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江苏省徐州市高考语文三模试卷

试卷更新日期:2017-03-24 类型:高考模拟

一、语言文字运用

  • 1. 在下面一段话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更多的时候,我们都是在抱怨中             。其实生活永远是公平的,没有什么好抱怨的,如果说有,就该抱怨我们对待生活的态度。年轻的时候,我们总是棱角分明,遇事宁折不弯,还自以为是一种             , 却常常碰得头破血流。后来渐渐明白,真正的处世之道当足            

    A、蹉跎    执拗    外圆内方 B、蹉跎    执著    外圆内方 C、徘徊    执著    外柔内刚 D、徘徊    执拗    外柔内刚
  • 2.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知名民校“横空出世”,受益的将不仅是对优质教育资源有迫切需求的家长们,还有部分教育培训机构也将依托这些知名民校得到扩张发展。 B、研究人员发现:1300名糖尿病患者喝凉开水泡的茶,持续半年,82%的糖尿病患者明显减轻,大约9%的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完全恢复正常。 C、2016最热韩剧《太阳的后裔》在中国首播时,凭借14.3%的收视率毫无悬念地夺得了荧屏收视冠军,其收视率远超同时段其他电视剧。 D、出现突发情况时,应急车道被占用,会导致执行紧急救援任务的车辆受阻,无法及时到达现场处理事故、排险、抢救伤员以及疏导交通。
  • 3. 下面各句中,没有使用拟人手法的一项是(    )

    A、绕过假山草坪,范大昌奔向两幢平行建筑的新楼,楼房在夜里呈现出银灰色,静静地盘踞在雾气沼沼的地平线上。 B、每条山岭都是那么的温柔,虽然下自山脚,上至岭顶,都长满了珍贵的林木,可是谁也不孤峰突起,盛气凌人。 C、灯笼草不在意生存环境的优劣,不在意花朵的大小,不追求果实的甜美与赞誉,它活得单纯,甚至是清心寡欲。 D、索溪像是一个从深山中蹦跳而出的野孩子,一会儿缠绕着山奔跑,一会儿撅着屁股,赌着气又自个儿闹去了。
  • 4.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清晨,登上山顶眺望骆马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那样充满灵气,那样富于魅力。

    ①一刹那火球腾空,凝眸处彩霞掩映

    ②缓缓地轻轻地揭开

    ③湖面露出少女般妩媚的笑靥,敞开慈母般博大的胸怀

    ④笼罩在湖面的乳白色晓雾,如轻盈飘逸的绢纱

    ⑤初升的太阳透出第一道光芒

    ⑥远处的霞光渐渐显出了青绿色

    A、③⑥⑤①④② B、③④⑥②①⑤ C、⑥①④⑤③② D、⑥⑤①④②③
  • 5.

    对下面这幅漫画寓意的解说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城外的人想进来,城里的人想出去 B、拥有物质再丰富,精神追求也不停步。 C、拥有资源的多少并不重要,要懂得利用。 D、生活工具的利用方式是多样的,不要僵化。

二、文言文阅读

  • 6.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梅圣俞墓志铭

    欧阳修

        嘉祜五年,京师大疫。四月乙亥,圣俞得疾,卧城东汴阳坊。明日,朝之贤士大夫往问疾者,属路不绝。城东之人,市者废,行者不得往来,咸惊顾相语曰:“兹坊所居大人谁耶?何致客之多也!”居八日,癸未,圣俞卒。于是贤士大夫又走吊哭如前日益多。而其尤亲且旧者相与聚而谋其后事,自丞相以下皆有以赙①恤其家。六月甲申,其孤增载其柩南归,以明年正月丁丑,葬于宣州阳城镇双归山。。

        圣俞,字也,其名尧臣,姓梅氏,宣州宣城人也。 其家世颇能诗,而从父询”以仕显,至圣俞遂以诗闻。自武夫、贵戚、童儿、野叟,皆能道其名字,虽妄愚人不能知诗义者,直曰此世所贵也,吾能得之,用以自矜。故求者日踵门,而圣俞诗遂行天下。其初喜为清丽闲肆平淡,久则涵演深远,间亦琢刻以出怪窍,然气完力余,益老以劲。其应于人者多,故辞非一体,至于他文章皆可喜,非如唐诸子号诗人者僻固而狭陋也。

        圣俞为人仁厚乐易,未尝忤于物。至其穷愁感愤,有所骂讥笑谑,一发于诗。然用以为欢,而不怨怼,可谓君子者也。初在河南,王丈康公见其文,叹曰:“二百年无此作矣。”其后大臣屡荐宜在馆阁,尝一召试,赐进士出身,余辄不报。嘉祜元年,翰林学士赵概等十余人言于朝曰:梅某经行修明,愿得留与国子诸生讲论道德,作为雅颂,以歌咏圣化。乃得国子监直讲。

        圣俞初以从父荫补太庙斋郎,历桐城、河南、河阳三县主簿,以德兴县令知建德县,又知襄城县,监湖州盐税,签署忠武、镇安两军节度判官,监永济仓,国子监直讲,累官至尚书都官员外郎。尝奏其所撰《唐载》二十六卷,多补正旧史阙缪。乃命编修《唐书》,书成,未奏而卒,享年五十有九。

        圣俞学长于《毛氏诗》,为《小传》二十卷,其文集四十卷,注《孙子》十三篇。余尝论其诗曰:“世谓诗人少达而多穷,盖非诗能穷人,殆穷者而后工也。”圣俞以为知言。

    (选自《毗陵横山梅氏宗谱》,有删节)

    【注】①膊:送布帛财物助人办丧事。②询:梅询,梅圣俞的堂叔。

    (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路不绝     属:嘱托 B、吾能得之,用以自     矜:夸耀 C、未尝于物     忤:抵触 D、而卒     奏:上书
    (2)、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葬宣州阳城镇双归山

    ②翰林学士赵概等十余人言朝曰

    明年正月丁丑

    ④圣俞初从父荫补太庙斋郎

    A、①②相同,③④相同 B、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C、①②不同,③④不同 D、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其家世颇能诗,而从父询以仕显,至圣俞遂以诗闻。

    ②世谓诗人少达而多穷,盖非诗能穷人,殆穷者而后工也。

    (4)、梅圣俞去世后,为什么“贤士大夫又走吊哭如前日益多”?请联系全文加以概括。

三、古诗词鉴赏

  • 7. 阅读下面两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夜过鉴湖

    戴  昺

    推蓬四望水连空,一片蒲帆正饱风。

    山际白云云际月,子规声在白云中。

    夜泛西湖

    苏  轼

    菰蒲无边水茫茫,荷花夜开风露香。

    渐见灯明出远寺,更待月黑看湖光。

    (1)、《夜过鉴湖》中“推蓬四望水连空”一句,有什么作用?

    (2)、《夜泛西湖》前两句主要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

    (3)、两首诗写的都是夜晚在湖上泛舟,表达的情感有何不同?

四、名句名篇默写

  • 8.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①一朝菌不知晦朔,。        (庄子《逍遥游》)

    ②假舆马者,非利足也,。    (荀子《劝学》)

    , 血色罗裙翻酒污。    (白居易《琵琶行》)

    ④蜂房水涡,。        (杜牧《阿房宫赋》)

    ⑤舞榭歌台,。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 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

    ⑦子曰:“自古皆有死,。”(《论语•颜渊》)

    ⑧月儿弯弯照九州,。    (杨万里《竹枝歌》)

五、现代文阅读

  • 9.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列各题。

    孤独的庄稼

    赵新

        ①赵庄稼大门前的荒地上长了一棵庄稼。赵庄稼已经六十二岁,种了一辈子庄稼,从未见过这样好的一棵庄稼。饭前饭后,工余闲暇,端上一袋旱烟,老汉常常站在那棵庄稼跟前,观赏它粗壮挺拔的身姿,抚摸它舒展修长的枝叶,直看得如痴如醉。

        ②老汉现在是沟里村的清洁工,每天拿把扫帚在街道上打扫卫生,然后按月去村委会领钱,然后用两千四百块钱的工资,买米买面,买油买菜,买这买那。

        ③日子过得很享受,但是过得不踏实,很纠结。他百思不得其解的问题是,沟里村的庄稼人一窝蜂地都去打工,怎么不种庄稼了呢?眼见大片大片的土地撂荒了,怎么没人心疼呢?家家户户买着吃,要是有那么一天天底下的米面卖完了,人们该吃什么呢?他去问村委会主任。年轻的村主任哈哈大笑。村主任说,姑父,你这就叫杞人忧天哪!人们出去打工,那是因为打工比种地挣钱;人们方方面面买着,乞,那是因为手里有钱;而只要你手有钱,你永远有饭吃!他说:照你这么说,钱就是饭,钱就是粮食?村主任说:你真是,这还用怀疑吗?他不服:那,要是万一光有钱没有粮食呢?村主任说:姑父,你别死凿铆,别想入非非啦,好好打扫卫生吧。他胡乱地点了点头,心情却越发沉重起来。

        ④只有见了那棵庄稼,老汉的心情才会感到舒畅,感到明朗,感到踏实。老汉拍手掌,提高嗓门夸奖那棵庄稼:好家伙,你腰杆子真硬,你旱也不怕,涝也不怕,风也不怕,雨也不怕!正兀自念叨时,发现它的叶子上爬了一只虫子。那虫子又细又长,弓了腰快速蠕动,像爬在他脊背,像爬在他的心上,他伸手粑它拿住,用力一搓,那虫儿便戍了一滩绿色的汁水。

        ⑤说话到了白露节令,那棵庄稼上的娃娃已经长得比棒槌还大。 一团红缨秀出来,丝丝缕缕,飘飘洒洒。老汉把那娃娃摸了摸、按了按、捏了捏,上面的颗粒密密实实,娇娇嫩嫩,饱满圆润,又鼓又大!老汉闻到了它的芳香:那芳香如酒,扑鼻而来,令他陶醉。老汉看见了它的成熟:那成熟金光闪闪,像一道霞光,扮亮了秋天。

        ⑥傍晚的时候,村主任忙忙活活地来到赵庄稼家里,递上去一支香烟。老汉正在吃饭,顾不上接那支香烟。村主任说:姑父,就你一个人吃饭?老汉说:你姑姑撇下我走了,孩子们都在外头打工,可是就我一个人吃饭!村主任说:姑父,我问你一个问题,你门前的那棵玉米,是你的吗?老汉放下饭碗:这还用问吗?它长在我的地里,当然就是我的。村主任又给老汉递烟,老汉忙着刷碗,又没接。村主任说:姑父,你把那棵棒子送给我吧,我儿子吵着闹着要吃煮玉米。老汉的心猛地一抖:那可不行。你到别处找去吧……村主任笑了:咱们村只有你这一棵玉米,只有你这一穗嫩棒子,我到哪/乙找啊?老汉说:不行就是不行!那穗棒子我要留下作种子,不能随便糟蹋了它!村主任说:姑父啊,你已经不种地了,还要种子干啥?老汉说:种,我现在就开始准备种,你别忘了我叫赵庄稼!老汉又说,想吃煮玉米还不好说,你有钱有车,你到城里买去啊。

        ⑦当天晚上,月光明媚,夜色如画。在缠绵的秋风里,赵庄稼披了一件厚衣服,坐在一张板凳上,聚精会神地守护那棵孤独的庄稼。有只萤火虫儿飘过来,欢欣地绕着那棵庄稼转,而它好像睡着了,顶着满天露水,抱着硕大的娃娃。老汉想,再有十几天,我就可以收获,把这穗种子藏到我家。收获了这穗种子我就向村委会辞职,我还种我的庄稼。

        ⑧老汉竟迷迷糊糊睡着了,睡梦中漫山遍野都足好庄稼。老汉是自己笑醒的。笑醒了,天亮了,那庄稼上没了那个娃娃。

        ⑨晌午的时候,村主任又忙忙活活地来到赵庄稼家里。他说,姑父,我今天还真到县城去买嫩棒子,可惜白跑了,没有卖的啊;老人家,求求你……

        ⑩老汉说:你别求我啦,我的娃娃早丢啦。

    (选自《微型小说选刊》2015年13期,有删改)

    (1)、请简要概括赵庄稼的形象特征。

    (2)、文章第⑤段画线句子,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3)、小说第⑧段写赵庄稼梦到“漫山遍野都是好庄稼”,对内容的表达有何作用?

    (4)、小说标题是“孤独的庄稼”,请探究“孤独”的意蕴。

  • 10.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各题。

    文艺与观众,另一场相爱相杀

    聂昱冰

        ①关于中国戏剧和西方戏剧的区别,钱穆先生有一个观点:西方戏剧力求真实,百分之百还原生活。而中国戏剧的要求则是始终和生活隔着一层,它通过各种艺术方式,告诉大家,这是在演戏,不是生活。

        ②所以,在西方,是“戏如人生”,而在中国,是“人生如戏”。

        ③由此联想到,中西方小说也是存在着这样的差异。西方小说是在不遗余力地追求细节和逻辑上的真实,力求还原生活,再进一步凝练出生活中的秩序和道理。即使是所谓西方魔幻主义题材,也只是装在魔幻的壳里,反映现实生活。中国的小说,则仍旧是“和生活隔了一层”。

        ④对于这种现象的成因,钱穆先生也有论述,他认为:在西方,宗教是人们的慈母,而丈艺作品则是人们的严父。在中国,日常规范人们行为的是伦理道德,这些礼教更像是严父,文艺作品则 承担起了慈母的角色。这是一个很贴切而且通俗易懂的比喻。

        ⑤在生活中,人们对父亲和对母亲的期待是不同的。尤其是按照中国人的传统习惯,严父慈母,父亲永远都是要板起面孔,让孩子们望而生畏。母亲对孩子则是更多了关爱、宠溺和放纵的。

        ⑥回过头来,再看现在流行的,尤其是网络上流行的散文、电影、电视剧,大多具有一个共同的特点:甜甜的、浅浅的、看完后没任何意义的。即使是反映现实生活的、战争的,情节和细节也大多是荒诞不经的,经不起推敲的,只为了让观众取乐的。其实这些书和剧的内容,都是对观众平日里受束缚的思想和行为的一种存在于想象中的放纵。

        ⑦把文艺作品当成母亲,是一种融入骨血的习惯。人们在欣赏艺术的时候,需要的就是一位盲目纵容着我们、宠溺着我们的母亲,和不是一位不断说教的母亲,更不是一位让人望而生畏的父亲。所以,一旦小说和戏剧中蕴含的说教重了一些,马上就被读者和观众排斥。即使“母亲”真想要说点什么,也是要以漫不经心的态度、荒诞不羁的方式。

        ⑧现在有了网络,每一个“孩子”都有了和“母亲”平等对话的机会与权力,所以就不再仅仅满足于像婴儿期那样,只能无要求的接受母亲的宠溺:妈妈给什么,自己就得到什么。于是就开始向母亲提要求了:我不仅要宠溺,而且还想让你按照我们想要的方式来宠溺我们,否则,我就不再爱你了。母亲肯定是会宠溺孩子的,但她也不想无限度的宠溺。可每一个孩子对宠溺的要求都是永无止境的。同样的,在观众和现在的流行文艺之间也是如此。就这样,“母亲”和“孩子”不得不一次次坐到谈判桌边,展开了一场又一场的拉锯战,争夺着对“宠溺尺度”的决定权。

        ⑨估计每一个做了妈妈的女人,都有过一个愿望,“我不仅要做慈母,还要做一个合格的好妈妈。”但大家都明白,这个要求看似简单,但其实很难。现在网络上的各种文章、剧作大概也是如此,州门仍旧在努力地进行并完成着各自的战争,战争的目的是:我想用我的方式去爱你,还不会失去你对我的爱。

    (1)、请概括本文的论述层次。

    (2)、中国的文艺作品是怎样“承担起了慈母的角色”的?请简要分析。

    (3)、作者说“这个要求看似简单,但其实很难”,请简析“难”在何处?

六、作文

  • 11. 根据以下材料,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诗歌除外,文体自选。

    老王来到一片树林,看到林木葱茏,芳草满地,他觉得这片树林很美。

    老王来到边疆的一条河边,看到河流狂暴,河水混浊,河岸陡峭,他觉得这条河很美。

    老王来到欧洲的城市,他看到雕像喷泉,石堡宫殿,他觉得这城市很美。

    老王愈来愈老了,哪里也不去了,他看着旧时的照片,回忆往昔的岁月,觉得这一切都很美。

  • 1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若乃春风春鸟,秋月秋蝉,夏云暑雨,冬月祁寒,斯四候之感诸诗者也。嘉会寄诗以亲,离群托诗以怨。至于楚臣去境,汉妄辞宫;塞客衣单,孀闺泪尽;或士有解佩出朝,一去忘返;女有扬蛾入宠,再盼倾国。凡斯种种,感荡心灵,非陈诗何以展其义?非长歌何以骋其情?故曰:诗 可 以 群 可 以 怨 使 穷 贱 易 安 幽 居 靡 闷 莫 尚 于 诗 矣

    (节选自钟嵘《诗品序》,有删改)

    (1)、用斜线“/”给上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限4处)

    (2)、文中“楚臣去境,汉妾辞宫”指两个典故。

    (3)、概括“凡斯种种,感荡心灵”的两种因素。

  • 13. 下列对有关名著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    )

    A、《三国演义》“官渡之战”中,袁绍谋士许攸投降曹操,并告密说袁绍在乌巢囤积了大量粮草,曹操火烧粮草,袁军上下恐慌,曹操趁机大败袁军。 B、《边城》中,每到端午节,家家锁门闭户到河边,上吊脚楼观看龙舟比赛,参加捉鸭子的活动,到附近山上唱山歌,显示了湘西山城特有的地方色彩。 C、《女神•凤凰涅架》中,因现实世界成了“浓血污秽着的屠场”,“群魔跳梁着的地狱”,凤凰失去了年轻时的“新鲜”“甘美”,为寻求新生,集香木自焚。 D、《欧也妮•葛朗台》中,仆人拿侬在葛朗台家辛苦劳作了三十多年,在第二十年上,葛朗台才痛下决心赏了她一件漂亮的衣服,那是她收到的唯一礼物。 E、《哈姆莱特》中,奥菲莉娅的死,引起了哈姆莱特跟雷欧提斯的决斗,加重了戏剧的悲剧性,她的出现也使得充满男性阳刚气味的戏剧,有了女性柔情的滋润。
  • 14. 简答题。

    (1)、《红楼梦》第五十六回写道:宝钗过来摸她的脸笑道:“你张开嘴,我瞧瞧你的牙齿舌头是什么做的。从早起来到这会予,你说这些话,一套一个样子,也不奉承三姑娘,也没见你说奶奶才短想不到……总是三姑娘想到的,你奶奶也想到了,只是必有个不可办的原故。”

    宝钗口中的“你”指的是谁?结合全书,举出两个情节,分析她的性格。

    (2)、下面是《茶馆》中哪两个人物的台词?分别反映了怎样的时代特征?

    ①“天下太平了,圣旨下来了,谭嗣同问斩!告诉您,谁敢改祖宗的章程,谁就掉脑袋!”

    ②“年头越乱,我的生意越好!这年月,谁活着谁死都碰运气,怎能不多算算命、才目才目面呢?”

  • 15.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在中国,向来文人地位很高,但是高的都是死后,在生前并不高到怎样。我们有句老话,叫做“词穷而后工”,好像不穷不能做文人。所以文人向来是偃蹇不遂的。偶尔生活较安适,也是一桩罪过。 但我反对这文人应穷的遗说。颜渊在陋巷固然不改其乐,然而颜渊居富第也未必便成坏蛋。文人穷了,在他人看来很美,死后读其传略,缠绵凄恻,很有诗意,但若身临其境,却不甚妙,这犹如我不主张红颜薄命,与其红颜而薄命,不如厚福而不红颜。且丈人穷了,每好卖弄其穷,一如其穷已极,故其文亦已工,接着来的就是一些什么浪漫派、怨天派。

        我们想起文人,总是一副穷形极像。文人多半是书呆,不治生产,不通世故,尤不肯屈身事仇,卖友求荣,所以偃蹇是丈人自招的。文人不大安分守己,每每是非辩得太明,泾渭分得太清。人生在世,应当马马虎虎,糊糊涂涂,才会腾达,才有福气。黛玉最大的罪过,就是她太聪明。所以红颜每多薄命,文人亦多薄命。再说,丈人好相轻。一个文人出一本书,便有另一文人处心积虑来指摘。于是白话派骂文言派,大家争营对垒,互相臭骂,叫武人见了开心。所以我向来不劝人做文人。

        既做文人,就要有点胆量,所言是真知灼见之话,所见是高人一等之理,所写是优美动人之文,这样的文人是做得的。袁中郎说得好:“物之传者必以质,丈之不传,非不工也。树之不实,非无花叶也。人之不泽,非无肤发也。文章亦尔。行世者必真,悦俗者必媚,真久必见,媚久必厌,自然之理也。”这样就同时可以做文人,也可以做人

    (节选自林语堂《做文与做人》,有删改)

    (1)、作者反对“文人应穷的遗说”的理由是什么?

    (2)、文人“总是一副穷形极像”的原因有哪些?请简要概括。

    (3)、作者认为怎样做才能“同时可以做文人,也可以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