 D、分子做无规则运动9. 小明根据如表提供的几种物质的比热容得出了以下四个结论,其中正确的是( )A、一杯水比一桶煤油的比热容小 B、液体一定比固体的比热容大 C、比热容只和物质种类有关 D、水吸热或放热的本领较强,常用作冷却剂10. 小明家所在的小区安装的自动售水机,既可以通过刷卡闭合“感应开关”,也可以通过投币闭合“投币开关”,从而接通供水电机取水;光线较暗时“光控开关”自动闭合,接通灯泡照明。在图所示的简化电路符合要求的是( )A、 B、 C、 D、
二、填空题
-
11. 如图所示,将用餐巾纸摩擦过的吸管放在铁支架上,吸管可在水平面内自由转动,用一带负电的物体靠近吸管, 它们互相排斥,说明吸管带电荷,吸管上的电荷没有通过铁支架转移,说明吸管是(选填“导体”或“绝缘体”) .12. 如图所示,夏天将厚衣物和樟脑丸装入塑料收纳袋内,用抽气筒向外抽气时,筒壁因摩擦而发热,这是通过的方式改变了筒壁的内能;冬天打开收纳袋会闻到樟脑丸的气味,是因为分子在不停地做.13. 小明用功率恒定的电加热器给质量一定的某物质加热,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该物质第 6min 时的内能第 8min 时的内能(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该物质在 CD 段的比热容是 AB 段的倍.14. 在内燃机的四个冲程中,能够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的是冲程. 某品牌汽车每行驶 100km耗油 7kg,这些汽油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汽油的热值 q = 4.6 × 107J/kg)15. 在探究“物质的放热能力与哪些因素有关”时,质量相等的水和另一种液体的温度随时间变化规律如图所示,若在相同时间内放出的热量相等,由图象可知物质为水,另一种液体的比热容为J/( kg. C) . [c 水= 4.2× 103J/( kg. C)]16.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天舟一号
我国自主研制的“天舟一号”货运飞船于 2017 年 4 月 20 日由长征七号火箭成功发射升空,火箭的燃料由液态煤油和液氧混合构成,点火起飞时,火箭内的燃料燃烧从箭体尾部喷出火焰几乎直击发射平台,足以熔化绝大多数金属和非金属材料,为了防止火箭发射台内部的仪器设备因高温受到影响 长征七号火箭发射采取的是国际上先进的“喷水降温降噪系统”,如图 14 所示,发射中火箭飞到 5m 高以后,“喷水降温降噪系统”向箭体尾部火焰中心喷水 20 余秒,喷水量约为 400t,一部分的水会汽化到大气中,大部分被加热的水则通过导流槽流走,从而起到了降温的作用,防止了火箭发射台内部的仪器设备可能因高温受到影响。
(1)、用水作为降温物质是因为水的大;假设“喷水降温降噪系统”在整个工作过程中喷出的水,温度全部由 20℃升高到100℃,则水带走的热量大约为J;(2)、火箭的燃料燃烧时将能转化为内能;在大气层内上升过程中由于与空气产生摩擦,火箭内能不断(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三、作图题
-
17. 为方便夜间开锁,有人发明了“感应照明门把手”,它的感应开关 S1只在有人触碰门把手时才闭合,光敏开光 S2 在天暗时闭合、天亮时断开,这样只有在夜间有人触碰门把手时,锁孔旁的灯会才亮. 请根据上述描述,用笔画线完成图中电路的连接.18. 在图所示的电路中,要使电流表测两只灯泡的总电流,开关S只控制灯L1 , 请用笔画线代替导线补全电路.
四、简答题
-
19. 如图所示,在一个配有活塞的厚玻璃筒中放一小团硝化棉,迅速向下压活塞,你能观察到什么现象?请用学过的物理知识解释其原因.
五、实验题
-
20. 在“比较不同物质吸热情况”的实验中,小明组装了图 1 甲中两个相同的装置,调节好高度后,分别量取质量相等的水和煤油,倒入烧杯中,用相同的酒精灯加热,实验数据记录如下表,由此分析并得出了结论在对实验进行反思改进后重新设计了图乙所示的装置.请你解答下列问题:(1)、在组装器材时应先调节的高度(选填“ A”或“ B"),这是为了;(2)、要完成该实验,还需要的测量工具是天平和;(3)、实验中控制相同来保证水和煤油吸收的热量相同,然后通过比较它们的从而分析得出结论;(4)、分析表中数据可知,质量相同的水和煤油升高相同的温度时, 需要吸收的热量多;(5)、写出图乙所示方案的一个优点 .21. 小明按图所示电路“探究并联路电流的规律”,补全电路后,闭合开关,发现灯 L1亮, L2不亮,排除故障后,按照正确的方法进行实验,实验数据记录如下表,请你解答下列问题:(1)、在事先不能估计电流大小的情况下,应先进行 , 才能正确选择电流表的量程;(2)、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图所示的电路补充完整;(3)、L2不亮的原因可能是 L2发生了;(4)、分析表中数据可得出的结论是.22. 在“探究串联电路电压特点”的活动中,小明链接了图甲所示的电路,先将电压表并联接在 A、B 两点间,闭合开关,电压表的示数如图乙所示;保持电压表的 B 连接点不动,只断开 A 连接点并改接到 D 连接点上,发现不能测量灯泡 L1两端电压;正确将电压表分别接在 CD、 AD 间,测得的实验数据记录在如下表格中,分析得出的结论是“串联电路两端的总电压等于各部分电路两端的电压之和”,
请你解答下列问题:
(1)、连接电路时开关应该处于状态; UAB= V;(2)、改接后不能测量 L1两端电压的原因是;(3)、此实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是 , 改进的方法是23. 物理学史中有一个关于意大利科学家伽伐尼和伏打的故事,“一条蛙腿”引发了电生理学的起源和电池的发明。请你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1)、伽伐尼在经历了“蛙腿抽动”这一偶然发现之后,重复此实验的目的是。(2)、实验①的实验假设是:是引起蛙腿抽动的原因。(3)、伏打的质疑引发了伽伐尼新的实验:“剥出蛙腿的一条神经,一头和脊柱接触,另一头和蛙腿受损的肌肉接触,多次实验均发现蛙腿抽动”。此实验(选填“支持” 或“不支持”)伽伐尼原有的结论。(4)、在伏打提出“金属电”后约50年,德国科学家亥姆霍兹指出,所谓“金属电”是溶液中的离子定向移动而产生的电流,伏打电堆其实是多个伏打电池串联而成的电池组,图为一个伏打电池,请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判断哪一个金属板是正极:①实验器材;
②实验步骤;
③实验现象分析及结论.
六、计算题
-
24. 被誉为“国之光荣”的秦山核电站自 1991 年 12 月 15 日投入运行后,一直保持安全稳定运行,目前每分钟的安全发电量相当于少消耗烟煤 13.0t,减排二氧化碳约 40.6t,二氧化硫约 0.2t,氮氧化合物约 0.8t.假设 13.0t 烟煤在煤炉中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可以使 8x105 kg 的水从 20℃升高到 60℃。q烟煤=2.9×107J/kg, c水=4.2×103J/( kg·℃) .请你计算:(1)、水吸收的热量;(2)、煤炉的热效率25. 小张驾驶一辆额定功率为 35kw、效率为 30%的汽车,以 72km/h 的速度在一段平直的公路上匀速行驶了 1h,已知汽油的热值为 q=3.5×107J/L 请你计算:(1)、消耗汽油的体积;(2)、汽车受到的阻力26. 在图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不变,只闭合开关 S1时,电流表 A1的示数为 0.3A;只闭合开关 S2时,电流表 A 的示数为 0.5A,当开关 S1、 S2都闭合时,计算三个电流表的示数。
七、综合题
-
27. 在图所示的电路中,电流表为实验室用的双量程电流表,当只闭合开关 S1时,电流表 A 偏转超过量程的一半,示数为 0.4A;当只闭合开关 S2时,电流表 A 偏转了量程的 5/6,请你回答:(1)、通过计算说明开关 S1、 S2能否同时闭合?(2)、要想测出 S1、 S2同时闭合时干路中的电流,应如何改接原电路?(3)、电路改接后,若先闭合开关 S1、 再闭合开关 S2 , 电流表 A 的示数将如何变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