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扬州市宝应县2018—2019学年上学期高一年级历史期末模拟测试卷
试卷更新日期:2018-12-10 类型:期末考试
一、单选题
-
1. 在周代,周王把一定的土地和人口分别授予诸侯,诸侯按期向周王贡献财物,并随从作战。这一制度是( )A、世袭制 B、宗法制 C、郡县制 D、分封制2. “秦以前,民皆以金玉为印,龙虎钮,唯其所好。秦以来,天子独以印称玺,又独以玉,群臣莫敢用。”该材料主要体现了( )
A、皇位世袭 B、皇权为民 C、皇帝独尊 D、君权神授3. 标志着我国精耕细作传统农业在唐代发展到一个新水平的是( )A、 B、 C、 D、4. 《东京梦华录》中描述当年的开封城,天下“太平日久,人物繁阜”,举目望去,开封城里,到处是“青楼画阁,綉户珠簾”,管弦之音与歌唱之声交响于酒店茶楼。四面八方的使者前来朝贡,世界各国商人互通有无。这主要反映了宋朝( )
A、对外交往的空前兴盛 B、商业环境的相对宽松 C、城市职能的发展完善 D、坊市制下的商业发展5. “工匠各有专能,匠有常主,计日受值。有他故,则唤无主之匠代之,曰唤代。无主者黎明立桥以待。”这段材料反映了明代丝织业中( )
A、官营手工业规模不断扩大出 B、机户与工匠关系紧密 C、私营手工业规模不断扩大 D、产生了雇佣劳动关系6. 近代某不平等条约中规定:“佛(法)兰西人在五口地方,如有不协争执事件,均归佛兰西官办理。遇有佛兰西人与外国人有争执情事,中国官不必过问。”法国据此攫取的特权是( )A、领事裁判权 B、开放通商口岸 C、片面最惠国待遇 D、居住及租地权7. “宰相有权能割地,孤臣无力可回天,扁舟去作鸱夷子,回首河山意黯然”。这是近代爱国诗人邱逢甲的一首诗,它充分表达了作者( )
A、对鸦片战争失败的痛心 B、对俄罗斯侵占中国领土的不满 C、对清政府割台的强烈不满 D、对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歌颂8. 一位教师教授中国近代史时要求学生为如图的漫画写一句主题词。下列分别为四位同学的说法,你认为错误的是( )A、甲:洋人的朝廷 B、乙:傀儡政府 C、丙: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D、丁:相互提携共同发展9. 五四运动是一场声势浩大且有成效的反帝反封建运动,能反映出这一性质的口号是( )
A、“提倡民主,反对专制” B、“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C、“外争国权,内惩国贼” D、“停止内战,一致抗日”10. 美国《时代》1938年1月3日载:“……每位关心要闻的读者都知道,在1937年,日本的战争机器……被卡住了13个星期之久,它的时间表第一次被中国的战争机器粉碎了。”这段话描述的历史事件是( )
A、淞沪会战 B、太原会战 C、徐州会战 D、武汉会战11. 在二战后非殖民化的浪潮中,亚非拉地区出现了一批新兴的民族国家。中国共产党认为这是对新中国“有利的局势”。基于此判断,新中国( )
A、提出“另起炉灶”方针 B、放弃“一边倒”政策 C、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D、坚持“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方针12. 1954年,第一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该法体现的原则包括( )①人民民主
②社会主义
③一个中国
④依法治国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3. 中美关系是当今世界最重要的国际关系之一,20世纪70年代,中美两国结束了二十多年的对抗,开始走向正常化的标志是( )A、美国乒乓球代表团来华访问 B、基辛格秘密访华 C、尼克松访华 D、1979年中美两国正式建交14. 1988年2月,台湾当局准许国民党员、干部赴大陆探亲、旅游:7月确定在维持官方不谈判、不接触、不妥协政策的前提下,“民间、间接、单向、渐进”开放两岸关系;11月又宣布有条件地开放大陆同胞赴台探病、奔丧。以下理解正确的是( )
A、大陆和台湾实现了真正停战 B、两岸关系实现历史性突破 C、“一国两制”得到两岸认同 D、两岸隔绝状态已经被打破15.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一系列关于民事法律、刑法、刑事诉讼、民事诉讼、行政诉论以及一批经济方面的、保障公民权利的、涉外方面的、行政管理方面的重要法律进行立法和修订。这说明我国( )
A、法律体系日益完善 B、实现了依法治国 C、完成了拨乱反正 D、实现了有法可依16. 下面是英国议会改革进程表。据此表格可以认定的历史事实是( )时间
结果
1832年
工业资产阶级获得了更多的参政权和选举权
1867年
城市小资产阶级和城市工人获得了选举权
1884年
农业工人获得了选举权,基本上实现了男性户主的选举权。
1918年
一部分妇女首次获得普选权。
1928年
21岁以上女子获得选举权
A、英国基本实现了公民的普选权 B、英国民主政治得到不断发展完善 C、英国的“宪政民主”具有虚伪性 D、近代以来英国不再出现暴力冲突17. 法国政治思想家托克维尔在《论美国的民主》一书中说道:“美国的联邦宪法,好像能工巧匠创造的一件只能使发明人成名发财,而落到他人之手就变成一无用处的美丽艺术品。”这句话着重强调美国联邦宪法( )A、创造了新的宪法体制 B、不具有普适性 C、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D、具有借鉴意义18. 马克思在给多梅拉·纽文胡斯的一封信中(1881年2月22日),重申公社不过是“在特殊条件下的一个城市的起义,而且公社中的大多数人根本不是社会主义者,也不可能是社会主义者。”在此,马克思主要是指( )
A、普法战争导致巴黎公社革命 B、无产阶级革命胜利的历史条件不成熟 C、巴黎公社革命丰富了科学社会主义学说 D、公社精神是永恒的财富19.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写道:在那动乱的1917年的4月,吓得昏头昏脑的小市民,早上起来,揉着惺忪的睡眼,推开窗户,提心吊胆地询问比他起得早的邻居:“今天城里是哪一派掌权?”正确回答是( )A、罗曼诺夫王朝 B、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C、工兵代表苏维埃 D、工兵农代表苏维埃20. 英国议会于2017年4月19日表决通过有关提前举行大选的议案,为后续脱欧谈判奠定了基础。关于英国“脱欧”的影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英国随即退出欧元区 B、多极化格局指日可待 C、欧盟的发展面临巨大挑战 D、新一轮冷战来临二、材料分析题
-
21. 明清时期的中国逐步落后于世界潮流,但仍是中国政治发展的重要阶段。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古代中国,皇权居于权利的最高峰,然而实际上的行政权力掌握在官僚政治系统手中,官僚政治系统的核心是宰相,负责处理全国的一切政务。近在咫尺的元代权臣乱政,无疑使朱元璋坚定了解决君相之争的决心。朱元璋是一个权力欲极强的人,而且对大臣十分猜忌,他绝不允许人们染指皇权。胡惟庸的权力增长,把亲密盟友提到了高级职位上,驱逐他认为不大会支持他的人。朱元璋杀胡惟庸,并对我国政治制度进行了重大改组。将在我国实行了至少一千五百年的宰相制度正式废除。作为数代沿用不移的一种重要政治制度,宰相制度自有其存在的合理性,朱元璋不可能从根本上废除宰相制度。
——摘编自牟珊珊《浅谈明朝宰相制度的废除》
材料二:从明代内阁制度发展与演变过程来看,内阁是有议政权的,……内阁通过票拟、驳正,既可以为君主出谋划策,处理全国政务,解除君主政务负担;又与拥有执行权的六部相互配合、制衡,提高统治质量与效率。……自永乐直至明亡,明代阁臣尽管比历代秘书咨询官员的权力有所扩大,但基本上还不是宰相,……万历《明会典》所开列“文职衙门”名目,竞未专列内阁这一机构。仅在《翰林院》一卷中予以附带介绍。
——摘自杜志明《明代内阁制度的宰相化及其终结》
材料三:到洪、宣之世,内阁大学士身兼部职,阁权渐崇。由于宫廷的禁例和大臣理事的规矩,皇帝无法随时召唤近在咫尺的内阁大臣,皇帝和阁员之间难以随时配合。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在明代是由宦官实现的。清朝吸取明朝的教训,严禁宦官擅权。于是,雍正帝选调内阁大学士等官“日值禁廷,以待召见”,形成了军机处制度。
——摘编自吴宗国《中国古代官僚政治制度研究》
(1)、根据材料一,指出朱元璋废除宰相制度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如何理解“朱元璋不可能从根本上废除宰相制度”?(2)、据材料二,概括明代内阁制度的特点和作用。(3)、据材料三指出清朝内阁制度的发展结果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清中央官制的变化发展可以看出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怎样的发展趋势?这一发展趋势的实质是什么?22. 中国近代农民阶级、资产阶级、无产阶级都积极领导和参与民主革命,提出了自己的主张并加以实践。阅读以下材料。材料一:凡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妇,算其家人口多寡,人多则分多,人寡则分寡,杂以九等。如一家六人,分三人好田,分三人丑田,好丑各一半。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此处不足,则迁彼处,彼处不足,则迁此处。
——太平天国《天朝田亩制度》
材料二:对于满洲,不以复仇为事,而务与之平等共处于中国之内,此为以民族主义对国内之诸民族也。对于世界诸民族,务保持吾民族之独立地位,……以期与诸民族并驱于世界,以驯致于大同,此为以民族主义对世界之诸民族也。
——孙中山《中国革命史》
材料三:风云突变,军阀重开战。洒向人间都是怨,一枕黄梁再现。红旗越过汀江,直下龙岩上杭。收拾金瓯一片,分田分地真忙。
——毛泽东《清平乐·蒋桂战争》(1929年)
(1)、据材料一,概括太平天国分配土地的办法。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该办法体现的核心思想是什么?(2)、据材料二,归纳孙中山在民族方面的革命主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辛亥革命的最大功绩是什么?(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分田分地”是哪一重大行动?毛泽东在这一时期探索出的革命道路是什么?综合上述材料,概括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主要任务。23.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至今,世界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美国和苏联之间的对峙是为了争夺霸权,每一方都认为对方威胁到己方。西方盟国以条约组织包围了苏联阵营;苏联则迂回到西方的背后,培养革命的盟友。……
——【美】菲利普·费尔《世界:一部历史》
材料二:亨利·基辛格曾注意到:“21世纪的国际体系……将至少包括六个主要的强大力量——美国、欧洲、中国、日本、俄国,也许还有印度——以及大量中等国家和小国。”基辛格提到的六个主要强大力量属于五个十分不同的文明,此外,还存在着一些重要的伊斯兰国家,它们的战略位置、庞大的人口和(或)石油资源,使得它们在世界事务中具有影响力。
——【美】萨缪尔·亨廷顿《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
材料三:冷战时期的批评家曾经指责一些军事联盟如北约组织和华约组织推动了高昂的军备竞赛,并使地区冲突一直有转变成超级大国之间核对抗的危险。冷战结束后,赞扬这些军事联盟具有控制冲突升级的能力却成为时尚。
——【美】杰里·本特利等《新全球史》
苏联曾经是有用的敌人。美国相信,不仅要和苏联的军事力量竞赛,还要和苏联的成就竞赛……没有苏联的空间计划,美国人就不可能登上月球……
——《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1991年9月9日)
(1)、材料中的“对峙”指什么?概括学者认为推动这种“对峙”不断加剧的因素。(2)、材料二反映的实质问题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一到材料二变化的原因。(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学术界是怎样评价美苏“冷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