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考2019年高考政治一轮专题:第三十七讲 文化创新

试卷更新日期:2018-11-29 类型:一轮复习

一、单选题

  • 1. 央视播出的纪录片《民族的吼声》获得了广泛的好评。它以8首抗战歌曲的创作历程为线索,展现了那个烽火连天的时代,唤醒了人们尘封已久的抗战记忆。材料表明(    )
    A、人民群众是文化创造的主体 B、文化创新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 C、社会实践是优秀文化作品的源泉 D、文化创新促进传统文化的繁荣
  • 2. 丰富的生活经验是作家能取得成功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为了写作《平凡的世界》,路遥多次深入矿井,与矿工兄弟一起挖煤、运煤,了解他们的生活状况、精神需求。这告诉我们(    )
    A、人民群众是文化创新的主体 B、要发展人民群众喜欢的文化作品 C、社会实践是文化创造的源泉 D、文化创作来自于作家的聪明才智
  • 3. 丝绸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之一,在为G20峰会准备的纪念礼品丝巾中,充分融合了龙凤、蝴蝶、青花瓷等中国最具代表性的元素,体现了中国风韵,表达方式采用国际视野,成为传递中国文化的最佳载体,由此可见(    )

    ①要充分发挥商业贸易在文化交流中的作用

    ②文化交融要尊重和认同其他民族文化

    ③文化创新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④文化发展应植根于本民族的文化土壤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 4. 被誉为“百戏之祖,百戏之师,的昆曲,距今已有600年历史,但近年来的发展比较缓慢。漫画家林政德把昆曲元素融入动漫,通过“动漫”形式,让更多人了解昆曲文化。其创作的3D昆曲动画片《粉墨宝贝》,老少皆宜,赢得广大观众的喜爱。这给我们的启示是( )

    ①文化对人们的精神生活产生积极影响

    ②文化创新的主体要有文化自觉和担当

    ③文化创新要广泛地引进和吸收外国文化

    ④文化创新要着眼于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 5. 习近平指出,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要体现继承性、民族性。要善于融通马克思主义的资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资源、国外哲学社会科学的资源,坚持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这里强调的有(    )

    ①文化创新要立足于融通中外文化资源

    ②只有保持民族文化的本色才能推进文化创新

    ③吸收国外文化的精华是推进文化创新的时代要求

    ④文化创新的本质在于深入发掘传统文化的价值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 6. 徐峥主演的《我不是药神》暑期上映,获得了广泛的好评。它以现实生活中的“药侠”陆勇为原型,展现了新时代人性的光辉。《我不是药神》影片的成功表明(    )
    A、人民群众是文化创造的主体 B、文化创新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 C、文化创新促进传统文化的繁荣 D、社会实践是优秀文化作品的源泉
  • 7. 《中国民歌大会》以民族民间原生歌曲为内容主体,通过准确的思想定位、精心的总体设计、丰富的艺术手段、精美的舞台呈现,唱响了反映中华民族文化艺术的好声音。这说明(    )

    ①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②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

    ③要在文化发展的基础上继承

    ④要推动文化内容和形式的创新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 8. 无论您的五官会跳舞还是脖子会唱歌,只要您肯秀出绝活,就有机会登上《我要上春晚》的舞台。只要您身怀才艺,富有创意,拥有梦想,您就是我们要找的人!”这则“开门办春晚”的广告内容,从文化生活角度看,强调了(    )
    A、文化创新能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 B、人民群众是文化创新的主体 C、大众传媒是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D、文化创新能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
  • 9. 近年来,中国音乐家叶小钢的交响音乐会《中国故事》系列在国内外获得巨大成功。为了创作其中描绘西藏独特自然风光、历史文化的《喜马拉雅之光》,他7次前往西藏等地考察,深入民间采风,从中获得创作灵感。这表明(    )

    ①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②文化走出去要创新表现形式

    ③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④文化创新源自创作者的灵感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 10. 2018年5月10日至14日,由中国舞协、安徽省文联、安徽省舞蹈家协会组织的舞蹈名家赴安徽省蚌埠市,开展为期5天的“深入生活、扎根人民”采风创作活动。由此可见(    )

    ①文化只有创新才能发展

    ②社会实践是艺术创作的源泉

    ③艺术创作应加强交流、融合

    ④艺术创作要着眼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 11. 被习近平总书记誉为草原上的“红色文艺轻骑兵”的乌兰牧骑,意为红色文化工作队,1957年诞生在内蒙古大草原,60年来,扎根基层,服务当地农牧民。乌兰牧骑的长盛不衰表明文艺工作者要(    )

    ①贴近基层,服务人民     
    ②立足实践,扎根生活

    ③海纳百川,博采众长     
    ④继承传统,满足大众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 12. 央视公益广告《有爱就有责任》虽简短,但内涵深厚。作品从中国文化的角度挖掘外词Family的内涵:Family=Father and mother I love you!将外词字母幻化成人物角色,演绎了一个孩子在家庭中成长的故事。这启示我们文化创新(    )

    ①要注重不同文化间的交流、借鉴、融合

    ②要立足于中国传统文化这一根基

    ③要为传统文化注入新的时代精神

    ④要反对文化渗透,捍卫文化主权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①③
  • 13. 以“强起来”为主题的大型政论纪录片电影《厉害了,我的国》,充分利用影像表达的优势,在对国家尖端工程、重大成就展示之后,又以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主线,集中展示了众多民生问题上所出现的新变化。电影的感染力与传播的有效性相互结合,产生了超乎预期的传播效果。这表明(    )

    ①满足人民群众的需要是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

    ②大众传媒是宣传主旋律作品的主要途径

    ③贴近群众美好生活需求的作品给人们带来了力量和自信一

    ④高雅的、严肃的文化作品,才能实现叫座与叫好双丰收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 14. 大学生志愿者活动开展以来,收到了积极效果。不仅给老、少、边地区送去了知识和技术,为这些地区脱贫致富作出了贡献,同时也让参加志愿者行动的青年学生们通过社会实践活动,使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得到了改造,学到了在大学里学不到的知识,使自身的素质得到了提高。大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所起到的积极作用,表明(    )
    A、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 B、不同地域各具特色的文化具有互补性 C、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是提高个人文化素养的根本途径 D、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和发展文化,在社会实践中获得和享用文化
  • 15. 2017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指出,艺术可以放飞想象的翅膀,但一定要脚踩坚实的大地。文艺创作方法有一百条、一千条,但最根本、最关键、最牢靠的办法是扎根人民、扎根生活。从唯物史观看,这是因为(    )

    ①文艺的源泉是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

    ②文艺的发展取决于文艺创作方法的创新

    ③文艺反映社会生产生活的形式与风格是统一的

    ④文艺是反映并服务于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的一种社会意识形式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 16. 习近平指出,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要体现继承性、民族性。要善于融通马克思主义的资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资源、国外哲学社会科学的资源,坚持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这里强调的有(    )

    ①文化创新要立足于融通中外文化资源

    ②只有保持民族文化的本色才能推进文化创新

    ③吸收国外文化的精华是推进文化创新的时代要求

    ④文化创新的本质在于深入发掘传统文化的价值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 17. 习近平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党之所以重视文化创新,是因为(    )

    ①文化创新是文化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②文化创新可以取代传统文化

    ③文化创新能够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

    ④文化创新是文化富有生机与活力的重要保证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④
  • 18. 徐悲鸿的作品熔古今中外技法于一炉,创造了新颖而独特的风格,展现了极高的艺术技巧和广博的艺术修养。这印证了文化创新的基本途径是(    )

    ①继承传统,推陈出新

    ②求同存异,兼收并蓄

    ③相互借鉴,以我为主

    ④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二、材料分析题

  • 19. 2016年2月12日著名艺术家阎肃平静地离开了尘世。他给世人留下1000多部(首)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文艺精品佳作,无论是创作实践还是为人做事,阎老不愧为文艺工作者学习的楷模。

    他的作品始终以真诚去征服观众,几乎没有“硬梆梆”的东西,他把对祖国的爱、对人民的爱,不是简单地坐标口号式的处理,而是用一种深沉情感和人文情怀,追求艺术的质朴和完美。他说艺术的根和魂,只有深深扎进老百姓的喜怒哀乐,才能写出真情、唱出大爱。他的作品不拘泥于一种风格,既有蕴含深厚文化底蕴的唱段,也有大白话一样的句子,从阳春白雪到下里巴人,从传统诗词到流行文化,看似信手拈来,皆是厚积薄发。一些文艺家尤其是个别青年文艺工作者,不潜心打磨作品质量,反而醉心于各种手段所谋得的荣誉,被金钱“遮蔽”了双眼,这是阎老生前所痛心疾首的问题。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创新”的知识,说明如何才能创作出文艺精品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