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考2019年高考政治一轮专题:第二十四讲 探究世界的本质

试卷更新日期:2018-11-29 类型:一轮复习

一、单选题

  • 1. 为了摆脱贫困,何涛巴村炼过铁、办过化肥厂,但经济状况并没有好转,环境污染问题却日益严重。该村汲取教训,改变思路,在茶叶专家的帮助下,根据当地自然资源禀赋,带领村民种茶,形成茶叶种植、加工、销售整体发展格局,实现了“百姓富、生态美”。该村的转型发展表明( )

    ①成功的实践是基于对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的把握

    ②失败与成功相互渗透和转化,没有明确的界限

    ③善于总结经验教训是实践取得成功的重要条件

    ④通过实践总能把观念中的东西变成现实的东西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 2. 首因效应和近因效应是生活中常见的两种心理效应。首因效应是指事物给人的最初印象容易长期在记忆中占支配地位;近因效应是指事物给人的最后印象在记忆中占主导地位,人可能会因近因效应突然改变对该事物的原有看法。以下从哲学角度对这两种心理效应的评价合理的是(    )

    ①首因效应忽视了物质的存在方式是运动

    ②近因效应忽视了事物是绝对静止的

    ③二者都犯了相对主义和诡辩论的错误

    ④二者都不懂得事物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

    A、②④ B、①④ C、①③ D、②③
  • 3. 荀子说“无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天不为人之恶寒也辍冬,地不为人之恶辽也辍广”。这告诉我们(    )

    ①自然界变化的规律是客观的

    ②人在客观规律面前不是无能

    ③人类社会的变化是有规律的

    ④自然界的存在和发展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 4. 我希望,有朋自远方来,岁月不改其性,红尘不染其心;我希望岁月无痕,大地不老——201路最美际遇充满诗情和画意。但从哲学角度看(    )

    ①一切事物都是变化发展的,不存在“不改其性”的朋友

    ②物质的运动具有绝对性,不存在“大地不老”的现象

    ③物质决定意识,人在红尘面前是无能为力的,“不染其心”是不可能存在的

    ④物质的根本属性是客观实在性,“岁月无痕”只能是美好的祝福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 5. “因地制宜”是植物栽培的基本要求,如果不看水土、气候等,盲目种植,那么就必然导致失败。这说明(    )

    ①规律是客观的、普遍的,具有不可抗拒性

    ②坚持从实际出发,做任何事情都能成功

    ③要发挥好规律的积极作用,克服坏规律的消极影响

    ④客观规律和客观条件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 6. 为了“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幼儿园“小学化”在一些地区已成常态。一些省市的教育主管部门为此作出规定:幼儿园不得以奥数、计算、书写拼音和专门识字等内容进行教学,不布置书写和计算类的家庭作业,不组织测验和考试。教育主管部门的规定(    )
    A、忽视了孩子成长中的特殊性和可塑性 B、强调了尊重孩子的天性和成长规律 C、忽视了外部条件对孩子成长的影响 D、强调了尊重孩子的自觉性和能动性
  • 7. “树上结西瓜”这原是讽刺一些人不懂农业生产而异想天开的笑话,如今却在河北省新乐市的邯邰镇变成了事实。当地瓜农开始试验搭架,使西瓜吊在空中,由于上下四面透气,成熟期提前了5~8天,瓜形好,甜度也增加了不少。这表明(    )
    A、人们在自然面前是无所不能的 B、科学技术的发展是战胜自然规律的唯一因素 C、规律是客观的,人们可以创造和改变规律 D、人们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造福人类
  • 8. 漫画《如此创新》启示我们,在创新活动中要(    )

    A、解放思想,与时倶进 B、批判继承,自我否定 C、挑战传统,标新立异 D、实事求是,尊重规律
  • 9. 为了摆脱贫困,核桃坝村炼过铁、办过化肥厂,但经济状况并没有好转,环境污染问题却日益严重。该村汲取教训,改变思路,在茶叶专家的帮助下,根据当地自然资源禀赋,带领村民种茶,形成茶叶种植、加工、销售整体发展格局,实现了“百姓富、生态美”。该村的转型发展表明(    )

    ①成功的实践是基于对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的把握

    ②失败与成功相互渗透和转化,没有明确的界限

    ③善于总结经验教训是实践取得成功的重要条件

    ④通过实践总能把观念中的东西变成现实的东西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 10. 下列选项体现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统一的是(    )

    ①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②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③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④日往则月来,月往则日来,日月相推而明生焉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 11. 2017年9月,G20峰会在杭州召开。为保障G20峰会,杭州市政府重点实施了市政交通,城市门户,环境整治等提升项目。杭州及周边一些重污染企业被关停,城市交通实行“限行,限量,限时”等措施。在各方努力下,峰会期间的杭州出现了山清水秀、天蓝地净的“G20蓝”。上述材料启示我们(    )

    ①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

    ②尊重客观规律以发挥主观能动性为前提

    ③自然生态与人类发展的矛盾不可协调

    ④人存在于自然系统之中并给予重大影响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 12. 下列选项与刻舟求剑犯相同错误的是(    )

    ①天不变,道亦不变

    ②少年安能长少年,海波尚变为桑田

    ③方生方死,方可方不可

    ④旋岚偃岳而常静,江河竞注而不流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 13. 世间万物,变动不居。“明者因时而动,智者随事而制。”这说明(    )

    ①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

    ②离开运动谈物质是唯心主义的观点

    ③要坚持世界的物质统一性

    ④离开物质谈运动是相对主义的观点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 14. 人类对自然的伤害最终会伤及人类自身,要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生活方式,还自然以宁静、和谐、美丽。这表明(    )

    ①人类改造自然必然造成对自然的破坏

    ②认识自然规律,才能实现对自然的征服

    ③人类应该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发挥主观能动性

    ④人类应与自然和谐相处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 15. 英国哲学家毕尔生说:“万物都在运动,但只是在概念中运动。”这一观点是( )
    A、离开运动谈物质的形而上学观点 B、离开物质谈运动的唯心主义观点 C、离开意识谈物质的不可知论观点 D、离开物质谈意识的精神万能论观点
  • 16.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牢固树立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坚决制止和惩处破坏生态环境行为。这一要求的哲学依据是(    )

    ①人的活动与自然生态存在不可解决的矛盾,只有国家才能缓和

    ②自然界具有客观性,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要求保护环境

    ③形成人与自然关系的正确认识是我们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关键

    ④尊重自然界的物质性才能在改造自然的活动中做出正确的选择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 17.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指(    )
    A、具体的物质形态 B、无法被人感知的客观实在 C、人们能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 D、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 18. 恩格斯说:“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下面能够充分说明这一论述是(    )

    ①自然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

    ②人类社会在本质上具有客观性

    ③意识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正确反映

    ④意识的内容和形式都是客观的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 19. 据国家统计局2018年1月的数据显示:不管从生产角度,还是从消费角度,中国经济稳中有进、向好势头持续发展。这一结论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
    A、绝对静止与相对运动的统一 B、事物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C、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的 D、思维与存在具有可知性
  • 20.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是物质的”。对这个“物质”的理解,下列观点正确的是(    )
    A、世界上存在的一切事物和现象 B、—切具体物质形态的总和 C、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D、除了人脑以外的客观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