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复习专题:动物的行为

试卷更新日期:2018-12-26 类型:复习试卷

一、单选题

  • 1. 动物的行为不包括(    )
    A、动物的动作 B、动物的活动   C、动物体色的改变 D、动物体的内部生理活动
  • 2. 下列不属于动物行为的是(    )
    A、孔雀开屏 B、两只蟋蟀在斗架     C、蜜蜂的舞蹈 D、鲸的生殖和发育
  • 3. 关于“蜻蜓点水”现象的正确解释是   (      )
    A、雌性蜻蜓的产卵行为 B、蜻蜓在飞翔中的引水现象 C、蜻蜓通过身体触及水做标记 D、雄性蜻蜓的求偶行为
  • 4. 下列属于动物繁殖行为的是(  )
    A、孔雀开屏 B、蜜蜂采蜜 C、蜘蛛织网 D、蚂蚁群居
  • 5. 研究动物行为的目的是(    )
    A、认识和利用有益动物                                      B、把有害的动物全部消灭 C、认识和利用对人类有益的动物,控制和消灭对人类有害的动物    D、以上三项都是
  • 6. 不具有社群行为的动物是(    )
    A、鲫鱼 B、白蚁 C、大雁 D、金丝猴
  • 7. 下列措施中,是利用动物行为的知识来达到防除有害动物的是(    )

    ①用人工鸟巢的办法,招引鸟类到某个树林中  ②在果树开花的季节,把大批的蜂箱搬运到果园中  ③蚊子要在水中产卵,环卫工人经常疏通下水道和清除积水  ④给狗注射抗生素,消灭体内的病毒

    A、①② B、①④ C、①③ D、②④
  • 8. 动物的体态与周围物体相似的现象叫拟态,如枯叶蝶、竹节虫等,拟态是动物是一种(   )
    A、防御行为 B、攻击行为 C、繁殖行为 D、社会行为
  • 9. 马蜂受到袭击时,蜂群会共同向侵犯者发起攻击。从个体和群体的角度来看,其行为属于( )。
    A、攻击行为和社群行为 B、防御行为和社群行为 C、领域行为和节律行为 D、攻击行为和节律行为
  • 10. “须臾十来往,犹恐巢中饥,辛勤三十日,母瘦雏渐肥”这描绘的是燕子的(    )
    A、取食行为 B、攻击行为 C、防御行为 D、繁殖行为
  • 11. 下列几种动物中学习能力最强的是(  )
    A、蝗虫 B、蚯蚓 C、青蛙 D、黑猩猩
  • 12. 某生物学习小组利用甲乙丙三种动物探究,动物甲、乙、丙完成绕道取食前尝试的次数分别是165次、32次、5次,分析数据可知,三种动物的学习能力从低到高的顺序是(   )
    A、甲→乙→丙 B、乙→甲→丙 C、丙→甲→乙 D、甲→丙→乙
  • 13. 下列有关动物行为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先天性行为能使动物适应环境,有利于生存和繁殖 B、动物的动作、声音和气味可起传递信息的作用 C、社会行为往往有分工现象,可提高觅食、御敌的效率 D、学习行为可以不受遗传因素的限制,使动物适应更复杂的环境
  • 14. 蚯蚓走“T”形迷宫的实验中,蚯蚓要经过约200次尝试,遭受多次电击后才能学会直接爬向潮湿的暗室;成年黑猩猩会利用经验来解决问题,当香蕉被挂在高处够不到时,黑猩猩会把几个木箱子叠起来,然后爬到木箱顶上去摘香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不同动物的学习能力无差别 B、动物越高等,适应复杂环境的能力也越强 C、动物越高等,学习能力越弱 D、以上三项说法都对
  • 15. 下列属于学习行为的一组是(  )
    A、蚂蚁搬家、大雁南飞、孔雀开屏 B、猫捉老鼠、尺蠖拟态、鹦鹉学舌 C、蜘蛛结网、公鸡报晓、鼠走迷宫 D、狗辨主客、惊弓之鸟、老马识途
  • 16. 黄鼬在遇到敌害追击时会释放一种“臭气”,利用这种气体将敌害“击退”或“击晕”。该行为属于(  )
    A、先天性、攻击行为 B、先天性、防御行为 C、后天性、攻击行为 D、后天性、防御性为
  • 17. 具有社会行为的动物,群体内部往往有分工合作,下列属于社会行为的是(     )
    A、两只公鸡格斗 B、蜜蜂跳“8”字舞 C、田鼠在山洞内堆放粮食 D、母鸽哺育幼鸽
  • 18. 用性引诱剂诱杀农业害虫是利用()           
    A、昆虫的取食行为 B、昆虫的学习行为 C、昆虫的迁徙行为 D、昆虫之间的通讯
  • 19. 下列不属于动物的“语言”的是(  )
    A、母鸡生蛋后发出“咯咯”叫声 B、岸上的青蛙“扑通”一声跳入水中 C、蜜蜂发现蜜源后“跳舞” D、狗见到生人时发出“汪汪”叫声
  • 20. 下面有关探究动物行为的描述正确的是( )
    A、探究菜青虫的取食行为要从它的幼虫开始进行隔离饲养 B、探究动物的绕道取食时发现学习行为不受遗传因素的影响 C、蜜蜂主要通过嗅觉识别气味来实现个体间的相互沟通 D、蚂蚁可用触角的触觉功能来实现个体间的相互沟通

二、填空题

  • 21. 请将下列动物的具体行为与动物行为的类型对应起来

    孔雀开屏 A、迁徙行为

    大雁向南迁飞             B、生殖行为

    壁虎断尾逃跑             C、社群行为

    猴王大叫向同类示威       D、防御行为

    蜘蛛结网                E、先天性行为

三、综合题

  • 22. 蚂蚁是营群体生活的昆虫。每个群体中有蚁后、雄蚁和工蚁。蚁后的主要职能是产卵、繁殖后代;雄蚁的职能是与蚁后交配;工蚁的主要职能是筑巢、觅食、护卵、饲喂幼蚁、保卫等。根据动物的行为特点,分析回答:   
    (1)、蚁群中数目最多的是 , 繁殖后代的是。   
    (2)、一只蚂蚁发现食物后,会迅速返回巢穴。不一会儿,一大群蚂蚁排着长长的队伍,“浩浩荡荡”地奔向食物所在的地点,蚂蚁不会发声,它靠传递信息。   
    (3)、小明说:“像蚂蚁这样的群体中的分工合作需要随时交流信息。”你认为小明说的对吗?。   
    (4)、像蚂蚁一样营社群生活的动物很多,请举出其中一例。   
  • 23. 鹿是山林中常见的动物,也是山林中的弱者。鹿的警惕性很高,在安全的环境中,

    鹿的尾巴总是不停地摆动;当鹿看见“敌人”时,鹿的尾巴垂直不动,周围的鹿见此信号时,立即警觉起来,向四周眺望;一旦狼来了,鹿拔腿就跑,尾巴向上竖起,显示出自己肛门后盾,其它鹿见到肛门后盾的信号后立即跟着就跑。   

    (1)、上述过程从行为目的来看,属于鹿的行为,这种行为是鹿对生存环境的适应性表现。   
    (2)、从行为获得的途径来看,这种行为属于 , 它是由鹿体内的控制的。   
    (3)、鹿的行为是系统和激素协调作用的结果。   
    (4)、当鹿看见“敌人”时,鹿的尾巴垂直不动,周围的鹿见此信号时,立即警觉起来,这种现象叫作。   

四、实验探究题

  • 24. 条件反射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动物体生活经验积累的结果。李红同学在学习了条件反射建立的有关知识后,设计并实施了如下实验:

    ①在鱼缸的1/3处加一块隔板,在隔板下面事先开一个洞,左边投饵室的小滑轮上悬吊一个饵料夹,鱼缸左侧悬挂一盏小灯泡,如图所示。

    ②将饥饿一天的金鱼移入鱼缸内,让它熟悉环境1小时。开灯1~2次,金鱼对光没有明显反应。

    ③随后再开灯,在灯光刺激5~10 s后,由滑轮吊下饵料夹投放饵料,吸引金鱼游过孔洞取食,每天上午和下午各强化训练2次。

    ④一段时间后,经过灯光和饵料的多次结合,即使只给灯光刺激,金鱼也会游过孔洞取食。

    请根据实验回答问题。

    (1)、根据李红的实验设计,你认为她提出的问题可能是?
    (2)、从神经调节的角度来看,由灯光刺激引起的金鱼游过孔洞取食属于;该类型的反射是在的基础上,经过一定的过程,在的参与下形成的,完成此反射活动的神经结构是
    (3)、通过实验可以看出,使金鱼建立“灯光—游过孔洞取食反射”的重要条件是
    (4)、从行为获得的途径来看,金鱼通过训练后即使只给灯光刺激,也会游过孔洞取食的行为属于 , 此类行为是在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获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