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2018-2019学年九年级下册历史1-3单测试卷
试卷更新日期:2018-12-05 类型:单元试卷
一、单选题
-
1. 下列关于俄国1861年改革和日本明治维新相同之处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改革前都面临着沦为殖民地的危机 B、都是自上而下的改革 C、都对土地制度进行了改革 D、都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2. 归纳和概括是学习历史的重要能力之一。美国通过独立战争,赢得了国家的独立;通过南北战争,维护了国家的统一。这两次战争的相同作用是( )A、都是资产阶级革命 B、都推翻了英国殖民统治 C、都废除了黑人奴隶制 D、都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3. 马克思说:“在美国历史上和人类历史上,林肯必将与华盛顿齐名。”林肯的功绩是( )A、通过《权利法案》,规定国王必须依法行使权力 B、通过《独立宣言》,第一次以国家的名义宣布人民的权利神圣不可侵犯 C、颁布《宅地法》《解放黑奴宣言》,维护了美国的统一 D、制定1787年宪法,确立美国是由各州联合组成的联邦制国家4. 19世纪六七十年代资产阶级统治的巩固与扩大,其具体表现不包括( )A、法兰西第一共和国成立 B、美国通过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废除黑奴制度 C、俄国1861年改革废除农奴制 D、日本通过明治维新走上资本主义道路5. 以下选项对明治维新描述正确的有( )
①实现富国强兵
②废除黑奴制度
③走上资本主义道路
④保留了天皇制度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6. 有学者认为,日本成为文明国家是由于学习了朝鲜、中国、印度和欧洲文明。明治维新最能体现学习欧洲文明的是( )A、废藩置县 B、忠君尚武 C、殖产兴业 D、科举取士7. 19世纪60年代,俄国、日本为解决严重的社会危机各自进行了一场改革,这两次改革的共同点是( )①都采取自上而下的方式进行
②都使本国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
③都废除了落后的奴隶制度
④都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8. 科技创新给人们生活带来了新变化,以下成果属于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是( )A、①② B、①④ C、②④ D、③④9. 十九世纪,面对燃烧造成的遮天蔽日的烟雾,来自国外的旅行者却为它的魅力所倾倒;有钱的英国人更喜欢乘坐蒸汽轮船在浑浊不堪、散发异味的泰晤士河上游览。这说明( )A、电力在英国被广泛应用 B、人们附醉于工业革命成就 C、发展工业必须破坏环境 D、工业革命成果扩展到全球10. 对下图信息的解读表述正确的是下图( )A、劳动者的劳动强度越来越大 B、科技是一把双刃剑 C、科技发展带来生产方式变化 D、信息化贯穿全过程11. 某历史学家认为“19世纪80年代,世界交通领域里的一场革命源于一种新动力的发明”。以下使用这种“新动力”的交通工具是(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12. 观察下图,导致19世纪末20世纪初石油开采量发生变化的原因是( )①蒸汽机的产生
②汽车的发明
③飞机的研制
④核能的利用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④ D、②③13. 19世纪中期,诗人查尔斯•波德莱尔和沃尔特•惠特曼为各自的城市发出了吟唱( )两段诗歌表明( )
A、工业化给城市带来的只有痛苦 B、工业化污染城市环境成共识 C、工业化是一把双刃剑 D、工业化城市受到普遍欢迎14. 19 世纪初,在英国的曼彻斯特,使用蒸汽机的工厂林立,成排的大烟囱冒出的浓烟笼罩 市区,工厂废弃物对河流构成严重污染。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自然环境的恶化 B、第一次工业革命 C、第二次工业革命 D、第三次科技革命15. 下面关于启蒙运动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启蒙运动是近代欧洲大陆第二次影响深远的思想解放运动 B、英国是启蒙运动的中心 C、伏尔泰被誉为启蒙运动的领袖和导师 D、启蒙运动主张用理性之光驱散愚昧的黑暗16. 科学是一场永无终点的接力赛,科学家的前赴后继使人类的文明绚丽多彩,将下列科学家的序号与相应成就前的字母符号连接正确的一组是a现代物理学的开创者和莫基人,提出了相对论,奠定了系统、科学的物质观和时空观b进化论奠基人,著有《物种起源》,提出了生物进化论学说c近代科学体系奠基人,提出了万有引力定律,构建了经典力学体系( )A、①→a;②→b;③→c B、①→b;②→a;③→c C、①→c;②→a;③→b D、①→c;②→b;③→a17. 有人说:“一个苹果让牛顿吸引了世界,一壶沸水让瓦特转动了世界,一个元素让爱迪生点燃了世界……”。其中“一个苹果让牛顿吸引了世界”主要是指牛顿( )A、创立了生物进化论 B、提出了相对论 C、发明了电灯 D、提出了万有引力定律18. 《凡尔赛条约》的缔造者之一,英国首相劳合乔治指出:“如果德国认为1919年的和约不公平,那么它将会找到对战胜国进行报复的手段。”下列事件能证实英国首相劳合乔治的预言的是( )A、组织三国同盟,对抗三国协约 B、出兵山东,占领青岛 C、对外侵略扩张,发动二战 D、成立国联,对抗英国19. 这场战争历时四年多,三十多个国家、15亿人口被卷入了战争,死伤3000多万,它对人类造成了物质和精神上的巨大损害。在该战争过程中,退出下图中所示军事集团而加入对方军事集团的国家是( )A、德国 B、奥匈帝国 C、法国 D、意大利20. 以下是19世纪中后期至20世纪初列强实力对比变化表,这些变化最终导致了( )项目
英
德
法
美
1870~1913年工业增长速度(%)
1.3
4.6
1.9
8.1
1913年工业产量所占位置
3
2
4
1
1913年殖民地面积所占位置
1
4
2
5
A、美德经济迅速崛起 B、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 C、英法国际地位下降 D、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21. 凯恩斯在评价“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时说:“它是一个残忍的胜利者在文明史上所干出最凶暴的行为之一。”下列有关这个“体系”的表述正确的是( )A、是帝国主义重新瓜分世界的新体系 B、彻底根除了帝国主义国家间的矛盾 C、建立了一战后国际关系的稳定新秩序 D、维护了中国等弱小战胜国的利益22. 观察下面两幅历史地图。从(a)图到(b)图版图的变化与下列哪一事件密切相关( )A、拿破仑对外战争 B、第一次世界大战 C、德意法西斯在欧洲的扩张 D、美苏冷战23.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英国首相劳合・乔治宣称:“搜遍德国人的口袋,也要把钱找出来。”私下却说:“我们所起草的和约将为20年后的战争埋下伏笔。”"得出这一结论的理由是该“和约”( )A、确立了帝国主义在远东的统治秩序 B、平衡了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实力 C、严重损害了中国的利益 D、没有消除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24. 制作年代尺是学习历史的方法之一。对下列年代标尺提供的时间,解读最准确的是( )A、两次世界大战 B、战后世界格局的演变 C、20世纪世界格局的演变 D、多极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25. 下列史实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 )选项
史实
结论
A
1921年苏联实行新经济政策
由落后的农业国变成强大的工业国
B
1936年苏联通过新宪法
标志着“斯大林模式”形式
C
20世纪80年代戈尔巴乔夫政治改革
苏共对国家的领导力加强
D
1991年苏联解体
霸权主义威胁得以解除
A、A B、B C、C D、D26. 1929年,斯大林喊出了一个口号:“让新经济政策见鬼去吧!”为此他( )A、恢复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允许多种经济成分并存 C、建立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 D、制定国民经济协调发展计划27. 分析图表从中提取有效信息,是学习历史的重要能力。据下表可以推断,苏俄(联)这一时期成就的取得得益于( )1921-1929年世界主要国家工业总产值增长表
国家
苏联
英国
法国
德国
美国
日本
年均增长率
24.3%
17%
9.4%
7.1%
4.3%
3%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 B、新经济政策、斯大林体制 C、斯大林体制、赫鲁晓夫改革 D、赫鲁晓夫改革、戈尔巴乔夫改革28. 1929年10月,美国爆发经济危机,危机很快波及世界各国。但在危机期间,有一个国家却从农业国变成了工业国,综合国力显著增强,这个国家是( )A、苏联 B、德国 C、日本 D、英国29. 《二战秘史》的结语中写道:“关于反法西斯战争……着重于强调不同力量的协调与合作,认为邪恶轴心国家的政权被推翻是各方共同努力的结果。”下列战役与此观点相符的是( )A、莫斯科保卫战 B、偷袭珍珠港 C、斯大林格勒战役 D、诺曼底登陆战30. “我们美国正在打一场伟大而成功的战争。这不仅仅是一种反对匮乏、贫穷与经济不景气的战争,而且是一种争取民主政治生存的战争。我们正在为挽救一种伟大而珍贵的政府而战,既是为我们自己,也是为全世界。”材料中“战争”的领导者是( )A、华盛顿 B、林肯 C、罗斯福 D、杜鲁门二、材料分析题
-
31. 富强是中华民族的不懈追求,也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共同使命。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夫商君为孝公平权衡、正度量、调轻重,决裂阡陌,教民耕战。是以兵动而地广,兵休而国富,故秦无敌于天下。
——《战国策,秦策三》
材料二:内外交困之下,1860年12月24日,咸丰皇帝不得不发布了向西方学习先进技术的第一个“上谕”。此后,以军事工业为主的近代工业出现了,新式海陆军开始筹建,新式学堂一一举办,留学生陆续外派,大清国有了些许新的气象。
——纪录片《复兴之路》
1868年4月,日本人呢天皇率领群臣宣读“五条誓文”,决心励精图治,锐意改革……改革的动力是西化,英国模式自然作为铁路、电信、公共建筑和市政工程、纺织工业以及许多商业方面的模范;法国模式用来改革法制军事;大学归功于美国。
——《资本的年代》
材料三:美国崛起于19世纪后半期到20世纪上半期,这期间美国在经济总量上接近头号强国英国;在此后50年美国越来越深地卷入两洋战略,到20世纪20年代开始主导国际体系的建立;以第二次世界大战为标志,美国完成崛起的过程,到20世纪50年代,取代英国成为世界头号强国。
——摘编自《大国崛起》
材料四: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持续高速增长,粮食、棉花、肉类和原煤、钢、水泥等200多种工农业产品的产量在世界名列前茅。我国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综合国力不断跃上新台阶。2010年,中国的经济规模已经位居世界第二,仅次于美国。
——摘自统编教材八年级下册
(1)、材料提到了商鞅变法的哪些措施? 这些措施起了什么作用?(2)、材料二中的“上谕”标志着哪一事件的开始?比较这事件与日本明治维新的不同之处。(3)、根据材料三划线部分的提示信息,简述美国是如何成为世界头号强国的。(4)、综合上述材料,归纳中外各国实现富强的共同经验。32. 人类社会生产的动力大致经历了人力、人力+畜力+机械力•自然力、人力+畜力+机械力+自然力+机器力三个阶段。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材料二:如果从近代科学的角度看,正是牛顿开启了工业革命的大门半,干…1765年,牛顿去世30多年后,一种全新的蒸汽杋在瓦特手中诞生了,使人类从此开始拥有自己创造的动力,而不再受制于大自然。
——摘编自《大国崛起》解说词
材料三:然而今天,金属和塑料补充了石块和木头,铁路、汽车和飞机取代了牛、马和驴,蒸汽机、内燃机和原子动力(原子能)代替风和人力来推动船……电使蜡烛黯然失色,并已成为只要按一下开关,便可做大量功的动力之源。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铁农具和牛耕在我国哪个时期已经开始出现了?水排的发明者是谁?(2)、材料二中指出“正是牛顿开启了工业革命的大门”,请说出牛顿在自然科学方面的两项成就。依据材料二指出,瓦特改良的蒸汽机有什么巨大进步?(3)、说出材料三中属于第二次工业革命成果的一项发明。“使蜡烛黯然失色”,为世界带来光明的发明家是谁?哪一理论为“原子动力”的应用提供了理论基础?“原子动力”属于哪次科技革命的成果?(4)、综合上述材料,指出人类社会生产的动力的三个发展阶段有什么特点?33. 历史因创新而生动,创新是社会发展和进步的不竭动力,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运动”关心的是今世而不是来世,它关注的是非宗教的古典文化而不是基督教神学,它以人文主义思想为指导,提倡以人为本,肯定人性,肯定现世生活,它猛烈冲击了封建神学,被认为是冲破黑暗中世纪的一道“曙光”。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欧美)现代化的第一步是在政治领域首先迈出的,英国革命是建立新政治制度的第一次尝试。工业革命首先在英国发生,说明在一个合适的政治制度保障下,经济会飞速发展,……崛起后的英国在与大清王朝的较量中,使古老的中国开始被卷进世界资本主义的漩涡,同时也促成了中国人在民族认识上的亟变和探索。
——《世界近现代史的主线是现代化》
材料三:人类科技发展经历了从“蒸汽机”到“互联网”的三次革命,每次革命都极大地改变了人类生产和生活的方式,把人类带入一个全新的时代,人与人之间的时空距离不断缩短,整个世界紧缩成一个“村落”,但是科技发展也带来许多负面是影响,成为知识经济时代的重大课题。
——吴国盛《科学的历程》
材料四:1918年,列宁说:“在一个遭受帝国主义战争破坏的国家里,实行余粮收集制,禁止自由贸易,严格地计算和平均分配每一磅粮食,不仅是为了维持生活和对付战争,而且已经超越一般革命任务,是推进社会主义的真正的主要的门径。”
……注重实际的列宁认识到让步是不可避免的,因而(于1921年)允许局部地恢复资本主义,对列宁来说,这种新的政策并不意味着社会主义在俄国的结束,而是暂时的退却。
——摘编自《大国崛起解说词》
(1)、材料一中的运动指的是哪一事件?请概括该“运动”的历史作用。(2)、结合材料二及所学知识,谈谈英国崛起的因素有哪些,中国人“亟变和探索”的共同目的是什么?请说出近代中国开启政治领域“亟变和探索”的历史事件。(3)、第二次“革命”把人类带入什么时代?结合所学知识,举一例说明“每次革命都极大地改变了人类生产和生活的方式”,同时“也带来许多负面影响”。(4)、材料反映了列宁在政策上作出了怎样的调整?材料中“新的政策”有什么特点?(不得摘抄材料中的原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