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科学2018-2019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一章 物质及其变化 单元试卷

试卷更新日期:2018-11-28 类型:单元试卷

一、选择题

  • 1. 实验是探究物质变化的重要方法,下列“加热硫酸铜晶体”的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A、 取样 B、 加料 C、 加热 D、 熄灭
  • 2. 下列物质的名称、俗称、化学式完全对应的是(   )
    A、氢氧化钠 纯碱 NaOH B、碳酸钠 烧碱 NaCO3 C、氢氧化钙 熟石灰 Ca(OH)2 D、氯化钠 食盐 NaCl2
  • 3. 下列反应中,不属于复分解反应的是(   )
    A、CaO+H2O=Ca(OH)2 B、2HCl+CuO=CuCl2+H2O C、2HCl+Zn(OH)2=ZnCl2+2H2O D、H2SO4+BaCO3=BaSO4↓+H2O+CO2
  • 4. 将浓盐酸、浓硫酸敞口放置一段时间,它们共同的变化是(   )
    A、颜色发生改变 B、发生化学变化 C、质量变大 D、溶质的质量分数变小
  • 5. 下列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 6. 现有一份CaCl2溶液(其中含有少量的HCl),在不需要添加任何指示剂的情况下,下列能除去HCl且得到纯净CaCl2溶液的物质是(   )
    A、熟石灰 B、生石灰 C、碳酸钠 D、碳酸钙
  • 7. 物质R可发生下列所示的两个反应,则R是(   )

    ①R+碱→盐+水  ②R+水→酸

    A、CuO B、H2SO4 C、CO D、SO2
  • 8. 为了检验长期暴露在空气中的氢氧化钠固体是否变质,下列方法正确的是(   )
    A、放入水中,看是否全部溶解 B、滴加稀盐酸,看是否有气泡产生 C、滴加酚酞,看是否变色 D、用手接触,看是否有滑腻感
  • 9. 下列有关酸和碱的说法错误的是(   )
    A、用稀盐酸能鉴别氯化钠与碳酸钠 B、锌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 C、食盐可以用来改良酸性土壤 D、常温下测得某溶液的pH=0,则该溶液一定是酸性溶液
  • 10. 如图表示向一定量CaCl2和盐酸的混合溶液中滴加Na2CO3溶液的变化过程,x表示Na2CO3溶液的质量,则y可能表示(   )

    A、气体的体积 B、沉淀的质量 C、NaCl的质量 D、混合溶液的pH
  • 11. 类推是科学学习中的常用思维方法,下列实例中的类推结果成立的是(   )
    A、氧化物一定含有氧元素,则含有氧元素的物质就是氧化物 B、燃烧一般都伴随发光、发热现象,则有发光、发热现象的变化就是燃烧 C、碱性溶液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色,则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色的就是碱溶液 D、酸的水溶液的pH<7,则稀硫酸的pH<7
  • 12. 为除去粗盐中含有的氯化镁、硫酸钠、氯化钙等杂质,应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钠、氯化钡、碳酸钠等物质,将杂质转化为沉淀。过滤去除沉淀后,再向滤液中加入适量的盐酸得到精盐水。实验操作过程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实验操作步骤也可以是①③④②⑤⑥ B、操作⑥中,加入盐酸的目的是除去过量的氢氧化钠和碳酸钠,将滤液的pH调为7 C、在实验操作过程中,氯化钡和碳酸钠溶液的添加顺序可以颠倒 D、操作⑤得到的沉淀中共有四种物质
  • 13. 有A、B两种酸碱指示剂,它们显示的颜色与溶液pH的关系如图所示,它们在甲溶液和乙溶液中显示的颜色如表所示,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

       

    溶液指示剂

    A

    黄色

    蓝色

    B

    无色

    粉红色

    A、甲溶液呈酸性 B、乙溶液的pH可能为11 C、只用A指示剂就可鉴别甲溶液、乙溶液和蒸馏水三种液体 D、在滴有A指示剂的甲溶液中不断地加入乙溶液,最后溶液一定呈绿色
  • 14. 常温下,下列各组物质中,乙既能与甲反应又能与丙反应的是( )

    选项

    物质甲

    物质乙

    物质丙

    A

    HCl

    Zn

    AgCl

    B

    H2SO4

    Fe2O3

    NaCl

    C

    Ba(OH)2

    Na2CO3

    CaCl2

    D

    H2SO4

    Ba(OH)2

    NaCl

    A、A B、B C、C D、D
  • 15. 下列图像与对应实验相符合的是(   )

    A、①图:在pH=1的盐酸中逐滴加入pH=13的氢氧化钠溶液 B、②图:在等量的金属镁和锌中分别加入足量的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稀硫酸 C、③图:在一定量的锌粉中加入足量的稀硫酸 D、④图:向氯化铜与盐酸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钠溶液

二、填空与简答

  • 16. 如图所示为科学实验中的“多功能”装置:

    (1)、若用排水法来收集氢气,则气体应从端通入;
    (2)、若用来干燥氧气,则气体应从端通入且瓶中所盛放的液体名称是
  • 17. 结合NaOH、Ca(OH)2的相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可用来改良酸性土壤的固体是
    (2)、从微观角度看,它们的溶液具有相似化学性质的原因是
    (3)、除去NaOH溶液中混有的少量Ca(OH)2 , 可选用的试剂是
  • 18. 某市理化实验操作考试中,小刚同学选择了稀盐酸、氢氧化钠溶液、酚酞溶液三种试剂,按如图所示进行酸碱中和反应的实验。请回答:


    (1)、试剂Ⅰ是 , 试剂Ⅱ是
    (2)、本实验中,常常选用酚酞溶液而不选用石蕊溶液作指示剂的原因是
    (3)、欲验证上述实验中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是否恰好完全反应,不能选择的试剂是____。
    A、石蕊溶液 B、铜片 C、碳酸氢钠粉末
  • 19. 正常雨水偏酸性,pH约为5.6,这是因为大气中的 A气体溶于水的缘故。酸雨是指pH小于5.6的降水,主要是由人为排放的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等酸性气体转化而成的,发生的反应主要有:

    ①SO2+H2O=H2SO3 ②2H2SO3+O2=2H2SO4 ③2NO+O2=2NO2(快速)

    ④3NO2+H2O=2HNO3+NO

    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A气体的化学式为
    (2)、上述四个化学反应中的所有物质中,属于酸的有种。
    (3)、由③、④两个反应可知,NO2中的氮元素最终以(写化学式)物质形式存在。
  • 20. “低钠盐”可以控制钠的摄入量从而防治高血压等疾病。制备“低钠盐”是在食盐NaCl中按照配方比例添加食用KCl。国内某些生产厂家为改变“低钠盐”口味还会加入少量镁盐(仅限MgSO4或MgCl2)。
    (1)、测得某“低钠盐”样品a中含有NaCl和KCl的质量分数均为50%。该样品a的水溶液中,含量最多的离子是(填离子符号)。
    (2)、探究某“低钠盐”样品b中是否添加镁盐,以及添加的是何种镁盐(MgSO4或MgCl2中的一种)。请设计实验方案,完成下列表格。限选试剂:BaCl2溶液、NaOH溶液、AgNO3溶液、蒸馏水。

    实验操作

    预期现象及结论

    步骤1:取少量样品b于烧杯中,

    样品溶解,形成无色溶液

    步骤2:取少量步骤1形成的溶液于试管中,再滴加少量NaOH溶液,振荡

    , 说明样品b中添加了镁盐

    步骤3:

  • 21. 氨水(NH3·H2O)也是常见的碱,是由NH3溶于水形成的溶液。氨水很不稳定,容易放出有刺激性气味的NH3。根据所学知识回答:
    (1)、NH3·H2O在水溶液中解离出来的离子有
    (2)、打开装有氨水的试剂瓶后闻到刺激性气味,说明分子
    (3)、写出NH3·H2O与稀H2SO4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4)、将一片有酚酞的干燥纸条和一片有酚酞的湿润纸条分别放入两瓶干燥的NH3中,现象是:
    (5)、NH3在一定的条件下能跟O2反应,反应过程可用下列示意图表示(注: 表示氮原子, 表示氧原子, 表示氢原子;各物质未配平)。请分析在该反应中参加反应的NH3与O2的分子个数之比为

  • 22. 科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学了俗名为苏打的碳酸钠后,得知它还有一个俗名为小苏打的“兄弟”,这个“兄弟”的性质是否和它相似?它们之间能发生转化吗?

    小明查阅了资料,将相关信息整理如下:

    俗名

    苏打、纯碱

    小苏打

    化学式

    Na2CO3

    NaHCO3

    构成微粒

    NaCO32

    NaHCO3

    溶解度(常温)

    21.5克

    9.6克

    两者的转化

    Na2CO3+CO2+H2O=2NaHCO3

    2NaHCO3 Δ__ Na2CO3+CO2↑+H2O

    下面是小明同学进行的探究:

    (1)、用试管取适量Na2CO3与NaHCO3溶液,向试管中滴加酚酞试液,观察试液颜色变化。此实验的目的是
    (2)、在研究Na2CO3与NaHCO3转化时,小明觉得Na2CO3转化为NaHCO3过程中,由于NaHCO3溶于水,整个过程不会有明显现象。老师笑着对小明说:“做实验吧,实验会告诉你答案。”于是,小明在老师的指导下,向饱和的Na2CO3溶液中通入CO2。起初无明显现象,继续不断地通入CO2 , 溶液中出现了白色沉淀。这让小明很疑惑:NaHCO3溶于水,为什么还有白色沉淀产生呢?小明经过思考,明白了白色沉淀产生的原因是
    (3)、在小明同学的带动下,兴趣小组又对NaHCO3的其他性质进行了探究,发现两“兄弟”既有相似的性质也有不同的个性。从微观的角度分析,造成两“兄弟”不同个性的原因是不同。

三、实验探究题

  • 23. 某白色固体A可能含有碳酸钠、氯化钡(水溶液呈中性)、氢氧化钠中的一种或几种,进行如下实验:

    完成下列填空:

    (1)、操作Ⅰ是。根据上述实验分析,A中一定含有的物质是 , C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
    (2)、为进一步确定固体A中可能存在的物质,对滤液C进行实验,完成下表。

    实验操作

    现象

    结论

    A中有氢氧化钠

  • 24. 氢氧化钠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在保存的过程中如果密封不严容易变质。现有一瓶氢氧化钠样品,检测员按以下方案抽取氢氧化钠样品进行检验,判断是否变质及变质程度。

    【实验方案】

    【推断和结论】

    (1)、若现象a为有气泡产生,则加入的A溶液可能是(填化学式),说明氢氧化钠已经变质。
    (2)、若A为过量的CaCl2溶液(CaCl2溶液呈中性),现象a为有白色沉淀,现象b为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色,则该样品(填“部分”或“完全”)变质。写出②的反应方程式
    (3)、【评介和反思】若现象a为有气泡产生 ,则实际操作中对加入A溶液的量有什么要求?;为什么?
    (4)、若A为适量的氢氧化钙溶液,现象a、b均与(2)相同,则能证明该样品是部分变质吗?为什么?

四、计算题

  • 25. 图甲中A是一种常见的酸,它能与黑色固体B反应,B质量为8克。将NaOH溶液渐渐加入到C中,生成蓝色沉淀E的质量与加入的NaOH溶液的质量关系如图乙所示。在D中加入Ba(NO3)2 ,溶液能生成一种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


    (1)、A溶液中溶质的化学式是
    (2)、操作Ⅰ的名称是
    (3)、NaOH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4)、C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至恰好完全反应时,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是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