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 高中语文选修 《先秦诸子选读》 第5单元《庄子》选读 第18课 《鹏之徙于南冥》同步练习

试卷更新日期:2018-11-08 类型:同步测试

一、选择题

  • 1. 下列句子中,加横线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è)        榆枋而止(qiǎnɡ)    穷之北(fà) B、(ɡāo)       藐姑之山(shè)      征一国 (néng) C、(ɡāi)       以水浆(shènɡ)      堂之上(ào ) D、粮(chōnɡ)     无用而之(pǒu)    越有(nàn)
  • 2. 下列句子中加横线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
    A、则其大舟也无力                宁许以秦曲 B、千里者,三月聚粮              处分兄意,那得自任专 C、而后乃今将南                  秦王发图,穷而匕首见 D、鹏之背,不其几千里也          温故而新,可以为师矣
  • 3.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横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南冥者,天池                       风之积不厚 B、故九万里则风在下矣                 是陋室,惟吾德馨 C、其正色邪?远而无所至极邪           其真无马邪?真不知马也 D、覆杯水坳堂之上                     鹏之徙南冥也
  • 4. 下列句子中,加横线词的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三飡而反,腹犹果然 B、而后乃今将图南 C、神人无功 , 圣人无名 D、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
  • 5. 下列句子中,加横线词的活用类型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然后图

    A、则不至 B、而我犹 C、夫子固拙于用 D、不能自举
  • 6. 下列句子中,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而彼且奚适也

    A、覆杯水于坳堂之上 B、宋人有善为不龟手之药者 C、彼且恶乎待哉 D、齐谐者,志怪者也
  • 7. 下列各句中加横线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
    A、一家票房扶摇直上 , 其他电影退避三舍,如果这都是大片的艺术质量和观众审美选择的结果,的确没什么话可说。 B、陆续出台的房改令意图大相径庭 , 都是想通过合理控制房价而稳定房地产市场。 C、立于山巅,叹,你我不过天高地迥间平凡而渺小的生灵,与山同栖于这朗朗乾坤之中,日升月落,云卷云舒,心已驰,神已往。 D、唐朝诗人李白曾说过,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可见前人对于鹏程万里的看重。

二、文言文阅读

  • 8. 阅读下列语段,完成后面各题。

        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奚以知其然也?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此小年也。楚之南有冥灵者,以五百岁为春,五百岁为秋;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此大年也。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众人匹之,不亦悲乎!汤之问棘也是已:汤问棘曰:“上下四方有极乎?”棘曰“无极之外,复无极也。穷发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有鱼焉,其广数千里,未有知其修者,其名为鲲。有鸟焉,其名为鹏,背若泰山,翼若垂天之云,抟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绝云气,负青天,然后图南,且适南冥也。斥鴳笑之曰:‘彼且奚适也?我腾跃而上,不过数仞而下,翱翔蓬蒿之间,此亦飞之至也。而彼且奚适也?’”此小大之辩也。

    (1)、对下列句子中加横线字的读音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菌不知晦朔

    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③有鱼焉,其广千里

    ④当求顷之田于伊、颍之上,以待余年

    A、①②读音相同,③④读音不同 B、①②读音相同,③④读音也相同 C、①②读音不同,③④读音相同 D、①②读音不同,③④读音也不同
    (2)、对下列句子中划线的字意义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小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         ②蟪蛄不春秋

    以知其然也                       ④而彼且适也

    A、①②意义相同,③④意义不同 B、①②意义相同,③④意义也相同 C、①②意义不同,③④意义也不同 D、①②意义不同,③④意义相同
    (3)、下列句子中加横线词语的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    )
    A、楚之南有冥灵者,以五百岁为春       冥灵:树名 B、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                 以久特闻:独以长寿著名 C、抟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             羊角:旋风 D、穷发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         穷发:最北的地方
    (4)、下列对文段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段文字可以分两层:第一层,归纳上文,阐明“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的道理;第二层引“汤之问棘”一段话,对前文补充印证,并点明“小大之辩”。 B、这段文字不是第1段的重复。在论证上,它与篇首的内容相照应。 C、这段文字,运用了拟人、夸张的手法,增强了文章的表达效果。 D、这段文字,用“朝菌”“蟪蛄”“众人”与“冥灵”“大椿”“彭祖”对比,说明“大知”与“小知”的不同。
  • 9.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各题。

        昔赵文王喜剑,剑士夹门而客三千余人,日夜相击于前,死伤者岁百余人,好之不厌。如是三年,国衰,诸侯谋之。太子悝患之,募左右曰:“孰能说王之意止剑士者,赐之千金。”左右曰:“庄子当能。”

        太子乃使人以千金奉庄子,庄子弗受。与使者俱往,见太子曰:“闻太子所欲用周者,欲绝王之喜好也。使臣上说大王而逆王意,下不当太子,则身刑而死,周尚安所事金乎?使臣上说大王,下当太子,赵国何求而不得也!”太子曰:“然。吾王所见,唯剑士也。”庄子曰:“诺。周善为剑。”太子曰:“今夫子必儒服而见王,事必大逆。”庄子曰:“请治剑服。”治剑服三日,乃见太子。太子乃与见王。

        庄子入殿门不趋,见王不拜。王曰:“子欲何以教寡人?”曰:“臣闻大王喜剑,故以剑见王。”王曰:“子之剑何能禁制?”曰:“臣之剑,十步一人,千里不留行。”王大悦之,曰:“天下无敌矣!”庄子曰:“夫为剑者,示之以虚,开之以利,后之以发,先之以至。愿得试之。”王曰:“夫子休就舍,待命设戏请夫子。”

        王乃校剑士七日,死伤者六十余人,得五六人,使奉剑于殿下,乃召庄子。王曰:“今日试使士敦剑。”庄子曰望之久矣王曰夫子所御杖长短何如曰臣之所奉皆可然臣有三剑唯王所用请先言而后试。

        王曰:“愿闻三剑。”曰:“有天子之剑,有诸侯之剑,有庶人之剑。”王曰:“天子之剑何如?”曰:“天子之剑,以燕溪石城为锋,齐岱为锷;包以四夷,裹以四时;制以五行,论以刑德;上决浮云,下绝地纪。此剑一用,匡诸侯,天下服矣。”文王芒然自失,曰:“诸侯之剑何如?”曰:“诸侯之剑,以知勇士为锋,以清廉士为锷;上法圆天以顺三光,下法方地以顺四时,中和民意以安四乡。此剑一用,四封之内,无不宾服而听从君命者矣。”王曰:“庶人之剑何如?”曰:“庶人之剑,蓬头突鬓垂冠,瞋目而语难。相击于前,上斩颈领,下决肝肺,无异于斗鸡,一旦命已绝矣,无所用于国事。今大王有天子之位而好庶人之剑,臣窃为大王薄之。”

        王乃牵而上殿。宰人上食,王三环之。庄子曰:“大王安坐定气,剑事已毕奏矣。”于是文王不出宫三月,剑士皆服毙其处也。

    (《庄子·说剑》,有删节)

    (1)、下列句子中加横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如是三年,国衰,诸侯之      谋:为……谋划 B、剑服                      治:备办 C、庄子入殿门不                趋:小步快走 D、王乃剑士七日                校:使……较量
    (2)、下列句子中加横线的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
    A、①河内凶,则移其民河东            ②日夜相击 B、①甚矣,汝不惠                    ②死伤者岁百余人,好不厌 C、①则天下之民皆引领望之矣          ②今夫子必儒服见王 D、嬴而不助五国也                  ②太子乃见王
    (3)、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庄子曰/望之久矣/王曰/夫子所御杖长短/何如/曰/臣之所奉皆可然/臣有三剑/唯王所用/请先言而后试/ B、庄子曰/望之久矣/王曰/夫子所御/杖长短何如/曰/臣之所奉/皆可/然臣有三剑/唯王所用/请先言而后试/ C、庄子曰/望之久矣王/曰/夫子所御杖/长短何如/曰/臣之所奉皆可然/臣有三剑/唯王所用/请先言而后试/ D、庄子曰/望之久矣/王曰/夫子所御杖/长短何如/曰/臣之所奉皆可/然臣有三剑/唯王所用/请先言而后试/
    (4)、下列对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庄子剑术高超,能做到不出十步击杀一人,奔走千里锐不可当,因此赵文王称之为“天下无敌”。 B、庄子采用比喻、夸张、对比等方法迂回巧妙地劝谏赵文王。 C、庄子说,剑有天子剑、诸侯剑、庶人剑三种,委婉地指出赵文王所好实际是天子之剑,而不是庶人之剑。 D、《说剑》这篇文章,主旨是劝说赵文王不要争斗,反映了庄子清静无为的思想。
    (5)、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①天子之剑,以燕溪石城为锋,齐岱为锷。

    ②大王安坐定气,剑事已毕奏矣。

三、语言表达

  • 10.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汉文帝“崇尚节俭”。他不仅管住自己,① , 所宠幸的慎夫人“衣不曳地,帐不文绣”,就是后人津津乐道的例子。② , 甚至预先安排后事时一再强调丧事节办,厉行“薄葬”,严防浪费。当然,他任意赏赐铜山于近佞宠臣邓通之类记载的传世,说明③ , 但这毕竟瑕不掩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