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麓新课标高一历史必修二第一单元第6课近代前夜的发展与迟滞同步练习题

试卷更新日期:2015-09-09 类型:同步测试

一、选择

  • 1. 阅读下表,对表中数据解释合理的是(    )
    1820年GDP在世界上的比重 1830年制造业在世界上的比重
    中国 英国 日本 中国 英国 日本
    28.7% 5.2% 3.1% 29.8% 9.5% 2.8%

    ——安格斯•麦迪逊《世界经济二百年回顾》、保罗•肯尼迪《大国的兴衰》

    A、中国封建经济仍在发展 B、新航路开辟推动了世界经济的交流 C、工业经济是中国经济的主体 D、中国已成为世界贸易中心
  • 2. 下列关于中国古代经济发展的表述正确的是(    )

    A、春秋战国时期开始酿酒 B、唐朝前期政府开始征收茶税 C、明代引进原产于美洲的高产农作物 D、清政府鼓励扩大手工业生产规模
  • 3. “重农抑商”的观念与政策对中国传统社会产生了重要影响。下列理解错误的是

    A、重农抑商政策并不禁止商人追求利润 B、重农抑商观念是中国农耕社会的产物 C、重农抑商政策提升了战国时秦国国力 D、重农抑商观念在明清时期已基本瓦解
  • 4. 明朝万历年间,福建泉州府“佃农所获,朝登垅亩,夕贸市廛”;而浙江秀水县佃农“上米贸银,别以中下者抵租”。对材料现象解释最准确的是(  )
    A、农村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B、农村租佃经营成为主流 C、农民所交地租有所下降 D、农业与市场的联系加强
  • 5. 16世纪晚期,山东某地开始出现“地多烟草、木棉、转卖四方,五谷之利不及其半”的情况,这说明当时该地(    )

    ①农业经济衰退   ②农业结构发生变化   ③商品经济发展   ④农产品加工业兴起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 6. 明清时期佛山剪纸有专门行业大量生产,甚至远销南洋各国。佛山剪纸盛行的主要原因是(    )

    A、政府支持开辟海外市场 B、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 C、商品经济的发展 D、航海技术的进步
  • 7. 中餐在演变过程中,吸收了大量外来的饮食材料和做法,比如川菜、湘菜都以辣为名,据考证,辣椒的原产地是墨西哥。据此推断川菜、湘菜等菜系的出现应不早于(  )
    A、唐朝 B、南宋 C、明朝 D、清朝
  • 8. 孙承泽在《春明梦余录》中说:“今天下自京师达四方,无虑皆用白银……一切中外公私成取给焉。”这一现象出现于(     )

    A、汉代 B、唐代 C、元朝 D、明朝
  • 9.

    下图是清代中期农业税与工商杂税变化趋势图,税收状况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推行重农抑商政策 B、小农经济的发展 C、商品经济的发展 D、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
  • 10. 从经济的角度看,明清时期中国已处于“近代的前夜”。下列各项能支持这一结论的是(    )
    A、租佃制经营方式开始推广,土地制度发生变化 B、民营手工业迅速发展,取代官营手工业占主导地位 C、苏州出现“小户”“听大户呼织”“计日受值”的现象 D、世界白银大量流入中国,白银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
  • 11. 《苏州府志》载,明朝中期以后,苏州城里出现“无主者黎明立桥以待,听大户呼织,什百为群,延颈相望”的景象。这表明当时当地(  )
    A、已形成了劳动力市场 B、失业现象比较普遍 C、小农经济已经解体 D、经济上以纺织业为主
  • 12. “(石门)镇油坊可二十家,杵油须壮有力者,夜作晓罢,即丁夫不能日操杵。坊须数十人,间日而作。镇民少,辄募旁邑民为佣……二十家合之八百余人。一夕作,佣值二铢而赢。”材料可以用来研究(  )
    A、古代官办手工作坊 B、明清资本主义萌芽 C、传统的“重农抑商”政策 D、古代家庭结构的变迁
  • 13. 下面是我国古代某地区居民职业结构表,这里的“某地区”最有可能是(    )

    职业

    自耕农和地主

    佃农

    工场主

    商人

    占人口比例

    24%

    36%

    30%

    10%

    A、汉代江南地区 B、唐代关中地区 C、宋代太湖地区 D、明代苏杭地区
  • 14. 有学者说过,明清时期江南市镇并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存在于农村经济上面,是农村专业经济发展的结果。由此可见,这一时期江南经济发展的整体特点是(   )

    A、农村经济仍然以自然经济为主 B、自然经济已退居次要地位 C、商品化趋势明显 D、市镇是进行农贸商品交换的场所
  • 15. 有学者认为,18世纪中后期的西方“选择了海洋,”中国选择了“陆地”。“选择了陆地”是指中国( )

    A、重视塞防忽视海防 B、积极培育国内市场 C、奉行“闭关锁国”政策 D、加强发展陆路交通
  • 16. 航母副总设计师吴晓光指出,“我国传统文化对海洋观念比较淡薄。”究其原因有(    )

    ①传统农耕文化的影响     
    ②重农抑商政策的实行

    ③闭关锁国政策的制定     
    ④指南针的发明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 17. 明朝曾有官员指出:“寇与商同是人,市通则寇转为商,市禁则商转为寇,始之禁禁商,后之禁禁寇。禁之愈严而寇愈盛……”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寇与商都是日本人 B、海禁的积极作用明显 C、海禁加剧了寇患 D、应当加强海禁政策
  • 18. 清政府“申饬沿海一带文武各官,严禁商民船只私自出海”,“将边海居人尽移内地”。其影响是(  )
    A、杜绝倭寇对沿海的掠夺 B、促进了农业经济的恢复 C、加快了统一台湾的进程 D、阻碍了对外贸易的发展
  • 19. 黄遵宪有诗“国初海禁严,立意比驱鳄。借端累无辜,此事实大错。”“大错”产生的最深远的影响是(    )
    A、限制外商来华阻碍中外贸易 B、自我封闭扼杀了社会进步的可能性 C、禁止国人海外经商限制了商品市场 D、隔绝大陆与台湾的正常往来
  • 20. 明朝中后期,资本主义萌芽开始出现,但一直到鸦片战争前夕,资本主义始终未能成为时代的主要潮流。其最根本的原因是 (    )
    A、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不断侵略 B、中国始终没有出现独立的手工工场 C、统治者实行闭关锁国的政策 D、封建制度的严重阻碍

二、综合题

  • 21. 根据材料并 结合所学知 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明朝初年,曾与朱元璋争夺政权的张士诚、方国珍之余部,入海为盗,且“每诱岛倭入掠”。《皇明祖训》记朱 元璋认为,日本、安南(今越南)、暹罗(今泰国)等15国,“限山隔水,僻在一隅,得其地不足以供给,得其民不足以使令”。朝廷“禁濒海民不得私出海”“禁海民私通海外诸国”。

    ——摘编自李金明《明代海外贸易史》

    材料二   实行海禁,滨海人民被“断其生路”,“于是所在连结为乱,溃裂以出”。嘉靖年间(1522~1566年),东南沿海一带出现颇有实力的海寇、海商集团,走私贸易兴盛,“海禁愈严,贼伙愈盛”。有识之士认 识到“市通则寇转而为商,市禁则商转而为寇”。

    隆庆年间(1567~1572年),因福建巡抚涂泽民之请,明廷“准贩东西二洋”。福建漳州月港兴起,“农贾杂半,走洋如适市”“闽人以其地近, 且饶富”,商贩或移居于吕宋(今菲律宾)者甚众。学者 估计,隆庆开禁后输入中国的白银至少1亿两左右,促成了税收等政策的改变。

    ——摘编自晁中辰《明代海禁与海外贸易》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明初实行海禁政策的背景。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明中后期海禁政策调整的原因及其影响。
  • 22. 历史学家李洵认为:“明代江南地区的‘士大夫’是十六世纪以来中国历史上有特点的社会势力。他们凭借着江南地区发达的经济文化有利条件,通过各种途径获取政治上的功名,然后扩展经济实力,引领当时的社会风潮,在江南社会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士大夫家多以纺绩求利。其俗勤啬好殖,以故富庶。……如华亭相(徐阶)在位,多蓄织妇,岁计所积,与市为贾。

    ——[明]于慎行《谷山笔麈》卷四

    材料二  江南役重甲天下,……祖父以役累中落。…一启中举,尽免其役,家业复振。……(植蚕)与市为贾,骤富焉,市人多效之。

    ——《徐光启文集》卷十一

    材料三  (松江)嘉、隆以来,豪门贵室,导奢导淫,博带儒冠,长奸长傲,日有奇闻叠出,岁多新事百端。……伦教荡然,纲常已矣。

    ——[明]范濂《云间据目抄》卷二

    材料四  前明吾乡(苏州)富家甚多,席费千钱而不为丰,长夜流酒而不知醉。……有邹望,亦有田三十万亩,僮仆三千人,……而好讼致穷。

    ——[清]钱泳《登楼杂记》

    请回答:

    (1)、据材料一、二,概括江南士大夫致富的主要途径。
    (2)、据材料三、四,士大夫的活动引起了江南社会风气的哪些变化?
    (3)、有学者认为,明代江南士大夫既是资本主义萌芽的促进者,又是其阻碍者。请依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阐释学者的观点。
  • 23.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南宋范成大的《缫丝行》

    小麦青青大麦黄,原头日出天色凉。

    妇姑相呼有忙事,舍后煮茧门前香。

    缫车嘈嘈似风雨,茧厚丝长无断缕。

    今年那暇织绢着,明日西门卖丝去。

    材料二   明万历苏民无积聚,多以丝织为生。东北半城皆居机户,郡城之东皆习机业。……工匠各有专能,匠有常主,计日受值。有他故,则唤无主之匠代之,曰唤代,无主者黎明立桥以待。……立濂溪坊,什百为群,延颈而望。若机房工作减,此辈衣食无所矣。

    ──(乾隆)《苏州府志》卷3

    材料三   清代沿袭明制设置的钞关,大有增加,共设户关26个,工关5个……清代税关对商船户缴税亦极为苛重,全国又缺乏统一税率,以致各关税吏敢于巧立名目,动辄以商人违反规定为由,没收财货。……李人龙奏称,关税害商,有单书之弊,包揽之弊,关牙之弊,量船之弊等五弊。在这样的苛税下“商贾望见关津,如赴汤蹈火之苦”!

    ——彭雨新主编《中国封建社会经济史》

    材料四  (乾隆时人说)近日富商巨贾,挟其重资,多卖田地,或数十顷,或数百顷。                          ——李文治《中国近代农业史资料》第一辑

    材料五  由于海疆屡生事端,清廷又封锁了海疆,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清政府决定取消其他贸易口岸,只允许广东一口通商。

    ——《中华文明史》第4卷

    请回答:

    (1)、材料一的诗歌描写了中国古代哪一种经济模式?请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这种经济模式的特点。
    (2)、依据材料二概况明代后期苏州地区丝织业出现的新现象。这些新现象反映了这一时期生产方式发生了什么本质变化?
    (3)、依据材料三、材料四和材料五,概况分析明清时期阻碍材料二反映的新生产方式发展的主要因素。
  • 24. 阅读下面图片,完成下列问题。

    图一 明中后期棉花图·收贩

    图二 明代工商业城市分布图

    图三 清朝北京前门  图四 广州十三行

    商业繁荣景象

    (1)、概括图一、二、三反映的历史现象,说明这些历史现象之间的主要联系。
    (2)、图四所示机构设置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对中国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明清时期工商业的发展给我们带来了哪些重要的启示?
  • 25.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对于努力耕作者免其徭役,对于怠于种田或因从事手工业、贾贩活动而致贫者罚为奴隶。

    ——《商鞅变法》

    材料二 “重农抑商”政策是否阻碍了经济的发展?从短期看,应该如此。由于重农抑商,资本积累速度会放慢。但是,从长期看,则恰好相反。资本积累周期越长,积累规模将变得更加巨大。经济史料支持这种逻辑分析。清朝时期,广东怡和行商的伍秉槛拥有资本达2 600万两白银,约为清政府年财政收入的一半左右。当今欧美各国也没有哪一位大资本家能够拥有如此比例的巨额财产。伍秉槛的财富并非鹤立鸡群,同期的一位宁波商人拥有2 000万两白银,晋商、徽商拥资千万两白银的亦不鲜见,至于拥有百万两白银者则不计其数了。

    ——引自《重新认识中国历史》

    (1)、材料一体现了我国古代的什么经济政策?
    (2)、材料二反映了什么历史现象,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
    (3)、评价“重农抑商”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