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15课孙权劝学《资治通鉴》同步练习

试卷更新日期:2015-09-21 类型:同步测试

一、选择题

  • 1. 划横线的字注音正确的一项(    )。

    A、(jǐ)今当图掌事 B、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yá) C、(gèng)刮目相待 D、(suì) 拜蒙母
  • 2. 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A、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B、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C、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 D、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 3. 朗读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蒙辞/以军中多务 B、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C、自以为/大有所益 D、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议论
  • 4. 下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邪:表示反问语气,可译为“吗”。 B、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耳:表示陈述的语气,可译为“罢了”。 C、卿言多务,孰若孤? 孰若孤:谁像我(事务多)?反问语气。 D、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乎:表示感叹语气,可译为“啊”
  • 5. 对“蒙辞以军中多务”一句的译写,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吕蒙推托,因为军中事务繁多。 B、吕蒙用军中事务繁多为借口来推托。 C、吕蒙推托军中事务繁多。
  • 6. 下列句中加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治经为博士耶 :成,当 B、当涉猎 但:然而,却 C、始就学 乃:于是,就 D、鲁肃寻阳 过:到
  • 7. 对下列句子中线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涉猎(应当) B、往事耳(了解) C、自以为大有所(好处) D、吴下阿蒙(收复)
  • 8. 下列句子中加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孤 曾不孀妻弱子 B、始就学 久而 C、卿今才略 二不可得兼 D、大兄何见事之晚山水之间也
  • 9. 下面对本文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刮目相看”指用新的眼光来看待,“吴下阿蒙”比喻人学识尚浅。这两个成语均出自本文。 B、文章中,孙权的话是认真相劝的,鲁肃、吕蒙的话则有调侃的味道,二者的情调是不同的。 C、本文通过写鲁肃、吕蒙的对话,表明在孙权劝说下,吕蒙“就学”的结果,从正面表现了吕蒙的学有所成。 D、鲁肃主动与吕蒙“结友”,是因为鲁肃被吕蒙的才略所折服而愿与之深交,表明鲁肃敬才、爱才。
  • 10. 下列句子中,没有人称代词的一组是(    )。

    A、卿今当涂掌事 B、孤常读书 C、蒙辞以军中多务 D、自以为大有所益
  • 11. 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孙权劝学,既指出了吕蒙学习的必要性,又使用了现身说法,指出“学”的可能性,从而使吕蒙无可推辞。 B、鲁肃与吕蒙的对话,既从侧面烘托出了孙权劝学的显著成效,也进一步告诉人们读书,学习的重要性。 C、鲁肃与吕蒙的对话,一唱一和,互相打趣,显示了二人的真实性情与融洽关系。 D、鲁肃与吕蒙“结友而去”,从正面表现了孙权劝学的结果以及吕蒙才略的惊人增长。

二、填空题

  • 12. 《孙权劝学》选自 , 该书是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史事。

  • 13. 司马光,字 (朝代)政治家、家。孙权,字 , 三国时国的创建者。“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一句的“经”指《易》、《礼》、等书。

  • 14. 给下列加线字注音。

                          即刮目相待 

    若孤        拜蒙母      

  • 15. 出自本文的两个成语是 、 。

  • 16. 现在人们常用“吴下阿蒙”喻指什么?用“刮目相待”又是形容什么?

  • 17.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1)、蒙辞以军中多务。

    (2)、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 18. 本文写了一个怎样的故事?通过这个故事,作者要告诉我们什么?

  • 19. 想一想,吕蒙的变化对你有什么启示?

  • 20. 解释下面词语的古义与今义。

    ①博士:古:    今:

    ②往事:古:    今:

  • 21. 指出下面句子中加线词所表示的语气,并翻译句子。​

    (1)、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

    (2)、但当涉猎,见往事

    (3)、大兄何见事之晚

  • 22. 用原文句子回答下列问题。​

    (1)、孙权劝吕蒙学习的原因和目的是什么?

    (2)、表现吕蒙治学的毅力和自信心的语句是哪句?

  • 23. 本文主要通过描写来刻画人物。孙权的性格特征主要是 , 吕蒙的性格特征主要是 。

  • 24. 鲁肃与吕蒙结友说明了什么?

  • 25. 写出三句与读书学习有关的诗句、格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