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2017学年浙江省温州市十校联合体联考高二上学期期末生物试卷

试卷更新日期:2017-03-20 类型:期末考试

一、选择题

  • 1. 下列试管中,能产生大量气泡的是(    )
    A、 B、 C、 D、
  • 2. 如图为“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中的用具,其中黑白小球分别代表的是(    )

    A、显性基因和隐性基因 B、雌配子和雄配子 C、雌性生殖器官和雄性生殖器官 D、含不同基因的精子或卵细胞
  • 3. 下列关于唾液粉酶催化淀粉的反应,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唾液淀粉酶与底物结合,酶的形状不会发生改变,但可以使底物变化而分解 B、唾液淀粉酶与底物结合,酶的形状发生改变,形成酶﹣淀粉复合物 C、酶在作用的过程中形状会发生变化,但反应过程中游离酶的数量不发生变化 D、淀粉酶不能催化蔗糖的分解,根本原因是淀粉和蔗糖两种底物的基本组成单位的不同
  • 4. 在信使RNA分子结构中,相邻的碱基G与C之间是通过什么结构连接而成的(    )
    A、氢键 B、﹣脱氧核糖﹣磷酸基﹣脱氧核糖﹣ C、﹣核糖﹣磷酸基﹣核糖﹣ D、﹣磷酸基﹣核糖﹣磷酸基﹣
  • 5. 如图为减数分裂过程中发生配对的一对同源染色体,字母代表不同基因,图示的变异类型为(    )

    A、缺失 B、重复 C、易位 D、倒位
  • 6. 科学家利用辐射的方法,诱发家蚕卵色基因片段转移,使ZW卵和不带卵色基因的ZZ卵有区别,以期早淘汰雌蚕。这种诱种方法所涉及的变异类型属于(    )
    A、基因突变 B、基因重组 C、染色体畸变 D、基因工程
  • 7. 以下关于高等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叙述,错误的是(    )
    A、S期染色体复制,核DNA数目加倍,染色体数目不变 B、前期核膜解体形成的小泡在有丝分裂整个过程中几乎都可看到 C、中期染色体缩短到最小程度,最便于观察 D、后期或末期细胞在“赤道面”上形成环沟
  • 8. 某豌豆种群中,亲代AA个体占40%,aa个体占20%.则自然条件下,亲代a基因频率和F1中aa的基因型频率分别是(    )
    A、40%和16% B、50%和26% C、40%和30% D、50%和16%
  • 9. 下列过程不能体现细胞膜结构特点的是(  )

    A、CO2进入叶肉细胞 B、动物细胞有丝分裂 C、突触传递 D、植物细胞质壁分离
  • 10. 人和动物体内的代谢终产物CO2形成的场所是(    )
    A、细胞溶胶和线粒体 B、内环境 C、线粒体 D、细胞溶胶
  • 11. 下列关于发生在人体骨骼肌细胞中ATP﹣ADP循环的说法,错误的是(    )
    A、ATP的合成的能量来自于放能反应所释放的能量 B、ATP水解所产生的能量用于吸能反应,如肌肉收缩 C、ADP和磷酸脱水合成ATP,形成水的部位可以是细胞溶胶和线粒体 D、人体肌纤维细胞溶胶中产生ATP的过程可能伴随着二氧化碳的产生
  • 12.

    如图四幅图表示的意义描述不正确的是(    )


    A、甲、乙、丙三图分别表示组成多肽链的氨基酸数目、种类和排列顺序不同 B、丁图中共有三条肽链,它们之间相连接的键叫做肽键 C、丁图表示组成蛋白质分子的多肽链的空间结构不同 D、图中每一条肽链都至少含有一个游离的氨基
  • 13.

    细胞内糖分解代谢过程如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植物细胞能进行过程①和③或过程①和④ B、真核细胞的细胞质基质中能进行过程①和② C、动物细胞内,过程②比过程①释放的能量多 D、乳酸菌细胞内,过程①产生[H],过程③消耗[H]
  • 14. 如图是新鲜菠菜叶中的光合色素纸层析的结果,下列描述中正确的是(    )

    A、能够吸收红光和蓝紫光的色素位于色素带①② B、色素带③④是含镁的有机分子 C、纸层析的原理是光合色素易溶于95%乙醇 D、色素带①②是仅由碳氢链组成的分子
  • 15.

    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卡尔文循环过程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RuBP转变成3﹣磷酸甘油酸的过程发生的场所是类囊体膜上 B、3﹣磷酸甘酸转变成三碳糖磷酸的过程需要NADPH提供氢和ATP提供磷酸基团 C、三碳糖磷酸运至叶绿体外合成淀粉,并运输到植物体各个部位 D、三碳糖转化成五碳糖的过程发生的场所是在类囊体薄膜
  • 16. 下列关于探索核酸是遗传物质实验的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是证实DNA作为遗传物质的最早证据来源 B、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证实了DNA是遗传物质,DNA赋予了生物遗传特性 C、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中搅拌可使细菌外的噬菌体与细菌分离 D、烟草花叶病毒的感染和重建实验证明了含RNA的生物中,RNA是遗传物质
  • 17. 甲乙丙丁为某高等动物卵巢内的4个细胞,如图为这些细胞内同源染色体和染色体组的数量关系,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甲细胞内可能发生基因重组 B、乙细胞内有2N条姐妹染色单体 C、丙细胞内有2条X染色体 D、丁细胞可能是初级卵母细胞
  • 18. 下列关于遗传育种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杂交育种不会导致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 B、诱变育种的原理是基因突变和染色体畸变 C、杂合的二倍体水稻经秋水仙素处理和花药离体培养,将获得纯合的二倍体 D、将西瓜二倍体花粉传到四倍体植株雌花上,结出的果实为三倍体无籽西瓜
  • 19. 下列有关孟德尔的豌豆7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进行杂交实验时,需要在花粉未成熟前对母本进行去雄并套袋 B、运用统计学方法处理7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结果时,发现F2的分离比都记类似的 C、解释实验现象时,提出的主要假设是:F1产生配子时,两个不同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 D、因为假说能圆满解释F1自交产生3:1分离比的现象,因此假说成立
  • 20. Qβ噬菌体的遗传物质(QβRNA)是一条单链RNA.当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后,QβRNA立即作为模板翻译出成熟蛋白、外壳蛋白和RNA复制酶(如图所示),然后利用该复制酶复制QβRNA.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QβRNA的复制需经历一个逆转录过程 B、QβRNA的复制需经历形成双链RNA的过程 C、一条QβRNA模板只能翻译出一条肽链 D、QβRNA复制后,复制酶基因才能进行表达
  • 21. 果蝇的棒眼与圆眼是一对相对性状(相关基因用A,a表示),长翅与残翅是一对相对性状(相关基因用B,b表示).现有一对圆眼长輝果蝇交配得到的子代比例如表所示,没有基因突变发生.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圆眼长翅

    圆眼残翅

    棒眼长翅

    棒眼残翅

    雄蝇

    315

    115

    315

    115

    雌蝇

    515

    215

    0

    0

    A、圆眼为显性性状,控制眼形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 B、子代圆眼残翅雌蝇中,纯合子占 115 C、子代长翅雌蝇中,基因型为BB的个体不能存活 D、若子代出现XXY的残翅棒眼果蝇,则与母本减数分裂MⅡ期异常有关
  • 22. 关于生物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种群内基因频率发生改变可能会导致生物的进化 B、同地物种的形成不可能在一次有性生殖过程中产生 C、基因突变会影响基因频率的改变并决定进化方向 D、北京巴儿狗、德国猎犬、澳洲牧羊犬等犬类多样性反映了物种的多样性
  • 23. 男性体细胞中的1对性染色体为异型(XY),在男性下列细胞中一定存在1对同型性染色体(XX或YY)的是(  )

    A、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的初级精母细胞 B、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的初级精母细胞 C、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的次级精母细胞 D、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的次级精母细胞
  • 24. 下列以洋葱为材料的实验现象与实际观察不符合的是(    )
    A、鳞茎外表皮细胞经30%蔗糖溶液处理发生质壁分离过程中,液泡颜色加深 B、根尖分生区经龙胆紫染色后,能观察到染色体 C、质壁分离实验时调小光圈,能观察到鳞茎表皮细胞中透明的细胞核 D、观察洋葱根尖分生区可观察到有丝分裂,伸长区可观察到细胞核、叶绿体
  • 25. 下列有关细胞周期和细胞分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不同生物的细胞大小和数目不同,但细胞周期长短相同 B、同一生物各种组织的细胞周期长短相同,但G1 , S,G2和M期长短不同 C、若在G2期加入DNA合成抑制剂,则有丝分裂前期每个染色体仍含有2条染色单体,子细胞染色体数目与母细胞的相同 D、在有丝分裂后期,着丝点一分为二,一条染色体分裂形成2条染色单体
  • 26. 如图是研究某高等植物光合作用相关实验的结果,其中Rubisco酶系催化CO2与RuBP结合生成三碳酸的酶。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据图可知,CO2浓度对该植物还原糖含量的影响不如光照强度影响显著 B、气孔开度直接影响叶片的水分散失,说明该植物在低浓度CO2条件下对干旱环境的适应能力更强 C、Rubisco酶催化CO2与RuBP结合生成三碳酸需要光反应提供ATP和NADPH的能量 D、该植物在叶绿体内合成的三碳糖可在叶绿体外进一步转变成蔗糖,并转移至其他器官
  • 27. 如图为一遗传谱系,其中斜线表示红绿色盲,空白表示正常,灰色表示未知,ABO表示血型,圆圈为女性,方型为男性。又ABO血型系统有三个主要的等位基因IA , IB和i,IA和IB对i均为显性.造成红绿色盲的基因g为隐性,其正常的等位基因为G。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甲的血型基因型为IBi B、甲的红绿色盲基因型为XGXg C、乙为红绿色盲的机率为 14 D、丙为O型且又有红绿色盲的机率为 18
  • 28.

    据调查,某地有一男子存在染色体异常核型,表现型正常,但其一条14号和一条21号染色体相互连接形成一条异常染色体,减数分裂时异常染色体发生三条染色体会配对在一起,配对的三条染色体中,在分离时,任意配对的两条染色体移向一极,另一条染色体随机移向细胞另一极,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观察异常染色体应选择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发生染色体配对的细胞 B、图中所示的变异为染色体数目的畸变 C、如不考虑其他染色体,理论上该男子产生的精子类型有6种 D、该男子与正常女子婚配产生正常后代的概率为 14

二、解答题

  • 29. 如图为光合作用模式图,①~③表示叶绿体各部分结构,A,B,C,D,E,F表示参与光合作用的物质。

    (1)、图甲所示的结构是 , 转化光能的分子位于图甲中的(填图中编号)
    (2)、光波长主要通过影响图乙中的反应(反应Ⅰ或Ⅱ)而影响光合作用的效率,图乙中反应Ⅱ发生在图甲中的(填图中编号)。
    (3)、图乙中的,D是 , 卡尔文循环是指的一系列反应。卡尔文循环产生的三碳糖磷酸在叶绿体内作为合成的原料。
  • 30.

    根据每个细胞核中DNA相对含量的不同,将某高等哺乳动物精巢中连续增殖的精原细胞分为A,B,C三组,每组细胞数目如图一所示;将精巢中参与配子形成过程的细胞分为D,E,F三组,每组细胞数目如图二所示;根据细胞中每条染色体上DNA含量在细胞周期中的变化绘制曲线,如图三所示.请分析回答问题。


    (1)、图一中的B组细胞位于图三中的段,属于间期的期,C组细胞并(位于、不位于、不都位于)图三的乙~丙段。

    (2)、图二中,属于精细胞的是组表示的细胞,E组细胞的名称是

    (3)、图三中,丙→丁变化的时期是

  • 31. 如图表示某两性花植物花色形成的遗传机理,该植物的花瓣有白色、紫色、红色、粉红色四种。图中字母表示控制对应过程所需的基因,基因A对a完全显性。基因B能降低色素的含量,BB与Bb所起的作用不同。

    (1)、从基因结构上分析,基因A与B的根本区别是
    (2)、从图可以看出基因和性状之间并不是简单的一对一关系,生物的某种性状可以由决定。
    (3)、现将某紫花植株与白花植株杂交,所得Fl全为红花,则亲本中紫花植株的基因型是 , F1自交,则F2中白花:紫花:红花:粉红花= , F2粉红花植株中能稳定遗传个体所占的比例是
    (4)、现有红色AABbb(2n+l)三体的植物,与白色aabb的植物杂交,请用遗传图解表示其子代的表现型及比例(遗传图解需写出配子及比例)。
  • 32. 某学生欲观测果蝇控制某种酶合成的基因X对于细菌A的反应,因此将果蝇分成二组,其中一组注射磷酸缓冲生理食盐水(PBS),另一组则注射PBS加上细菌A。在适当时间点采取样本进行基因X的表达量分析,结果如图甲所示。该生又在第二次的实验中,利用一群野生型(具有正常X基因)及基因X缺陷型的果蝇,分析感染细菌A后1至6天期间所造成的死亡率,结果如图乙所示。试回答下列问题:

    (1)、该学生在所有实验中皆包含只注射PBS的组别,其作用在于
    (2)、根据图甲结果,说明细菌A对于基因X表达量具有(促进、抑制)作用。推测果蝇中酶X量增加的原因是:细菌A促进了基因X表达过程中的过程.与原核基因表达过程不同,真核基因表达的一个重要特点是:核基因转录而来的RNA产物在(填场所名称)经过加工才能成为
    (3)、依据图乙结果,推测基因X及其控制合成的酶的可能的功能为
    (4)、如果要利用题干中野生型(具有正常X基因)及基因X缺陷型的果蝇(雌雄均有)进行实验,以确定X基因是位于常染色上还是X染色体上,可采用的方法是 , 如果 , 说明基因在常染色体上。
  • 33.

    已知酶X可催化细菌A细胞壁中某种物质的分解,其作用受到条件如温度、酸碱度以及底物浓度改变的影响,当它与底物结合时,会催化底物进行化学反应。图中的实线甲代表酶X在某温度与某酸碱度下,进行催化作用所得到的反应速率与底物浓度的关系。当达最大反应速率一半时(图中的 12 ),所需的底物浓度为1mM,而达最大反应速率所需的底物浓度是2mM。请回答下列各小题。

     

    (1)、在此酶与底物的反应系统中加入某化学物质,使反应曲线向右移动如虚线乙所示。试问所加化学物质对此反应速率的作用是 . 在某温度与某酸碱度下,要提升最大反应速率,可采取的措施是

    (2)、改变哪些因素,可以使图中实线甲向左移动至细线丙?(至少答出两项)

  • 34. 观察植物质壁分离及复原的实验时,有的溶液在发生质壁分离后还能自动复原,如KNO3溶液。不同浓度的KNO3溶液对质壁分离所需的时间有何影响NaCl液能不能发生质壁分离后自动复原,哪一种离子在起作用?为了解决这两个问题,某同学对质壁分离及复原实验进行探究。请根据以下提供的实验材料和实验数据,完善实验思路,并根据实验结果得出结论并分析。

    实验材料:新鲜紫色洋葱鳞片叶

    实验器具:光学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滴管、吸水纸等

    实验试剂:KNO3溶液(5%,10%,15%,20%),KCl(5%,10%,15%,20%),NaNO3(5%,10%,15%,20%),NaCl(5%,10%,15%,20%).

    (1)、实验思路:

    ①制作 , 并在显微镜下观察细胞的初始形态.

    ②分别将不同浓度的各种溶液滴加到临时装片上,

    ③从开始计时,到细胞出现为止,记录

    ④观察各组洋葱细胞 , 记录分析数据.

    (2)、实验结果:

    溶液类型

    观察指标

    溶液浓度

    5%

    10%

    15%

    20%

    KNO3

    质壁分离时间(秒)

    126

    98

    70

    43

    质壁分离自动复原情况

    KCl

    质壁分离时间

    130

    105

    72

    45

    质壁分离自动复原情况

    不能

    不能

    不能

    不能

    NaNO3

    质壁分离时间

    131

    102

    70

    40

    质壁分离自动复原情况

    NaCl

    质壁分离时间

    145

    105

    81

    53

    质壁分离自动复原情况

    不能

    不能

    不能

    不能

    实验结论:①;②

    (3)、实验分析:从细胞膜成分和功能的角度考虑,NaCl溶液不能引起质壁分离自动复原,而KNO3溶液能引起质壁分离自动复原的原因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