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六课夏商西周的社会与国家同步练习题

试卷更新日期:2015-09-23 类型:同步测试

一、单项选择题

  • 1. 西周时的众多诸侯是通过(   )产生的。
    A、世袭制 B、禅让制 C、分封制 D、宗法制
  • 2. 西周实行分封制的主要目的是(   )
    A、保证国家的兵源 B、巩固原来商朝统治的地区 C、巩固奴隶主政权 D、分割诸侯的兵力
  • 3. 夏、商、西周区分尊卑等级是按(   )
    A、血缘亲疏关系 B、地域关系 C、权利大小关系 D、能力大小关系
  • 4. 夏商西周国家统治人民的两种主要手段是(   )

    ①暴力镇压②实行分封制③礼仪教化④实行宗法制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 5. 分封制开始实施是在(   )
    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东周
  • 6. 下列各项中不属于西周时期诸侯对周王的义务的是(   )

    ①交纳贡赋②交纳租赋③派兵作战④服从命令⑤治理诸侯国⑥朝觐与服役⑦保卫周王

    A、①②③④⑤⑥ B、②④⑤⑥⑦① C、①③④⑤⑥⑦ D、①②④⑤⑥⑦
  • 7. 西周分封制的分封对象不包括(   )
    A、亲戚 B、功臣 C、前代贵族后裔 D、少数民族部落首领
  • 8. 下列属于西周时期统治阶级的是(   )
    A、 B、 C、 D、庶人
  • 9. 被驱使进行大规模的集体劳动,一般拥有生产工具和家庭副业,是农业和手工业生产部门的主要劳动者,符合以上条件的是(   )
    A、诸侯 B、 C、平民 D、奴隶
  • 10. 下列对奴隶的情况描述正确的是(   )
    A、奴隶主要来源于战俘和触犯刑法的罪犯 B、他们毫无人身自由,但生命要得到保障 C、贵族强迫他们去做苦役,等他们有了钱就可以给自己赎身,摆脱可怕的生活 D、奴隶的身份不会世袭
  • 11. “天子杀殉,众者数百,寡者数十;将军、大夫杀殉,众者数十,寡者数人。”所反映的社会现象是(   )
    A、人祭 B、人殉 C、牛祭 D、牛殉
  • 12. 有特权在触犯刑法后交纳一定数量的赎金就可以免刑的人是(   )
    A、农夫 B、工匠 C、奴隶 D、卿大夫
  • 13. 夏商西周国家统治人民的手段有(   )

    ①分封制    ②军队    ③刑法    ④礼仪教化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 14. 统治阶级通过哪一种礼仪活动教育感化民众,维护等级制度和稳定社会秩序(   )
    A、祭祀天地 B、祭祀祖先 C、祭祀社稷 D、祭祀神灵
  • 15. 以下关于夏商西周国家,为了对外征战和对内镇压反抗所采取的措施包括(   )

    ①军队②刑法③兴办教育④礼仪教化

    A、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 16. 关于西周的分封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周王分封给诸侯的土地归诸侯所有 B、西周实行宗法分封制,将血缘关系融入国家统治 C、诸侯因为政绩突出而得到周天子的分封 D、诸侯与周天子相互对峙

二、非选择题

  • 17. 分封制的主要内容是周王把某地的授予某个诸侯,称为“”,由诸侯管理当地的事务。

  • 18. 西周实行依据关系亲疏来确定权位和财产继承权的制,并以此为原则进行分封。

  • 19. 夏商西周社会以亲疏关系区分尊卑等级。西周时,周王以下的是享有各种特权的贵族。

  • 20. 西周时期的阶层隶属于贵族,他们一般拥有生产工具和家庭副业,是农业和手工业生产部门的主要劳动者。

  • 21. 国王和贵族拥有很多。他们主要来源于和触犯的罪徒,他们毫无人身自由。

  • 22. 为了对外和对内 , 夏商西周国家都建立了强大的军队,制定了严酷的刑法。

  • 23. 配合暴力镇压,是统治人民的另一种手段,起着调节、稳定的作用。

  • 24. 阅读下列材料:

    封建亲戚,以藩屏周。——《左传》

    原文大意:将同姓子弟亲戚分封为地方诸侯,作为保护周王室的屏障。

    周文王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史记》

    原文大意:周朝分封了许多同姓子弟为诸侯,但是后代疏远了,诸侯之间象仇敌一样彼此进攻,就连周天子都不能禁止。

    请回答:

    (1)、你认为分封制能不能保证周天子对广大疆域实行长久牢固的统治?
    (2)、你认为我们国家今天的政治制度与西周分封制有什么不同?
  • 25.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在河南安阳发掘出十一个商朝王陵,王陵里埋着很多陪葬的人,武官村里陪葬的人有300人,还有大量牲畜。

    材料二:在安阳,发现了191座祭祀坑,人骨一千多具,其中绝大多数是15岁到35岁的青壮年男女。他们死得很惨,有的被肢解,有的被腰斩……

    (1)、材料一和材料二分别反映商朝的什么事实?
    (2)、这两则材料反映了当时奴隶怎样的生活处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