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青海省语文中考模拟卷

试卷更新日期:2018-11-22 类型:中考模拟

一、单选题

  • 1. 下列划线字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
    A、菜(hūn)进(duó)出(yǎo) B、(chuò)水(chān)唠(dāo) C、唐(tuí)笔(yàn)咸(hēn) D、洒(chàn)门(kǎn)包(pǔ)
  • 2. 下面加下划线词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 )


    A、他三年如一日刻苦钻研,孜孜不倦 , 学习成绩当然要比别人好得多了。 B、面对美味大餐,我们却常有味同嚼蜡的感觉,是物质生活过于丰富让我们无法选择,还是我们的味觉麻木了呢? C、读一些只要你“不求甚解”的书,你用了“熟读精思”的方法,那是浪费。  D、在伊朗到底是否在发展核武器的问题上,西方国家高谈阔论 , 但最终也没证实伊朗的非理性行为。
  • 3. 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陈涉世家》选自《史记》,作者司马迁,西汉史学家。《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史书。这部书记载了上自黄帝下至汉武帝的三千多年历史。鲁迅先生曾称赞《史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B、古代常用与年龄有关的称谓来代替年龄。“垂髫”指童年,“加冠”表示男子年已十八,“花甲”指人六十岁,“耄耋”指人七八十岁。 C、《与朱元思书》作者是南朝梁的吴均,文章生动而简练地描写了富春江一带的优美山水,抒发了作者厌弃世俗、向往自然的思想。 D、据说,折柳送别的风俗始于汉代。古人赠柳,寓意有二:一是柳树速长,角它送友意味着无论漂泊何方都能枝繁叶茂,而纤柔细软的柳丝则象征着情意绵绵;二是柳与“留”谐音,折柳相赠有“挽留”之意。
  • 4.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从孔乙己悲惨的一生中,使我们深刻地认识到封建科举制度的吃人的本质。 B、我虽然和他只有一面之缘,但从他那里学到了许多东西,包括他的学识和人品。 C、可惜,这部在他心中酝酿了很久,即将成熟的巨著未及完篇,就过早地离开了我们。 D、公园里展出的有象征中华民族腾飞的“中华巨龙”等冰雕艺术品,也有取材于《西游记》《海的女儿》等神话和童话故事。

二、填空题

  • 5. 读下面的语段,在横线上填写恰当的词语。

           人生需要理想的呼唤。你慵懒时,它呼唤你勤奋;你昏睡时,它呼唤你;你高傲时,它呼唤你;你莽撞时,它呼唤你;你跌倒时,它呼唤你

  • 6. 按课文内容填写

    诚宜开张圣听 , 不宜妄自菲薄

  • 7. 填空。

    《出师表》的作者是。他是三国时代著名的家、家。表是的名称,是我国古代臣民给君主的。陆游在《书愤》中盛赞说:“。”

三、综合题

  • 8. 最近几年,“二维码”作为新鲜事物走进大众视野。为此班级开展了“认识二维码,改变我们的生活”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完成下面的任务。

    (1)、根据所给材料,给“二维码”下定义。

    【材料】二维码是在一维条码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二维码是一种黑白相间的图形,是用特定几何图形按一定规律在平面(二维方向)上分布的。二维码能够把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编码”成一个图像,当用特定软件拍摄这些图像时,二维码内包含的信息就显示出来。

    (2)、

    阅读下面两则材料,概括出“二维码”相对于“一维码”的两个优势。

    【材料一】


    类型

    一维码

    二维码

    数据容量

    大约20字符

    大约2,000字符

    数据密度

    1

    20—100

    【材料二】使用一维码时,碰到条码受损(如污染、脱墨等)时,识读设备就无法读取信息,这就需要操作人员通过键盘手动输入条形码号。二维码引入了错误纠正机制,使得二维码在造成局部损坏时,依旧可以正确识读。

    (3)、某同学要制作展板介绍二维码的应用,下列材料可选用的两则是

    【材料一】初次见面交换名片,用手机扫一下对方名片上的二维码,姓名、电话、单位等信息一下就可存入你的通讯录,不用再进行复杂地输入。

    【材料二】超市购物,扫一下食品二维码标签,食品原材料、生产企业、生产日期、保质时间等信息就会映入眼帘,产品基本实现了全程透明,全程可追溯,食品安全得以保障。

    【材料三】二维码的原理可以从矩阵式二维码的原理和行列式二维码的原理来讲述。

四、文言文阅读

  • 9. 阅读文言文,完成下面各题。

    陋室铭

    刘禹锡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1)、解释下面划线的词语

    ①有仙则

    ②谈笑有鸿

    ③可以素琴

    ④何之有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②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3)、下面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龙”和“仙”是比喻道德高尚的人。 B、“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渲染了居室恬静的气氛。 C、“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表现了作者对知识分子的歌颂,对无学问之人的鄙薄。 D、“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反映了室主人对世俗生活的厌弃。
    (4)、本文在对陋室进行描写时,从三方面极力形容“陋室不陋”,表达了一种的情趣。
  • 10. 文言文阅读

    出师表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

        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1)、解释下列加下划线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耕于南阳 

    夜忧叹 

    ③则责攸之、祎、允等之  

    (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②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3)、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出师表》是诸蔼亮北伐前写的奏章,劝勉刘禅广开言路,赏罚分明,亲贤远佞,表现了他对蜀汉的忠诚。 B、诸葛亮追述三顾草庐的往事,既表达了对先帝知遇之恩的由衷感激,也希望后主能够效法先帝,知人善任。 C、“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中的“大事”,指“五月渡泸”、“北定中原”、“庶竭驽钝”、“兴复汉室”和“还于旧都”等。 D、选文结尾,作者先表明伐魏兴汉的决心,然后交代出师后的朝政事宜,谆谆告诫后主要善纳雅言。

五、现代文阅读

  • 11. 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要成为你自己

    周国平

        童年和少年是充满理想的美好时期。如果我问你们,你们将来想成为怎样的人,你们一定会给我许多漂亮的回答。譬如说,想成为拿破仑那样的伟人,爱因斯坦那样的大科学家,曹雪芹那样的文豪,等等。这些回答都不坏,不过,我认为比这一切都更重要的是,首先要成为你自己。

        姑且假定你特别崇拜拿破仑,成为像他那样的盖世英雄是你最大的愿望。好吧,我问你:就让你成为拿破仑,生活在他那个时代,有他那些经历,你愿意吗?你很可能会激动得喊起来:太愿意啦!我再问你:让你从身体到灵魂整个儿都变成他,你也愿意吗?这下你或许有些犹豫了,会这么想:整个儿变成了他,不就是没有我自己了吗?对了,我的朋友,正是这样,那么你不愿意了?当然喽,因为这意味着世界上曾经有过拿破仑,这个事实没有改变,唯一的变化是你压根儿不存在了。

        由此可见,对于每一个人来说,最宝贵的还是他自己。无论他多么羡慕别的什么人,如果让他彻头彻尾成为这个别人而不再是自己,谁都不肯了。

        也许你会反驳我:你说的真是废话,每个人都已经是他自己了,怎么会彻头彻尾成为别人呢?不错,我只是在假设一种情形,这种情形不可能完全按照我所说的方式发生。不过,在实际生活中,类似情形却常常在以稍微不同的方式发生着。世上有许多人,你可以说他是随便什么东西,一种职业、一种身份、一种角色,或别的什么,唯独不是他自己。如果一个人总是按照别人的意见生活,没有自己的独立思考,总是为外在的事务忙碌,没有自己的内心生活,那么,说他不是他自己就一点儿也没有冤枉他。因为确确实实,从他的头脑到他的心灵,你在其中已经找不到丝毫真正属于他自己的东西了,他只是别人的一个影子或事务的一架机器罢了。可见,真正成为自己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①那么,怎样才能成为自己呢?②这是真正的难题,我承认给不出一个答案。③我还相信,不存在一个适用于一切人的答案。④我只能说,最重要的是每个人都要真切地意识到他的“自我”的宝贵,有了这个觉悟,他就会自己去寻找属于他的答案。⑤在茫茫宇宙间,每个人都只有一次生存的机会,都是一个独一无二、不可重复的存在。⑥正像卢梭所说的,上帝把你造出来后,就把那个属于你的特定的模子打碎了。⑦名声、财产、知识等等都是身外之物,人人都可求而得之。但你对人生的独特感受是没有人能够替代的。⑧你死之后,没有人能够代替你再活一次。⑨如果你真正意识到了这一点,你就会明白,活在世上,最重要的就是活出你自己的特色和滋味来。

        你的人生是否有意义,衡量的标准不是外在成功,而是你对积极人生的独特领悟和坚守。坚持这一标准 , 你的自我才能闪放出个性的光华。

    (选自《周国平文选》,略有删改)

    (1)、第3段中的“彻头彻尾”指的是什么?
    (2)、文章第2,3段针对的人进行议论,提出了“对于每一个人来说,最宝贵的还是他自己”的观点;第4段针对生活中自以为成了自己的人进行分析,阐明了的道理。
    (3)、第4段中,作者把生活中的某一种人比做“事务的一架机器”,这种人的具体表现是。(用原文回答)
    (4)、对第5段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要成为你自己,首先要真正意识到“自我”的宝贵。 B、作者借卢梭的话证明第⑤句所表述的观点。 C、第⑨句中的“这一点”指的是“名声、财产、知识等等都是身外之物,人人都可求而得之”。 D、“怎样才能成为自己”,这是一个难题,作者认为不存在一个适用于一切人的答案。
    (5)、文章最后一句是“坚持这一标准,你的自我才能闪放出个性的光华”。其中,“这一标准”是什么?你怎么理解文章最后这句话?
  • 1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大米饭,小米饭

    戴晓军

        我小时候,家里很穷。

        父亲哥儿两个。我6岁那年,老叔结婚,父亲被迫搬出去住,连房子都是借的。穷人的天空都是灰白的,带着一丝腐烂的气息。我记忆中蜷缩的炕头,昏暗的油灯……它们在我脑海中深深地扎根。

        我的曾祖母那时还在世,分家那会儿,她正赶上身染重病。她的下巴鼓鼓地伸在脸的外边,脖子异样地粗大,后来我才知道那是缺碘引起的。她很喜欢我的母亲,一直和我们在一起,母亲精心地伺候她,家里唯一的营养品是那只老母鸡下的蛋……

        母亲后来常说,如果有现在一半的条件,曾祖母就不会去世那么快了。

        我喜欢在老母鸡的咯咯声后把还热乎着的鸡蛋捡回来递给母亲,而母亲却总怪我,说小孩子的手没准儿,怕把蛋弄打了。她接鸡蛋的时候总是小心翼冀,像教徒那样虔诚。

        细粮在那时是很奢侈的东西。一日三餐都是大柿饼、玉米粥和小米饭。为了曾祖母的病,父亲借来了一升大米。每天早上,母亲蒸一碗白花花的略稠的大米饭,然后一口口给曾祖母喂下。

        孝敬的定义就是留给曾祖母好吃的东西,那时的我常这样想。母亲那个时候有一张愁苦的脸,那是在看我大口大口地吃硌牙的玉米粥的时候。

        一天有个亲戚来串门。家里并没有因为来了客人而多做一个鸡蛋,父亲只能搓着手叹叹气。那天做的是小米饭,但曾祖母的那碗大米饭依然没变。早上,曾祖母身体不舒服,没有起来吃饭。因为学校离家有一段路程,所以我每天都带饭上学。那天是那个亲戚给我装的饭,装好后,母亲叮嘱了几句,我就背着书包走了。

        天气晴朗得可爱。

        中午的时候,饥饿席卷了我的身体。饭盒还透着热气。我打开饭盒,一下子愣住了……饭盒里竟然是白花花的大米饭!

        我并不晓得那个亲戚是有意还是无意的,简单的思维使我想不到那么多。这是曾祖母的饭,我不能吃。我也知道,那些大米借得不易。面前的大米饭在我的眼里一点点变大,我的口水不经允许就分泌出许多许多。周围的说话声、打闹声一会儿模糊一会儿清晰。我悄悄地环视了一下周围……没人注意我,于是我盖上饭盒,站起来擦擦嘴,似乎我已经吃饱了。

        整个下午,我在极度饥饿中度过。几次我有打开饭盒的冲动,毕竟那时我是个孩子。老师的话,窗外的阳光,统统变成了那盒大米饭,一遍遍地诱惑、冲击着我,我有些不知所措。

        好不容易挨到了放学,我的腿好像灌了铅一样沉重。书包里那盒饭压得我喘不过气来。走进家门的时候,母亲正在烧火,火光映红了母亲的脸。

        我走到母亲面前,从书包里拿出那盒饭,递给母亲。那一刻我嘴一撇,要哭。母亲接过饭盒——她感受到了饭盒的分量,她不解地看着我。

        我告诉母亲,早上饭装错了,曾祖母的饭,我没有吃。母亲打开饭盒,是一盒动都没动的大米饭。

        母亲直直地盯着我,黯然的眼神中有一种沧桑和无奈。过了一会儿,她突然抱紧我,大滴大滴的泪珠滴在我的脖子上。

        我任由母亲在我的肩头啜泣。黄昏的阳光斜斜地射进来,整个屋子变成了一种惨淡的红色。

        那一瞬间,我忽然觉得自己长大了。我感觉母亲作为女人的脆弱,感觉到自己终于承受母亲的眼泪了。我用稚嫩的手擦着母亲的眼泪,可不一会儿,我终于也吓得哭了起来。“妈,你别哭,我长大了挣钱养活你……”

        我想我那时能说的只有这些。

        后来我知道那个亲戚为什么会装错饭了。他以为和别人家一样,好的要留给小孩子吃。

        一天放学,我看见很多人在我家,曾祖母去世了。我和大人们一样跪在灵柩前,母亲哭得很伤心。

        我清楚地记得,那天晚上,我梦见了曾祖母,手里端着一碗白花花的大米饭。

    (1)、本文以“一碗大米饭”为线索,叙述了一个催人泪下的故事,请简要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
    (2)、面对大米饭的诱惑,我一直没有吃,是因为在我的心中始终有一种朴素的想法。这种想法是:(用文中的原句回答)
    (3)、“母亲直直地盯着我,黯然的眼神中有一种沧桑和无奈。过了一会儿,她突然抱紧我,大滴大滴的泪珠滴在我的脖子上。”这一细节,写出了母亲当时复杂的心理。请联系全文说说你的理解。
    (4)、《孝经》上说:“夫孝者,德之本也。”《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也有孝敬老人的规定。孝敬老人,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这方面的例子很多。请你结合实例谈谈对孝敬老人的看法。

六、写作题

  • 13. 写作
    化解生活难题,跨越学习高度,迎接机遇挑战,架设心灵桥梁,独辟创新蹊径,领略人生风景,常常需要“走一步,再走一步”的不懈努力。少走一步,也许功亏一篑;多走一步,可能柳暗花明。
    请以“多走一步”作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文体自选(诗歌除外)。
    ②字数不少于 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