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锦州市滨海新区2018-2019学年上学期高一化学期末模拟测试卷

试卷更新日期:2018-11-20 类型:期末考试

一、单选题

  • 1. 下列实验操作中错误的是(   )
    A、用规格为10mL的量筒量取6.0mL的液体 B、蒸馏操作时,应使温度计水银球靠近蒸馏烧瓶的支管口处 C、分液操作时,分液漏斗中下层液体从下口放出,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 D、萃取操作时,应选择有机萃取剂,且萃取剂的密度必须比水大
  • 2. 下列关于钠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金属钠的熔点很高 B、钠是一种银白色金属,硬度很大 C、钠着火时,可用沙土灭火 D、豆粒大的钠投入硫酸铜溶液中,生成铜和硫酸钠
  • 3. 下列各组物质,按化合物、单质、混合物顺序排列的是(   )
    A、干冰、氢气、冰水共存物    B、洁净的空气、液态氧、天然气 C、纯碱、氦气、漂白粉    D、酒精、氯水、氢氧化铁胶体
  • 4. 某化学兴趣小组在实验室中进行化学实验,按下图甲连接好线路发现灯泡不亮,按下图乙连接好线路发现灯泡亮,下列结论一定正确的是(    )
    A、NaCl固体是非电解质而NaCl溶液是电解质 B、在通电的条件下,NaCl在水中电离出大量的离子而导电 C、甲的NaCl固体中无自由移动的阴阳离子,因此不能导电 D、相同条件下,向乙的NaCl溶液中逐滴滴加硝酸银溶液,溶液导电性先减弱后增强
  • 5. 物质的量浓度相同的NaCl、MgCl2、AlCl3三种溶液,当它们的体积比为3:2:1时,三种溶液Cl的浓度比应是( )
    A、1:2:3 B、1:1:1 C、3:2:1 D、3:4:3
  • 6. 向A、B、C和D四支试管中的溶液分别进行表中的操作,通过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

     操作现象结论
    A①滴加稀HNO3
    ②滴加BaCl2溶液
    无明显现象
    白色沉淀
    原溶液一定含SO42-
    B滴加稀盐酸有大量气泡产生原溶液一定含CO32-
    C①滴加稀HCl
    ②滴加AgNO3溶液
    无明显现象
    白色沉淀
    原溶液一定含Cl
    D①滴加KCSN溶液
    ②滴加氯水
    无明显现象
    溶液呈红色
    原溶液一定含Fe2
    A、A B、B C、C D、D
  • 7. 从化学看生活,你认为下列说法合理的是(     )
    A、高铁车厢大部分材料采用铝合金,因铝合金强度大、质量轻、抗腐蚀能力强 B、Cu的湿法冶炼是将金属钠投入到CuSO4溶液中,从而置换出铜 C、“84消毒液”可用于消毒、漂白,说明其具有强还原性 D、H2还原氧化铁,Mg还原CO2 , 反应类型均为复分解反应
  • 8. 下列反应,其产物的颜色按红色、红褐色、淡黄色、蓝色顺序排列的是(   )

    ①金属钠在纯氧中燃烧②FeSO4溶液中滴入NaOH溶液,并在空气中放置一段时间

    ③FeCl3溶液中滴入KSCN溶液④无水硫酸铜放入医用酒精中

    A、②③①④ B、①②③④ C、③①②④ D、③②①④
  • 9. 某学生课外活动小组利用右图装置作如下实验:在试管中注入某无色溶液,加热试管,溶液颜色变为红色。冷却后变为无色,则原溶液可能是(   )
    A、溶有SO2的品红溶液 B、溶有NH3的酚酞溶液 C、溶有SO2的酚酞溶液 D、溶有Cl2的品红溶液
  • 10. 亚硝酸钠(NaNO2)可将人体血红蛋白中的Fe2+氧化成Fe3+生成高铁血红蛋白而丧失与O2结合的能力。误食NaNO2中毒可用维生素C缓解。下列叙述中表现NaNO2和维生素C的性质的是(     )
    A、还原性和氧化性            B、氧化性和还原性   C、氧化性和酸性              D、还原性和碱性
  • 11. 已知I、Fe2、SO2和H2O2均有还原性,在酸性溶液中还原能力的强弱顺序为H2O2<Fe2<I<SO2 , 则下列反应不能发生的是(  )
    A、2Fe3+SO2+2H2O=2Fe2+SO42-+4H B、H2O2+H2SO4=SO2↑+O2↑+2H2O C、I2+SO2+2H2O=H2SO4+2HI D、2Fe3+2I=2Fe2+I2
  • 12. 某实验过程如图所示,则图③试管中的现象是(    )

    A、铜片溶解,产生无色气体,该气体遇空气变为红棕色 B、铜片溶解,产生无色气体,该气体遇到空气不变色  C、铜片溶解,放出红棕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D、无明显现象,因稀硫酸不与铜反应
  • 13.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Na2O2是呼吸面具中氧气的来源 B、Na2O和Na2O2投入水中都能生成NaOH,都是氧化还原反应,它们都是碱性氧化物 C、Na2CO3可用于制玻璃、肥皂、造纸、纺织等工业,而NaHCO3可用于治疗胃酸过多,制造发酵粉等 D、NaCl的性质稳定,可用作调味品
  • 14. 过滤后的食盐水仍含有可溶性的CaCl2、MgCl2、Na2SO4等杂质,通过如下几个实验步骤,可制得纯净的食盐水:①加入稍过量的Na2CO3溶液;②加入稍过量的NaOH溶液;③加入稍过量的BaCl2 溶液;④滴入稀盐酸至无气泡产生;⑤过滤   正确的操作顺序(   )
    A、①②③⑤④ B、③②①⑤④ C、②③①④⑤ D、③⑤②①④
  • 15. 把4.48 LCO2通过一定量的固体过氧化钠后收集到3.36L气体(标况下),则这3.36L气体的质量是(  )
    A、3.8g B、4.8g C、5.6g D、6.0g
  • 16. 下列离子在溶液中可以大量共存的一组是(   )
    A、Na+、H+、SO42-、HCO3- B、Na+、K+、Cl-、SO42- C、Cu2+、K+、OH-、NO3- D、H+、Fe2+、NO3-、Cl-
  • 17. 下列有关铁及其化合物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赤铁矿的主要成分是Fe3O4 B、铁与水蒸气在高温下的反应产物为Fe2O3和H2 C、除去FeCl2溶液中的FeCl3杂质可以向溶液中加入铁粉,然后过滤 D、Fe3与KSCN产生血红色沉淀
  • 18. 高铁酸钠(Na2FeO4)是一种高效的饮用水处理剂。可由下列方法制得:

    2Fe(OH)3+3NaClO+4NaOH=2Na2FeO4+3NaCl+5H2O

    关于该反应说法正确的是(   )

    A、Na2FeO4具有强氧化性,能消毒杀菌 B、反应中NaClO是氧化剂,NaCl是氧化产物 C、生成1molNa2FeO4有6mol电子转移 D、Fe(OH)3 中铁元素化合价为+3,只有氧化性
  • 19. 下列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
    A、澄清石灰水与过量碳酸氢钠溶液反应:HCO3+ Ca2+ + OH = CaCO3↓+H2O B、工业上氯气和石灰乳反应制漂白粉:Cl2+2OH = Cl+ClO+H2O C、向硫酸氢钠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钡溶液至SO42沉淀完全:Ba2+2OH+2H+SO42 = BaSO4↓+2H2O D、硫酸氢钠溶液与小苏打溶液的反应:H+HCO3 = H2O+CO2
  • 20. 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常温常压下,11.2L氧气所含的分子数为0.5NA B、1.8g的NH4+中含有的电子数为1.1NA C、22g二氧化碳与标准状况下11.2LH2含有相同的原子数 D、2.3g金属钠与O2完全反应,转移电子的数目为0.1NA

二、填空题

  • 21. 实验室现需配制物质的量浓度为1mol/L的NaOH溶液480mL。
    (1)、配制该溶液的实验步骤包括:

    a.计算需要氢氧化钠固体的质量;

    b.称量氢氧化钠固体;

    c.将烧杯中的溶液注入容量瓶中,洗涤烧杯和玻璃棒,将洗涤液全部转移入容量瓶中;

    d.用适量的蒸馏水溶解称量好的氢氧化钠固体,冷却;

    e.盖好瓶塞,反复上下颠倒,摇匀;

    f.继续向容量瓶中加蒸馏水至刻度线下1~2cm时,改用滴加蒸馏水至凹液面与刻度线相切。

    上述步骤的正确操作顺序是

    (2)、使用mL的容量瓶配制此溶液,需要称量NaOH固体的质量为g。
    (3)、下列操作会使所配制溶液浓度偏大的有________。
    A、容量瓶中原有少量蒸馏水 B、转移溶液时,没有洗涤玻璃棒和溶解用的烧杯 C、定容摇匀后,静置时发现液面低于刻度线,又加水至刻度线 D、定容时,俯视观察液面
  • 22.

    在呼吸面具和潜水艇中可用过氧化钠作为供氧剂.在实验室里按图所示装置,可进行模拟实验证明Na2O2的供氧作用.

    (1)A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

    (2)填写表中空格.

    仪器

    加入试剂

    加入该试剂的目的

    B

    饱和NaHCO3溶液

     

    D

     

     

    (3)试管F中收集满气体后,验证该气体的实验操作方法是 .

    (4)C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三、实验探究题

  • 23. 某同学为了检验浓硫酸与木炭发生反应产生的所有气体产物,设计了如下反应流程:

    (1)、气体发生装置应该选择下图给出的

    写出浓硫酸和木炭在该装置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①中无水硫酸铜的作用是
    (3)、②中间洗气瓶中试剂为;作用是
    (4)、②中两次用到品红溶液,B的作用是
    (5)、③中出现的现象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