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届安徽省“皖南八校”高三第二次联考文综历史
试卷更新日期:2017-04-05 类型:高考模拟
一、单选题
-
1. 钱穆曾评价:“行省制度,在平时足以障碍地方政事之推进,而增加地方与中央之隔阂;而待一旦中央政权削弱,各行省转易成为反抗中央,分区割据之凭藉。”他强调这种制度( )A、使地方权力不再受中央的节制 B、有利于维护地方治安稳定 C、是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结合 D、易于形成地方割据的局面2. 南宋临安城市场内的各种商品大多有相对集中的区域,同类商品集中之处称为行、团、市,如和宁门外的花市,交易就十分热闹,有诗云:“君不见内前四时有花卖,和宁门外花如海。”这主要反映了南宋( )A、市场专业性强 B、市场规模较大 C、商品种类齐全 D、自然经济瓦解3. 嘉峪关墓葬壁画最新研究成果表明,魏晋时期,西域人与中亚、波斯的交流并未中断。但是,长期以来人们却认为在汉末直到魏晋,由于西域再一次远离中央王朝的控制,丝路断了。关于这一现象的解释最合理的是( )A、壁画的史料价值高 B、对丝路缺乏全面了解 C、由于狭隘的民族观 D、史学家缺少科学手段4. 唐朝诗人孟郊在七言律诗《登科后》写道:“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此时孟郊已年届46岁。材料从侧面反映了科举制( )A、有利于选拔人才 B、引领了人们的价值观 C、加强了中央集权 D、冲击了士族门阀制度5. 林则徐在鸦片战争初期提出“弃大洋,守内河。以守为战,以逸待劳,诱敌登岸,聚而歼之”的总体策略。由此判断其( )A、在战略准备上重视主动进攻 B、受到传统国防思想的影响 C、在战略方向上海防塞防并重 D、对西方社会认识十分深入6. 有专家指出,胡适在新文化运动中对于祖宗的文化遗产,无破坏之罪而有发扬之功。他引导了一批年青学者研究祖国的文化遗产,顾颉刚等史学巨擘就是在他直接影响下破土而出的。材料说明新文化运动( )A、造成了文化断层 B、推动思想的启蒙 C、促进了史学产生 D、承续了传统文化7.
下图反映出当时的战略意图是( )
A、促进工农武装割据局面的形成 B、推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C、迫使南京国民政府停战投降 D、实现解放战争主战场的转移8. 20世纪70年代,中美关系开始向正常化的方向发展。苏联领导人认为,中国真的是想要进攻自己,所以苏联停止了一切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计划,一切的财政都为了巩固国防。材料表明中美关系的改善( )A、是不同意识形态相互对立的结果 B、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C、是引起冷战格局瓦解的原因之一 D、有助于苏联的经济发展9. 《十二铜表法》明文规定:父亲有权监禁和鞭打儿子,把儿子当作囚犯,甚至有权处死儿子。而到查士丁尼时代,法典强调:父权应该是仁慈而不是残暴。罗马法的这种变化说明( )A、罗马扩张中伴随残酷战争 B、古罗马父权制崇尚暴力 C、基督教发展丰富了罗马法 D、古罗马追求公正的原则10.下图为苏联的两个五年计划国民经济增长率柱状图。图中变化有利于( )
A、集体农庄从无到有 B、国民经济趋于协调 C、发挥市场的作用 D、小农经济的发展11. 1875年初,因为宪法条文中写有“共和国”字样就数次被否决。议员瓦隆巧妙地提出了一项宪法修正案:“为了选举共和国总统,由参议院与众议员组成一个国民议会,选举以绝对多数进行,总统任期7年,可以连选连任。”结果,瓦隆修正案以353:352票获得通过。此事件主要反映了( )A、总统是国家元首和权力中心 B、宪法的内容具有很大伸缩性 C、法国对制定宪法重视不够 D、法国是总统制共和制国家12. 1946年美国的经常项目顺差为77.79亿美元,1947年上半年顺差则达59.22亿美元,而造成美国贸易顺差主要来源于对欧洲国家的贸易。这种现象( )A、导致了马歇尔计划的出台 B、有利于美国扩大欧洲市场 C、使欧洲清偿能力日渐增强 D、有利于缓和欧洲社会矛盾二、综合题
-
1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市镇大部分集中在苏、松、杭、嘉、湖地区。其次,沿江、沿运河城市发展轴线的进一步发展。长江、大运河是中国明清时期东西、南北两大通道。基于这一时期沿海各大、中港口开放关闭不一,因而河港城市获得了进一步的发展。并且,在西南地区,明、清两代随着政区不断推进,在云、贵、川、湖、广等少数民族地区推行了“改土归流”政策,平定了土司叛乱后又广建府、县治所;在西北地区,也出现了很多商业城市,如伊犁、哈密和西宁;在东北地区,沈阳一举成为东北地区最大的政治、军事、经济和文化中心。
——摘编自顾朝林《中国城镇体系》
材料二:鸦片战争前,中国古代城市完全处于封建皇权控制之下,1908年,清政府制定并颁布《城镇地方自治章程》,规定设置相应的城市管理机构。与此同时,近代工矿企业、商业的发展,推动了唐山、无锡等城市的兴起。上海、天津、汉口等被辟为通商口岸,出现了畸形繁荣的商业区,发展迅速;而中世纪以来许多著名的工商业城市,如佛山、松江、朱仙镇日趋衰落。
——摘编自何一民《中国城市史纲》
(1)、根据材料一,概括明清时期城镇发展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形成其特点的原因。(2)、根据材料二,归纳近代中国城市发展的新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简要评价。14.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在1500年,欧亚大陆东西两边几乎不存在真正深刻的差异。但是,在之后500年的大多数时间中,西方之所以能统治全球,以当今计算机化语言来讲,是因为有6种杀手级应用程序在运转。它们是:1.竞争;2.科学;3.财产权;4.医学;5.消费社会;6.工作态度。
——摘编自[英]尼尔·弗格森《文明》
结合材料与所学世界史的相关知识,围绕“西方的崛起”自拟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说明:所拟论题可以是某个崛起因素的探讨,也可以写明与某国崛起有关的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15.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材料:秦献公(公元前424—362年)在位期间致力于社会改革。秦献公元年(前384年),下令废除实行了300多年的人殉制度。重用墨家,加强军事和城防。秦献公二年,迁都栎阳,撤离贵族聚集地;推行初租禾制,按照实际土地面积征收实物税。秦献公六年实行“一国两制”,秦东部新区推行县制;实行军爵制,奖励军功;建立户籍制度,创设连坐法,以防谍杜奸。
《史记》载:“至献公之后常雄诸侯。”秦献公因勤王,解除韩、魏两国的威胁,打过黄河,威震东方,还受到周显王的赞赏,赐予“伯”(通“霸”)的称号。
——摘编自李仕权《改革的教训:打捞历代沉没的改革》(2015年版)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秦献公改革的历史意义。(2)、结合商鞅变法的内容,指出其与秦献公改革的不同之处。16.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材料:中国出兵抗美援朝,与台湾问题息息相关。1950年夏,美国在朝鲜、台湾、越南三个战略方向对中国形成威胁。与此同时,解放军在金门战役中严重受挫,看来想在当时技术装备落后的情况下解放海峡宽阔的台湾困难重重。
1950年6月25日,朝鲜内战爆发后几小时,美国总统杜鲁门公开宣布武装入侵朝鲜,并以“台湾海峡中立化”“台湾地位未定”为由,命令其海军第7舰队侵入台湾海峡,抵达基隆港,受到热烈欢迎。
在美国出兵台湾3天后,中央便决定将攻台日期无限期推迟,并促使毛泽东等领导人下决心出兵朝鲜。
从7月上旬起,中共中央开始抽调战略预备队组建了东北边防军。当时苏联出于中苏同盟条约的规定,同意以空军保护我国内地,并在国际上牵制美国。10月,应金日成之邀中国志愿军出兵朝鲜,一场国际性局部战争由此打响。
——摘编自徐焰《抗美援朝与台湾问题》(《领导文萃》2016.6)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抗美援朝的有利条件。(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出兵台湾的目的和当时造成台湾问题未能解决的不利因素。17.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材料:严复(1854—1921年),福建福州人。清末著名启蒙思想家、翻译家和教育家。因译介《天演论》闻名于世,被康有为称之为“中国西学第一人”。
1898年,严复译介的《天演论》印行后,原名“嗣糜”的胡适,受“优胜劣败、适者生存”之言感召而改名,并以“适之”为字。次年,梁启超在《论近世国民竞争之大势及中国前途》一文中指出:国际上的竞争“有国家之竞争,有国民之竞争”,并高度认同近代欧洲理论家“竞争者进化之母也,战争者文明之媒也”的说法。
1919年7月,《少年中国》杂志第一卷刊载的魏嗣銮《人类进化的各面观》指出:正是达尔文“弱肉强食,生存竞争”的观念普遍盛行,因此导致了国与国之间的利益冲突,最终导致一战的发生。
同年,孙中山发表《建国方略之一:心理建设》,指出世界的进化可划分为“物质进化”、“物种进化”和“人类进化”三个时期,并进一步认为“物种进化”必以“竞争”为法则,“人类竞化”则依靠互助为动力。意在强调人类进化得之于互助,而不在竞争。
——摘编自朱东华《严复译介<天演论>的旨趣及其产生的影响与论争》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两个不同时期人们对严复有关进化言论的认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一战后人们对严复进化言论态度发生变化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