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朝阳区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化学期末考试试卷

试卷更新日期:2018-11-13 类型:期末考试

一、单选题

  • 1. 下列生活实例中,运用了过滤原理的是(   )
    A、用笊(zhào)篱捞饺子    B、用热水沏茶 C、用洗衣粉去除油渍    D、用冷水浸泡中药
  • 2. 除去粗食盐水中的SO42- , 应选用的试剂是(   )
    A、HCl    B、Na2CO3    C、NaOH    D、BaCl2
  • 3. 当火灾现场大量存放下列哪种物质时,不可以用水灭火(   )
    A、木材    B、煤    C、钠    D、布料
  • 4. 下列试剂中,标签上应标注   的是(   )
    A、Na2SO3    B、漂白粉    C、烧碱    D、NH4Cl
  • 5. 向烧杯中加入下列物质,闭合K,电流计指针无明显偏转的是(   )

    A、NaOH    B、NaCl    C、蔗糖    D、H2SO4
  • 6. 下列物质在化学反应中只能做还原剂的是(   )
    A、浓H2SO4    B、Cl2    C、Fe    D、HNO3
  • 7. 生菜无土栽培营养液的配方要求KNO3、MgSO4、NH4NO3 物质的量之比为1∶2∶1。配制该营养液,已溶解0.02 mol KNO3、0.02 mol NH4NO3 , 还需MgSO4的质量为(   )
    A、1.2 g    B、2.4 g    C、3.6 g    D、4.8 g
  • 8. 黑火药是硫磺粉、硝石、木炭粉按一定比例混合而成。古文献《本草经集注》记载了区分硝石(KNO3)和朴消(Na2SO4)的方法:“以火烧之,紫青烟起,乃真硝石也”。下列推断错误的是(   )
    A、“紫青烟”主要是指钾元素的焰色反应 B、“朴消”在灼烧时火焰没有颜色 C、“硝石”在黑火药中起氧化剂的作用 D、“朴消”不能替代“硝石”制黑火药
  • 9. 2017年我国研制的氢氧燃料电池有轨电车在唐山市载客运营,是全球首次商业运营。该车动力源于氢气、氧气反应产生的电能。下列反应不会产生电能的是(   )
    A、CH4+2O2=CO2+2H2O B、PbO2+Pb+2H2SO4=2PbSO4+2H2O C、2NaOH+H2SO4=Na2SO4+2H2O D、4Li+O2=2LiO
  • 10. Na2CO3能用于药物,外观上与NaCl相似。区分二者,实验方案不合理的是(   )

    选用试剂或方法

    判断依据

    A

    稀HCl

    观察有无气体产生

    B

    酚酞溶液

    观察溶液颜色是否变化

    C

    CaCl2溶液

    观察是否生成沉淀

    D

     酒精灯加热

    观察有无气体产生

    A、A    B、B    C、C    D、D
  • 11. 下列装置不能完成对应实验的是 (   )

    A.制蒸馏水

    B.油、水分离

    C.沙、水分离

    D.干燥NH3

    A、A    B、B    C、C    D、D
  • 12. 工业上用废铜屑作原料制备硝酸铜。为节约原料和防止污染,宜采取的方法是(   )
    A、Cu+HNO3Cu(NO3)2      B、CuCuOHNO3Cu(NO3)2 C、CuCuSO4Ba(NO3)2Cu(NO3)2      D、Cu+HNO3Cu(NO3)2
  • 13. 下列解释事实的化学方程式,错误的是(   )
    A、水蒸气通过灼热铁粉,生成黑色固体: 3H2O(g)+2Fe__Fe2O3+3H2 B、Al与NaOH溶液反应产生可燃性气体: 2Al + 2NaOH +2H2O =2NaAlO2 + 3H2 C、石灰乳吸收泄漏的液氯: 2Cl2+2Ca(OH)2=CaCl2+Ca(CO)2+2H2O D、过氧化钠用于潜水艇中氧气来源: 2Na2O2+2CO2=2Na2CO2+O2
  • 14. Science 杂志在2017年春节发表了南京理工大学的论文,报道了世界上首个成功合成的五氮阴离子盐 (N5)6(H3O)3(NH4)4Cl(白色固体),这是全氮含能材料中里程碑式的突破。该盐可简略表示如下,下列分析不合理的是(   )

    A、五氮阴离子的化学式为 N5      B、该盐中氮元素的化合价均为-3价 C、该盐遇强碱能释放出NH3    D、该盐中五氮阴离子具有还原性
  • 15. M与N反应时,不能实现图示电子转移的是 (   )

    选项

    M

    N

    电子转移

    A

    铁粉

    Cl2

    B

    铜片

    HNO3

    C

    Cl2

    H2O

    D

       Na2SO3

    O2

    A、A    B、B    C、C    D、D
  • 16. 常用加热铵盐和碱的混合物的方法制取、收集氨。下列实验不合理的是 (   )

    A、②处用湿润的棉花堵住试管口控制NH3外逸 B、②处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检验NH3是否集满 C、不时移开酒精灯控制①处产生NH3的量 D、向③中加入酸化的AgNO3溶液,检验是否含氯
  • 17. 下列“实验方法”不宜用于完成“实验目的”的是 (   )

    实验目的

    实验方法

    A

    确认Fe(OH)3胶体是否制备成功

    用可见光束照射

    B

    确认铜与浓硫酸反应生成CuSO4

    向反应后混合液中加水

    C

    确认钠与水反应生成NaOH

    向反应后混合液中滴加酚酞

    D

    确认Cl2无漂白作用

    将有色纸条放入干燥Cl2

    A、A    B、B    C、C    D、D
  • 18. 某小组用打磨过的铝片进行如下实验,下列分析不合理的是(   )

     

    A、①中铝片发生了钝化 B、②中产生的气泡可能是氮氧化合物 C、③中沉淀溶解的离子方程式是Al(OH)3+ OH-=AlO2- + 2H2O D、②中加水稀释过程中,仅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
  • 19. 合理使用仪器、恰当存放药品是化学实验安全、顺利进行的保障。下列“使用方法”与对应的“应用举例”不相符的是(   )

    A、A    B、B    C、C    D、D
  • 20. 验证Fe3+与Fe2+能够相互转化。

    按下列顺序实验

    对应现象

    ①向FeCl3溶液加入少量铁粉

    ②滴加KSCN溶液

    ③再滴加几滴氯水

    ⅰ.溶液由黄色变为浅绿色

    ⅱ.溶液无明显变化

    ⅲ.溶液变红

    下列分析不合理的是(   )

    A、解释现象ⅰ的反应 2Fe3+ + Fe =3Fe2+    B、实验②与③可以调换顺序 C、溶液变红涉及到反应Cl2 + 2Fe2+=2Cl- + 2Fe3+    D、比较氧化性:Cl2>Fe3+>Fe2+
  • 21. 将X滴到Y中,a中导管水柱会下降的是 (   )

    X

    Y

    装置

    A

    H2O

    NaHCO3粉末

      

    B

    H2O

    Na2CO3粉末

    C

    NaOH溶液

    FeSO4溶液

    D

    H2O

    NO2气体

    A、A    B、B    C、C    D、D

二、实验题

  • 22. 某学习小组以Ba(OH)2、水、H2SO4为实验对象探究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

    实验1:向烧杯中依次加入下列试剂,记录灯泡变化

    ① Ba(OH)2粉末:灯泡不亮

    ② 加入蒸馏水:灯泡变亮

    ③ 逐滴滴加0.1 mol/L H2SO4 , 灯泡变化如下:

      

    (1)、Ba(OH)2与H2SO4在溶液中能发生反应。

    a. 复分解反应    

    b. 氧化还原反应     

    c. 置换反应

    (2)、加H2O后,灯泡变亮的原因是Ba(OH)2发生了
    (3)、用离子方程式解释过程Ⅰ中灯泡变暗的原因
    (4)、查阅有关物质溶解度数据如下表:

    物质

    Ba(OH)2

    BaSO4

    溶解度/g

    5.6

    0.00025

    比较溶液1、溶液2中c (SO42- )的大小: 

    (5)、实验2:用Na2SO4溶液替代稀H2SO4 , 重复实验进行对照。

    ① Na2SO4溶液的浓度是

    ② 加入Na2SO4溶液过程中灯泡不熄灭,原因是

    通过实验可知: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之一是生成沉淀。

  • 23. 铁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在肺部,血红蛋白中血红素的Fe2+与O2结合,把O2送到各个组织器官。铁摄入不足可能引起缺铁性贫血。黑木耳中含有比较丰富的铁元素,某研学小组测定其含量。
    (1)、【铁元素的分离】 称量黑木耳,将之洗净切碎,用蒸馏水浸泡,但浸泡液中未能检测到铁元素。在坩埚中高温灼烧黑木耳,使之完全灰化。用酸充分溶解,过滤,滤液备用。

    ①浸泡液检测不出铁元素的原因是

    ②滤液中铁元素的存在形式是Fe2+

    (2)、【配制溶液】 将滤液配制成100 mL 溶液。选择合适的仪器完成“铁元素的分离”、

    “配制溶液”2个实验,下列仪器不必使用的是

     

    (3)、【铁元素含量测定】 研学小组提出如下测量方案:

    Ⅰ.沉淀法:向溶液中加入足量NaOH溶液,过滤、洗涤沉淀、加热烘干、称量。评价该测量方案是否可行

    Ⅱ.比色法:流程示意如下:

         

    ① 用离子方程式解释加入H2O2的目的是

    ② 溶液a的颜色是

    ③ 溶液颜色越深,光的透过能力越差,即透光率越小。若不加H2O2 , 测出黑木耳中铁元素的含量(填“偏大”或“偏小”)。

    (4)、亚铁盐易被氧化,但在体内Fe2+参与O2的运输却不被氧化。蛋白质是一种既有亲水部分、又有疏水部分的大分子,为血红素提供了疏水环境。

     

    可见,氧化还原反应能否发生与有关。

  • 24. 某中学学习小组模拟工业烟气脱硫(SO2)。
    (1)、甲组采用如下装置脱硫(部分装置略)。

    ① CaO脱硫后的产物是

    ② b中品红很快褪色,说明脱硫效果不好。下列措施能提高脱硫效果的是

    ⅰ. 加快SO2气体流速

    ⅱ. 将堆集在一起的CaO平铺在整个玻璃管

    ⅲ. 加热a,脱硫效果可能会更好

    ③ 小组拟通过CaO的增重评价其脱硫能力。需要测量的数据是

    (2)、乙组选用AgNO3溶液脱除SO2

     

    现象:通入SO2 , 立即生成大量白色沉淀A。

    对白色沉淀A的成分进行探究,提出假设:

    假设1: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依据是AgNO3溶液中含有O2 等具有氧化性的粒子,沉淀A主要是Ag2SO4(微溶)。

    假设2:发生了复分解反应,依据是SO2与水生成酸,能与AgNO3溶液发生复分解反应。

    实验探究:

    ① 取沉淀A,加入蒸馏水,静置。取上层清液滴加Ba(NO3)2溶液,无明显变化。

    ② 取 , 加入蒸馏水,静置。取上层清液滴加Ba(NO3)2溶液,产生沉淀。

    实验证明“假设1”不成立。

    ③ 为进一步确认“假设2”,向A中加入浓HNO3 , 立即产生红棕色气体。加入浓硝酸的目的是;经确认,反应后混合液存在SO 。 

    实验证明“假设2”成立。

    ④ 产生沉淀A的化学方程式是。AgNO3溶液具有良好的脱硫能力,但因其价格高,未能大规模使用。

    (3)、丙组用NaClO脱除SO2 , 用1 L 0.1 mol/L 的NaClO溶液最多可以吸收标准状况下的SO2L。
  • 25. N2经一系列过程可以得到HNO3和NH4HCO3 , 如下图所示。

    (1)、过程 属于“氮的固定”。
    (2)、过程Ⅱ,NH3和O2在催化剂作用下反应,其化学方程式是
    (3)、过程Ⅳ,为使NO2尽可能多地被水吸收,需不断的向反应器中通入
    (4)、NH4HCO3常用作铵态氮肥,但不宜在碱性较强的土壤中施用,原因是

三、综合题

  • 26. 《我在故宫修文物》展示了专家精湛的技艺和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与坚守,也令人体会到化学方法在文物保护中的巨大作用。某博物馆修复出土铁器的过程如下。
    (1)、检测锈蚀产物

    主要成分的化学式

    Fe3O4

    Fe2O3·H2O

    FeO(OH)

    FeOCl

    铁器在具有O2等环境中容易被腐蚀。

    (2)、分析腐蚀原理:一般认为,铁经过了如下腐蚀循环。

    Ⅰ. Fe转化为Fe2+

    Ⅱ. Fe2+在自然环境中形成FeO(OH),该物质中铁元素的化合价为

    Ⅲ. FeO(OH)和Fe2+反应形成致密的Fe3O4保护层,Fe2+的作用是

    a.氧化剂       

    b.还原剂       

    c.既不是氧化剂也不是还原剂 

    Ⅳ. Fe3O4保护层被氧化为FeO(OH),如此往复腐蚀。

    Fe3O4+O2+H2O=FeO(OH)

    (将反应补充完整)

    (3)、研究发现,Cl-对铁的腐蚀会造成严重影响。化学修复:脱氯、还原,形成Fe3O4保护层,方法如下:

    将铁器浸没在盛有0.5 mol/L Na2SO3、0.5 mol/L NaOH溶液的容器中,缓慢加热至60~90℃。一段时间,取出器物,用NaOH溶液洗涤至无Cl-

    ① 检测洗涤液中Cl-的方法是

    ② 脱氯反应:FeOCl + OH-=FeO(OH) + Cl-。离子反应的本质是离子浓度的减小,比较FeOCl 与FeO(OH)溶解度的大小:

    ③ Na2SO3还原FeO(OH)形成Fe3O4的离子方程式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