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历史高二必修3第二单元第6课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同步练习

试卷更新日期:2015-08-21 类型:同步测试

一、选择题。

  • 1. 严格地说,是威尼斯和佛罗伦萨的作坊而不是达·芬奇的绘画作坊养育了文艺复兴。这说明文艺复兴运动最早在意大利兴起的根源是(  )

    A、意大利保留了古希腊罗马的古典文化 B、意大利具有丰富的人才资源 C、意大利最早产生了资本主义萌芽 D、意大利的中世纪神学思想淡薄
  • 2. 15世纪中期,阿拉伯商人到意大利经商,他发现当地人热衷于讨论(  )

    A、知识与美德 B、人性与神性 C、民主与法制 D、教会与上帝
  • 3. 薄伽丘是意大利人文主义作家和文艺复兴运动的先驱,他的作品中既有对教会修士腐化生活的嘲讽,又有对人们追求感官享受的肯定。这表明其思想(  )

    A、自相矛盾,具有局限性 B、倡导建立民主教会 C、肯定人性,具有进步性 D、批判社会风气不够彻底
  • 4. 某中学研究性学习课上,针对教师提出的“对比宋明理学和文艺复兴的不同之处”,某学习小组得出下列四个结论:

    ①前者以儒家道德压制个人欲求,后者提倡思想自由 ②前者以农耕经济为基础,后者以工业经济为基础 ③前者服务于官僚政治,后者服务于新兴的资产阶级 ④前者受到统治者的重视,后者遭到封建专制王权的压制

    上述观点正确的是(  )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 5. 《九十五条论纲》指出:“教皇的财富今日远超过最富有者的财富,他为了建筑一个圣彼得教堂,为何不用自己的钱,而要用贫穷信徒的钱呢?”材料反映作者的态度是(  )

    A、认可教皇搜刮财富 B、天主教徒应该忠于信仰 C、赞同教会建造教堂 D、反对天主教会的经济掠夺
  • 6. 关于16世纪的宗教改革,有人曾这样比喻:“教会原本是教徒与上帝的接线员,于是借助这个电信垄断地位大发横财。自此之后,人人自带直拨上帝的‘热线’了。”材料反映了这场宗教改革(  )

    A、主张废除教阶制度与宗教仪式 B、否定信仰上帝 C、宣扬《圣经》至高无上 D、挑战教会权威
  • 7. 重大社会变革,历史的进步,往往需要以思想解放为前提。14~16世纪欧洲发生的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运动,是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促使人类历史向近代迈进。下列对二者共同点认识正确的是 (    )

    A、反对天主教会的愚昧统治 B、崇尚人文理性,讲求科学 C、坚持王权高于教权 D、批判神学思想
  • 8. “要寻求一种结合的形式,使它能够以全部共同的力量来防御和保护每个结合者的人身和财富。”从上述材料可以看出启蒙思想家思考的问题与文艺复兴 宗教改革时期相比,突出强调了(  )

    A、批判神权统治 B、鼓吹人性解放 C、倡导思想自由 D、构建民权政府
  • 9. 孟德斯鸠提出“三权分立”学说,认为“政治自由是通过三权的某种分立而实现的”。在当时他的直接目的是(  )


    A、实现权利平等 B、推翻君主制 C、避免暴君专政 D、反对教会专政
  • 10. 卢梭说:“行政权力的受任者决不是人民的主人,而只是人民的官吏,只要人民愿意就可以委任他们,也可以撤换他们;对这些官吏来说,这决不是订立契约的问题,而只是服从的问题。”这体现他主张(  )

    A、制定契约限制官吏滥用职权 B、个人意志凌驾于公权之上 C、反对用暴力手段解决官民对立 D、官吏行使权力需接受人民监督
  • 11. “再没有什么是神圣的了,上帝自己也受到了审查,甚至连《圣经》也被……”这种情况应指(   )

    A、古希腊智者运动 B、文艺复兴运动 C、宗教改革运动 D、启蒙运动
  • 12. 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促进了近代欧洲的思想解放。因为它们都(  )

    A、抨击封建君主的专制统治 B、体现人们实现自我价值的诉求 C、倡导理性至上和科学思维 D、揭露资本主义社会的黑暗现实
  • 13. “希腊神与人同形同性,以人为神的形象,以人的精神承认为神”。与此现象直接相关的因素是希腊(  )
    A、民主政治发达 B、人文思想盛行 C、受东方文化影响 D、商品经济发达
  • 14. 某地举行“弘扬人文精神,构建和谐社会”活动,某学生参加了这次活动,并搜集、查找有关“人文精神”的资料。你认为下列资料不符合“人文精神”的有(  )

    A、苏格拉底的“认识你自己” B、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 C、达·芬奇的《蒙娜丽莎》 D、天主教会的“上帝创造万物”理论
  • 15. “在中世纪,人类意识的两个方面……一直处在一层共同的纱幕之下……这层纱幕是由信仰、幻想和幼稚的偏见织成的……在意大利,这层纱幕最先烟消云散。”这段话是指(  )

    A、新航路的开辟 B、宗教改革运动 C、启蒙运动 D、文艺复兴运动
  • 16. 人文主义是一种以人为中心的价值观念和社会思潮。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核心是(  )

    A、开始以人作为学术研究的核心 B、反对宗教神权对人性的束缚 C、主张以世俗政权取代神权统治 D、以理性否定一切外在的权威
  • 17. 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美术创作的特点是(  )

    A、以宗教题材弘扬人性之美 B、以抨击教会的腐败为创作主题 C、注重鲜明的色彩和夸张的形式 D、以浪漫主义为其创作风格
  • 18. 西欧司法在1500年以前主要根据《圣经》,1500-1700年代主要依据古罗马法。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民族国家的兴起 B、文艺复兴的推动 C、宗教改革的影响 D、启蒙运动的发生
  • 19. 某博客在分析马丁·路德宗教改革兴起的背景时列出了下列四点,其中不符合史实的是(  )

    A、文艺复兴运动的推动 B、天主教会从德意志掠走大量财富 C、德意志最早产生资本主义萌芽 D、罗马教皇在德意志出售赎罪券
  • 20.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都以人文主义的精神推动了社会的发展。下列说法能反映宗教改革时期人文主义精神内涵的是(  )

    A、“赎罪券可以使人的原罪得到赦免” B、“人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 C、“每个人都是自己的牧师” D、“上帝的救赎使人得救”

二、材料分析题。

  • 21.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我的命运就是生活在变动的乱世风暴之中,而你(指他的诗)也许会如同我们希望的那样,在我身后活得长久,将会遇上一个更美好的时代。遗忘的沉睡不会永远延续,当黑暗被驱散时,我们的后人会再次在先世纯粹的光芒照引下向前迈进。

    ——彼特拉克《阿非利加》

    材料2:当人民被迫服从而服从时,他们做得对;但是,一旦人民可以打破自己身上的桎梏而打破它时,他们就做得更对。因为人民正是根据别人剥夺他们的自由时所根据的那种同样的权利,来恢复自己的自由的,所以人民就有理由重新获得自由;否则别人当初夺去他们的自由就是毫无理由的了。

    ——卢梭《社会契约论》

    材料3:中国近代军事学家、政论家蒋百里著《欧洲文艺复兴史》后,梁启超评价说:“然则此书者,吾不敢径指为百里所得之曙光,然吾有以窥其求曙光所由之路也。……吾证其为极有价值之作,盖述而有创作之精神者也。”金宝山也以评论道:“蒋百里撰写的《欧洲文艺复兴史》是我国人士所撰有关文艺复兴的第一本著作。……蒋百里在文中提出的‘人之发见,世界之发见’两点,正是‘民主、科学’的生动注脚,符合时代精神。”

    请回答:

    (1)、材料1作者认为的“黑暗”是指什么?指出“先世纯粹的光芒”的含义,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2)、卢梭被称为是一个发展了人文主义的启蒙思想家,据材料2分析得出这一结论的依据。

    (3)、材料3中的评论者认为文艺复兴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发展起到了怎样的作用?他们又是怎样认识文艺复兴的精神实质的?

  • 22. 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是当今世界的共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 “文艺复兴”原意是“再生”“复活”“复兴”。 16世纪资产阶级历史学家基本上承袭此概念,认为文艺在希腊罗马的古典时期曾高度繁荣,而到中世纪时却衰败湮灭,直到此时才获“再生”与“复兴”,因而得名。但此时的文化并非古典文化的简单恢复,而是资产阶级在意识形态方面反封建斗争的反映,故此名没有把这个时代充分地表达出来。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三卷

    材料2: 16~17世纪的中国,新的经济形态还十分微 弱、脆弱,明清时期的早期启蒙思想家们……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而只能用扩大相权、限制君权、提倡学校议政等办法来修补封建专制制度。18世纪欧洲启蒙思想家则拿出了……资产阶级国家蓝图。

    材料3:西方的七百年文化启蒙运动是在一个逐渐形成、形成后又不断更新最终得到强化的文化大环境中展开的……到17、18世纪,文化大环境又进行了一次更新。17世纪的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和启蒙运动率先为构筑一个新的理性主义文化大环境开辟了道路。18世纪则出现了西方“三大革命合力并举”的形势,这一切终于催化着酝酿已久的理性主义文化大环境蒸蒸而生。

    ——王贤仙《近代中西方文化启蒙 之浅析》

    (1)、据材料1,指出文艺复兴对传统文化的态度及原因。

    (2)、列举中国明清时期的“早期启蒙思想家们”的主要代表。他们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3)、根据材料2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欧洲启蒙思想家们提出了怎样的“资产阶级国家蓝图”?从现代民主政治角度分析欧洲启蒙运动的主要贡献?     

    (4)、材料3中18世纪西方出现了“三大革命”,分别指的是当时欧洲政治、思想、经济领域的什么重大事件?

    (5)、综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启蒙思想在人类历史进程中有什么共同影响?

  • 23.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535年某画家写道:“许多已经湮没的事物将要再生。”

    材料二 人文主义小说《巨人传》描写道,1533年时人们都相信,存在着一千年的精神黑暗,相继而来的将不会是新生,而是真理的重新恢复。

    材料三 文艺复兴时期,人们对文学、艺术等方面的巨大成就极为欢欣。他们认为这是一次精神的新生,而不是像花开花落那样,只是周而复始的重复。

    材料四 18世纪的学者费内隆写道,在16世纪,人们将“文艺复兴”一词只理解为恢复古代传统。

    ——保罗·富尔《文艺复兴》

    请回答:

    (1)、结合材料一、二,说明“已经湮没的事物”指的是什么?被湮没的原因是什么?

    (2)、就材料三所说文学、艺术方面的巨大成就。说明它们是否属于被湮没的事物及理由。

    (3)、材料四与前三则材料中的哪一条有矛盾?表现在何处?

  • 24. 阅读下列图片:

    图一 《十日谈》   图二 马丁·路德在演讲

    请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图一内容反映的历史事件是什么?分析这一思想解放运动产生的原因,并评价这次思想解放运动的影响。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图二内容反映的重大历史事件是什么?分析这一思想运动爆发的原因,并说一说这次思想解放运动的影响。

    (3)、文艺复兴 宗教改革是如何对天主教会进行抨击的?

  • 25.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十日谈》中有一则故事:一个从小与世隔绝的青年,跟父亲下山进城,路遇一群漂亮姑娘。青年问父亲这是什么东西,虔诚信教的父亲答道:“她们全都是祸水,叫绿鹅”他嘱咐儿子别去看她们。儿子却说:“爸爸,让我带一只绿鹅回家吧。”

    材料二  信徒和上帝,犹如两个相爱的恋人,他们之间不需要第三者。我们应当让世俗政权在整个基督教世界中执行它的  职务,不要加以任何阻碍。无论什么人,不管他是教皇、  主教、传教士,或是修士、修女,世俗权力都有权来管他。

                                                           ——马丁•路德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者的什么思想观点?

    (2)、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概括马丁•路德的主要观点。

    (3)、据材料一、二指出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时期人文主义含义的一致性。