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潮州市2018-2019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化学期中考试试卷
试卷更新日期:2018-12-08 类型:期中考试
一、单选题
-
1. 下列成语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滴水成冰 B、刻舟求剑 C、大海捞针 D、火烧连营2. 下面属于“物品回收标志”的是( )A、
B、
C、
D、
3. 下列关于宏观事实的微观解释中, 错误的是( )
A、自然界中水的天然循环——水分子不断运动 B、天然气经压缩储存在钢瓶中——压强增大,分子的体积变小 C、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发生改变 D、通过气味辨别酒精和水——分子不断运动,不同分子的性质不同4. 元素在自然界中分布不均匀,如非洲多金矿,澳大利亚多铁矿,中国富产钨等,但从整个地壳中的含量分析,最丰富的金属元素是( )A、铝 B、硅 C、氧 D、铁5. 如下粒子结构示意图得出的结论中,错误的是( )A、①④属于同种元素 B、①属于非金属元素 C、⑤易失去电子成为阳离子 D、③是阴离子,④是阳离子6. 下列化学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点燃酒精灯 B、
检查气密性 C、
读取液体体积 D、
加热液体
7. 核电荷数为94的钚(Pu)是一种核原料,该元素一种原子的质子数和中子数之和为239,下列关于该原子的说法错误的是( )A、中子数为145 B、质子数为94 C、核外电子数为94 D、相对原子质量为1458. 下列符号既能表示一种元素,又能表示该元素的一个原子,还能表示一种单质的是( )A、N B、2H C、N2 D、Hg9. 下列物质在空气或氧气中燃烧的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A、碳在氧气中燃烧时,产生大量白色烟雾 B、蜡烛在氧气中燃烧时,有水和二氧化碳产生 C、氢气在空气中燃烧时,产生淡蓝色火焰 D、硫粉在氧气中燃烧时,有淡蓝色火焰产生,生成刺激性气味的气体10. 交警常用装有重铬酸钾(K2Cr2O7)的仪器检测司机是否酒后开车,该物质中Cr(铬元素)的化合价为( )A、+3 B、+5 C、+6 D、+711. 下列物质中,按单质、化合物、混合物的顺序排列的是( )A、水、矿泉水、海水 B、氧气、二氧化碳、澄清石灰水 C、氢气、可口可乐饮料、大理石 D、铝片、空气、高锰酸钾12. 下列反应中,既不属于化合反应,也不属于分解反应,而只属于氧化反应的是( )A、碳酸钙 氧化钙 + 二氧化碳 B、碳 + 氧气 二氧化碳 C、甲烷 + 氧气 二氧化碳 + 水 D、碳酸 水 + 二氧化碳13. 据中国室内装饰协会调查,家庭装修中使用的夹芯板、地板、家具等都可能释放出甲醛。甲醛(化学式为CH2O)是一种对人体有毒的物质,是室内装饰材料释放的主要污染物之一。下列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C、H、O元素质量比为1∶2∶1 B、甲醛由3种元素组成 C、甲醛的相对分子质量为30 D、一个甲醛分子由4个原子构成14. 下列图象不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A、电解水一段时间 B、
加热一定量锰酸钾固体 C、
加热氯酸钾制取氧气 D、
实验室利用双氧水制取氧气
二、填空题
-
15. 用化学用语填空。(1)、氢氧根离子;(2)、2个氮分子;(3)、4个硫原子;(4)、磷元素;(5)、标出二氧化碳中碳元素的化合价。16. 为了探究“水的净化”过程,某实验小组从韩江中取了水样,观察到:
A. 水样呈黄色,有异味
B. 水样浑浊,有固体小颗粒。
现对水样进行如下处理:
(1)、向水样中加入明矾搅拌溶解,静置一段时间后,进行(填操作名称)除去固体小颗粒。该操作需要的玻璃仪器是、、。小组经过该操作处理后,水样仍浑浊,其原因可能是(只写一个)。滤液澄清后,再向滤液中加入活性炭,利用其性除去水样中的颜色和异味,该过程属于变化(填“物理”或“化学”)。(2)、为了判断得到的自来水是硬水还是软水,可加入进行检验。(3)、保护水环境、珍爱水资源,是每个公民应尽的责任和义务。下列做法有利于保护水资源的是______(填序号)。A、大量使用化肥农药 B、工业废水处理达标后排放 C、使用含磷洗衣粉 D、生活污水直接排放17. 在宏观、微观和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的特点。(1)、氯化钠、铁、水三种物质中,由离子构成的是。(2)、下列微观示意图中,能表示混合物的是(填字母序号,下同),能表示化合物的是。(3)、A,B,C,D表示四种物质,在高温条件下,A和B反应生成C和D,微观示意图如下所示。①每个A分子是由个原子构成的.
②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 .
a.B和C属于氧化物
b.反应前后各元素化合价均发生改变
c.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没有改变
d.A物质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为25%
18. 2012年2月29日,我国发布新修订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新标准增加了PM2.5检测指标。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主要来自化石燃料的燃烧和扬尘,对人体健康和空气质量的影响很大。(1)、计入空气污染指数的项目中除了可吸入颗粒物外,还包括(填序号)。①CO ②CO2 ③SO2 ④NO2 ⑤O3(臭氧)
(2)、下列关于PM2.5的说法错误的是(填序号)。①燃放烟花爆竹会产生PM2.5;
② PM2.5是造成灰霾天气的“元凶”之一
③ PM2.5的颗粒大小与分子大小差不多。
19. 下表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请完成以下填空:(1)、从表中查出氟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某元素在人体内99%存在于骨骼和牙齿中。该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如图:则该元素的质子数x为 , 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 , 在化学反应中易(填“得到”或“失去”)电子,该离子核外有个电子层,形成的离子符号为。(3)、元素周期表中同一横行元素的排列规律是:从左到右。三、推断题
-
20. A,B,C,D,E,F,G都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物质,A是白色固体,B和F是黑色固体,G和H是无色液体,E在D中燃烧的现象非常剧烈,火星四射。B在反应③中作催化剂。它们之间的转换关系如图所示:(1)、写出上述物质的化学式:C;E;H。(2)、写出上述②③反应的文字表达式并在括号里注明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
②()反应
③()反应
四、简答题
-
21. 某化学兴趣小组通过如图中的简易装置来探究水的组成。 试回答下列问题:(1)、a试管内产生的气体为 , b试管产生的气体为 , 正极和负极产生的气体体积比为;(2)、电解水的实验证明水是由组成;(3)、已知相同条件下氧气在水中的溶解性强于氢气,那么,在实验中a、b两管气体的体积比的测得结果比理论值会偏(填“小”或“大”) ;(4)、写出电解水的文字表达式。
五、实验题
-
22. 根据如图所示列举的初中常见的装置图,回答下列问题:(1)、标号为①的仪器的名称是: , ②的仪器的名称是:。(2)、实验室选用装置A作为制取氧气的发生装置,写出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收集氧气可选用E装置,优点是 , 若选择C装置收集氧气,则验满的方法是。(3)、实验室选用装置B作为制取氧气的发生装置,某同学在观察到锥形瓶内有大量气泡时,开始用C装置收集O2 , 过一段时间后,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瓶口、瓶中、瓶底,都没见木条复燃,其原因可能是。
若实验时用此法代替高锰酸钾加热制取氧气,优点是(填编号)。
①生成物只有氧气 ②不需加热 ③需加热
若装置B中反应很剧烈,据此提出实验安全注意事项是(填编号)
①控制液体的加入速度 ②用体积较小的锥形瓶 ③加热反应物
(4)、若采用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来制取氧气,制取主要步骤有:①固定装置 ②装入药品 ③加热 ④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⑤用排水法收集 ⑥熄灭酒精灯 ⑦从水槽中移出导气管。其操作顺序是 , 该实验中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的原因是。(5)、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的实验装置如图F。发生的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填字母)。A.燃烧匙中的红磷不可以换成硫和木炭
B.燃烧匙中的红磷越多,水位上升越高
C.本实验可以证明空气含有N2、O2、CO2和稀有气体
D.选用红磷是因为反应可以耗尽空气中的氧气,且生成固态的P2O5
六、科学探究题
-
23. 小芳发现,氯酸钾与氧化铜混合加热,也能较快产生氧气,于是进行如下探究:
(提出猜想)除MnO2、CuO外,Fe2O3也可以作KClO3分解的催化剂。
(完成实验)按下表进行实验:测定分解温度(分解温度越低,催化效果越好)。
实验编号
实验药品
分解温度
①
KClO3
580℃
②
KClO3、MnO2(质量比1:1)
350℃
③
KClO3、CuO(质量比l:1)
370℃
④
KClO3、Fe2O3(质量比1:1)
390℃
(分析数据、得出结论)
(1)、由实验与实验④对比,证明猜想合理;(2)、实验所用的三种金属氧化物,催化效果最好的是。(3)、若Fe2O3是该反应的催化剂,请写出这个反应的文字表达式。(4)、如表是二氧化锰用量与一定质量氯酸钾制取氧气反应速率关系的实验数据。二氧化锰与氯酸钾的质量比
1:40
1:20
1:10
1:5
1:3
1:2
生成1L氧气所需的时间(s)
124
79
50
54
75
93
①据如表可知二氧化锰与氯酸钾的质量比为时,反应速率最快;
②通过分析可知,在化学反应中催化剂的用量越多越好 (填“是”或“不是”);
③二氧化锰用量过多冲淡了氯酸钾粉末,相当于减少反应物的 , 所以反应速率受到影响。
七、计算题
-
24. 为了消除碘缺乏病,我国政府规定居民的食用盐必须加碘,简称碘盐。(1)、碘酸钾的化学式为KIO3 , 则碘酸钾中钾、碘、氧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2)、碘酸钾中钾、碘、氧元素的质量比为。(3)、碘酸钾的相对分子质量为。(4)、42.8g碘酸钾中含碘元素多少克?(写出计算过程)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