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届安徽省师大附中高三新课标模拟文综历史

试卷更新日期:2017-04-05 类型:高考模拟

一、单选题

  • 1. 据鲁《春秋》记载,从公元前722年到前479年,诸侯朝齐晋楚者达33次,而朝周王者仅3次。导致这种状况的重要因素是(    )

    A、礼乐制度的破坏 B、井田制度的瓦解 C、分封制度的崩溃 D、诸侯势力的崛起
  • 2. 《后汉书·任延》记载,南阳宛人任延任九真(郡治在今越南清化西北)太守,当地传统民俗以射猎为业,不知牛耕,任延令铸作铁制农具,教之垦辟,于是田畴岁岁开广,百姓充给,一时“风雨顺节,谷稼丰衍”。这表明(    )

    A、移民实边促进边疆地区的开发 B、精耕细作有利于提高粮食产量 C、地方官重视农业发展以图升迁 D、引进农耕改变了当地生产结构
  • 3. 蒙古统治者于1233年在燕京设国子学,让蒙古子弟学习汉语、汉文。忽必烈下令诸王子及近臣子弟从汉儒学习经典。元朝廷加封孔子为大成至圣文宣王,加封屈原为忠节清烈公,改封柳宗元为文惠昭灵公,谥市十甫为义贞。此事实反映了(    )

    A、蒙元统治者对儒家文化的推崇 B、蒙元时期儒学居于独尊地位 C、朱子学说被元朝政府奉为正统 D、周边少数民族融入中原文化
  • 4. 李贽主张“因材”“并育”,“各从所好,各骋所长”。李贽的这些言论(    )

    A、重视人的主观意志力量 B、主张发展人的个性 C、否定了“天理”的存在 D、抨击了道学的虚伪
  • 5. 英国曼彻斯特商会给政府呈文指出,对华贸易维持英国航船十万吨,中国为英国制造业提供一个销量庞大而又迅速扩张的市场,同时又为印度的出产提供销路,使得我们的印度人民藉以能够大量消费我们的制造品。对此的正确理解,应是(    )

    A、林则徐坚决禁烟损害了正常的中英贸易 B、英国对华贸易遇到很大障碍 C、英国商会组织敦促政府保护其商业利益 D、清朝拒绝给英国最惠国待遇
  • 6. 军权、财权、人事行政权等集中于君主为核心的中央是秦汉以来历史发展的基本趋势。晚清时期,地方督抚权力坐大,使这一基本态势发生重大改变发生在(    )

    A、鸦片战争时期 B、太平天国时期 C、甲午战争时期 D、清末新政时期
  • 7. 陈云向共产国际报告时说:“我们撤换了‘靠铅笔指挥的战略家’,推选毛泽东同志担任领导。……我们党真正成熟起来了,尤其是党的领导人成熟了。”这反映出当时(    )

    A、共产国际的指导是红军长征胜利的保障 B、“左”倾错误给红军造成重大损失 C、中共独立自主地解决了革命的实际问题 D、军事路线事关红军长征的生死存亡
  • 8. 1957年工农业总产值达到1241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1952年增长67.8%;其中,农业总产值537亿元,增长24.8%,所占比重由1952年的56.9%下降为43.3%;工业总产值704亿元,增长128.6%,所占比重由1952年的43.1%上升到56.7%。这种状况表明( )

    A、工业化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 B、工业生产与技术水平得到大幅度提高 C、农村土地改革解放了生产力 D、工业总产值低于农业的局面初步改变
  • 9. 根据规定,雅典公民个人虽然可以在公民大会上提出修改或废除以往的法律或提出新的议案,但若这种提议得不到通过的话,则将被起诉为不法行为,提议人要受到罚金处分,甚至有生命之虞。材料表明(    )

    A、雅典民主只是男性公民直接参与的民主 B、雅典城邦非常重视法律的稳定和权威 C、雅典保护个人提议和创制法律的积极性 D、雅典注重依法保证人人可以担任公职
  • 10. 西欧诸国君权集中的专制制度形成于15—1 6世纪。专制政府支持发现新航路,支持海上发展,用海军保护本国航运业及海外贸易,有时不惜为此发动战争。这表明(    )

    A、专制制度是新航路开辟的政治前提 B、专制制度与新兴资产阶级利益相悖 C、专制制度是西欧向海外扩张的后盾 D、专制制度向海外扩张得到教会支持
  • 11. 孟德斯鸠说暴政破坏了整个社会,也违反了人性,专门研究了防止或避免出现暴君政体的具体办法。其“具体办法”是(    )

    A、三权分立学说 B、理性至上学说 C、民主共和学说 D、自由平等学说
  • 12.

    观察1988年和1993年美国《纽约时报》公布的次数变化“自由世界”(资本主义国家)和“西方”(英、法、美等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两个词语使用的示意图。该变化反映了(    )

    A、美苏冷战局面的缓和 B、国际政治格局的变化 C、新闻媒体用语的更新 D、经济区域集团的发展

二、综合题

  • 1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这是一种中国病——其根本原因是“统治阶层的颓废”,在中国古老政治肌体上引起的综合并发症:政治的、经济的、军事的、文化的混沌、失衡、无措、衰朽——我称之为“政治植物人综合症”,病症如“眼”科:视野短浅,目光狭窄;“心”“脑’’科:思维陈旧,苟且偷安;“精神”科:没有核心价值观,萎靡不振,畏敌如虎;肢体部分如官僚病:自私自利,腐败无度;文人病:文弱无耻,空谈漫议;军人病:贪污浪费,惜死顾身。其他还有如富贵病贪图安逸享乐的生活;社会病——全民腐败堕落等。

    ——引自戴旭《锻造中华民族的精神品格》,《光明日报》2014—11—10

    材料二:日本关东军密谋“九一八”事变。对此早有觉察的张学良却电令其部下“此时与日本开战,我方必败,败则日本将要求割地赔款,东北万劫不复,宜力避冲突,以公理相周旋。”蒋介石对当时中国人精神状态的评价是:“浑浑噩噩,毫无生气。在行动中表现为好歹不识、是非不辨、公私不分。由此,我们的官员虚假伪善,贪婪腐败;我们的人民斗志涣散,对国家利益漠不关心;我们的青年颓废堕落,不负责任……使我们在天灾和外敌入侵面前束手无策,无能为力。”

    ——引自戴旭《锻造中华民族的精神品格》,《光明日报》2014—11—10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甲午战争时期“统治阶层的颓废”的主要表现;说明该表现对战争结果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指出蒋介石对当时中国人精神状态的看法;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述张学良、蒋介石“九一八”事变时期的对日政策。

  • 14.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研究证明,一个国家的改革和发展模式必须依据本国的国情自主地探索和选择,任何照搬照抄别国经验和书本上的教条的做法都是注定要失败的。强调发展的包容性、兼容性,把市场经济的调节作用与政府的宏观调控结合起来,有效地处理好公平与效率之间的关系、经济高速增长与社会全面发展之间的关系。

    ——据陈勇勤《中国经济史》

    结合材料与所学现代史的相关知识,围绕“发展模式与自主选择”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 15. 【中外历史上的重大改革回眸】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为了适应大工业时代政府工作专业化及提高政府工作效率的需要,英国先后在1855年和1870年颁布了两道枢密院命令,美国于1883年颁布了文官制度条例,即“彭德尔顿法”,分别对文官制度进行了改革。两国文官制度改革的基本内容是一致的,即:第一,对文官的录用实行公开竞争考试办法,择优录取;第二,定期考核,按能力和政绩大小予以升降奖惩;第三,文官常任,不与执政党共进退。这些改革,把竞争的机制引进文官制度中去,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政府中的腐败现象,改进了文官的素质,激发了公职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提高了政府的工作效能,促进了文官的专业化及政府管理上的科学化。英、美文官制度的健全化,使得政治上层建筑适应了工业化社会的需要,对于资本主义社会的正常运行,起了保证的作用。

    ——摘选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近代史上》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美文官制度改革的背景和内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英美文官制度改革的作用。

  • 16.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1962年古巴导弹危机结束后,美苏两国都意识到,突发事件可能会引起两个核大国之间灾难性的战争。美苏之间商谈开始建立危机处理机制,其中1963年签订的《禁止在大气层、外层空间和水下进行核武器试验条约》是赫鲁晓夫时期美苏在核裁军领域达成的最重要的条约,又称《部分禁止核试验条约》。该条约内容简单,仅由5条正文组成,核心内容是禁止除地下核试验外任何地方的核试验,即缔约国保证在其管辖或控制下的大气层范围、外层空间、水下3个环境内,禁止、防止和不进行任何核武器试验爆炸或其他任何核爆炸。条约缺少核查条款,对违反条约也未规定任何国际责任。中国政府于1963年7月31日发表《中国政府主张全面、彻底、干净、坚决地禁止核销毁核武器,倡议召开世界各国政府首脑会议的声明》指出:美英苏三国在莫斯科签订的《部分禁止核试验条约》,是一个愚弄世界人民的大骗局。1964年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时任法国总统戴高乐也抵制美苏英签订的《部分禁止核试验条约》,1966年,法国退出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据陈刚《部分禁止核试验条约》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部分禁止核试验条约》签署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法两国抵制《部分禁止核试验条约》的原因。

  • 17.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清末著名外交家和诗人黄遵宪(1848—1905)在其著作《日本国志》中描述说:“日本迫于外患……百务并修,气象一新,慕效西法,罔遗余力……富强之机转移颇捷……当有可与西国争衡之势。”1887年《日本国志》成稿后,黄遵宪向李鸿章、张之洞和总理各国事物衙门各送一部,但未引起重视,书稿直至甲午战争之后方才刊行。有人感慨:其书若早流传,可省赔款二万万两白银。康、梁诸人从该书受到启发,光绪帝也曾索要该书。黄遵宪评价戊戌变法说:“几百年积下的毛病,尤其要慢慢来治。这次的失败就是新派人‘求快’两个字的失败。……如有一般有学问、有办法、有经验、有涵养的老辈出来主持,一定可得相反效果的。”

    (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黄遵宪的《日本国志》在甲午战争后受重视的原因。

    (2)、材料中黄遵宪是怎样认识戊戌变法失败原因的?请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