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年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试卷(一)(浙江专版)
试卷更新日期:2018-12-05 类型:期末考试
一、积累运用。
-
1. 阅读下面一段话,根据汉语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无法倒流的时光,带不走的是岁月的xuàn丽,回不去的是年华的沧桑,留不住的是时间的流淌。年少的时候,总会在满是荆棘的悬崖qiào壁历经艰苦,可当青春都被挥霍一空的时候,才mò然发觉,那些值得珍惜的时光都已消逝,不免juàn恋过往。
2. 下列各句中划线的成语使用有错误的一项是( )A、改革浪潮一波又一波,如火如荼 , 势不可当。 B、我们说话、办事,都要实实在在,不要故弄玄虚。 C、两岸的高楼大厦鳞次栉比 , 构成了一幅美妙的图画。 D、马上就要考试了,同学们都急得满头大汗,可小明还闲情逸致地看书。3. 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新闻的特点是真实性、时效性、简明性。 B、诺贝尔,瑞典化学家、工程师。 C、白居易,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太原人,宋代诗人。 D、新闻特写是以形象化的描写作为主要表现手段,截取新闻事件中最具有价值、最生动感人、最富有特征的片段和部分予以放大,从而鲜明再现典型人物、事件、场景的一种新闻类体裁。4. 古诗文名句默写。
(1)、此物何足贵,。(《古诗十九首·庭中有奇树》)(2)、 , 狐兔翔我宇。(曹植《梁甫行》)(3)、 , , 盖竹柏影也。(苏轼《记承天寺夜游》)(4)、曹操在《龟虽寿》中表达自己老当益壮、自强不息的诗句是: , ; , 。(5)、刘桢在《赠从弟(其二)》中描述环境的严酷和青松岁寒不凋的特性的诗句是: , 。5. 解释下列各句中划线的词。①父命之
②与民由之
③威武不能屈
④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⑤人恒过,然后能改
⑥衡于虑,而后作
⑦入则无法家拂士
二、现代文阅读
-
6. 阅读选段,回答问题。
到南京时,有朋友约去游逛,勾留了一日;第二日上午便须渡江到浦口,下午上车北去。父亲因为事忙,本已说定不送我,叫旅馆里一个熟识的茶房陪我同去。他再三嘱咐茶房,甚是仔细。但他终于不放心,怕茶房不妥帖;颇踌躇了一会。其实我那年已二十岁,北京已来往过两三次,是没有什么要紧的了。他踌躇了一会,终于决定还是自己送我去。我再三劝他不必去;他只说:“不要紧,他们去不好!”
我们过了江,进了车站。我买票,他忙着照看行李。行李太多了,得向脚夫行些小费才可过去。他便又忙着和他们讲价钱。我那时真是聪明过分,总觉他说话不大漂亮,非自己插嘴不可,但他终于讲定了价钱;就送我上车。他给我拣定了靠车门的一张椅子;我将他给我的紫毛大衣铺好坐位。他嘱我路上小心,夜里要警醒些,不要受凉。又嘱托茶房好好照应我。我心里暗笑他的迂;他们又认得钱,托他们只是白托!而且我这样大年纪的人,难道还不能料理自己么?唉,我现在想想,那时真是太聪明了!
(1)、概括这两段文字的主要内容。(2)、父亲为什么要坚持亲自送我上车?(3)、南京的景点很多,像夫子庙、玄武湖等,作者为什么不写在南京的见闻?(4)、文中两个“踌躇”说明了 , 两次用“终于”,有什么作用 ?(5)、第二段中两个“聪明”各有什么含义?表明作者怎样的心情?用了什么修辞手法?(6)、如果类似的事发生在你身上,你是否也会像作者一样呢?(7)、联系上下文体会父亲说的“不要紧,他们去不好。”这句话。(8)、文中的“我”当年已二十岁了,且“北京已来往过两三次”但父亲还是亲自送“我”,你对父亲的这种行为是否赞成?为什么?7. 阅读下文,完成以下各题。妈妈的额头
蒋平
①童年的印象里,母亲的额头是最亲切的。那时的我体质弱,常常生病发烧。每次见到我一脸绯红的样子,母亲就觉得不对劲,然后她的额头就会贴在我的额头上,只那么轻轻一贴,母亲就能准确判断出我的健康状况。
②母亲的额头,很多时间都被汗水占据着,劳动着的母亲是美丽的。那时候,年轻的母亲,以光洁而温馨的额头为纸,为这个家,书写着人生的喜怒哀乐。跟我们在一起,有说有笑的日子,母亲是开心的,幸福的,这些开心和幸福,在她的额头上表现得阳光灿烂。当我们遇到挫折和磨难,那额头上则会写满忧虑和郁闷。我一度怀疑,多年以后,母亲额头上那一条条清晰的纹路,该是多年担忧留下的记忆档案。
③母亲用额头为我诊断了无数次病痛,而她自己生病的时候,总是悄悄瞒着。好些回,我看见母亲浑身无力地躺在床上,父亲用湿毛巾捂着她的额头,才知道母亲已被病魔折腾多时。每一次,母亲从疲惫中爬起来,第一件事就是揉拍前额,好让自己保持一份清醒,第一时间理清生活的繁琐,解开心头的愁结,为家的未来精打细算。韶华流转中,母亲老了,无论记忆力还是动作气力,已经大不如前,唯一不改的,依然是拍额头的习惯性动作,那手掌在额头上发出的声音,于我而言,更多成了一种带着淡淡咏叹的生活乐章。
④母亲是爱美的,也许从她懂事时起,就用那些粉膏,每天在额头上涂抹。然而岁月匆匆,雨霜重重,谁也无法挽留青春饱满的脚步。一道道皱纹,在一个个不经意的夜晚,悄悄爬上了母亲的额头。如果说母亲是一棵树,那额头上的纹路,就像一圈圈年轮,圈满了昨日的记忆。而我更感觉那纹路如林,是一种写在额头上的不变情怀,仿佛漫山遍野的秀木,永远葱绿绵长。
⑤母亲七十大寿那天,女儿忽然说头晕,母亲的额头,又习惯性地跟她贴在一起。那是怎样的两张额头啊,一张沧桑遍布,饱经风霜;一张青春饱满,一如母亲当年。母亲仔细端详着孙女,不由感慨万千:奶奶老了,瞧这额头上的皱纹,多深!我伸过手,轻抚母亲的额头:妈,谁说您老呀。瞧您的额头,还是当年那样温暖。在我心里,您有一张永远年轻的脸。
⑥是啊,母亲的额头是不老的,那里面,写满了永恒的母爱。
(摘自《天津工人报》)
(1)、文中写了有关“妈妈的额头”的几个生活片段,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2)、结合语境,解释第②段画线句子中划线词语的意思,并说明其表达作用。这些开心和幸福,在她的额头上表现得阳光灿烂。
(3)、结合文章内容,赏析第④段画线的句子。如果说母亲是一棵树,那额头上的纹路,就像一圈圈年轮,圈满了昨日的记忆。而我更感觉那纹路如林,是一种写在额头上的不变情怀,仿佛漫山遍野的秀木,永远葱绿绵长。
(4)、你认为文中的妈妈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生活中我们都拥有亲人们的关爱,请你把感受最深的和大家分享。三、古诗文阅读
-
8.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吕元膺①为东都留守,常与处士②对棋。棋次,有文簿堆拥,元膺方秉笔阅览。棋侣谓吕必不顾局矣,因私易一子以自胜,吕辄已窥之,而棋侣不悟。翼日,吕请棋处士他适,内外人莫测,棋者亦不安,乃以束帛赆③之。如是十年许,吕寝疾将亟,儿侄列前,吕曰:“游处交友,尔宜精择。吾为东都留守,有一棋者云云,吾以他事俾④去。易一着棋子,亦未足介意,但心迹可畏。亟言之,即虑其忧慑;终不言,又恐汝辈灭裂⑤于知闻。”言毕,惆然长逝。
(选自《芝田录》)
【注释】①吕元膺(yīng),唐德宗、宪宗时期的一位名臣。②处士:泛指没有做过官的读书人。③赆(jìn)送的路费或财务。④俾(bǐ):使;⑤灭裂:疏忽。
(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意思。①元膺方秉笔阅览 ②如是十年许
③吕辄已窥之 ④尔宜精择
(2)、下列各句与例句中“以”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吾以他事俾去
A、吾欲辱之,何以也《晏子使楚》 B、以丛草为林(《幼时记趣》) C、勿以善小而不为《三国志》 D、跪而拾之以归《赵普》(3)、请根据要求,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吕元膺为东都留守(标在主谓之间)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①游处交友,尔宜精择。
②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出自《晏子使楚》)
(5)、根据文中内容,用简洁的语言说说吕元膺是一个怎样的人?9. 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小题。送友人
(唐)薛涛
水国①蒹葭夜有霜,月寒山色共苍苍。
谁言千里自今夕,离梦②杳如关塞长。
【注释】①水国:水乡。②离梦:离人的梦。
(1)、诗的首句中的“夜有霜”与下一句中的“”一词相照应,表现了送别时节的。(2)、结合全诗,谈谈你对“离梦杳如关塞长”中的“杳”的理解。四、综合题
-
10. 近年来,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公民选择“低碳生活”。向阳中学八年级2班开展以“倡导低碳生活”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下列任务。
(1)、请你针对本次活动,拟写一则宣传标语。(2)、请你为这次活动设计一个开场白。(不少于50字)(3)、下列由同学提出的内容中,不属于“低碳生活”的是哪一项?请简要说明理由。A.尽量乘坐公交车;B.少乘电梯;C.不用一次性餐盒;D.少做饭,多叫外卖
(4)、除了上一题提到的生活方式外,请你为我们的“低碳生活”再提两项建议。五、写作题
-
11.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父亲在花生地里除草时,把一些花开得很大的花生也除掉。
“花生花开得太大不是件好事。因为花儿开得越大,果实就会越小,甚至没有。”父亲说。
“为什么呢?”我问。
“养分和劲儿都用在开花上了,又怎能专注结果呢?能结果的大多是向下努力扎根的。”父亲说。
“长这么大了,拔掉多可惜。”我说。
“一点也不可惜,花生不是用来欣赏的,而是用来结果的。让花生专注于开花,那么华而不实的花生会让我们在秋天颗粒无收。”父亲意味深长地说。
上述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与思考?
【注意】①题目自拟,立意自定;②字数不少于 600 字;③除诗歌外,文体自选;④不得抄袭、套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