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福州市马尾区2017-2018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生物期中考试试卷
试卷更新日期:2018-11-16 类型:期中考试
一、选择题
-
1. 身体呈辐射对称的动物是( )A、蛔虫 B、涡虫 C、田螺 D、水螅
-
2. 低等的动物中,有些种类是有口无肛门的,它们是( )A、蛔虫和涡虫 B、涡虫和水螅 C、田螺和水螅 D、水螅和蛔虫
-
3. 扁形动物的猪肉绦虫,可以寄生在人体的消化道内,它最发达的器官是( )A、感觉器官 B、运动器官 C、生殖器官 D、消化器官
-
4. 蚯蚓区别于蛔虫的最主要特征是( )A、身体有分节现象 B、身体呈圆柱形 C、体表有角质层 D、有口无肛门
-
5. 河蚌的下列结构中,分泌物能形成贝壳是( )A、足 B、鳃 C、出水管 D、外套膜
-
6. 如图标注中表示缢蛏运动器官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②③
-
7. 大闸蟹在生长过程中有蜕皮现象,所蜕的“皮”是( )A、角质层 B、卵壳膜 C、外套膜 D、外骨骼
-
8. 从鱼的鳃盖后缘流出的水中,成分增加的是( )A、二氧化碳 B、营养物质 C、含氮废物 D、氧气
-
9. 不利于保护两栖动物的做法是( )A、少用农药 B、填湖盖房 C、净化污水 D、保护湿地
-
10. 蝌蚪区别于青蛙的显著特征是( )A、用肺呼吸 B、用鳃呼吸 C、水中生活 D、陆上生活
-
11. 蜥蜴头部能灵活转动,主要原因是( )A、体内有脊柱 B、关节很灵活 C、头部较小 D、具有颈部
-
12. 家鸽体内最发达的肌肉是( )A、肱二头肌 B、肱三头肌 C、胸肌 D、膈肌
-
13. 鸟类的食物残渣能很快随粪便排出体外,对于飞行的意义是( )A、减少营养物质的消耗 B、减轻鸟类的体重 C、避免有害物质的吸收 D、增强消化能力
-
14. 野外看到一只身上被毛的动物,可以迅速判定它是( )A、爬行动物 B、哺乳动物 C、两栖动物 D、节肢动物
-
15. 如图的a、b分别代表蜈蚣和蝗虫,阴影部分代表它们之间的共同点,阴影表示的是( )A、有三对足 B、都靠翅飞行 C、体表有外骨骼 D、以小型动物为食
-
16. 在干燥环境中的蚯蚓会很快死亡,原因是它身体的细胞得不到( )A、营养物质 B、二氧化碳 C、氧气 D、无机盐
-
17. 如图是关节结构示意图.①﹣⑤代表相应的结构,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A、①关节窝﹣有关节软骨 B、②关节囊﹣使关节灵活 C、③关节头﹣使关节牢固 D、④关节腔﹣内有滑液
-
18. 关于哺乳动物运动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 )A、运动系统主要由骨、关节和肌肉组成 B、所有的骨在运动中都能够活动 C、运动只需要运动系统就可以完成 D、关节能绕着骨转动产生运动
-
19. 下列动物行为中属于学习行为的是( )
①鹦鹉学舌 ②蜜蜂筑巢 ③蜘蛛结网 ④老马识途.
A、②④ B、②③ C、①④ D、①③ -
20. 举手、投足等动作,都是运动的结果.一般包括:“①骨绕着关节转动;②骨骼肌受到神经传来的兴奋收缩;③相应的骨受到牵拉”等.这些步骤发生的正确顺序是( )A、①②③ B、①③② C、②①③ D、②③①
-
21. 下列关于动物形态结构与生理功能相适应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蜥蜴体表覆盖着角质鳞片,可以防止体内水分的散失 B、燕子每呼吸一次,肺和气囊就分别进行一次气体交换 C、鱼鳃中有丰富的毛细血管,有利于鱼在水中呼吸 D、兔的牙齿分化出门齿和臼齿,有利于切断和磨碎草料
-
22. 杜鹃自己不孵卵,它将受精卵产到云雀的巢中,由云雀来替它孵卵并喂食雏鸟.对云雀这种行为的解释,正确的是( )
①先天性行为 ②学习行为 ③由遗传物质决定的 ④由环境因素决定的.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
23. 某校实验小组探究四种动物的绕道取食,得到下表结果,分析数据可知四种动物从低等到高等的顺序是( )
动 物
甲
乙
丙
丁
完成取食前的尝试次数
75
158
32
6
A、甲→乙→丙→丁 B、乙→甲→丙→丁 C、丁→丙→甲→乙 D、甲→丁→丙→乙 -
24. 丹顶鹤具有“喙长、颈长、足长”的特点,最适合它的自然环境是( )A、湿地 B、湖泊 C、森林 D、戈壁
-
25. 关于恒温动物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分布范围要比变温动物更广 B、冬季到来时都需要冬眠 C、学习行为比变温动物更复杂 D、身体有完善的保温结构
二、判断题
-
26. 节肢动物的附肢分节,身体不分节.(判断对错)
-
27. 动物的学习行为不利于适应变化的环境.(判断对错)
-
28. 大多数软体动物都生有贝壳.(判断对错)
-
29. 前肢变成翼,是鸟类适于飞行的重要特征.(判断对错)
-
30. 章鱼、带鱼、鱿鱼和墨鱼都不是鱼.(判断对错)
三、连线题
-
31. 把下列左边的结构和中间的动物以及右边的动能用直线联系起来.
体表有鳞片 a、蜥蜴 A、起着保护作用
体表有角质鳞片 b、鲤鱼 B、能辅助呼吸
湿润的皮肤密布毛细血管 c、青蛙 C、防止体内水分消失
胸骨上有龙骨突 d、白鹭 D、附着发达的胸肌
牙齿分化成门齿和臼齿 e、家兔 E、有助于摄食和消化
四、综合题
-
32. 如图是动物的类群的部分知识导图,请据图作答(1)、根据体内有无 , 可以把动物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两大类.(2)、图中的序号相应的内容分别是:①、②、③ .(3)、鱼类与人类的关系表现在可以 , 有的还可以供人类观赏.(4)、A、B两种动物,更能适应陆地生活的是 , 因为它的卵表面有坚韧的保护,生殖和发育都脱离了对环境的依赖.(5)、请写出2点关于鸟类比“B”动物分布范围更广的理由 .
-
33. 请你说出一种能随着饮食进入人体的寄生虫,然后说说要怎样预防它进入你的身体. .
-
34. 经常做引体向上,可以让上身的肌肉得到锻炼,练出健美的体型.做引体向上时,需要骨、关节和骨骼肌的协调配合.(1)、手臂用力,拉动身体向上运动,此时图1处于收缩状态的肱二头肌是(填序号);肌肉①收缩时拉动前臂绕着肘关节(填序号)发生运动.此时肱三头肌呈现状态.说明一个动作的完成,至少需要组肌肉相互配合活动.肌肉的协调配合,需要系统的调节.做引体向上时,各系统互相配合使肌肉细胞获得足够的能量.(2)、肌肉细胞需要的能量来自线粒体对有机物的分解,此过程需要消耗和氧,图2表示肌肉细胞获得该物质的途径,请模仿该图在其下方空白处画出肌肉细胞获得氧的途径.
-
35. 如图是蝗虫的外部形态图,据图回答(1)、蝗虫身体分为头、胸和部,头上一对分节的 .(2)、蝗虫的运动器官是和 , 都着生在胸部.(3)、蝗虫的体表有 , 其具有保护和支持内部柔软器官、防止体内蒸发的作用.
-
36. 有人对中华蟾蜍如何应对捕食者的行为进行了研究,他们用易拉罐模拟捕食者,在野外找到中华蟾蜍后,分别用易拉罐模拟捕食者从水平方向、45°方向和90°方向对蟾蜍抛过去,进行模拟攻击.同时记录下蟾蜍躲避攻击的行为,经过对7只中华蟾蜍进行模拟攻击的研究后,分析数据,发现如下规律:
捕食者来袭方向
中华蟾蜍躲避方式
备注:模拟捕食者均从离地面1M高度、离蟾蜍1M距离的位置开始袭击
水平方向
静止不动
45°方向
后退或向侧后方连续两次跳跃躲避
90°方向
向侧后方连续两次跳跃躲避
(1)、①研究为什么要在野外并且不惊扰中华蟾蜍的前提下进行? .②研究使用了7只野生中华蟾蜍,为什么不只用1只? .
③对中华蟾蜍行为的研究,所采用的方法是(选填“观察法/实验法”)
(2)、蟾蜍受到水平方向攻击时,表现出“静止不动”这种的现象属于动物行为吗? .(3)、蟾蜍受到攻击时,能够躲避,是一种行为(选填:先天性行为/学习行为).对来自不同方向捕食者的来袭,蟾蜍能够采取不同的躲避方式,你认为是一种(选填:先天性/学习),判断的理由是 .(4)、你认为,对于一只成年的蟾蜍,所表现出来的各种行为中,更多的是先天性行为还是学习行为?为什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