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高考历史备考易错题集(六) 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与政治制度的演进

试卷更新日期:2017-03-28 类型:二轮复习

一、单选题

  • 1.

    漫画可以形象地反映抽象的哲学问题。右图中的哲学家可能是(  )

    A、柏拉图 B、普罗泰戈拉 C、苏格拉底 D、亚里士多德
  • 2. 人文主义是一种以人为中心的价值观念和社会思潮。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核心是(  )

    A、开始以人作为学术研究的核心 B、反对宗教神权对人性的束缚 C、主张以世俗政权取代神权统治 D、以理性否定一切外在的权威
  • 3. 薄伽丘《十日谈》中有个《裁判官的故事》。故事描述了一个财主在酒后说了句:“他正在喝的美酒,就连耶稣都可以喝”,结果被宗教裁判所判处火刑。后来他疏通关系,还“献上一大块‘肥膏’,让神父涂在眼上,也好医治修士见钱眼红的毛病。”最后被释放回家。该故事主要意在(  )

    A、提出以“人的学问”代替“神的学问” B、倡导人生及时行乐并崇尚理性与科学 C、反对教会的禁欲苦行并讽刺教会的腐败 D、抨击教会的贪婪和“灵魂获救”的骗局
  • 4. “我考虑我自己”是法国思想家蒙田(1533~1592)说过的一句名言。它之所以能在欧洲广泛流传,主要是因为它(  )

    A、是人开始具有自主意识的表现 B、体现了自我意识和极端个人主义 C、表现了对意志和个性的向往 D、最终确立了人类的主体地位
  • 5. 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者米兰多拉说:“(造物者)创造了人,并对他说:‘我将你置于世界的中心,使你能够更好地观察世界上的一切;我创造了你,使你成为非上天的、非人间的、非永恒的。你也许会蜕化,变成无理性的牲畜;但是,如果你愿意,也可以升华,变得神圣。’”材料表达的主旨是(  )

    A、肯定人和人性 B、否定教皇权威 C、反对君主专制 D、提倡因信称义
  • 6. 刘祚昌教授认为:“宗教改革猛烈地冲击了天主教会,促成了教会的分裂,有力地削弱了封建统治,从而有利于资产阶级的活动,为资本主义生产时代的到来铺平了道路。”下列不能印证材料主旨的是(  )

    A、宗教改革形成了资产阶级的宗教理论 B、宗教改革导致资本主义生产时代开始 C、宗教改革运动实质上是资产阶级的文化运动 D、宗教改革形成了资产阶级反封建的精神武器
  • 7. “要触犯当时的社会制度,就必须从制度上剥去那一层神圣外衣。”为此,西欧掀起了(  )
    A、文艺复兴运动 B、宗教改革运动 C、启蒙运动 D、工人运动
  • 8. 1689年,洛克在《政府论》中指出:“人人放弃其自然法的执行权而把它交给公众,……这样,就授权社会,或者授权给社会的立法机关,根据社会公共福利的要求为他制订法律,而他本人对于这些法律的执行也有尽力协助的义务。”引文表明他主张(  )  m

    A、君主立宪 B、人民革命权利        C、社会契约 D、三权分立
  • 9. 雕塑家罗丹(1840~1917年)在参观博物馆面对一些人物塑像时,有感而发说:“瞧!伏尔泰对面的卢梭,目光中含有无限精微气息,那是十八世纪诸人物的共同性格。”罗丹所谓的“十八世纪诸人物的共同性格”主要指的是(  )

    A、提倡归纳或实验的方法                B、倾向自由、平等,反对君主政体 C、尊崇人文主义,否定天主教的教规      D、以理性的方法,思考人类社会的现象
  • 10. 1655年法国科学家帕斯卡写道:“人只不过是一株芦苇,本质上是最脆弱的东西,但他是一株会思考的芦苇……所以我们所有的尊严都在于思考……通过思考,我们理解世界。”这一思想反映了(  )

    A、文艺复兴中的人文主义    B、宗教改革中的“因信称义”说 C、启蒙运动中的理性主义    D、工业革命后的空想社会主义
  • 11. 表明人类第一次意识到自己是自身所属社会的审判者,人有资格、有力量也有权利重新规范自己的生活,这是原始宗教和自然统治之下人类自我意识的第一次觉醒,是西方人文精神的开始。该观点应是(  )

    A、水是万物的本原 B、感觉即知识 C、人是万物的尺度 D、美德即知识
  • 12. 普罗泰格拉等称自己为智者或“有知识的人”,苏格拉底则“自知自己无知”。这种差异反映出(  )

    A、前者的文化素养更高 B、后者兼顾知识与道德 C、两者受教育程度不同 D、两者对知识认识不同
  • 13. 文艺复兴揭开了宗教神秘的面纱。人们在谈及文艺复兴时,常常引用罗沙克的名言:“我研究了古人,为自己开辟了道路。”这说明(  )

    A、文艺复兴借助复兴古希腊文化来宣传资产阶级的新思想 B、人们找到了自我,不再信奉上帝 C、民主、自由等新思想得到了广泛传播 D、封建专制制度受到了沉重打击
  • 14. 历史学界普遍把出生于十四世纪初的彼特拉克视为人文主义之父。有一位学者描述了有彼特拉克生平的四件事情,可说明“彼特拉克是人文主义之父”这个论题的是(  )

    ①他最初学习法律,后因经济问题改投神职成为教士。

    ②他的拉丁文造诣高,并以意大利方言创作美丽诗歌。

    ③他的著作常叙述自己,以追求名声,显示个人主义。

    ④他曾经攀登法国南部高山,为了居高临下欣赏美景。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 15. “一场严肃的祷告,同样可以在草屋中或者猪圈里进行。……有说话声音的地方,就是上帝的所在、他的家。即便是金碧辉煌的教堂,他(上帝的代称)如不在那里说话,就说明他不住那里。”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要简化宗教仪式 B、信仰即可得救 C、否定教会的权力 D、上帝无处不在
  • 16. “教会原本是教徒与上帝的接线员,于是借助这个电信垄断地位大发横财。自此之后,人人自带直拨上帝的‘热线’了。”材料反映了这场宗教改革(  )

    A、否定宗教信仰 B、主张废除教阶制度与宗教仪式 C、挑战教会权威 D、宣扬《圣经》至高无上
  • 17. “18世纪的自然科学家相信,科学革命正在改变人类的一切活动。理性是正确方法的关键,它甚至会毁坏宗教法庭的基础。”该材料主要强调(  )

    A、科学革命启发理性的出现 B、理性主义思想成为科学革命的根源 C、启蒙运动破坏了天主教规 D、科学革命冲击了罗马教廷的权威
  • 18. 启蒙运动时期,法国人让·梅叶说:“人们必须仅只遵循人类的理智和智慧的法则……因为这样的做法比起他们迷信的宗教中的一切虚伪规则和荒唐的仪式来,要给所有的人们肉体上和精神上带来多过千百倍的幸福、快乐和安宁。”他的意图是(  )

    A、揭露封建神学世界观的虚伪 B、掀起改革封建宗教的巨浪 C、确立“人是万物的尺度”的信条 D、号召人们与封建专制作斗争
  • 19. 文艺复兴时期的一些教师、教育思想家和出版家发表许多探讨“新教育”的论著,他们所要培养的已不再是僧侣和神职人员,而主要是社会、政治、文艺、商业方面的活动家和冒险家。材料表明“新教育”(  )

    A、以培养通才为主要目的 B、消除宗教对人的影响 C、强调人的价值和尊严 D、反映资本主义的时代潮流
  • 20. 与同时期法国相比,18世纪早期英国的启蒙思想家较少对现实政治进行批判,而更多的是对社会问题的研究和对未知科学领域的探索。英法启蒙思想家出现上述不同的主要原因是( )

    A、经济水平的差异 B、政治制度的差异 C、文化环境的差异 D、国际地位的差异
  • 21. “由于牛顿证明了地上的力学也能应用于天上的星球,从而昭示了一种简单而统一的自然规律的存在,整个思想界不禁为之亢奋。”为此,法国思想家(  )

    A、反对智者忽视道德、追求功利的主张 B、打出复兴古代希腊、罗马文化的旗号 C、率先提出人人都可以与上帝直接对话 D、希望用理性迎来民主、科学的新时代
  • 22. 康德说:“我们的时代是一个批判的时代,一切事物都必须接受审判”。这里“批判”的本意是强调(  )

    A、批驳否定 B、批评指正 C、质疑分析 D、理解同情
  • 23. 从伏尔泰的自由和法制、孟德斯鸠的三权分立、卢梭的人民主权到康德的道德有限理论,这些观点(  )

    A、来源于雅典民主政治的实践 B、构建了系统的民主思想体系 C、没有解决民主制度的运作问题 D、实现了德治和法治的统一
  • 24. 一名英国学者称:“英国人把议会比作政坛大本钟——除了还在那里闹出点动静外,没有更大用处。”这说明(  )

    A、代议制民主政治已丧失存在基础 B、议会不再代表广大选民的利益 C、内阁首相实际上掌握了国家大权 D、英国君主立宪制不适合英国国情
  • 25. 17世纪中后期的英国革命和18世纪末的法国大革命,均宣布废除封建贵族等级制度,代之以财产资格限制为特征的社会标准,这为社会成员改变其社会地位提供了平等的舞台。这种制度变革(  )

    A、   为下层民众社会革命树立了榜样 B、促成国家权力转移到议会 C、利于欧洲政党政治的普遍形成 D、推动了资本主义经济社会的到来
  • 26. 当各州对西部土地争夺难决的时候,应各州要求,1780年10月邦联国会决定,凡可能割让或转让予合众国的土地,“其日后的处理应符合于合众国的公共利益”。纽约等州因此放弃其西部土地权,使之成为国家的“公共土地储备”。从中得到的借鉴是(  )

    A、中央扩权有利于缓解各州纠纷 B、联邦制能够维系中央与地方的平衡 C、邦联制有利于强化中央控制力 D、向西扩张领土可提升国家的凝聚力
  • 27. 有学者认为“德意志帝国设有一个普遍的、直接选举产生的国会。虽然总理与政府都由皇帝任命,但他们如果得不到国会多数的支持,几乎就无法执政。”这反映出当时德国(  )

    A、帝国政府向帝国议会负责 B、议会是国家的权力中心 C、确立了联邦民主共和政体 D、民主政治并非形同虚设
  • 28. 19世纪中期,欧洲社会主义运动在客观上促进了资产阶级代议制民主政治的完善,而与此同时兴起的民族主义潮流也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这种现象从本质上说明(   )

    A、自由主义是当时历史发展的主流 B、社会主义尚缺乏成功的客观条件 C、民族主义催生了欧洲的自由主义 D、资产阶级决定着欧洲历史的发展
  • 29. 马克思在《法兰西内战》中指出:“公社一举而把所有的公职——军事、行政、政治的职务变成真正工人的职务,使它们不再归一个受过训练的特殊阶层所私有。”在巴黎公社选出的89名委员中,工人30多人、知识分子30多人、职员约10人。材料表明巴黎公社在政权建设上的划时代意义是(  )

    A、消除了选民在职业、性别上的限制 B、建立起高效、廉洁的行政体制 C、探索了实现劳动者解放的政治形式 D、公社委员会实行了权力集中
  • 30. 列宁说:“革命之所以如此容易发生,只是因为……任何一个国家也没有像俄国那样严重地受到战争的磨难和痛苦。”据此可知,列宁认为(  )

    A、俄国参加“一战”引发了“二月革命” B、俄国爆发“二月革命”具有历史必然性 C、俄国是帝国主义链条上最薄弱的环节 D、“一战”前夕的沙皇政府的统治最脆弱

二、材料题

  • 3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实际上,让每个人有尊严生活的民主政治制度,在世界的每个角落都有培育这种制度的土壤。先秦中国不例外。之所以先秦中国与古希腊雅典形成两种不同的政治制度,主要是当时两地强者、掌权者追求政治利益的主观欲望与维护既得利益的客观统治手段的差异所致。客观统治手段的差异,包括对被统治者的欺骗技巧是否高明以及是否采用斩草除根式的残暴镇压等。强者、掌权者的主观欲望与客观统治手段的差异,决定了先秦中国与古希腊雅典形成不同的政治制度的结果。

    ——陈忠云《先秦中国与古希腊雅典的比较》

    材料二

    社会主义国家的权力关系在今天表现在三个方面:其一,在人民与代议机关的关系上,“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其二,在代议机关和行政、司法机关关系上,后者由前者产生,它们是单向的制约关系,而不是双向的制衡关系,即遵从议行合一的原则;其三,在行政、审判、检察机关之间存在着分工和相互制约,这和“三权分立”有本质的区别。

    “三权分立”下,立法机关、行政机关相互制约、彼此牵制,那么,也就意味着代表人民意志的立法机关要受到非选民选举产生的力量的制约,这实际上降低了立法机关的地位,使“一切权力属于人民”落空,人民当家作主也就成了一句空话。

    ——姚爱芳《中西政治制度基本原则比较与当代中国的选择》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作者对东西方两种政治制度的理解。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不推行“三权分立”的原因。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人类政治文明演进的趋势。

  • 3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武帝曰:“三代受命,其符安在?灾异之变,何缘而起?”

    董仲舒答曰:“臣闻天之所大奉使之王者,必有非人力所能致而自至者,此受命之符也……皆积善累德之效也。……上下不和,则阴阳缪盭(同“戾”),而妖孽生矣。此灾异所缘而起也。”

    ——《汉书·董仲舒传》

    天下事有大根本,有小根本。正君心是大本。臣闻人主所以制天下之事者,本乎一心,而心之所主又有天理、人欲之异。二者一分,而公私邪正之途判矣。盖天理者,此心之本然,循之则其心公而且正;人欲者,此心之痰疚,循之则其心私而且邪。

    ——朱熹

    材料二 欧洲北部各国的世俗统治者多半并不关心宗教改革的理论,而只关心这些理论作为他们控制教会财产和权力的斗争武器的明显价值……当他们决定取消教廷的司法权时,他们就必须寻找能够表明整个教会无权行使这种司法权的证据,这就使他们与路德及路德的教徒们有了共同点。

    ——[英]昆廷·斯金纳《现代政治思想的基础》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董仲舒与朱熹君权观的差异,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二者的思想源由。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董仲舒、朱熹与路德的思想能被当时的世俗政权接受的共同原因。

    (3)、综合以上材料,我们应该如何认识人类思想文化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