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衢州市2018-2019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

试卷更新日期:2018-11-09 类型:期中考试

一、积累运用

  • 1. 阅读下面文字,给划线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①看吧,由清的河水慢慢往上看吧,空中,半空中,天上,自上而下全是那么清亮,那么蓝汪汪的,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

    ②当mù浴后,湿发披在两肩,穿过金色花的林荫,走到你祷告的小庭院时,你会嗅到这花香,却不知道这香气是从我身上来的。

    ③突然间,我huǎng然大悟,有一种神奇的感觉在我脑中激荡,我一下子理解语言文字的奥秘了。

  • 2. 下面图片中有一个错别字和一处病句,请找出并改正在答题卡上。
  • 3. 【辨年龄排座位】出席宴会的人,年龄有如下特点:

    ①古稀    ②垂髫    ③不惑    ④花甲    ⑤弱冠    ⑥而立

    请你帮他按照从年长到年幼的顺序排好座位(填写序号):

  • 4. 古诗文名句默写。                                         
    (1)、潮平两岸阔,。(王湾《次北固山下》)
    (2)、我寄愁心与明月,。(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3)、 , 小桥流水人家。(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4)、 , 一夜征人尽望乡。(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5)、《江南逢李龟年》一诗,既有个人身世之悲,也有对一个繁华时代落幕的感慨。其中最能体现这一心绪的两句诗是:
    (6)、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快乐是探究的动力。当你对语文产生了兴趣之后,自然会学得比别人好。由此可以联想到《论语》中的两句话:
  • 5. 解释下列划线字词。

    未若柳絮因风起       ②陈太丘与友

    ③相而去             ④吾三省吾身

    ⑤人不知而不         ⑥好之者不如之者

    疏食               ⑧子在上曰

  • 6. 最是书香能致远——即便合上了书本,总有些文字仍留在你的记忆中,总有些人物触动你的心弦,请根据你的阅读积累与感受,完成表格。

    序号

    书名(作品名)

    人物

    主要情节

    人物点评

    母亲

    央求瘫痪的儿子去北海看菊花

    隐忍无私

    《陈太丘与友期行》

    面对无信无礼的父亲的友人,入门不顾

    率真正直

    《西游记》

    孙悟空

    顶住压力和误解,三打白骨精

    《朝花夕拾》

    衍太太

    险恶虚伪

  • 7. “一年之计在于春”,让我们走进春天,去寻觅春的芳踪。
    (1)、【赏春景】春天到了,小明同学去踏春,欣赏春天的美景,拍摄了三张照片,想要各用一个成语给照片取题目,请你帮他从下列成语中选择恰当的成语。

    备用成语:A.春暖花开    B.桃李芬芳    C.春回大地

    (2)、【描春色】请联系全诗,仿照划画线的诗句,将下面这首小诗补充完整。

    春天的色彩

    东风吹开了河面的薄冰/多彩的春姑娘便亮相了——/洁白的头巾上/闪烁着纯真与无邪/湛蓝的眼眸里/透露出憧憬和希望//

二、单选题

  • 8. 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众目睽睽的布达佩斯游泳世锦赛在人们的感动中落下了帷幕。 B、下面有请孙教授抛砖引玉 , 谈谈对这一社会活动设计方案的修改意见。 C、热烈欢迎各位上级领导和专家光临我中心检查指导工作。 D、不顾诗歌的特点,脱离作品的艺术形象,那是违背文艺批评和文艺鉴赏的规律的。
  • 9. 依次填入空缺处的句子最恰当的一项是(    )。

    春,是那样娇,那样敏感,却又那样混沌无涯。一声雷,________________;一阵杜鹃啼,________________;一阵风起,________________。

    ①就猛然间惊醒了一山桃花

    ②便让每一棵柳吟出一则则白茫茫、虚飘飘说也说不清听也听不清的飞絮

    ③则无端地惹哭满天的云

    A、①②③ B、③①② C、③②① D、①③②

三、现代文阅读

  • 10. 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

    锋利与柔软

    李良旭

        还是在学生时代,金庸就表现出很高的文学天赋,他在浙江省立联合高中初中部就读时,就是学校的名人。

        金庸的文学天赋,尤其得到校长张印通的赏识,他常常邀请金庸到自己办公室和寝室里,与他一起探讨文学。灯光摇曳,两人促膝长谈。文学,拉近了两人的距离,他们成了一对十分要好的忘年交。

        在张印通的宿舍里,金庸看到了张印通收藏的许多文学书籍,他如饥似渴地阅读这些文学名著。金庸的刻苦和勤奋博得校长张印通的赞许和好评。

        省立联合高中是当时浙江省的一所重点中学,校规十分严格,常有学生因违反校规而被开除。金庸的性格散漫,甚至有些桀鸷不驯,他常常秉笔直书,甚至给校规挑错。校长张印通为此多次劝导金庸,要他好好读书,收敛自己的锋芒。金庸表面上允诺,可一转身,依然我行我素。

        1941年,金庸在报纸上发表了一篇文章《阿丽丝漫游记》,文章讽刺学校训导处主任在教学、管理上的无能和愚拙。文章发表后,学校一片哗然,训导处主任更是暴跳如雷,扬言要对金庸进行报复。

        校长张印通得知消息后,不禁心急如焚,焦虑万分。为了维护校风和校纪,他毫不留情地将金庸开除了。有学生和老师向张印通求情,也被他一概拒绝。

        天空下起了淅淅沥沥的小雨,金庸撑着油纸伞,走在湿漉漉的街道上,心里满是惆怅。忽然,张印通浑身湿透,气喘吁吁地从后面赶了过来。他一把拉住金庸的手说:“孩子你不能就这样走了,你将来还要在文学上成就一番事业。我想好了,我把你介绍到衢州中学上学, 那所中学的校长是我以前的一个同学,他一定会热情地收留你的。这是我写的引荐信,你去找他吧。”

        风雨中,仿佛出现了一道彩虹。金庸百感交集,不禁热泪盈眶。为了维护校风、校纪, 张印通铁面无私,像一把锋利的刀子,将他开除;另一方面,张印通的内心又是柔软的,给他指明了一条道路。

        那一刻,金庸似乎读懂了校长张印通锋利与柔软的侠骨柔情。

        在衢州中学,金庸惊讶地发现。学校图书馆收藏了大量的文学书籍,比省立联合高中初中部的图书馆收藏的更多、更丰富。在校图书馆里,他阅读了大量的书籍,尤其喜爱阅读古典文学名著,这为他以后创作武侠小说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几十年后,当金庸成为著名武侠小说作家时,他曾深情地回忆道,张印通校长的锋利与柔软,给他的武侠小说写作带来了很大影响,并打上了深刻的烙印。侠客,既有英勇无畏的一面,又有侠胆柔情的一面,这是他的武侠小说人物的一个显著特点。做人,也应该既有锋利的一面,又有柔软的一面,不可失之偏颇。

    (小鸽摘自《扬子晚报》2016年8月4日)

    (1)、文中的张印通校长具有锋利与柔软的侠骨柔情。“锋利”和“柔软”各指什么?(含标点限60字内。)
    (2)、请你说说金庸是一个什么样的学生?(含标点限40字以内。)
    (3)、本文的师生情令人感动。联系你的生活,请举出一件师生交往中令你感动的事情并谈谈感悟。(含标点限80字以内。)
  • 11. 阅读下面文章,回答问题。

    父亲画的最后一幅画

    齐良己

    铁栅三间屋,笔如农器忙。

    砚田牛未歇,落日照东厢。

        勤劳是我父亲齐白石一辈子艺术生活的特点,在长期的艺术实践中,不断刻苦努力,至老不衰。正如上面他自己写的诗中所说的,他作画像________,从早上忙到太阳落山。在七十余年的画画生涯中,他差不多天天都要作画。二十七岁以后,只有两次害病,一次遭父母之丧才搁过笔,父亲的勤奋是持久而有恒的,即使到了晚年,他也没睡过早觉,每天照例黎明即起,吃过早饭,便要画上几幅,对艺术真是孜孜不倦。

        回想起父亲一九五七年逝世这一年的春夏之际,他的精神有些不济了,健康情况已大不如以前,还丝毫不服老,顽强地和衰老作斗争,画了一幅花中之王——牡丹,这是父亲一生中最后的一幅画。

        记得那天早晨,风和日暖,父亲不用扶持,竟自己从卧室走到画室中来。按习惯,我知道他要画画了,赶忙铺开了纸,准备好了颜料等东西。父亲和往常一样站着,挽起袖子,不慌不忙,先看看准备好了的笔、墨等用具,在笔筒里仔细找出他想用的那几支笔,又用手摸了摸纸,仔细辨别了纸的正反面(这些都是父亲的老习惯),然后拿起笔,对着纸停视了许久,然后小心翼翼地蘸了洋红。我一看用大笔蘸洋红,就知道要画牡丹了,这是父亲一生中最喜爱画的花卉之一。我赶紧抻直了纸。这一天,父亲的情绪很好,兴致极高,用墨用色,信手拈来,斗大的花朵比真花大有夸张,笔尖用极重的洋红,笔根水份又饱满欲滴,画得淋漓尽致,颜色美艳绝伦。花叶由下至上,由墨绿至老黄,有墨有色,泼色泼墨,随心所欲。色未干时用苍劲的笔法勾的叶筋,笔笔见功,使得茁壮茂盛的叶子能分出阴阳向背和前后的层次来。父亲勾完最后一片叶子,我便照例把画用铁夹子夹在横在屋里的一根铁丝上。父亲坐在椅子上,看了许久,又拿回画案上,特别小心地添加了几笔动叶,再挂起来,才点点头:“要得(湖南话:可以了)”。父亲画画,从来都是这样严肃认真的。即使已经画过上百遍的东西,也要反复端详、修改,方才成幅,并不像有些人一挥而就。到了晚年,名扬海内外了,仍一丝不苟,从不粗制滥造。这幅画也同样是挂上拿下,反复几次,认为没有大的问题了,最后才苍劲地题上“九十七岁白石”的字样。没想到,这幅牡丹竟是父亲辛劳一生的最后一幅画。

        父亲非常喜爱画牡丹,他一生画了多少幅牡丹,已记不清了。我记得只要是每年牡丹花开的季节,他必到公园去观赏牡丹的各种姿态,那些天便要反复画上几幅。尽管画得很多,却从不重样,画的方法也每每有新的变化。但无论如何变,都能把牡丹的富丽堂皇、欣欣向荣的姿态描绘得十分突出。这一幅牡丹,一变过去枝叶分开的画法,而是花、枝、叶浑然一体,色、墨融合在一起。干老花新,迎着朝阳,随风摇曳,我们似乎听到了枝叶的沙沙声,感到了花间的清香扑鼻。

        啊!多鲜艳的牡丹,我望着想着,这也许就是父亲美好的心灵世界真实的写照吧!

    (1)、结合开篇小诗,根据自己的理解,补上文中划线句子的内容。

    正如上面他自己写的诗中所说的,他作画像 , 从早上忙到太阳落山。

    (2)、文中画线句子中的“竟”字有什么含义?
    (3)、结合上下文,揣摩下面句子中划线字词的表达效果。

    看看准备好了的笔、墨等用具,在笔筒里仔细出他想用的那几支笔,又用手摸了摸纸,仔细辨别了纸的正反面。

    (4)、齐白石能把“牡丹的富丽堂皇、欣欣向荣的姿态描绘得十分突出”,除了认真的态度和专业技法外,你认为还需要什么?

四、古诗文阅读

  • 12. 读辛弃疾的《西江月》,完成下列各题。

    西江月

    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1)、这首词写的是什么季节的景象?你从词中的哪些词语看出来的?
    (2)、“路转溪桥忽见”写的是哪里的景象?(用词中的一句调整语序后问答)
    (3)、“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和“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两句中的景物描写都反映了夜行人怎样的心情?
  • 13.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左太冲作《三都赋》初成,时人互有讥訾 , 思意不惬。后示张公 , 张曰:“此二京可三。然君文未重于世,宜以经高名之士。”思乃询求于皇甫谧 , 谧见之嗟叹,遂为作叙。于是先相非贰者,莫不敛衽赞述焉。

    (选自《世说新语》)

    【注】①左太冲:左思,字太冲,晋代诗人。②讥訾(zǐ):讥笑非难。③张公:指张华,张华学识广博,勇于赴义,名重一时。④二京:指东汉班固所做《两都赋》和张衡所做《二京赋》,是赋中的名篇。⑤皇甫谧:字士安,学识渊博,在当时名望很高。⑥非贰:非难、不同意。⑦敛衽(rèn):整理衣襟,指表示敬意。赞述:称赞传述。

    (1)、解释下列划线的词语。

    不敛衽

    ②未于世

    (2)、下面句中划线的“于”与成语“受制于人”的“于”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然君文未重 B、思乃询求皇甫谧 C、是先相非贰者 D、责任重泰山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语句。

    ①思意不惬。

    ②然君文未重于世。

    ③宜以经高名之士。

    ④遂为作叙。

    (4)、文中左思的做法和“时人”的表现说明了什么问题?

五、作文

  • 14. 请以“最美的风景”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要仔细观察,有细节描写,写出真情实感;②字数不少于5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