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第12课《唐诗五首》同步练习

试卷更新日期:2018-12-04 类型:同步测试

一、积累与运用。

  • 1. 解释下列词语。

    ①薄:

    ②徙倚:

    ③落晖:

    ④相顾:

  • 2. 请有感情地背诵《野望》,并把这首诗写在下面。

    野望

  • 3. 第一句“东皋薄暮望”,交代了地点: , 时间:。事情:
  • 4. 颔联写薄暮中的“秋夜静景”,树对山、
  • 5. 根据语意,写出相关的句子。
    (1)、《钱塘湖春行》以花草来写早春景色的诗句
    (2)、《野望》写薄暮中所见景物的诗句是

  • 6. 下列对《野望》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首联借陶渊明“登东皋以舒啸”的诗句,暗含诗人归隐之后,尝耕东皋之意。 B、颔联和颈联运用工笔细描的表现手法,精细地描画出了农村生活的真实场景。 C、颔联和颈联运用动静结合的表现手法,使诗歌充满画面感,突出了乡村气息。 D、尾联表明了诗人在现实当中难觅知音,孤苦无依,只好追怀古代的高士贤人。
  • 7. 《野望》这首诗的第三联描写眺望到的景象,那是怎样的景象?
  • 8. 请从“景”与“情”关系的角度,赏析《野望》这首诗的颔联。
  • 9. 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鲁山山行

    梅尧臣

    适与野情惬,千山高复低。

    好峰随处改,幽径独行迷。

    霜落熊升树,林空鹿饮溪。

    人家在何许?云外一声鸡。

    (1)、颔联“好峰随处改,幽径独行迷。”中“迷”字用得巧妙,请加以赏析。
    (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 10. 《黄鹤楼》选自《》,崔颢(hào)(约公元704—754年),代诗人,他才思敏捷,善于写诗,以《黄鹤楼》诗,颇令李白折服。其作品
  • 11. 《黄鹤楼》作者通过抒写登上黄鹤楼时的 , 抒发了诗人 , 以及对之情。
  • 12. 请有感情地背诵《黄鹤楼》,并把这首诗写在下面。

    黄鹤楼

  • 13. 解释下列词语。

    ①悠悠:

    ②晴川:

    ③历历:

    ④萋萋:

    ⑤乡关:

    ⑥烟波:

  • 14. 根据语意,写出相关的句子。
    (1)、崔颢在《黄鹤楼》中融情于景,表达物是人非感慨的诗句是:
    (2)、表达吊古思乡情怀的诗句是:
    (3)、以写景出名的诗句是:
    (4)、表现游子的悲苦心情的诗句是:。与此诗句有相同意境的《天净沙秋思》中的句子是:
  • 15. 《黄鹤楼》这首诗中最能概括作者感情的是哪一个字?在对全诗整体感悟的基础上,请简要分析诗人在尾联中是如何表达这种感情的。
  • 16.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抒发了怎样的感慨?
  • 17. 用自己的语言描绘一下“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所展现的景象。
  • 18. “此地空余黄鹤楼”和“白云千载空悠悠”中都有一个“空”字,试比较这两个“空”字的意义作用有何不同。
  • 19. 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黄鹤楼

    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凄凄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1)、解释下面的词语。

    ①历历:

    ②乡关:

    (2)、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

    ①诗的前两句从传说入笔,写由黄鹤楼生发的联想。

    ②诗的五六句写昔人乘着黄鹤见到的汉阳晴川和鹦鹉洲的景致。

    ③诗的七八句写出了诗人悲苦凄凉,日暮思归的哀怨愁绪。

    ④传说崔颢登黄鹤楼本欲赋诗,因见此诗而作罢,感慨道:“眼前有景道不得,李白题诗在上头。”

    (3)、诗中最能概括作者感情的是哪一个字?在对全诗整体感悟的基础上,请简要分析诗人在尾联中是如何表达这种感情的。
    (4)、这首诗的前四句中,“黄鹤”三见,“空”字重出,是否有重复之嫌,为什么?
    (5)、五,六句写登楼所见的实景,请用自己的语言将画面描述出来。
  • 20. 解释下列词语。

    ①单车:

    ②征蓬:

    ③候骑:

    ④胡天:

  • 21. 请有感情地背诵《使至塞上》,并把这首诗写在下面。

    使至塞上

  • 22. 王维字代著名诗人。进士出身,官至尚书右丞,故世称“”,有《王右丞集》。
  • 23. 根据语意,写出相关的句子。
    (1)、王维在《使至塞上》一诗中,通过写景来交代行踪,暗示诗人内心激愤、抑郁之情的诗句是:
    (2)、王维在《使至塞上》一诗中,描绘奇特壮美的塞外风光的句子是:
  • 24. 对《使至塞上》这首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征蓬”两句,既表述了诗人前往边境慰问将士之事,又描写了边塞独特之景,更在叙事写景中传达出自己被排挤出朝廷的幽微难言的内心情感。 B、诗人以传神的笔墨刻画了明媚秀丽的塞外风光,其中“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两句,更是脍炙人口的千古名句。 C、诗中的“圆”字与“直”字,都用得逼真传神,非常讲究景物的画面感,充分体现了王维“诗中有画”的特色。 D、“都护在燕然”和前面的“属国过居延”遥相呼应,点明了诗人此次出使路途之远。
  • 25. 《使至塞上》这首诗第三联描写眺望到的景象,那是怎样的景象?
  • 26. 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使至寨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___________,归雁入胡天。

    ____________,长河落日圆。___________,都护在燕然

    (1)、补充完整。
    (2)、这首诗作于王维被排挤出朝廷,以监察御史的身份出塞赴边途中。诗题“使至塞上”中“使”的意思是 , “征蓬出汉塞”一句中“征蓬”的意思是
    (3)、王国维说:“一切景语皆情语”。第三联“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中写了哪些景物?营造了怎样的意境?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4)、下列对诗歌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全诗叙写了出使的路线、沿途看到的风光以及听到候骑报告的最新战况,内容与题目紧紧相扣。 B、第二联描写塞上秋景:随风而去的枯蓬飘出塞外,南飞的大雁掠过北方少数民族居住的上空,画面静谧而温馨。 C、第三联描绘了烽火台上笔直的狼烟,蜿蜒曲折的黄河映衬着浑圆的落日,景色雄奇壮观,气势恢宏。 D、第四联写途中遇到侦察骑兵,得知都护爱前线打破敌军的军情,显示出朝廷使臣对边疆战事的关心。
    (5)、下列对诗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诗重点笔墨在于写景,以大漠、秋景为背景,用征蓬、归雁、孤烟、长河、日圆等景物,组成一幅塞外风光图。 B、第二联用“出”“入”描绘动态景物,第三联用“直”“圆”描绘静态景物,动静结合,使画面富于变化,意境深远。 C、黄河横贯大漠,望不到尽头一个“长”字,既抓住了景物的特征,又表达了诗人独特的审美感受。 D、“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两句雄浑开阔,诗中有画,堪称千古绝句,体现这首诗歌哀婉消沉的艺术特色。
  • 27. 李白,字 , 号 , 唐朝诗人。是屈原之后最具个性特色、最伟大的诗人。有“”之美誉,与杜甫并称“”。
  • 28. 《渡荆门送别》这首诗前六句着重 , 后两句抒情,抒发了诗人的感情。
  • 29. 请有感情地背诵《渡荆门送别》,并把这首诗写在下面。

    渡荆门送别

  • 30. 解释下列词语。

    ①平野:

    ②大荒:

    ③海楼:

    ④怜:

  • 31. 从表达方式看,《渡荆门送别》这首诗的首联属于 , 它交代了远渡的和此行的
  • 32. 《渡荆门送别》这首诗的颔联描写了一幅怎样的图景?是从哪一角度来写的?试用散文语言改写这两句诗。
  • 33. 这首诗《渡荆门送别》中间两联描绘舟过荆门时所见景色,其中第二联中的“随”“入”两字用得好,历来被人称道。请简要分析“随”“入”好在何处。
  • 34. 《渡荆门送别》这首诗的颈联的描写视角与颔联是否相同?这两句的描写角度又有何不同?诗中的“天镜”和“海楼”分别指什么?试用散文语言改写这两句诗。
  • 35. 《渡荆门送别》这首诗的尾联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诗人为什么称面对的长江水为“故乡水”?“万里”一词与诗的首联中哪个字相照应?
  • 36. 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渡荆门送别

    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1)、请写出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句子。
    (2)、“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一联,历来被人们称道。请任选一个角度进行赏析。

    (3)、古人用语往往一字传神。“山随平野尽”句中哪个字用得好?试作简要赏析。
    (4)、品味该诗尾联中“送”字的妙处。
  • 37. 《钱塘湖春行》一诗选自 , 作者代大诗人,字 , 晚年又叫
  • 38. 《钱塘湖春行》以为线索,描写了西湖的明媚风光,抒发了诗人的感情。第句和第句是颔联,联运用了的修辞手法。
  • 39. 请有感情地背诵《钱塘湖春行》,并把这首诗写在下面。

    钱塘湖春行

  • 40. 解释下列词语。

    ①几处早莺争暖树      ②最爱湖东行不足

    ③乱花渐欲迷人眼      ④谁家新燕啄春泥。

  • 41. 下列选项对《 钱塘湖春行》一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开头两句写诗人行至孤山寺和贾亭时所看到的山光水色,勾勒出西湖早春的轮廓。 B、三四两句从莺、燕的动态中,把春天的活力,大自然从秋冬沉睡中苏醒过来的春意生动地描绘了出来。 C、五六两句写骑马游春的人们,包括诗人自己。以人们的感受写西湖的春景。 D、结尾两句详写湖东的白沙堤,在绿杨荫里,更是美不胜收。
  • 42. 下列选项对《 钱塘湖春行》一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是一首七言律诗。它描绘了刚刚披上春装的西湖生意盎然的景色,抒写了作者对西湖美好春光的喜爱。 B、三,四句中,诗人抓住了“争”“啄”这两个极具表现力的词语,勾画、渲染了一幅早莺争向暖树、新燕啄泥衔草的动态画面。 C、五,六两句,作者看到的是一派繁花盛开、花团锦簇的美丽景象,而浅浅的小草,翠绿如茵,刚刚能将马蹄埋没。 D、结尾处写诗人来到绿树成荫的白沙堤上,这里的景色美不胜收,让人久久不忍离去,他不禁发出“最爱”这样的赞叹。
  • 43. 下面是对《钱塘湖春行》这首诗内容的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    )
    A、这首诗,从总体着眼描绘了钱塘湖蓬勃的春意。 B、颔联、颈联写莺、燕、花、草四种最能体现春色的景物。 C、诗人善于把握景物特征,运用最准确、最具有表现力的词语加以描绘和渲染。 D、尾联详细描写了“白沙堤”的美丽景色
  • 44. 关于《钱塘湖春行》这首诗,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诗的一二句交代了踏春的去处,简洁明快地勾勒了西湖早春的轮廓。 B、三四两句从莺歌燕舞的动态中,展示了春天的活力,把大自然从秋冬沉睡中苏醒过来的春意生动地描绘了出来。 C、五六句诗人用“乱”字勾画出了春天百花竞放,万紫千红的美丽画卷;用“没马蹄”写出了西子湖畔春草深深,绿色醉人的景象。 D、在西湖,有关湖光山色的题咏很多,但这首诗紧紧扣住环境和季节的特征,把刚刚披上春天外衣的西湖,描绘得生意盎然。
  • 45.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小题。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丰乐亭游春三首(其一)

    欧阳修

    绿树交加山鸟啼,晴风荡漾落花飞。

    鸟歌花舞太守醉,明日酒醒春已归。

    (1)、这两首诗都写春天景物,但时段不同,白居易写的是时的景物,欧阳修写的是时的景物。
    (2)、欧阳修诗的三,四两句,除用拟人手法外,还用了什么修辞手法?两种手法各具有怎样的表达效果?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3)、白居易诗以“春”为着眼点,抒发了的感情。诗中直抒胸臆表达这种感情的一个词语是
    (4)、白居易诗歌第二联中“几处”“谁家”用得极其精妙,换作“处处”“家家”就没有这种效果。联系全诗,说说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