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麓版历史高一必修二第四单元第20课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课时跟踪训练

试卷更新日期:2015-09-11 类型:同步测试

一、选择题

  • 1. 20世纪80年代,邓小平在一次谈话中说:“建国以后,人家封锁我们,在某种程度上我们也还是闭关自守,这给我们带来了一些困难……总之,三十几年的经验是,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行的,发展不起来。”上述材料反映的实质是( )
    A、“人家封锁”给中国带来了困难 B、我们曾长期“闭关自守” C、“人家”和我们都错了 D、必须坚持长期实行对外开放政策
  • 2. 1979年,邓小平对广东省委主要负责人说,中央没有钱,要你们自己搞,杀出一条“血路”。其中的“血路”是指(  )。
    A、率先建立经济特区 B、率先实行改革开放 C、率先打破计划经济体制 D、率先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 3. “它们是发展外向型经济的‘排头兵’,充分引进了投资项目和外资;它们是全国经济体制改革的‘试验田’;它们是中国全面对外开放的‘突破口’,使人们解放了思想,更新了观念。” 这一评价是针对( )
    A、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B、经济特区 C、乡镇企业 D、沿海经济开发区
  • 4.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广东成为最早对外开放的地区之一,其优势在于广东( )

    ①毗邻港澳,有对外开放的地利优势 ②作为侨乡,有利于吸引华侨回国投资 ③历来是对外开放的门户 ④具有比国内其他地区更雄厚的工业基础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 5. 1980年,我国在福建设立的经济特区是(  )
    A、深圳 B、珠海 C、汕头 D、厦门
  • 6. 在一座城市市政府门前,有一座标志性的雕像名为拓荒牛,这座城市是改革开放中,被誉为“一夜崛起之城”,这座城市是(  )
    A、深圳 B、珠海 C、汕头 D、厦门
  • 7. 1980年,珠海是一个普通的小县城。20世纪90年代,珠海发展成为环境优美的现代化城市,并获得联合国“国际改善人居环境最佳范例奖”。珠海快速发展的主要原因是( )
    A、毗邻港澳 B、政策扶植 C、科技领先 D、资源丰富
  • 8. 1981年中共中央27号文件指出,经济特区的“特”主要在于实行国家规定的特殊经济政策和特殊经济管理体制,它主要包括( )

    ①较大的经济管理权限②独立的管理体制③社会主义经济领导下的多种经济成分并存④市场调节为主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 9. 国际舆论曾评价中国政府“开放整个海岸”是35年来所“采取的最大胆行动”。这一“行动”是指( )
    A、创办深圳等四个经济特区 B、开发开放上海浦东 C、开放海南岛为经济特区 D、开放沿海14个港口城市
  • 10. 邓小平曾说,如果当初搞经济特区时加上上海,“现在长江三角洲,整个长江流域,乃至全国改革开放的局面,都会不一样”。当时没有把上海列为经济特区,主要是基于( )

    ①改革初期摸索中的谨慎②经济改革国际阻力太大③上海自身经济基础薄弱  ④国人思想解放程度不足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 11. 20世纪90年代,中国政府提出对外开放的沿海、沿边、沿江、沿路的“四沿战略”。其中“沿江”战略的目标是推动长江流域的全面开放,以贯通东西,辐射南北。为此采取的重大措施是( )
    A、开放港口城市 B、开辟经济开放区 C、浦东的开发开放 D、开放长江三角洲地区 江三角洲地区
  • 12. 邓小平曾如此解释中国对外开放格局:“为什么我考虑深圳开放?因为它对着香港;开放珠海,是因为它对着澳门;开放厦门,因为它对着台湾;开放海南、汕头,因为它们对着东南亚。浦东就不一样了……”浦东开发开放的主要背景是(  )

    A、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世界政治格局向多极化发展
    B、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的发展,环太平洋经济圈崛起
    C、中共十四大召开,确定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D、中国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重要外交活动,积极融入经济全球化潮流
  • 13. 我国宣布开发开放上海浦东的目的是( )

    ①进一步开放长江沿岸城市 ②尽快把上海建成国际经济、金融、文化中心之一 ③促进国家经济发展 ④带动长江三角洲和整个长江流域地区经济的新飞跃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 14. 2013年7月3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原则通过了《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在自贸区将实施“一线逐步彻底放开、二线安全高效管住、区内货物自由流动”的创新监管服务模式。结合下图所示可知,上海自贸区的发展目标是( )

    上海自贸区范围

    A、成为全国发展外向型经济的排头兵 B、成为学习先进管理经验、提高管理水平的重要场所 C、成为上海新兴高科技产业和现代化工业基地 D、成为深化改革和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的“试验田”
  • 15. 下图为“中国对外开放空间扩展示意图”,对此图的理解正确的有( )

    ①率先从东南沿海四个经济特区起步  ②逐步开放到东部沿海地带  ③进一步开放沿江、沿边和内陆省会城市   ④形成全方位的对外开放格局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 16. 中国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重要外交活动标志着我国对外开放进入一个新阶段,主要“新”在(  )
    A、开放领域扩大 B、把我国对外开放推进到一个制度性开放新阶段 C、开放程度提高 D、由探索试验到区域推进阶段
  • 17. 以下对中国加入WTO的比喻意义最为恰当的是(  )

    A、引狼入室,有百害而无一利 B、掉进金窝,有百利而无一害 C、隔靴搔痒,不用管他 D、一把双刃剑,关键看你如何应对
  • 18. 从全球化的角度看,中国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重要外交活动的意义主要在于(  )
    A、进一步完善了中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B、有利于促进中国经济的发展 C、有利于建立完整的世界贸易体系 D、给中国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和压力
  • 19. 江泽民同志曾说,中国经济与国际经济的联系日益密切;中国经济的发展,不仅为世界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市场,而且也为国际市场提供了丰富的产品和技术;中国的发展需要世界,世界的繁荣需要中国。这表明(  )

    ①中国经济的发展有利于世界经济的发展

    ②中国主张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新秩序

    ③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影响正在增强

    ④中国会继续实行对外开放政策

    A、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③ D、②④
  • 20. 20世纪90年代后期开始,中国人的资讯、观念与国际潮流形成互动,“与国际接轨”成为最流行的口号,这一现象不能反映出(  )
    A、“入世”后中国社会遭受西方文化严重冲击 B、世界经济一体化对中国产生了巨大影响 C、中国加速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渡 D、中西方政治、经济、文化交流不断加强

二、材料分析题

  • 21. 从18世纪到20世纪,中国在对外开放方面存在着各种观念和主张。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793年乾隆皇帝在致英国国王的信中说:“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特因天朝所产茶叶、瓷器、丝锦为西洋各国及尔国必需之物,是以加恩体恤,在澳门开设洋行,傅得日用有资,并沾余润。”

                                                    ——梁廷楠《粤海关志》卷23

    材料二     中华国民军……对于友邦各国益孰睦谊……对外之行动,宣言如下:一、所有中国前此与各国缔结之条约,皆继续有效。二、偿款外债照旧担任……如数摊还。五、所有清政府与各国所立条约、所许各国权利及与各国所借国债,其事件成立于此宣言之后者,军政府概不承认。

                                           ——孙中山《同盟会成立方略》(1906年)

    材料三   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中国在西方国家产业革命以后变得落伍了,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闭关自守。经验证明,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能成功的,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当然,像中国这样大的国家搞建设,不靠自己不行,主要靠自己,这叫做自力更生。但是,在坚持自力更生的基础上,还需要对外开放,吸收外国的资金和技术来帮助我们发展。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第64.78页

    请回答:

    (1)、结合材料一,指出乾隆皇帝在对外贸易问题上持什么看法?这一时期,清政府在对外贸易方面采取了什么政策?产生了什么后果?
    (2)、材料二反映了同盟会在对待国际条约和外债方面的立场,它为什么会采取这种立场?
    (3)、根据材料三,概括指出当代中国为什么要实行对外开放政策,以及这一政策的主要内容和立足点。
  • 22.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我国进出口贸易统计表(单位:亿元)

    1978年

    1989年

    1991年

    1996年

    1997年

    2000年

    出口

    98

    525

    719

    1510

    1827

    2272

    进口

    109

    591

    638

    1388

    1428

    2037

    材料二    就中国加入世贸组织问题,中美双方经过14年的谈判,于2000年10月10日以克林顿总统签署美参众两院通过的议案成为美国法律,从而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在这次谈判过程中,中美双方本着互谅互让、平等协商的精神,努力工作,最终取得了双方满意的结果。有评论说:中美达成“中国入世”的协议,双方都是“赢家”。

    材料三    2000年,世贸组织多哈会议正式批准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申请。2001年11月11日,中国正式成为世贸组织成员国。

    请回答:

    (1)、世贸组织的前身是什么?有什么积极作用?是由哪个国家首先倡议建立的?
    (2)、据材料一,说明我国对外贸易发展的趋势是什么。
    (3)、结合材料二及所学知识,中国为什么要加入世贸组织?为什么说中美双方都是“赢家”?
  • 23. 读图题


      请回答:

    (1)、据图指出我国最早的四个经济特区,并说明在这些地区设置经济特区的有利条件。
    (2)、图中所示经济开放区在地理分布上有什么特点?对我国经济布局有什么影响?
    (3)、据图,我国对外格局呈现出什么特点?有什么作用?
  • 24.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下列事件是我国两次开放的起点:1842年,中英《南京条约》规定,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1980年,我国政府正式确定在广东的深圳、珠海、汕头和福建的厦门设置经济特区。

    材料二 下列内容是我国关税的两次调整:1843年,中英双方在香港议定新税则,新税则将中国关税税率定得很低,中国土货出口税率高于洋货的进口税率;经国务院批准,从2001年1月1日起,我国再次降低关税总水平,从16.4%调到15.3%。

    材料三   下列历史事件标志着两次开放进入了一个新阶段:1895年,中日双方在马关春帆楼签订《马关条约》;2001年11月11日,在卡塔尔首都多哈举行中国加入世贸组织议定书签字仪式。

    请回答:

    (1)、据材料一,通商口岸和经济特区在地域分布上有何相似之处?经济特区设置在上述四个地点的原因是什么?
    (2)、材料二中,两次关税调整的目的各是什么?
    (3)、评述材料三中所反映的两件事在我国开放史上的地位。
    (4)、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两次对外开放的本质及对当时中国社会经济的影响。
  • 25.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夷货非衣食所急。绝之则内外隔而相构之恤无由生矣,夷虽欲窥伺我,何可得哉!

    ——《海防纂要》

    材料二     中国内地风气尚未尽开,资本又不充裕,试问舍世界各国经济互助,有何别法?互助之道无他,即合各国之利病共同,视线一致者,集一银公司,棉铁为主要„„凡有一地一矿一事视为可经营者„„详确其预算,等差其年度,支配其用数,程序其设施,检核其成绩,而又势以平等资本,公开昭布其条件,而互输产品保公司之利,以不犯土地尊主国之权。如是十五年小效,三十年大效,可以预言。

    ——摘自《张季子九录·实业录》卷七

    材料三     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闽南厦漳泉三角地区,作为沿海经济开放区,同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一样,是我国对外经济联系的桥梁,进出口的重要基地。它要把国外的先进技术、设备引进来,加以吸收、消化、创新,向内地转移,推动科技进步;要筛选、移植国外符合社会化大生产要求的经营管理方式,为全国的经济体制改革摸索经验;要把沿海生产的“洋货”向内地销售,繁荣国内市场,满足人民需要;尤为重要的是,必须面向世界,发展出口贸易,开拓国际市场,为增加我国的外汇收入多作贡献。

    ——《长江、珠江三角洲和闽南厦漳泉三角地 区座谈会纪要》(1985年1月31日)

    (1)、材料一和材料二在对外方面的主张有什么不同?各自出于何种考虑?
    (2)、材料三与材料二的主张看似相同,但有着本质上的差异。这一本质差异是什么?
    (3)、材料三反映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对外开放经历了怎样的发展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